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丧文化如何英语翻译

丧文化如何英语翻译

发布时间:2022-05-16 07:05:20

‘壹’ 丧的英语翻译 丧用英语怎么说

丧用英语可以表达为:

1、hang dog:意思是adj.忧愁的;悲哀的;鬼鬼祟祟的;卑躬屈膝的;n.卑鄙的人;卑微的人。

I could tell from hishangdoglook that things had gone badly.我从他难过的表情中看出情况很不好。

A man sat at a bar, had the saddesthangdogexpression.一个男人坐在酒吧里,伤心至极。

2、down in the mps:意思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理解mps表示“垃圾场”的意思,就能理解“down in the mps”是“情绪低落到极点”了。

I’ve been(feeling) a bit down in the mps lately.我最近的心情有点低落。

3、down:作形容词可以有不高兴的、情绪低落的意思,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表达。

I've been feeling a bit down this week.这周我有点情绪低落。

4、gloomy:可以形容天气阴沉幽暗,也可以用来描述前景黯淡或希望渺茫等,在这里它可以用来形容人心情忧郁、沮丧。

I'm feeling gloomy.我很郁闷。

5、be in…mood指处于…心情或情绪状态。

6、be in dark / bad mood就指心情糟糕、心情很差。相反,be in good mood就是心情大好。

I'm in dark mood. 我心情很差。

7、be in…spirits这个结构也可以表示处于…心境或情绪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表达这个意思一般使用的是 spirits 这个复数形式。相应的,情绪很好可以说be in high spirits.

I'm in low spirits.我很沮丧。

‘贰’ 丧文化的丧要怎么读,是第一音还是第四音

丧文化的丧读作:sàng。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2)丧文化如何英语翻译扩展阅读:

背景

一张来自1993年的照片,就这样毫无预警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爆红。图片上的葛优还有头发,但和现在一样削瘦。他嘴边续着胡渣,穿着奶奶花衬衫,嘴角微张宛如灵魂出窍,一脸生无可恋,瘫躺在舒适松软的大沙发上。

季春生,这个男人不仅在个人仪表糟糕,而且行为举止也惹人鄙夷。这个角色的传递出来的形象,就是个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想自我奋斗,获不获得成功也没有关系,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 —— 一个90年代的社会废物。

表现

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人这样躺着了,葛优并不是第一个。但是“葛优躺”能够在此时此刻走红,跟它背后青年人息息相关。

这批人转发带有“葛优躺”照片的微博,纷纷留言说自己每到周末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想要每天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大多数是 90 后,是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用户年龄段。


‘叁’ 盘点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用英文怎么说

【导读】马上就要到周五了,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在期待2021年的到来,与此同时,21年的开始,标志20年的结束,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盘点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用英文怎么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有哪些奇奇怪怪的网络热词吧!

01 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仿佛在一夜之间,无论蓝领白领,还是明星网红,都在自称打工人。“生活中有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在打工人语录里,一半写着充满干劲的鼓励,一半写满现实生活的无奈,但他们始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工人”是一种黑色幽默,也是成年人在职场竞争和生活重担双重压力下的强烈共鸣。

这类热词该如何用英文表达呢?有以下几种哦,快快学起来!

laborer 打工人

office worker 办公室白领

desk jockey 办公室职员

corporate slave 社畜

02 集美

集美们,冲鸭

集美原是厦门市的地名,寓意“集天下之美”。今年因为某快手主播把“姐妹”读成“集美”,由此成为网络热门称呼,打开微博随手一刷就能看到女孩们互称“集美”。还有网友把集美解读为,“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亲”“兄dei”“集美”“小姐姐”......网络上已经诞生了一大批新称呼,有的呈现出方言化,更多的则是逐渐“萌”化。

提起朋友,我们能想起的词汇好像只有friend,其实朋友的表达有非常多哦~

bestie<口> 闺蜜这一词汇在口语对话中经常出现,多用于女性朋友之间。

confidante 女性知己(或密友)

buddy<口> 兄弟,哥们儿美国普遍使用,一般用于关系亲密的男性朋友间。

03 工具人

工具人受够了被当工具,但还是脱不开身

职场工具人,是公司中的小透明,处事秘笈就是“收到”“明白”;情场工具人,是女神的千斤顶,连做备胎的资格都没有,低到尘埃任她差遣......工具人的本质是人格被物化,失去了自我被当成工具使用。

在当代语境下,“工具人”被泛化到各个领域。年轻人自称工具人,是以此来消解自己所面临的无奈,也表达了想摆脱这一尴尬处境的愿望。

还在用tool man表示工具人?Nonono!其实有个地道习语意思还挺接近的,就是cat's paw↓↓

cat's paw: a person used by another as a tool 被他人利用的人;受人愚弄者

此外,还有一些意思接近的类似表达:

backup 备胎

puppet 傀儡

04 网抑云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以热评文化为特色的网易云音乐,因为出现大量消极评论,被网友戏称为“网抑云”。此前,随便点开一首民谣,评论区里总会出现颓废、矫情的“伤痛文学”,活像一本《人间失格》。

不少网友认为,故意卖惨装文艺对真正的抑郁症人群会造成巨大伤害。“生而为人,我很快活”,越来越多的网友用正能量回怼“丧文化”,把网抑云变成“网愈云”。

在“金句”频出的评论区里,你是否也找到一些共鸣呢?让我们欣赏几条网抑云英文表达:

1、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

We are afraid of accomplishing nothing special in our life. But we always
said nothing special is what makes you special.

2、“你还记得她吗?”“早忘了,哈哈”“我还没说是谁。”

"Do you still remember her?""No, haha.""I haven’t said who she is."

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I'm sorry for my birth and existence.

05 逆行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当别人在设法逃离疫区的时候,他们逆向而行:不问归期、不惧凶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死神手里抢人,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侠之大者”。

逆行者,不止是抗疫的医护人员,也是救火的消防员、是抗洪的战士、是抗震的志愿者......是英雄们的总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这种“逆行”精神将被永远传递。

那么,逆行者用英语怎么表达呢?外交部长王毅的原话如下:

一百多支医疗队、两万多名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向湖北重灾区集结,被誉为当代“最美逆行者”。

Hailed as heroes in harm's way, over 20,000 healthcare workers in 100 plus
medical teams converged in Hubei, the hardest hit province, from across the
nation to support epidemic control.

06 云监工

这不是监督,这是一种激励

疫情期间,超1亿网友看直播“监工”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见证着攻坚克难的中国速度。这场慢直播还被融入了饭圈文化,网友们纷纷为叉车、铲车、挖掘机起名。无独有偶,今年天猫双十一开启的快递直播,也吸引了超1亿人次的“云监工”。与“叉酱”“蓝忘机”因为勤快走红不同,快递机器人“199”因为偷懒而成为网友的重点盯防对象。

2020是特殊的一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人开始“云”,比如说“上网课”、“云办公”“云健身”等,那么它们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呢?

1、上网课

e.g. School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quality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ecational resources to organise online ecation activities.

学校应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

2、云健身

e.g. The Covid-19 epidemic hasn’t been healthy for gyms in Shanghai. Many
have been trying to tide themselves over by offering exercise programmes online.
Also, many gyms in China are now live-streaming classes.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上海的健身馆仍未向公众开放。不过一些健身房提供了线上课程,还有些健身房也上线了直播健身课程。

3、云办公

indoors person 宅男宅女

stay at home 宅在家里不出门

stay indoors 待在室内

07 后浪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

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邀请了着名演员何冰寄语年轻一代:“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青年不想被代表,“少部分人的优越并不代表我们”;有的青年不想被定义,“青年人不需要中年人代表他们发声”。后浪该如何定义仍然悬而未决,可能在每一位青年的一言一行中。

“后浪”是指新一代、或者新生代。可以用 younger / new generation 来表示。

e.g. The new generation surpasses the old.

新生代往往强于老一代。

08 双节棍

光棍节都成双了,我还是单身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过完双节还是光棍就叫“双节棍”。巧合的是,脱胎于“光棍节”的天猫双十一今年也变成了“双节棍”(分两波售卖)。双节棍一词再度走红,并被延伸为“过两个双十一还是单身的人”。

从光棍到双节棍,单身的表达越来越含蓄。年轻人一边渴望爱情,一边创造新梗自嘲单身,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

一起来看看相关表达都有哪些吧!

Double Eleven 双十一

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

Cyber Monday 剁手星期一

Singles Day 光棍节

bachelor 单身汉

09 尾款人

李佳琦熬夜赚钱白天补觉,尾款人熬夜花钱早起打工

“尾款人付订金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买得起。”李佳琦一声锣响,尾款人通宵抢货,不到2小时,天猫上就有100个品牌成交额超1亿。尾款人疯狂抢货不是因为有钱,他们认为现在不买以后更贵,拼单凑满减、提前付定金都是为了省钱。尾款人和打工人,几乎是同一批年轻人。打工人的内核是苦中作乐,而尾款人则是买中带泪。

各位疯狂拆快递的剁手党们,你们知道“尾款人”用英文怎么说吗?

1、deposit 预付款

e.g. The undersigned buyers agree to pay a 5,000 dollar deposit.

签了字的买家同意支付5,000美金的定金。

2、Pay the balance 付尾款

e.g. I'd like to check the balance in my account please.

我想查一下我账户的余额。

3、Pay for all the items 清空购物车

e.g. I wish there was someone who could pay for all the items in my cart.

真希望有个人能帮我清空购物车。

10 专业团队

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抬,世间白来

4月份武汉开城,被疫情打断的生活开始全面恢复。与此同时,《黑人抬棺》的视频火爆全网。视频中加纳人肩上抬着棺木鼓掌跺脚,用狂野的舞蹈送别逝者,被中国网友称为“专业团队”。加纳人在葬礼上,更喜欢用欢笑来代替眼泪,这跟庄子在妻子葬礼上“鼓盆而歌”不谋而合。这种生死观,给忌讳谈“死”的国人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冲击。

Coffin Dance / Dancing Pallbearers 跳舞抬棺队送走逝者

casket / coffin 棺材

pallbearer 抬棺木的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些喜欢通过网络热词来赞美、调侃和自嘲的年轻人,恰恰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还能主动纾解和释放内心压力的人,是热爱生活也热爱这个世界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关于“盘点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用英文怎么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给孩子做英语启蒙就显得很重要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肆’ 丧文化是什么意思

丧文化是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伍’ 什么是丧文化 丧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 学者杜骏飞认为, 丧文化是青年人的一种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反讽;另有研究者提出, 对丧文化的非主流标签化, 激发了青年群体集体意识从无到有的再次转变。此外, 还有从语言模因论和市场营销等角度对丧文化进行的分析。然而, 作为一种网络文化传播现象,“丧”文化有独特的呈现方式和载体, 从文化生产的媒介技术角度分析丧文化生成与传播应成为重点。鉴于此, 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文化现象还需要技术、人文、社会等多维视角的关照。(董子铭.情绪释放与技术催生:新媒介环境下的“丧”文化解读[J].新闻界,2017(11):45-51.)
目前有关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产生原因的分析, 学者们主要侧重于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青年亚文化等角度, 具体情况如下:
基于语言学对“丧文化”的流行原因进行解读的学者主要包括周培树 (2017) 、戚毅 (2018) 等。其中, 周培树 (2017) 认为可以使用语言模因论对“葛优躺”等“丧文化”的流行加以解释, 她强调当网络流行语一旦被模仿、复制并得以广泛传播之时就可以被称为模因, 她通过对有关“丧文化”的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后认为, 由于“葛优躺”具有便于记忆、朗朗上口等特点, 容易被模仿和复制, 而且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动态搭配, 进而促使“葛优躺”等“丧文化”名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样一些新词语也符合网络青年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 因此, 得到了大量网络青年的追捧。戚毅 (2018) 认为, 作为流行语的“丧文化”中的“丧”一词, 在语法和用法上都有所创新,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义色彩, 具体而言, 流行语中的“丧”, 与现代汉语中“失去、丢掉”的意义逐渐分离, 仅沿袭了“情绪低落、失意”的语义。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丧文化”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解读的作者主要有萧子扬 (2017) 、杜骏飞 (2017) 、董扣艳 (2017) 、冯铭钰 (2018) 等人。萧子扬 (2017) 认为, “丧文化”是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 它的产生和流行是由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状态所致, 因此, “丧文化”反映了新时期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提出了“丧文化”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互联网技术对现实的“拟构”;二是青年的“自我污名”;三是集体无意识的作用;四是互联网时代的情绪感染效应。杜骏飞 (2017) 主要借用习得性无助和回音室效应等社会心理学概念对“丧文化”现象加以了解读, 他认为“丧文化”是在习得性无助心理的作用下形成的, 而且由于回音室效应的存在, 导致“丧文化”现象在青年群体的互动过程当中不断重复出现, 使得人们存在某种幻觉 (错觉) ——“丧文化”就是主流文化。董扣艳 (2017) 认为, “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反映了我国90后青年群体在高速转型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也呈现出了该群体复杂多样的社会心态。因此, 她运用社会焦虑、相对剥夺感、发展效能感等视角对“丧文化”背景下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进行了探讨, 并认为是由风险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过度消费等原因导致的。
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对“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学者主要包括于风 (2016) 、魏韬 (2017) 、董子铭 (2017) 、马睿 (2018) 、施思嘉 (2018) 等人。于风 (2016) 利用网络指数等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丧文化”的形成过程和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进一步提出, 新媒体是导致“丧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由于新媒体具有高效、便捷等特点, 促使带有颓废色彩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可以快速传播, 并获得网络青年群体的认可, 从而导致部分青年价值观发生了重要嬗变。[17]魏韬 (2017) 认为, 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导致青年亚文化研究更加复杂。一方面, 他强调互联网技术对于“丧文化”的发展、演变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他认为由于网络空间中青年的行为具有表演成分, 因此仅仅通过网络青年“丧文化”的线上流行是很难说清楚该群体的线下状态的, 即需要从线上、线下两个视角对“丧文化”进行一个比较研究。[18]董子铭 (2017) 比较了社会心理学视角和传播学视角在分析“丧文化”时的差异, 他认为, 对于“丧文化”的产生主要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视角, 而对于“丧文化”的流行和广泛传播重点需要运用传播学视角加以剖析。而且, 从现代传播技术视角来看, “丧文化”得以长期流行和快速传播的原因有四点:第一, 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征;第二, 表情包的批量化和文化狂欢的来临;第三, 技术与资本的联姻导致“丧文化”营销加剧;第四, 社交媒体的“部落化”倾向, 导致“丧文化”形成特定文化圈。[9]此外, 马睿 (2018) 、施思嘉 (2018) 等人均认为, 新媒体平台的高速发展是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传播和流行的重要社会背景, 可以认为, “丧文化”是新媒体背景下外来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交融与本土化发展的产物。
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对“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学者主要包括施蕾 (2017) 、蒋建国 (2018) 、刘雅静 (2018) 、李佳昕 (2018) 、朱思良 (2018) 等人。其中, 施蕾 (2017) 认为, 作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代表, “丧文化”是社会心理、现实背景、媒介传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蒋建国、李颖欣 (2018) 认为网络亚文化侧重于强调“我们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一观点, 认为网络青年亚文化流行的原因在于获取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表达个人价值观, 而且这样一种诉求并非是个人主义的结果, 而是集体性的共同追求。因此, 当前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流行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指向。比如, 阶层固化、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孤独感和无助感的加剧等。[22]刘雅静 (2018) 提到, 和以往的青年亚文化进行比较, 尽管当前的网络青年“丧文化”呈现出新的特质, 如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等不同, 但是究其本质仍然没有脱离青年亚文化的核心范畴, 并没有因此对青年亚文化赋予新的文化意涵。因此, 她强调分析“丧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去理解和研究青年亚文化的过程。同时, 她进一步认为, 相对于传统青年亚文化在表达方式方面的“遮遮掩掩”, 新时期的“丧文化”的呈现更多是一种主动的过程。[23]李佳昕 (2018) 通过对伯明翰学派理论的阐述认为, 可以尝试以“结构模式”和“世代模式”为主要研究视角, 借鉴和使用“拼贴”、“同构”、“表意实践”等概念, 以此来分析和介绍以“丧文化”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 她强调, 阶层固化和上升渠道的紧缩、对主流文化的温和抵抗等是促使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24]
当然, 除了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青年亚文化等视角外, 还有部分学者尝试从身体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等视角对“丧文化”进行讨论。其中, 马文漪 (2018) 认为“丧文化”的流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 存在诸多负面影响。覃春 (2017) 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丧文化”现象, 并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之上,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刘政、唐珍 (2018) 结合身体认同视角认为, “自我降格”概念可以用来解释当前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的形成, 二者认为人们之所以热衷于“丧文化”目的在于人为地降低所要表述的事物的精神层次, “变崇高为低俗, 变庄严为幽默, 从而达到释放自我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因此, 二者进一步强调“丧文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减压渠道。(萧子扬,叶锦涛,马恩泽.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的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1):53-60.)

‘陆’ 丧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

01、丧文化不是我们传统说法的文法,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是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各种事情的不顺利而对产生的负面情绪的一种表达,比如学习不顺、工作压力、感情失败。是当今年轻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的缩影,比如说前两年爆火的“葛优躺”,自嘲也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比如说自己是菜鸡或者咸鱼等等。生活的压力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坚持许久的事物却失败,比起鼓励青年人更希望共情,但过度丧文化会影响人的心情,对待丧文化应当是一种娱乐心态,并且了丧而丧很没必要,所以很多年轻人正在弘扬正能量,抵制毒鸡汤丧文化,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柒’ 人生好难,丧文化英语你会吗

舆论中的“丧文化”,主要是指一些年轻人不想工作,热衷于表现颓废绝望、自怨自艾、冷漠麻木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除了“葛优躺”,“丧文化”还有诸多表现形式,“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是“丧语”;美剧《马男波杰克》、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是“丧剧”;悲伤的佩佩蛙表情包和《感觉身体被掏空》,则是“丧表情包”和“丧歌”…… 《马男波杰克》的男主角波杰克抑郁颓废,对生活的无力感极为坦率 “丧文化”流行的背后,是全世界的年轻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失业率上升,工作贫穷(working poor)渐成常态。国际劳工组织发现,发达国家的青年人正在取代老人,成为面临贫困风险最高的群体。

‘捌’ “丧文化”翻译成英文是什么,不要机器翻译的“funeral culture”或者“mou

丧文化 : funer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

‘玖’ 如何看待丧文化现象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陈昌凯的精品课《陈昌凯的心理学课》

编辑丨金条

最近,丧文化很流行。被定义为“丧”的一种人生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变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地活下去。

尽管这些语言听上去很消极,但“丧”作为一种人生观,确实在一些青年人当中颇为流行。在当下的社会里,青年人努力追求成功,却总是难以实现,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们开始变得消极被动,甚至从根本上丧失了追求的欲望。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这种绝望的感觉,就是“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的行为,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所谓的“习得性”,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面不断的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这样的反复失败中慢慢学习到一个事实。原来你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根本不会改变什么。这就叫“习得性”的无助!

回过头来看“丧”这个人生态度,假如你无论如何努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可一个颜值比你高的人,或是一个比你有钱的人,很轻松就做成了。

这时你发现,原来能不能成功,与你的努力基本没什么关系。只是和你的颜值,或者是可以投入资本的多少有关,那你怎么可能还愿望去发奋努力呢?反正颜值和爹,两样都拚不过别人,还那么认真干嘛?这也是习得性的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基本表现

现在我们来简单地概括一下,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基本的表现。

相信个人的行为和最终的结果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第二,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不会发生”,而“不希望的结果必然会发生”;

第三,面对外界的困难或挑战时,态度消极,不愿意做出可能改变现状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的归因风格

习得性的无助的归因风格通常有三个重要特征:内在性、普遍性、和永久性。

第一,内在性(personal),就是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比如因为自己长得不够好看,所以才成功不了。或者因为自己比上司年轻、漂亮,才得不到上司赏识之类。

第二,普遍性(pervasive),就是指并不认为只是某一个具体事件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比如只是英语六级考试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但却将这个问题推论到所有考试上。

第三,所谓“永久性”(permanent),就是指习得性无助的人,倾向于认为问题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比如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或者长相一般,所以永远不会被人注意,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习得性无助本质上就是一种永久性、普遍性和内在化的悲观归因方式。当遭遇到消极或失败经验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的能力,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悲观的认知模式。

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

既然习得性无助是我们生活的“丧”气之源,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悲观、绝望的情绪,逃出习得性无助的怪圈呢?

第一,一定要有信心,要坚定信念。既然悲观绝望的无助是习得而来的,那么积极乐观,自然也是可以习得的。

第二,要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学会用不同的归因解释对抗原有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其实就是把习得性无助惯用的内在、普遍和永久性的归因,转变为外在、具体和可变的归因。

第三,让你无助的往往是无助本身,是那一种抽象的悲观感觉。当你陷入“我完蛋了”、“我真没用,什么也改变不了”的绝望情绪中时,不妨将问题具体化,想想“我究竟遇到的是什么困难”,然后再冷静地想一想,“怎么样能解决?”

第四,从小事做起,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关注和强化。一切大变都是从小变开始的。当你把问题缩小到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时,小小的成功不仅会给你带来惊喜,还能由此激发你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然,如今青年们的“丧”文化,并不是真的只有消极颓废,其中也包含了很积极的抗争元素。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丧气太重,怨气太浓的话,不妨开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自己真实地行动起来哦!

关于主播:

社会心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男神陈昌凯老师,将多年来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用最生动的语言讲给你听,为你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心理学实验解释很多我们司空见惯,而又迷惑不解的现象,听起来妙趣横生!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拾’ 求关于学生间的丧文化现象英语作文

直接写出汉语的小文章翻译成英文就行了呀,现在的很多人都很佛系,学生也有的是这样,考得好,考得差好像都差不多。

阅读全文

与丧文化如何英语翻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