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
1、粤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㈡ 剪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剪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
(2)中国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哪里扩展阅读: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第2条:
定义
在本公约中
1、“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按上述第1 段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 表演艺术;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3、“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4、“缔约国”指受本公约约束且本公约在它们之间也通用的国家。
5、根据本条款所述之条件,本公约经必要修改对成为其缔约方之第33 条所指的领土也适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亦指这些领土。
㈢ 剪纸是哪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8月吧........
2010年08月16日
中国剪纸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申报了半年时间后,中国剪纸日前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9年10月,中国剪纸项目由山西剪纸牵头,14个省区市剪纸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去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申报,和广东粤剧、西安鼓乐等其他22个中国项目一起入围。据了解,授牌活动几天后将在北京举行。
目前,我国在全世界166个入选项目中占据了26席,一举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背景链接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经过唐宋明清的发展,剪纸艺术在中国各地产生了不同的支派,包括扬州剪纸、浙江剪纸、河北剪纸等等,蕴含着各地丰富的历史文化
㈣ 剪纸艺术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是哪一年
剪纸艺术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2006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㈤ 剪纸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它是如何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剪纸又称刻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鞋花:用做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它具有哪些的历史渊源呢
剪纸是我国民间最流行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它取材容易,成本低,效果明显,适应性广,风格多样,形象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它最适合农村妇女的休闲生产,可以作为实用物品,美化生活。剪纸在全国随处可见,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和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大众的审美情趣,而且蕴含着民族深厚的社会心理。它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原始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综合性、美化性、吉祥性的特点。同时,民间剪纸运用自己特有的表现语言来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到目前为止根据民俗,剪纸艺术是在民间产生的。然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对象是新疆吐鲁番霍山附近出土的北朝五组剪纸(公元386-581年)。这些剪纸作品与今天的民间团体花卉剪纸作品非常相似。采用重复折叠法和图像不覆盖法。
唐朝以后,剪纸器很少见。皮革雕刻的皇冠和丢失的指纹证明了这一点。宋代有工业剪纸和工艺装饰用剪纸。最常见的例子是冀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图案。此外,皮影戏盛行于宋代。用纸做皮影也叫“纸窗影”。目前,在一些地区仍有类似于皮影戏的剪纸,显示出这两种类似艺术形式的影响和融合。明清剪纸作品包括刺绣图案、扇形装饰、窗花等,这种风格往往又好又美。
㈦ 中国剪纸艺术在哪个地区
剪纸2006年已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是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陕西剪纸了,因陕西西安为千年古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剪纸艺术在此地源远流长,传承历史极其悠久,许许多多外国人亦慕名前来对陕西的剪纸爱不释手,流连忘返,被这种极具中国元素的民间手工艺品剪纸所深深吸引,如果想了解和欣赏原生态的中国剪纸艺术作品,就一定少不了要到陕西省西安去走一走看一看,在西安有一家好像叫做三秦瑰宝的剪纸较为有名。
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皮影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㈨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中国剪纸: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