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杏林指代的是哪个领域的文化

杏林指代的是哪个领域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18 21:05:42

A.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中医界或者医生。
杏林的来源是有传说的: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元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B. 杏林和杏坛分别指哪个行业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坛”与杏林有关系,但指的并不是医护人员,而是另外一群职业高尚的人——老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

在古代,老师多称为:“师傅、夫子、教书先生、讲郎等等”。“杏坛”之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即《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杏坛”一词已成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称,常会说“坚守杏坛”。如“三尺杏坛写春秋,一枝粉笔画古今。”意思就是在讲台上度过光阴,传授人类历史和自然知识。由此可见,“杏坛”和“杏林”是指两个不同的职业,分别是教育和医护工作者,深受人们尊敬的光荣职业。

C.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在历朝历代的作用如何

中医与“杏林”,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物,但是人们往往把二者联系起来,甚至以“杏林”做为中国医学界的代称,这和发生在西汉董奉身上的一段历史美谈相关。

董奉过世后,“杏林”的剧情一直流传了下来,明朝名医郭东就效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院落也设杏圃,患者赠予的物品,也用于接济平民。明朝的书画家赵孟頫病重,那时候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之后,人们在夸赞有高尚医德,高超医疗水平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语来描述。近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期刊学术期刊也常以“杏林”取名。“杏林”,已变成医界的别称。相关“杏林”的美谈,不但变成民俗和医界的佳话,并且也变成各代中医激励,鞭策自己的要求。

D. 杏林指的是什么呢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

他选择交州一带行医安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军阀势力重新瓜分交州,董奉恐遭不测,公元207年左右,被迫选择庐山为隐居之地。在庐山,董奉施医济世,开创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荣以及药食同源的杏林园。

杏林精神

董奉的杏林园创立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经久不衰的杏林文化从它的内涵层面上来说,董奉充分汲取了老子的“中和”思想和太平道追求的“均和”思想,使得所构筑的杏林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上了“道与德”的文化烙印。

E. 杏林指什么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据晋代葛洪所着《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东吴有位叫董奉的名医医术精湛长年隐居深山,为人治病却不收报酬。

凡患重病被他治愈者只需在其宅边、园内栽下5棵杏树 光阴荏苒,栽下的杏树愈来愈多,收获时节便以谷子与前来买杏的人作交换董奉用杏换来的谷子年年堆满仓。

他用谷子救济贫困百姓和路过缺盘缠的人,自此,“杏林”一词便成了中医界的代称。

(5)杏林指代的是哪个领域的文化扩展阅读

同类典故:橘井泉香

“橘井”这个词起源于西汉年间的苏耽。相传汉文帝时,荆州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市)有一位高人名叫苏耽,他有一手精妙绝伦的医术,而且治病从来不收报酬,故远近之人都称他为“苏仙公”。

有一次,苏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方回,他将诸事交代给母亲后便驱车上道。乡亲们闻讯都来送别,送至长亭仍迟迟不肯离去,这时有一个人开口道:“仙公如今远出,我等若罹患重疾,可如何是好?”苏耽淡然一笑:“吉人自有天相,请勿多虑。”复作一揖,就此别去。

次年夏天,瘟疫流行,患者多恶寒发热,胸膈痞满。当地的庸医巫婆趁机向病人勒索钱财,这时苏母想起苏耽临行前曾交代她的救急方,于是她就按该方救治,果然治愈了好多患者。

原来苏耽临行前根据六运五气,推知将有伤寒流行,便交代母亲:家中后院的橘树及井水可以救急,患者如有恶寒发热、胸膈痞满的症状,可用井水一升、橘叶三片煎服,愈后勿收钱物。从此橘井一词便流传开来,“橘井泉香”也成为了中医药史上的一段佳话。

F. “杏园”“杏林”“杏坛”三者分别是什么呢

杏园、杏林、杏坛虽然都有杏字,但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分别包含了三个不同领域的意思,与金榜题名、医学和教育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杏园是古代科举中榜后的游宴之地,代指金榜题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杏除了口感鲜美外,它也是吉祥的象征,与幸运的“幸”谐音,其原产于中国新疆,随后发展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此期间,它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饱满的文化寓意,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杏园、杏林和杏坛等。

三.杏坛与教育有关,起源于孔子讲学,泛指教育教学场所。

杏坛主要与教育领域挂钩,指代教学工作者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而杏坛此种寓意的由来,还与我国伟大的儒学创始人孔子有关。传说孔子在周游列国,未得到重用回到鲁国后,决心放弃仕途之路,开启讲学之路。而杏坛就是当时孔子为弟子们,传授诗礼乐易等知识的讲学场所。后来又因在宋代时,又有人在曲阜为孔子建立祖庙祭拜,并取名为杏坛。杏坛一词就逐渐发展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例如老师的讲堂。

G.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神仙传》,志怪小说集,东晋葛洪所着,共10卷)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译文:董承居住在山里的时候,给人看病不收钱。只要是重病医治好了,就让病人的家属栽五株杏树。小病治愈的,种一株。十年过去了,一共种了十万余株,成为一片茂盛的杏林。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人,是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因为张仲景写下了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尊称“医圣”。而董奉留给我们的是杏林,杏林代表了医界。

(7)杏林指代的是哪个领域的文化扩展阅读: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施舍的粮食达数十万斗。

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

阅读全文

与杏林指代的是哪个领域的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