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做好道教文化

如何做好道教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18 04:27:19

⑴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道教文化

现在有些不研究道教的人文和宗教的人,看到道教中有许多方术修炼的内容,就想当然地将道教判定为巫术迷信,认为道教不是宗教,或者只是类似萨满教那样缺少宗教超越精神的低级原始宗教。这是一个误解。
道教传统文化中确实有许多讲养生修炼、与传统中医学相关的内容。如存思、导引(含武术)、辟谷、行气(含胎息)、按摩、咽液、房中、 祝由、外丹、内丹等等方术。也有一些古代民间流行的方术,如符咒术、堪舆术、占卜术、五雷法等等。甚至还有不少有趣的杂技魔术表演,如吞雾吐火、入水不溺、穿墙隐遁、撒豆成兵、踩高跷、奔日月等等。道教的斋醮法事中,也穿插不少音乐、舞蹈、礼拜、唱赞、游行等各种戏剧性表演,同时展示了精美的服饰、绘画、雕刻和造型艺术。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古老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上述这些方术有些来自中国的原始宗教和民间文化,有些出自历代高道法师的创造,还有些是汉唐时期陆续从西域和印度传来的。总之,道教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状况,是难得的活着的资料宝库。
道教法术虽然吸收了中国原始宗教或民间信仰的部分内容,但我们不能认为它就是萨满教或巫术。因为道教是在道家哲学思想指导下,接受儒家的道德礼仪规范,并吸取融摄了大乘佛教真空观、心性论和因果观念,集诸家之长而成就的宗教。它是一种合道理、且伦理化的高级宗教;是以人的精神和肉体生命的升华和超越为其终极目标的信仰形式。早在汉代,当时的黄老道家思想融合先秦老庄哲学和阴阳五行家的宇宙论,形成一种以自然演进为特征的气化论宇宙观和世界秩序观念。这种观念后来成为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灌注在道教的养生修炼及其它各种方术中。
这些方术的程序都按照自然道法,亦即元气生成万物的宇宙论和阴阳五行的世界模式论来设计和展开。仅以道教斋醮法事及符咒术为例:在法事中的道坛设置高度、范围;施用符文的时节、方位、颜色;感召的神灵名称、数额、服饰,以及念咒行法的次序等等。我们都可发现其中有一套整齐规范的节奏和尺度,是依据某种人类理智的设计,而非随意所为。如果将正统道教与民间巫师的法术书放在一起,研究道教的专家稍加比较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
体现在道教方术中的这种理智,当然不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合逻辑的工具理性,而是中国文化独具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理,或曰“天理”、“道理”。其核心理念是以阴阳五行的分合演进来解释宇宙与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之因。
它是一种气化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近两千五百年来,这种理念是中国各家学派共同秉持的基本观念;它是中国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各种实用技术的理论内核。而道家及道教对此理念的形成和承续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如果我们抽掉这个理论内核,中国数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成果,都将变成无理可言,徒具其名的陈迹,沦为某些人可以任意叫骂的“封建迷信”。这样的文化虚无主义如果变成现实,恐怕是任何有情感的华夏子孙都不愿见到的。
中国传统宗教和文化是一种自发演进形成的原生文化,其形成的路径和成果与西方文化和科学完全不同,但各有特色。因此我们可以说,道教的养生术及其他方技是非科学的,但绝不是无理智的,更不是全无效验的。与道教理论基本相通的中医药学,也是非科学但有效验的。中国人用它治病数千年,繁衍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没有发生过欧洲历史上那样毁灭性的黑死病。
诸如糖尿病(消渴症)、天花等古代人类的杀手,中国人很早就能有效防治。治病的方法最早见于道教学者的着作中。当然,古代道术和中医与当代科学和西医的有效性相比,已经有些差距。但这只是时代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我们决不能据此将人类历史上一切非西方科学的信仰和文化都斥为迷信,一笔抹煞。
英国着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在其《中国的科技与文明》书中,对道教方术在中国古代化学、医药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巨大贡献,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道士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创造力的人士。火药就是炼丹道士最早发明的,后来道士又用它驱鬼。最初的金属溶解技术、镀金技术也是炼丹道士发明。最初的雕版印刷品是道教的符箓。罗盘原来是风水师所用的工具。
中国的四大发明,至少有三项与道教有关。还有麻醉草药,最初也可能是求仙道士入山采得;发明麻沸散的名医华佗,被道教尊为神仙,至今仍被供奉。历史上着名的中医药家,如《肘后方》作者葛洪、《本草集注》作者陶弘景、《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食疗本草》作者孟诜等,都是道教徒和方术家。如果没有“迷信”方术的道士,中国何来上述这些发明?在西方中世纪,宗教曾是科学之敌。而在古代中国,道士曾经是技术创造之母。由此可见,宗教与科技的真实关系,绝不像某些所谓的“科学打假”人士想象的那样简单。
人类历史上形成了西方和中国两种各有效验的不同理智和文化体系,这是人类之福。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各自取长补短,形成新的原创性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飞跃发展,就是吸收了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结果。同样,许多近代西方学者,从莱布尼兹到荣格都曾从中国儒教、道教典籍中得到启发,创造了他们的新理论。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的真理。为人类多保留一种有效的精神文化体系,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都要统一到西方那里去呢?
我们已说过,道教的方术不是巫术,而是有理可讲的道术。其实就算是巫术,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必一听到这个词语就神经紧张或精神亢奋。巫术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从原始部落到当今科技最发达 的欧美国家,都有信从巫术的人。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就应该以科学态度去观察了解和分析研究它,解释其存在的样态及原因。而不应假借科学之名一棒子打死它。
西方近现代有许多研究巫术的人类文化学家,最着名的英国学者弗雷泽,他的着作《金枝》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着作之一”。弗雷泽将人类文化的进展分为巫术、宗教和科学三个阶段。在谈到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他有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认为巫术与科学是近亲,巫术曾为科学的发展铺平道路。他说:“巫术与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两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认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规律和肯定的。
并且由于这些演变是由不变的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它们是可以准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除在自然进程之外。对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并能接触到这部庞大复杂的宇宙自然机器运转奥秘发条的人来说,巫术与科学这二者,似乎都为他开辟了具有无限可能的前景”。(《金枝》第四章,徐育新等译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相信那些盲目崇拜科学而贬低巫术的人,读到这段话时会大吃一惊。西方最伟大的科学家竟然认为巫术与科学都能准确地预见和推算出未来?这不开玩笑吧。我还想告诉这些人,其实从古至今之所以有那末多人信从巫术,并非因为他们都愚昧无知,易受欺骗,而是因为信从巫术的确能为人们带来某种功效。巫术行为在实现人们的真实愿望方面或许是无效的,但在抚慰和满足人们情感需求方面却有效。事实上,人类有许多心理或情感的需求,是只能或只需用巫术来满足的。
例如对某个强大敌人的仇恨和畏惧,你无法打败他,只能诅咒他。诅咒不能实际伤害敌人,但可以帮助恢复自我的心理平衡,缓解畏惧和仇恨情绪导致的精神失常。
巫术在心理治疗方面的作用,也适用于印度教(秘教)、道教等保留较多原始宗教成分的东方宗教。西方学者有这方面的研究和着作。如二十世纪分析心理学大师容格对道教内丹典籍《太乙金华宗旨》和《慧命经》德文译本曾有精辟的评论,写过一本《金花的秘密》。
其中对人类无意识层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探索。另外,据说欧洲有学者在将道家学说用于安慰濒危病人的临终关怀研究。美国有华裔学者尝试用房中术治疗男性功能病。也有学者举办道教养生院。欧洲一些国家有太极拳、武术、气功等练功团体。东南亚国家有华人宗教团 体尝试用方术戒除毒瘾。大体上,发掘东方宗教传统方术用于养生治病,特别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性、精神性、功能性疾病,以补西方医学之不足,在海外已经展开。
其实,人类的生存状况是无比复杂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处境。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这个意思。为了应对复杂的生活处境,人们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精神和智慧形式。
巫术、宗教、科学、伦理、习俗等等,都是人类应对生活问题的智慧形式。单靠某一种智慧,无论它是高级还是低级的,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都不足以应对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世界上最愚昧的不是信巫术或信宗教、信养生的人,而是盲目信从某一种智慧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人。“迷信”这个词的本意就是盲目信从。
问题不在于你信什么,而在于你怎么信。如果将科学知识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而不是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那么科学也会变成有害的迷信。正如将肉身凡胎的道士当作大仙顶礼膜拜一样。历史上真正有创造力的道人,其实都是些谦虚质朴,韬光隐晦的老实人。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那些在书斋和实验室里认真做踏实学问的人。决不会频频上媒体张扬炫耀,拿着科学大棒四处寻找打击对象。
客观的看,道教的养生及修炼方术中,包含着今天仍然有效的合理成分,或有待研究改造的元素;当然也有不少已经失效,但部分普通民众仍然相信的无害的内容。个人认为,对那些合理成分应该继承弘扬,需要改造的内容可以研究,有些已经失效但无大害的方术也不必一概禁止。
在一些合法宗教场所,由职业道士从事不违法害人的相关活动,可以默许。在专业学者的着作中分析研究,鉴别真伪,更应鼓励。要允许人们研究探索新的养生治病之道,探索过程中会有失误有歧途,失误了及时纠正就是。但不允许探索就永远不会有新发明新创造。国外在这方面已走到了我们前面,国内因政策、资金和专业人才限制,几乎没有。恰恰是因为没有认真研究探索的人,才会给骗子留下余地。
昨天要消灭中医,今天又辱骂道士,恨不得将中国文化一笔勾销了事。对这样的人真的应该进行科普教育,不是教给他们科学常识,而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应有的品德。
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盲目崇拜西方科学,而对中国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妄自菲薄,横加挑剔,动不动就拿不符合科学说事,诬蔑贬低为“封建迷信”和“巫术”。科学是个好东西,没有人反对发展科学。
我们要对道教多多研究,从而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道教文化。

⑵ 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道教文化

我是信仰道教的,我觉得只要道教的继承不断即可,不一定非得去发展壮大,因为发展和壮大要强行投入许多人力和物力,这和道家的自然二字相违背。如果某天道教真的重新兴盛,那也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你觉得呢?

⑶ 怎样学习道教文化呢读那些经典老庄列三部我读过

先不建议你去看《道德经》,修道先首先就要修性,你可以多读一些 圣贤之书,如 《大学》,《中庸》,《论语》《正气歌》,这些虽然不是道家经典,但这写书可以让人明事理,懂道德。 这写对于学道都用很大的帮助。 回过头来在看黄元吉真人的《道门语要》《道德经真义》》《乐育堂语录》,伍守阳真人的《天仙正理》,《仙佛合宗》,张三丰全集,涵虚密旨。 最后在去读《道德经》,《清静经》
,《太上感应篇》。 学道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关键在于"悟".

⑷ 道教文化的传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道家可以借助“道医”和“禅修”两个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途径加强传播。道医主打养生之术、祛病保健;禅修则在禅院里讲述道家经典,静心除躁,修身养心。

⑸ 道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精髓是主张“道德”。

道家的主要着作有《老子》《庄子》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5)如何做好道教文化扩展阅读

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2、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3、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4、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这种影响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⑹ 如何学习道家传承文化

先了解道,然后阴阳,再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一步一步地来········
慢慢学,用心去理解和感悟,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急不来···

大道慈悲,道气长存·····
无量寿福,吉祥如意·····

⑺ 如何学习道家文化

其实语言只是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结构,通过这种形式结构可以幻化成任何种现象,这就是因为抽象出了哲学.
因此多读原文,最好不要看翻译,即使实在看不懂最好也是看单字或是词的出处或解释,然后通过去体悟原文的意思.关于老子.
如果能体会到老子的境地,在看庄子就可以看翻译,因为已经体会到了内涵,再加上庄子多为寓言或典故,抽象理论没多说,翻译出入不大都看,译本要不同人、不同时代的都看,关键是思考。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果相信书籍上写的所有的话,那么还不如什么书籍也不要看呢!
书籍所记载的,是历代圣人贤哲们所思考或要传达给我们后代的知识和真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透过对前人着作的学习,来获得知识、经验和智慧,并且给予发展和创造,从而形成新的书籍。
书籍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依照书上说的去做,那就太一成不变、不知变通了。因为社会在发展,书籍上所记载的智慧也需要有所发展,所以必须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
多借鉴一些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但决不能把书上所写的东西全部当成真理趋向心。否则,吃亏的便是自己了。

⑻ 道教的思想和文化有哪些该怎么样看待它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和谐共处起到积极作用。

道教,崇敬的是道和德。
道教经书也是特别注重道与德的阐说,《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以《道德义》为明宗第一义,《玄纲论》则是以“道德”为道教纲要。

道教之所以重道,因为“道”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道”生化宇宙万物。
其二,“道”是神明之本。
其三,“道”以虚无为体、清静为宗、柔弱为用,无为不争。
其四,“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所以,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
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

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
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嫉、不妄语,不溺于音色美食。
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
施恩不求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

道教相信神仙的可学和实有,神仙生活是逍遥无碍,长存不亡的,他们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学道务道之人学习和信仰的人格形象。
而成仙得道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自我的修行,达到长生久视。

道教相信人通过修炼,物质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
以“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精神为动力,立志要“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贵生乐生和胸怀世人的人生态度。

⑼ 关于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这些大咖都说了些啥

近日,“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与馆陈展示研讨”座谈会在青城山青源酒店举行。四川省民委、四川省道协、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道协、都江堰市委统战部、宣传部、都江堰市民宗局、都江堰市文广新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青城山道协、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的40余名领导、专家教授参会。
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与馆陈展示”、“傅圆天大师羽化20周年纪念活动”等主题进行研讨。
参会的大咖们都说了些啥?对于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都碰撞出了哪些好点子?下面,小编摘录了此次会议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都江堰市民宗局局长宋庆国 “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
都江堰得益于旅游名城的推进和青城山道教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彰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多次组织开展研究和实地调研工作。今天市委、市政府和道协邀请各位专家教授和参会的各位领导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这三个方面来讨论研究。
宋庆国局长也阐述了目前的一些初步思路:一是在上清宫成立博物馆;二是在天师洞原有的文物展览馆的基础上,做一些提升,例如增加一些讲解员,然后对外开放;三是在建福宫建立道教文化交流场所;第四是建立一个道医药园,展示我们道医文化。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甘绍成教授 “建立道教文化展览和传承中心”
我认为青城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建立一个文化展览和传承中心,我们不能只是展览而不传承。比如说道教音乐的传承,我们可以为到来的游客做一些道教特色的表演,甚至应他们的要求做一些法事。这些事应由专人负责,地点可以建立在天师洞。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曾成伟教授 “建议建立古琴的展馆和传习所”
从历史、从国学、从人文文化,古琴绝对称得上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的一种乐器,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作为张孔山大师的传人,蜀中古琴与青城山渊源颇深。我建议在建福宫建立古琴的展馆和传习所。不仅有古琴文化的展示,同时能与游客产生互动和交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张泽洪教授 “利用新媒体来宣传道教文化”
青城山作为道教发源地,在历史和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怎样提升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的品味,我们地方政府也很重视道教文化展示,不管是博物馆展示还是音乐的展示,我觉得现在新媒体值得我们重视,很多旅游景点通过新媒体宣传旅游资源,我们应该考虑利用新媒体来宣传道教文化。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张钦教授 “建立道医博物馆,意义重大”
在中国,目前还没见过道医道药的博物馆,所以我们做道医道药的博物馆,意义非常重大。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道医道药也有自己的理论方法,道医道药的展示,对我们了解和传袭道家的医和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建立道医博物馆非常有必要。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李刚教授 “加强与海外学者互动交流”
不管怎么做,基于目前青城山道教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一个总体的规划,道教的文化内容很丰富,应该有一个总的规划,不仅是音乐,医药,包括道教体育,道教艺术等。海外有很多学者,他们手里掌握了很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多多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同时可以把青城山道教向国际进行宣传。
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 “通过博物馆跟大众联系起来”
青城山道教文化对人来说很神秘,如何去了解呢,可以通过博物馆,一个碑,一段文字,一个建筑去深入了解。依托现有的资源和建筑建立展览道教文化的场所。根据符合展陈条件的建筑空间可以考虑各种不一的文化展览地。博物馆的支撑条件包括建筑空间,主题和技术。如何展示,展示什么。主题决定展览的内容。
博物馆不要理解为放东西的地方,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展示、传播、教育,甚至是公众参与体验的形态,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博物馆和没有博物馆,没有博物馆:我的学术永远是我的学术。有博物馆:你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接地气,通过博物馆跟大众联系起来。建议做一个青城山道教文化艺术博物馆,一部分基本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青城山道教历史,了解青城山道教的地位、影响和文化特色。第二部分是艺术展,包括各种大艺术家的墨宝,以及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物品。
四川省社科院李远国教授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馆不是临时起意”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馆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始于2000年,利用现有的优势和条件来打造博物馆。比如建福宫是青城山的门户,要做道教文化馆,全面介绍青城山道教文化,第一是道教简介,第二是青城山简介,第三是道教神仙化陈列,第四是道教法印法器的陈列,第五是道教禁忌的陈列,第六是道教符箓一类的陈列。
二十一世纪公司专家李作民 “让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联系”
首先,青城山道教应该是一个超级“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青城山之所以成为青城山,就是因为道教,没有道教就没有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根,是道教的祖山和祖庭,鲜明的宣传青城山道教,博物馆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最好的载体。它提供了一个证据系统,成立道教博物馆,才能和中国道教的祖山和祖庭的青城山相适应。以此为目标,确定方式和突破口。这样一个博物馆不能用传统的意义去定义,我们应该让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的联系,这个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载体。 从经济发展来看,青城山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为什么要到青城山来。中国道教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活态的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一些文物,整个青城山都应该视为一个博物馆,每一个道观,每一个跟道教相关的建筑、物品都是一件展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集中的展示地。道教博物馆是活态的,因为整个道教都是活的。不管是道教音乐,医药还是法器法物,都在道教这个大概念之下,都是活态的。
四川师范大学李俊涛教授 “让来青城山的游客能感受到一份独特”
文化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事物,解说系统就是具象化文化。它可以把游客把旅游的资源变成自己的独特的记忆。我建议在青城山道教博物馆群的基础上设立一个青城山道教文创中心,设计开发出一些列青城山道教文化系列文创产品,让来青城山的游客能感受到一份独特。

⑽ 想学道家文化该从何开始

道家文化,应该说是中国最本土的宗教信仰,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流派。

想要学习肯定要从它最经典的一部书开始,《道德经》作为到家开山鼻祖老子的着作,不管研究道家的哪一方面都绕不过他。

《道德经》这本书总结了老子的一生对于道的理解,虽然很多时候她非常的晦涩难懂,不过前面的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注释,我们看不懂的时候可以对照注释去理解。

我记得以前学过一段时间的道家文化那个时候特意买了一本《道德经》及其注解。让我痛苦的事情是,即使我对着注解也看不懂,必须要对照着现代作家给它的注解在进行注解才能看懂。

那既然这本书这么高深,对于初学者真的有用吗?毫无疑问是有巨大作用的,后面道家其他先贤的思想基本上全部都是从这本书上衍生而来。虽然这本书很晦涩难懂。但是当我们记住他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再去看到加其他人物的着作的会有相互印证的感觉。

不管是后世的庄子还是列子他们的着作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老子的影响,等我们在对着前人注解看完之后再去看他们的作品,就有一种万本汇流的喜悦。

并且我们把《道德经》看完好几遍之后就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找到许多事跟它相处印证,会发现很多的顶级大富豪,大作家,或者是境界高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思想。

如果是真正对道家思想。想要做一个彻底的研究,那么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还需要去研究庄子的《逍遥游》等其他书籍,并且了解他们平生的事迹。

阅读全文

与如何做好道教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