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黔东南主要的少数民族
黔东南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居住着苗、侗、瑶、水、壮等20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苗族、侗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古老的民族文化保留得最完整,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18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在黔东南苗乡侗寨,可以领略到唐代发型、宋时服饰、魏晋遗风、明清建筑,体验独特的苗族"鼓里文化"和侗族"鼓楼文化",考察当地村民的婚丧嫁娶、挑花剌绣、蜡染纺织、银饰加工、芦笙制作、农田劳作以及大小农贸集市等。
⑵ 凯里的景点
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大量聚集之地,不管是在外在的服饰还是内在的文化方面,都和其他地区风格迥异,带上你好奇的内心,从黔东南首府凯里市出发,一起来看看游览黔东南吧。
民族文化宫
建筑物的独特、山水的秀丽、风的柔和、花的芬芳共同组成了凯里民族文化宫,这个集民族文化传承、商业贸易、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园彰显了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特色。
风雨桥、鼓楼等特色建筑物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少数民族服装、乐器的独特之处。
民族风情园
2013年正式开园的民族风情园展示了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文化的地方特色,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展示内容了民族文化、餐饮、少数民族歌舞、民族特色医药养生等内容。
依山而建的风情园以苗、侗族特色“干栏式”(双层建筑,上层住人,下层住家畜或堆放杂物)建筑为主,沿山坡而建的居住地,是最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模样,呈现出了少数民族村落的特点,民族文化风情园已经成为了黔东南地区典型的地标性风景园区。
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黔东南,当然少不了少数民族村落,而雷山县,就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形成的西江苗寨是保存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黎平肇兴侗寨
位于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被称为“侗乡第一寨”,这里不仅可以切身体验侗族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亲临其中,特别是在“抬官人”等重要活动中显得热闹非凡。
鼓楼是侗寨建筑物中典型代表,肇兴侗寨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十分壮观,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施秉县云台山
贵州省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于群山之间突起,云雾缭绕,山中流泉淙淙,水质清澈。
云台山最重要的景色就是云和山的巧妙结合,云在山之间畅游,山在云之间时隐时现,缠绕在一起共同组合成了一幅云海奇观。
景区包括云台山、杉木河、黑冲三个景区,白云喀斯特地貌在云台山保存完整、面积大且古老,具有十分鲜明的独特性。
⑶ 黔东南有几种民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河池市,西连本省黔南州,北抵本省遵义市和铜仁地区。国土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人口431.29万,苗、侗、布依、水、瑶、壮等3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0.6%,其中苗族人口占41.4%,侗族人口占31.5%,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苗族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黔东南州历史悠久,今黔东南州辖地在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汉代属武陵郡和牂牁郡,清代分属镇远府;黎平府、都匀府和黄平州。1956年7月23日建州。现辖1个县级市、15个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首府为凯里市。
黔东南州地跨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以雷公山为分水岭,是这两江支流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这里峰峦连绵,河流纵横,是省内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地貌奇异杂,景色万千。全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18.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达49.37%,为全省之冠,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有“杉乡”、“林海”之誉。在国家自然保护区雷公山中,有秃杉、红腹锦鸡、雷山髭蟾等珍稀动植物,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黔东南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储藏量26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72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开发条件优越。已形成水火并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黔东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40余种,在贵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黔东南州盛产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雷山银球茶、丹寨硒米、从江椪桔、榕江西瓜、台江大板栗、从江香猪、榕江香羊、黎平小黄牛等都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着名农产品。
黔东南州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和十大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其苗族风情旅游区以凯里、麻江、台江、雷山为中心,侗族风情旅游区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自然生态旅游区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云台山风景为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全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世界之最”黎平天生桥、中共黎平会议会址、中挪(威)两国共建的堂安侗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等,是其中的亮点。黔东南州民族民间节日160多个,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的美誉。被誉为“天簌之音”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粗犷激情的台江反排木鼓舞,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艺术,早已蜚声海内外。
⑷ 黔东南侗族分布在哪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凯里经济开发区、1个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州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常住人口为3480626人(2010年),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⑸ 黔东南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下么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旅游说世界,今天我们走进的是贵州黔东南。
说完了黔东南的美景以后,那怎么能少得了黔东南的美食呢。去到黔东南肯定要吃麻辣鸡,喝白酒的的,而麻辣鸡都是当地最为有名的特色小吃。而在是黔东南的首府凯里,最着名的美食那当然就属酸汤鱼了,不仅当地的人特别喜欢吃,而且味道特别鲜美纯正,有很多的游客都是专门来到这里吃酸汤鱼的,所以大家千万可不要错过啊。
本期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觉得还有哪里是一生必去的地方吗?欢迎留言评论哦。
⑹ 贵州哪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
1、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南面有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和普定穿洞旧石器时期遗址及马岭河峡谷;东面是贵阳旅游集散中心红枫湖、百花湖;北面有百里杜鹃;西面有草海自然保护区、“九洞天”,是贵州西线旅游珍珠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列第13位。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
2、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 4A景区 )
西江千户苗寨风景区座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国最大、世界无双的天下第一大苗寨。在这里,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民风民俗世代相传,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被中外学家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有“中国苗都”的美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3、黎平肇兴侗寨
黎平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国家AAAA景区、贵州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平肇兴侗寨地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从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较为快捷的陆路通道。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
4、黔南州瓮安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
中国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位于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的瓮安县猴场镇,距瓮安县主城区14公里。草塘古邑旅游区环境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优势突出。旅游区汇聚了土司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和红色文化,有着川湘滇黔民风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蕴。旅游区是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服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内有实木双面大戏楼、内阁中书第、黔山第一进士楼、土司衙门、湖广会馆、古客栈等古建筑。
5、贵州省贵阳市花溪青岩古镇景区 ( 5A景区 )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着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 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距花溪南12公里处。它是贵州四大古镇(青岩、镇远、丙安、隆里)之一, 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6、遵义市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旅游景区
遵义务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仡佬之源,是仡佬族胞祭天朝祖的圣地。仡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仡佬”一名最早见于南宋朱辅写的《溪蛮丛笑》,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畔,距县城8公里左右,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版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所组成。
⑺ 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主要的是苗族和侗族文化特色,有侗族大歌、鼓楼;有芦笙、银饰、盛装;有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一年一次的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等等。
推介一下雷山的“千户苗寨——西江”,那里太美了,旅游可以考虑一下!
⑻ 黔东南民族文化产业主要有哪些业态
一、是发展民族民间工艺产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开发利用银饰、刺绣、剪纸、织锦、蜡染、芦笙、泥哨、苗族服饰、侗族服饰等工艺品,培育一批从事工艺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使其发展壮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全州已开发民族民间工艺产品近200个种类,上1000个花色,直接催生了220余家生产加工企业,间接带动就业人员10余万人,实现收入174496万元,许多农民通过从事传统手工艺生产走上致富之路。
二、是发展民族文化节庆会展产业。全州全年有民族节日集会390个,其中万人以上节日128个,被誉为“百节之州”。大部分节庆都采取“政府引导、民间组织、社会参与”模式举办,如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台江的姊妹节、雷山的苗年节、从江的侗族大歌节等积极将服饰展演展示、工艺品展销、民族民间歌舞表演等融入其中,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体验,活跃了当地商业文化,直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三、是发展民族歌舞演艺产业。高度重视民族歌舞演艺业,当成一种产业来开发利用,组建文艺院团,并扶持壮大,既能创造收益又能保护传承民族生态文化。苗族歌舞剧《仰欧桑》、侗族大歌剧《行歌坐月》等5部剧目开展了全国巡演之旅;西江、肇兴、芭沙等景区景点都有专门的民族民间歌舞表演队表演,歌舞演艺收益连年增加;黎平、台江、榕江、黄平等10多个县市20多支文艺团队、1000余人长期在外演出,既得收益,又促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是发展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产业。从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培育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发展,使其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产业。目前,全州有15家企业从事民族文化体育竞技娱乐项目,有经营性专业斗牛场地10个(斗牛牛源近1万头)、专业斗鸟场地6个、专业斗鸡场馆4个,从事传统体育娱乐饲养专业人员4万余人。
五、是发展民族特色饮食和医药产业。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凯里亮欢寨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凯里侗家寨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面向市场开发打造苗族酸汤、苗侗牛羊瘪、侗家腌制系列食品,不仅提高了黔东南民族饮食文化市场占有率,还形成了黔东南系列的着名饮食文化品牌。同时,部分企业、医院还积极挖掘开发苗医、侗药、瑶浴、骨伤治疗等各民族康生养生文化产品,使之形成品牌,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⑼ 黔南州的历史文化
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镇远设置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黔东南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11月,设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辖镇远、炉山、黄平、施秉、余庆、三穗、岑巩、天柱、台江、剑河、锦屏和雷山等12县。1956年7月23日,废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出归遵义专区,炉山县更名为凯里县(于1984年撤县建市),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五县由都匀专区划入,全州共辖16县(市),州府驻地凯里。从此,翻开了黔东南历史的新篇章。 黔东南州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苗疆腹地台江有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在侗乡榕江板寨有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镞等文物。凯里、麻江、黄平、岑巩和天柱均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1998年,在锦屏亮江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有青铜剑、镞、钺和锄等;在岑巩新兴和镇远勇溪出土了战国前的青铜甬钟。这些宝贵的文物充分展现了黔东南悠久的历史。 黔东南的摩崖、石刻、碑记众多,除凯里大风洞、施秉华严洞和镇远吴王洞摩崖外,还有麻江田哨的写字崖、剑河翁座的“例定千秋”碑和天柱三门塘碑林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殿,岑巩禹王宫,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台江文昌宫,九摆苗族鼓楼,丹寨万寿宫和麻江状元第等虽历尽沧桑,但都是历史的见证。 黔东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近现代革命文物十分丰富。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革命先驱龙大道故居和周达文故居等展现了黔东南辉煌的革命文化历史。 黔东南有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和雷山西江镇等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黄平、麻江铜鼓和剑河温泉等三个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农民画之乡,还有九个省级艺术之乡,即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这些斑斓多彩的艺术珍品,不但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⑽ 请问黔东南都有些什么好玩的景点
西江千户苗寨、 镇远古镇、肇兴侗寨、郎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