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是哪个校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是哪个校区

发布时间:2022-05-16 01:52:54

㈠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介绍

文化遗产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1988年设立的文博学院,源自于1937年的历史学系。七十余年来,先后有着名学者黄文弼、马长寿、陈直、周伟洲等着名学者在此执教。文化遗产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授10名,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科研成果突出。

㈡ 请问中国哪间大学有“世界文化遗产学”的科系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是西北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以现有文博学院为基础,整合西北大学校内其他相关学科教学、科研资源及陕西省文物局系统相关资源,合作组建文化遗产学院。学院下设历史学系、考古学系、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设了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本科方向,同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招收文化遗产学硕士研究生。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09年新增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有文化遗产系。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产研究所” )是隶属南京大学 专门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调查、评价、鉴定、利用、保护、研究的专业机构。 遗产研究所的宗旨是:紧密结合社会及学术发展要求,开展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研究、保护及人才培养。吸纳国内外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依托南京大学的综合学术优势,坚持科研合作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方向,为弘扬中华文明和推进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其主要科研课题方向包括遗产基本理论及文化遗产科学、文化与自然遗产事业发展对策、中外遗产比较、遗产价值鉴定、遗产考古和历史、遗产管理与法制、遗产展示与陈列、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规划、遗产事业与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以及古代陶瓷、古代玉器、古代宗教遗产研究等。

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属于哪个街道

文化遗产学院位于西北大学太白学院: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归属于碑林区张家村街道。

㈣ 西北大学生总共又多少学生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太白校区、长安校区、桃园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6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始建于1902年,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1] ,坐落于古都西安,是国家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截至2015年5月,西北大学共有22个院(系)和研究生院,开设85个本科专业。[9]
1
西北大学文学院

2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3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4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5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6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7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含国际商学院)

8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0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11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12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13

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14

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

15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16

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7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8

西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19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20

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1

西北大学数学系

22

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3

西北大学物理学系
24
西北大学中亚学院[10]

25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为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该专业设立于1989年,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首家设立的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2006年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教4人),实验管理人员1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聘请了陆寿麟、黄克忠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十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和西北大学作为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学科建设方面,从1990年起招收文物保护技术本、专科生,1994年起又相继在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下招收文物保护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2006年招收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05年西北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设立了“砖石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在教学方面,坚持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以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和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文理结合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文物保护材料、文物分析技术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实习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科研方面,出版了5部学术着作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内外合作项目,形成了彩绘无损分析、青铜器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科技考古等研究方向,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委托培养和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选留优秀毕业生和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与敦煌研究院、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保护技术专门人才。1999年举办了首届全国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目前该系已培养了9届本科生、7届研究生、2届专科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
经过十多年建设和发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已逐步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历史沿革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前身是1937年设立的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许寿裳任系主任。1938年春,学校奉令南迁汉中城固县。1939年,学校改名国立西北大学,设三院十二系,历史系为文学院三系之一。1946年,学校迁至现址,设四院十五系,马师儒以文学院院长兼任历史专业主任。历史系自建系至新中国成立十二年间,学校数易校名,两移校址,历尽艰难曲折。然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名校名师一时际会,创业于巴山汉水之间;调查张骞墓,整理地方文物史迹资料,在研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多有贡献。历史系于1956年上半年,正式设考古专业,组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民族学等教研室和资料室、文物陈列室。1957年,郭绳武任系主任。1962年首次招收民族史方向研究生。1964年,学校抽调本系部分教师成立伊斯兰教研究所,后更名中东研究所。建国初期,历史系发扬城固办学以来优良传统,以坚韧精神积极进取,革故鼎新,遂在中国历史教学与研究领域占取重要一席。
1978年,张岂之任系主任。同年,学校以原西北民族史研究室教师和学校专题组人员成立西北历史研究室。1981年,中国古代史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中国思想史专业和世界近现代史专业分别获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4年,彭树智任系主任。1985年,在长期酝酿总结的基础上,提出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字系风,此内容后来被确定为西北大学学风。同年成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1986年世界史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近现代史和考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签订《关于联合创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协议》,同年增设博物馆专业。1990年,西北大学召开文博学院成立大会,彭树智任院长。同年增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1992年成立西北大学佛学研究所。1993年,历史文献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历史学专业获准实行本硕连读试点。1995年,历史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同年获准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成立西北大学周秦汉唐研究中心,并以文物陈列馆为基础,正式建立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1999年成立西北大学西安事变研究中心。
2002年,历史学、考古学两专业被列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3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正式成立了考古学系,文博学院建成了院、系(历史学系和考古学系)两级管理体制。2004年,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东研究所和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同时被列为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2005年,获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5月,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依托文博学院,联合成立了我国首家文化遗产学院。同年,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被列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文博学院(历史学科)的教学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历史、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㈦ 西北大学考古系介绍

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学专业之一。

陕西及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下、地上文物资源,以及校内大量馆藏文物标本,是本专业教学科研的坚实基础。

专业教育高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校内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旨在培养创新研究型、综合交叉型或专业技能型等多种专业人才类型,既能满足个人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也能更好地适应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才需求。

西北大学考古学研究起始于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考古学组对张骞墓的调查发掘。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大学服从国家文物事业整体布局,于1956年设置全国第二个考古学专业。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已经成为专业设置全面、目标方向明确、学术团队充实、科研条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的国内一流考古学科,是我国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在国内最早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以考古学研究为价值的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价值的保存体系和以文化遗产管理为价值的实现体系),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结合所在区位优势,形成了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在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早期周秦文化研究、古代游牧文化研究、历代长城综合研究、佛教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研究以及文物分析、土遗址保护等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化遗产管理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特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14人,副高职称的1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1%。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院下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化遗产管理三个系,分别开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

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考古学),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1个(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1个(考古学),陕西省名牌专业2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陕西省特色专业2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考古学、史前考古学),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㈧ 关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

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对视力和身体素质没有什么要求,需要参加考试,所要考的科目为考古学和政治理论思想

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能在文物考古机构、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文物保护导论、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普通物理学、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科技考古(国家精品课程)、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修复与保护实验、古建保护与维修、文物分析技术、文物与环境等。

阅读全文

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是哪个校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