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永定土楼在哪个省份
永定土楼在福建省。
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永定土楼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
历史沿革:
据历史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
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2001年,仍有人建土楼。
㈡ “永定土楼”在厦门的哪个位置乘大客车几个小时能到哪个土楼最值得一看
永定土楼是在龙岩不是在厦门。。。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着名的圆楼360座,着名的方楼4000多座。永定土楼的代表:最富丽堂皇的圆楼:振成楼 振成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清初之前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子”,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该楼建于1912年,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 占地约5000平方米,费时5年建成,耗资8万光洋。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八卦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祖堂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矾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与雍和宫、长城并列为中国三大建筑,模型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古建筑代表在建筑展览会展出。振成楼设有客房、餐馆、浴室及卫生设备。汽车可直达该楼。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建造,卦构之间设有防火墙,并设拱门,门闭自成院落,门开院落相通。楼内有二层环形楼台,还有引人注目的石雕木刻,琉璃瓦与铁质花格栏杆。内环当中为中心大厅,厅前设廊,以4根近7米长的大石柱支撑。楼内院落之间通道常以屏风相隔。该楼内环2层,用砖木仿西洋式装修,形成“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楼内有众多名流名家楹联,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内涵。主楼左右两侧分别建有学堂和其他附属建筑,使整体造型像“乌纱帽”。楼内构造趋向精巧,雕龙刻凤,装修华丽。 圈数最多、居住人口最多的圆楼:承启楼 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位于永定县高头乡,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最花工日的土楼:永隆昌 永隆昌,永定县抚市镇的“永隆昌”,以高大着称。该楼因受地形限制,部分以沙滩为基地,填平工程特大,从填坝动工到整修完工,前后整整花去28年。主楼高五层半,占地都有一万多平方米。是方楼与五凤楼的组合建筑。主楼有福盛楼和福善楼两座,合计有92个厅,746个房间,144座楼梯,7口水井。 高度最高的土楼:遗经楼 位于永定县高陂乡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 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宫殿式土楼:奎聚楼 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翰林学士巫宜福,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打开中门迎接。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府第式土楼:福裕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 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现存最早的土楼:馥馨楼 馥馨楼--最古老土楼。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㈢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
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㈣ 永定土楼的特色是什么
龙岩,位于福建西南部。这一带地大山深,自然环境险峻,却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及其土楼文化,同时还是着名的革命传统老区。主要景点有汀州古城、冠豸山、梅花山、永定土楼、古田旅游区等
永定土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是本地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是以适应大家族聚居、兼备防御功能为特色,用夯土墙和木梁柱修筑而成的多层巨型民宅。土楼群形似巨大的圆“蘑菇”、方“蘑菇”,依次坐落山腰间,数十朵“蘑菇”形成独特的村落,绿树掩映,黄墙黑瓦,好不壮观。据说20世纪中期,某西方大国通过遥感卫星侦察到福建山区的这些庞然大物,还以为是秘密的军事设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久的土楼有承启楼、振成楼、振福楼和集庆楼等(见图8-14)。
永定土楼
2008年,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景区荣膺为国家5A级景区。
冠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龙岩连城东1.5km处,平地拔起,因其主峰形似古代法官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峰岩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声出峡谷的苍玉峡;有清澄如镜的金字泉;有两峰壁裂、望天一线的一线天;有状似孤柱、光耀人间的“照天烛”;有泉清风爽、可容百人的莲花洞;有风姿绰约、神形毕肖的姊妹岩。登丹梯云栈至山顶远眺,有“身疑上天游,摇荡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㈤ 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永定土楼位于我国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着称于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5)客家文化的永定土楼在哪里扩展阅读:
永定土楼,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
㈥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哪个省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福建省。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
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永定土楼,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6年1月,入选“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
㈦ 永定土楼在哪里哪个省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永定土楼的历史起源
永定土楼,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永定土楼,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㈧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什么省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
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
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
㈨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吗
是的。
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被称为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
历史沿革
据历史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
㈩ 土楼在哪里
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土楼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自从土楼申遗成功之后,从厦门出发去土楼旅游的游客就络绎不绝了,每年来厦门旅游的游客超过了3000万,厦门也成了土楼景区的重要客源地之一。
永定土楼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
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南靖土楼也是位于闽西的漳州地区,这里有被戏称为“四菜一汤”的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土楼群,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是漳州着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 裕昌楼:俗称“东倒西歪楼”,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的下坂村,离塔下仅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