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须弥是哪个国家
“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
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积”等,因此须弥山有时又译为“妙高山”等。
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
词语解释
相传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有善见城,为帝释天所居之处。其周围四方各有八位天道,帝释天在山顶统领须弥山周围的四方诸天,合起来共为三十三天,帝释天即为三十三天主。无边无际的空间世界。
‘贰’ 须弥山是在哪里
须弥山,是佛境界中的宇宙之域,并非凡间,映象境界则在天下人间高原群山中,这是古老佛文献研究出来的结果。尤其要讲,与网上个别史盲误传不同,“须弥”源于象雄文明的宗教文化,即佛教源头,同佛教一样,“须弥山”与印度没丝毫源头关系,印度尼泊尔学者早就明确这点。
须弥山又被称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这样笼统的说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其实也就是想表达这座山的妙,而这是佛教文化中的宝山,又被叫做妙光山。
说法一:须弥山就是珠穆朗玛峰。
按照经典中的描述,须弥山北方应是北俱卢州,那里的人福报最大,人寿1000岁,无有空者。
在珠穆朗玛峰的北面是中国的西藏(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尼泊尔与中国的交接处),在往北是新疆、俄罗斯。这些地区的人的寿命与福报与北俱卢州的人相去甚远,其它各州的描述也不符。因此,珠穆朗玛峰四周并不符合须弥山四方各大州的情况。
法二:须弥山就是雪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主峰,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冈底斯山也是四大河流的源头。
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河,一条是向西和向北奔流的象泉河和狮泉河,最后都汇入印度河。一条是向东流淌的马泉河,最后变成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不仅是苯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发源地。
诸如苯教、印度教、耆那教、祆教皆属一个源头,最早都起源于冈底斯山。冈仁波齐被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着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
‘叁’ 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什么
须弥代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译缩写是Sumeru。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个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其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正是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
须弥发展
须弥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着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
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肆’ 原神七个国家原型
原神七个国家原型?原神的世界是一个名叫提瓦特的大陆,在陆上分为七个国家。他们分别是什么呢?他们的原型是现实中的哪个国家呢?下面我就和大家来说一说。
蒙德一个风的国度,旅行者进入游戏后到达的第一个国家,蒙德城也是玩家到达后的第一座城市。在进入游戏后看见风车和风神的国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风车之国——荷兰,但是在看到蒙德一词来自于德语mondstadt这个复合词,由mond(月亮)和stadt(城市)组合而成,再一次让我以为蒙德的原型为德国。蒙德的背景音乐又是在伦敦爱乐乐团录制,蒙德的酒又是代表法国的葡萄酒所以综合认为蒙德城代表的是整个西欧地区。
璃月一个山石嶙峋的岩之国度,璃月位于提瓦特大陆东方的富饶港湾。傲然矗立的山麓与石林、广袤的平原与生机勃勃的河滩共同构成了璃月的丰富地貌,在四季分明的气候下焕发出多彩的风华。同时璃月是一个到处是仙人的国度,在主线任务中得知璃月建立大概3700年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开始也大概3700多年,同时璃月音同礼乐是礼乐之邦的意思吧,所以璃月代表的就是中国了。
稻妻还没有公开,不过稻妻是日语いなづま,是雷电的意思,在现实中雷电固氮生产HNO3 利于稻子的生长,古代日本人发现这个原理并把雷电称为稻妻,所以稻妻的原型应该为日本。稻妻城应该由雷神所掌握。
须弥,刚刚看到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须弥纳芥子以为这个国度和空间有关,但是七个元素中没有。之后想到的是佛教须弥山。须弥一词来自梵文同时看到网传的一些埃及神官形象,推测代表的应该是古印度。反正肯定不是现在的印度
枫丹,刚开始以为是国旗为枫叶的澳大利亚。枫丹为水神管理的国度,水元素图标酷似育碧的图标,再加上枫丹白露宫是法国的宫殿,同时枫丹地图有水城威尼斯的元素,所以枫丹应该是以意大利法国等南欧国家为原型的城市。
至冬,一个常年雪域覆盖的国度。词语来自于俄语Snezhnaya,意思为雪域。至冬常年暴风雪覆盖,在七国之中工业科技水平排在第一,所以至冬的原型是应该是苏联。
纳塔,是目前信息最少的国家,具体是什么样子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准确信息。
这就是原神七国以及他们对应的原型。
‘伍’ 须弥是哪个国家
须弥是指印度。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印度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
‘陆’ “佛能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中现大千世界.”解释
阿弥陀佛!这句话在《维摩诘所说经》中就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凡夫往往很难了知。
唯有诸佛与得不可思议境界的诸大菩萨才能到如此的境界!破除一切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之障碍,一切境界不能为碍,任运自在,超越一切意识观念的束缚!
“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yuán) 鼍(tuó)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着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着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此即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境界,非凡夫所测!
‘柒’ 原神七国对应国家是谁
原神七国对应国家如下:
1、蒙德:中世纪英国
2、璃月:古代中国
3、须弥:古印度
4、稻妻:古代日本
5、枫丹:近代法国
6、至冬:沙皇俄国
7、穆纳塔:古罗马
原神七国开放顺序表一览
七国开放顺序:蒙德→璃月→稻妻→须弥→枫丹→纳塔→至冬
1.0版本:蒙德(风)/璃月(岩)
2.0版本:稻妻(雷)
3.0版本:须弥(草)
4.0版本:枫丹(水)-水神双子
5.0版本:纳塔(火)
6.0版本:至冬国(冰)
7.0版本:坎瑞亚
‘捌’ 历史上有没有须弥国,如果有是什么年代
须弥国是佛陀创造出的理想国。
‘玖’ 西方净土和须弥山的关系,如来和阿弥陀佛的关系等等
如来是一切佛的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教主。西方净土就在咱们这个世界的西方。 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它又称须弥楼、曼陀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据《时轮经》记载,地球是由风、火、水、土、空五种物质和七金山、须弥山等构成的。佛教认为,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 ,再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在藏族古老的苯教创世说中,有位名叫南喀东丹曲格的国王拥有地、水、火、风、空五种本源物质,法师赤杰曲巴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入体内,轻轻地哈了一声,吹起了风,当风以光轮的形式旋转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火,火越吹越旺,火的热气和带有凉意的风产生了露珠(水),在露珠上出现了微粒,这些微粒反过来又被风吹落,堆积起来形成了山。认为宇宙间有一座须弥山(Semura),由七山和七海围绕,由风轮、火轮和金轮托住。须弥山住有四大天主,越过须弥山到空中,经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最后到达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二十八天,又称“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一千个须弥山世界成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则成为一个“大千世界”。
三界有:
一. 欲界:以有色身及五尘欲者(由五根而起之色、声、香、味、触)谓之欲界。为五趣杂居地(五趣即地狱、饿鬼、畜特、人、天),此界分二级:
1. 琰魔王界(地狱、饿鬼道)
(A) 地居 2.金轮王界(畜牲、人道)
3.四天王天(东南西北每天王有八天)
4.帝释天(第三十三天居中)
1.须夜摩天(彼天光明无昼夜)
2.兜率天(传释迦从此天降生)
(B)虚空居 3.化乐天(彼天受用皆心所欲)
4.他化自在天(魔波旬即此天之主)
二. 色界:色为质碍之义,即有形的物质,虽超欲界,因尚有色身,故名色界。此界由禅定之深浅分四级:
(A) 初禅天,名“离生喜乐地”,无痛苦,祇喜乐,然未全定,尚有眼耳识,大梵天即在此天。此天分三天。
(B) 二禅天,名“定生喜乐地”,常在定中,更加喜乐。此天分三天。
(C) 三禅天,名“离喜妙乐地”,无喜乐,乃最喜乐。此天分三天。
(D) 四禅天,“舍念清净地”,无苦乐诸受,曰舍受,大自在天即在此天。此天分九天。
三. 无色界:即精神界,无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祇有后三识(意、末那、阿赖耶),亦因禅定力之深浅而分四级:
(A) 空无边处(此天心定,了惟虚空,不知自之所在,但如无边虚空。)
(B) 识无边处(有空时仍是相对之空,此仍是对境,至此定中,即空亦泯。)
(C) 无所有处(至此天连所有观无边心识亦无有。)
(D) 非想非非想处(此天既非有想,亦非非想。)
佛教又有两个世界观:
一. 情世界。情者即一切情识的众生。这世界是就有情众生的区别方面而说的。
地狱
饿鬼
欲界──五趣杂居地 畜牲
人
天
离生喜乐地
定生喜乐地
三界 色界 离喜妙乐地
舍念清净地
空无边处地
识无边处地
无色界 无所有处地
非非想处地
二. 器世界。器就是器物。这世界是有情众生所依住以生活的物质世界方面来说的。《俱舍论》说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面各有一大洲,南曰南瞻部洲(即是世人所居之地),北曰北俱卢洲,西曰西牛贺洲,东曰东胜神洲。须弥山山根之下有铁围山,即阴间地狱。须弥山上有二十八天。(须弥山意“无量高”,据说有八万四千由旬浮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没入水中。每由旬约为四十里。)须弥山的范围,称为一泗天下,数这一泗天下至一千,名为小千世界;又数小千世界至一千,名中千世界;又数中千世界至一千,名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意思指堪能忍苦,盖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能忍受一切痛苦。智度轮又云不祇三千大千世界,更有“十方恒沙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微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