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哪些问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18 22:52:22

传统文化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功利思想的双重夹击下,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遭遇令人惋惜,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希恩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是复兴、衰退和变异三种现象并存。”〔1〕这种话语定位折射出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基本现状,无疑是较为科学和权威的。

Ⅱ 传统文化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传统文化的发展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家没有传承老祖宗的教育方式,而完全照搬了西方教育模式。幼儿园和小学,本来应该培养孩子行为规范及道德规律为主,现在却以学习技能为主,导致人们大学毕业了没有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不懂基本的事物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人生方向了。其次是国家没有培养出足够的传统文化的老师。只要国家立法把《弟子规》,《道德经》等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材,然后针对全国的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并带头身体力行,不出十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快速影响全世界。

Ⅲ 传统文化存在哪些问题

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因为他是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同时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在影响现代的同时,也在新时代的氛围中蜕变。

因此,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黑格尔说:“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的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的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规律,没有进步。”所以,传统文化就传承而言,强调的是文化本源及沿着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增长的人文精神总和,它不等于古代文化,不等于复古,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升华。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作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的思想,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而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批判扬弃,创造发展,传统文化的智慧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意义,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但同时也因为这些固有的观念与传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行为方式上形成一种难以移易的习惯,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文化日益凸显保守性,这种守旧的性格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明的脚步,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时代性、普遍性等多种特性交错并存的统一体,他的利弊只体现在它的某个层面,并非绝对。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

中国文化的早熟与定型,决定了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在长期发展中,又展现了其延续力、包容性、同化性与融合性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活力的文明,对于它的发展,应该不断吸收融合新的文化,从而在内部不断更新,这种更新不是完全的改变,应是在社会革命中接受时代的洗礼,包容荟萃。

现在有很多人主张发展现代文化,抛弃老朽的传统,但传统文化被抛弃了,现代文化又要何去何从,传统文化的内容固然需要选择和改造,但不应该被丢掉,因为它是近代文化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所讲的文化,没有任何一个文化是十分单纯、简单存在的,都包括至少物质与精神两个层次,现代文明更倾向于物质,而传统文化则更注重精神伦理,现代与传统两种观念并非相悖,我们要试图寻找一个契点,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长期改革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有与传统文化相类似的概念,与时代相符合,所以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历史遗产,它使我们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就的洪流中,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所以我们要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扬。

Ⅳ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弊端是什么,今人该如何改进

引言

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有关中医药的争议又起,从双黄莲到莲花清瘟,从中医辅助到西医救治,人们观点各异,看法不一。

一些所谓的中医药专家又现身说法,借疫情炒作,借疫情推销药品。有人提倡重用中医,有人对中医嗤之以鼻。

为什么有人对中医有那么多看法?中医和书法同为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又有什么文化共同点?今天我们就做个浅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正文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先人们有病就看中医,喝汤药,中医药陪伴了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

我们的先辈们对中医药的功效从来都是深信不疑,对那些治病救人的医者先生们更是充满尊敬,崇拜之情。从春秋时期的扁鹊,到三国时期的华佗;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到唐代的孙思邈;再到明朝的李时珍,有关他们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神奇故事在世间广为流传,有关他们高超医术的描写更是在各种史料文章中随处可见。

总之,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医和书法这两种传统文化的总体印象是差不多的,说他们是一半是靠水平,另一半靠忽悠,说它们虚的东西太多。

我们应该通过努力,改变人们的这种印象。

我们应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论中医还是书法都不应该对自身无限夸大,过于神化。中医要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自身有正确认识,明确自已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实事求是,不瞎忽悠,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

书法艺术也要回归书写的本质,要重视一个“写”字,不搞那些复杂的,毫无用处的什么技法和艺术夸大。

结束语:

不论中医还是书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受中华文化中那些积极因素所影响,表现出其优秀的一面,它们也都受中华文化中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表现出很多缺点和不足。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有缺点和不足。认识到这一点,这个民族才会继续进步。

Ⅳ 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根植的土壤,是国家走向富强的软实力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识的认同感,唤起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与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割裂现象比较严重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客观上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相当严重的冲击。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存在片面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本民族文化的现象。

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带来巨大压力。一些文化甚至面临失传和消失的境地。据调查,2000—2010年,仅10年时间我国自然村总数就从363万个锐减为271万个,平均每天至少消失100个村落,传统村落从2005年的5000个,锐减为如今的不足3000个。1999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收集了各地、各民族剧种 374 种(木偶、皮影不包含在内),到 2013 年,全国仅存剧种286种,15年间消亡了88种。

社会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认识不清,存在对中华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有过曲折的历史。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有一股全盘否定的风气,文化人反思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时,把账记在了中华传统文化头上,这是看病找错了病因,开错了药方。毋庸讳言,新中国前三十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是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态度。当前,一些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者或者西化思想严重的人仍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非议。此外,民众对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敬畏感在减弱,这直接导致民众的文化素养明显退步。虽然知识的丰富今天较之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文化的基础在动摇,对文化的珍重感在下降。同时,在专业技能增长的同时,文化人的文化精神普遍淡化,文化不是追求的对象,只是成了某些人混饭吃的工具。在一个轻视文化、排斥文化的社会,是难以产生文化大家的。历史上的文化大家,学贯中西,无论什么专业,首先是知识广博,学养深厚,这一代人已经过去。

缺乏结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创新时代

需要的深入系统的挖掘研究

Ⅵ 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中华民族历经万千年的对“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福禄寿喜财吉”的民俗传统文化和儒、释、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进而进化为今天的治世哲学。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的发展过程。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和历史是鉴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
鉴于此,传统文化——我们祖先留给子孙的活宝,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
历史是死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传统文化有永恒的的生命力和诱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扬,只要不去专注的破坏她,她就会很好的传承下去。比如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极大破坏,给历史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这么大浩劫,也只是损坏了文化的躯壳,增添了世人的几声惋惜而已,没能把文化抹杀,同时“破四旧”本身又形成了一种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文化的一场流行感冒。而后那些抗体(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流感病毒做了殊死搏斗,最终传统文化迎来的依旧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传承就是弘扬。文化是以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除了永恒的“福”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它的阶段性,失去潮流价值的文化逐渐走向历史的暗角。唐诗、宋词应该说经久不衰的文化,但还是衰退了许多,原因是时代变迁,使其逐渐失去社会潮流性:唐、宋时期,文化娱乐比较匮乏,几千年的文字成了当时文化推崇的主题,唐代作诗,到宋已发展到作辞,吟唱诗词几百年,把汉字研究到了极致,以至后世子孙都无法逾越,那是的诗、辞,相当于今天的流行音乐,李白、李清照相当于今天的周杰伦,随便找个学生都能唱几首周杰伦的歌,唐诗宋词就要老师家长逼着背了。继承发扬和遗弃是文化发展的正常规律。。。。。。
传承即为弘扬。祖宗留下的东西,绝不能遗弃,也不可能都摆在明面上。事实周杰伦的流行歌曲和李白的诗是血脉相连的祖孙关系,只不过是几经继承与发扬的唐诗罢了,为了能让后人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就要把这几经发扬的过程原原本本的传承下来,这就是把传统文化的各个阶段性文化传承下来,再让子孙传承下去,以至世界上唯一最完整的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永远的传承下去,留给全人类一个最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如今已经不仅中国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那神奇的诱惑力使全世界都在关注她,国内的国学热,国际的孔子学堂,汉语热,都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了保护机制,文化遗产正在得到抢救性保护。。。。。。
奥运福娃,百家讲坛,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等等都为传承传统文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由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只要保护好失去流行意义的文化遗存,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完整的,永远的以中华文明的身份高高屹立于世界巅峰
。。。。。。
不要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受到全人类的推崇,已经成为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她将一统天下思维,以原始共产主义,追求共有“幸福”而始,以世界大同(世界共产主义),拥有“幸福”而终。。。。。。

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何谓文化?中国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义。而西方人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为如今的文化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弘扬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发展的唯一的独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变化一度希腊化,后罗马化,再又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伦文化更是被赫梯灭亡,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从未产生过断档和空白。仅就文学而言,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在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统一,延续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体现在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能够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的吸收、整合。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统一造就了它的悠远和独创,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样。历史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时值今日,中国的传统文化虽已衰落,但仍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使其重放光芒?这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入手,探寻其对人类世界的新的意义。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纷争不断,战祸频起。特别是伊斯兰世界与基督世界的对抗,更是给世界各地带来无穷灾难。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飞舞,政治动乱此起彼伏。同一国之民分立对抗,互殴不止,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经济每况愈下。这都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之功。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从未中断过,甚至在外族入侵时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还给周边族群以深刻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观和社会观,还在于它存在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意识形态,体现人类追求富足和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对内的克己和对外的爱人,反映了人类宽以待人、相互谅解、相互忍让、相互敬重、相互期许的仁爱精神,期望“泛爱众”,人人和平相处,慈悲为怀,这才是人类应追求的幸福、安宁与和谐的普世主义精神。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环境恶化,天灾不断,资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机已经显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但却造成人与自然的异化,人类与自然的搏斗终于遭到自然的报复。西方的一些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中国,包括《老子》《论语》在内的中国经典受到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处在科学发展困境的科学家们寻找世界观启发的努力,而不是由于什么一时的感情冲动。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他们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活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来说,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运用到当今社会的建设当中,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绝不能长期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循规蹈矩,而应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模式。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有别于西方,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

Ⅶ 你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对于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独特优势,我们应该积极的继承和弘扬。当下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层面的发展已经严重落后,为此,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成为了当下生活的一大主题,人们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注重民风民俗和在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砥柱,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间的优秀传统习俗。比如说民间手工艺品,时常举行传统手工艺品大赛,举行民间文艺活动。

Ⅷ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可以这么讲吧,在学校里面要你好好听话,认真听老师讲,老师讲什么你听什么,听话就好了,要求你当个乖孩子好学生。到了社会上却要求你主动表达善于表达会说话。但是在学校里面没有教啊,对不对?这是很大的一个矛盾呀。在学校里面把孩子们管的太单纯,真的有点傻。一下进入社会很难适应。这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没有衔接好。

Ⅸ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

1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而另一方面,我们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陷入与西方文化冲突的危机中,进而导致我们遗失了一些传统文化。

在近代的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威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已经无法延续历史上一向以自我为主体来包容、吸纳的文化发展模式,中国不得不去学习西方的文化。到19世纪60年 代 ,西 方 列 国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大,洋务派兴起了一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活动,曾经认为西学是“歪风邪气”,而现在认为它是能够强国的知识,因为这次的冲击,中国开始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开启了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一方面,继承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另一方面,以胡适与陈序经为代表,主张“全盘西化论”的知识分子则认为应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反叛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时代的选择,造成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断裂了。不过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传统文化重新登上了舞台,比如提 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

从鸦片战争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到现在的生活中,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看好莱坞大片,喝可乐、吃汉堡,庆祝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崇尚西方科技等,而中国的重阳、七夕等却受到了冷落。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医院医疗器材、工厂的机械设备、国外的衣着风格等,我们在享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忘本,而是做到兼容并蓄。

2 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成为全国各项事业的重心,如此单一的发展经济,导致我们相对地忽视了保护和延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出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实情结合起来,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十年动乱”时 期,教条主义照搬照抄毛泽东思想 ,拒绝吸收和借鉴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西方的先进文化一律定义为资产阶级,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律定义为封建迷信来加以批判,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文化生活只剩下了标语、口号等“红色”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美感和技法,无不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与汉字文化的精髓。同时我国的书法受到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喜爱,目前日本的书法从普及率、书法成就、装裱质量等都慢慢地超过了书法艺术的鼻祖——中国。在日本,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学习书法,全日本大约有100万左右的人能称得上书法家、能独自办个展和出作品集[1]。虽说现在电脑普及,但是日本仍然继承着书法的传统,大臣们在签署国家文书或是在正式的场合签名,基本上都是用毛笔,因为他们认为用毛笔签字,是个人素养的重要展现方式。而且每到元旦,日本的男女老少要到寺院和神社写毛笔字,写完之后合掌朗诵,最后供奉到殿堂上,才算了却一年开头的心愿。书法教育的普及和重视,也是日本得以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中小学都有开设书法课,除此之外,日本还开设了许多书法兴趣班,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培养兴趣的机会。由此可见,脱离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 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走向了富裕的道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观的下降,并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早在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关切和尊重,佛教所提出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思想也体现出了人道观念,他与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有一致之处。道家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人的活动应该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这些学派其实是在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来达到自然和人的平衡。但是近年来新闻不断暴露出了各种丑恶现象,贪官腐败的不良风气也在滋长蔓延。其次是人们贪婪的向自然界索取,导致空气、水等生存必需品遭到污染和破坏。无良商贩乱用化学添加剂,食品安全成了隐患,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遭到威胁。我们做任何事不能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要考虑全局,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理应牢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道德。

Ⅹ 有哪些传统文化面临传承难题

非常多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问题,大概是无人学习,学习难度高,没有收入等等。其实想想这些消失的传统技艺,文化。蛮不好的,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缺失

阅读全文

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