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蜀绣——蜀绣又名“川绣”,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蜀绣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
2.蜀锦织造技艺——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其起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锦城”、“锦江”、“锦里”、“锦官城”……一个“锦”字,道出成都与蜀锦无法割舍的缘分。
蜀锦织造技艺独特繁复,令人叹为观止。要完成一件蜀锦作品,需要经历纹样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
3.成都漆艺——成都漆艺起源于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器又称“卤漆”,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着称。
早在汉代,蜀郡、广汉郡已是全国漆器生产中心,而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古乐浪郡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都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4.成都银花丝技艺——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其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汉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
成都银花丝工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工序繁多,银丝最细的仅有人头发的一半,粗的也仅几毫米。把白银抽成不同粗细的银丝后,按照已制作出的图形边框,用掐丝、填丝、织编和累丝四大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这种独特的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功夫。
5.四川竹琴——四川竹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
6.竹麻号子——竹麻号子是一种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地方民歌,属于当地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流行于成都所辖邛崃平乐地区。
竹麻号子的演唱风格为“一领众和式”的民间音乐形式,在繁重而单调的劳动过程中,当钩子手手执长钉耙,把需要打的竹麻交给工人时,竹麻号子嘹亮的歌声就开始响彻整个造纸作坊。开始时,由一名工人领唱,然后众多的工人一起合唱,以此达到鼓舞干劲、统一节奏、抒发感情和消除疲劳的目的。
20世纪50年代,经过收集整理的竹麻号子被搬上舞台,成为川西坝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艺节目。这一源于生活的古朴号子,曾参加四川省文艺调演并获奖,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民歌精英汇演,得到观众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1)四川有哪些文化遗产扩展阅读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7年,全市下辖20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余万人,GDP超1.3万亿元,城镇化率达70.6%。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内陆地区领事机构最多的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 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五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故名成都。城址未徙,城名未易;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成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 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孕育了金沙遗址、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 中国十大创业城市 等。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 ′~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万亩。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成都地质悠久,地层出露较全,全市地势差异显着,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5353米,相对高度在1000米左右。
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击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0米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合镇仅海拔387米。
成都市东、西两个部分之间高差悬殊达4966米。由于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着,直接造成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不仅西部山地气温、水温、地温大大低于东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间还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成都市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
2. 四川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有哪些
四川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1、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3. 四川世界遗产有哪些
四川世界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
4. 四川省有多少个世界文化遗产
截至现在2020年8月为止:
四川省的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自然遗产:黄龙、九寨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5. 成都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成都历史文化遗产有蜀绣、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等。
1、蜀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2、金沙遗址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蜀绣历史悠久,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
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6. 四川有5处世界遗产是那些
四川有5处世界遗产:
1、九寨沟 ---世界自然遗产
2、峨眉山--乐山---自然、文化双遗产
3、青城山 --文化遗产
4、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
5、黄龙---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境内的世界遗产包括以下5项:
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风景区,含乐山大佛风景区
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与都江堰
(6)四川有哪些文化遗产扩展阅读:
主要分类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
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名录》的理由)。
另外,“文化景观”是包含于“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并不是单独的一类遗产。
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混合遗产
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Mixed Site)简称“混合遗产”、“复合遗产”、“双重遗产”。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项目才能成为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
地理位置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
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地形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
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水文
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
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
7. 中国文化遗产有哪些
你好
一、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澳门历史城区。
二、部分文化遗产介绍:
1、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4、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干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5、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8. 四川省有哪些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上的酒店,温泉,游玩吃饭有点贵,建议去嘻嘻团参考价格,以避免花冤枉钱
9.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蜀绣、川剧、四川竹琴、川江号子、绵竹木版年画等。
1、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2019年11月,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因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民间又称为“打道筒”、“唱道筒”、“打尺乓乓”,流行于四川省汉族地区。2008年6月7日,四川竹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民间传统美术,与剑南春酒、赵坡茶并称绵竹三绝。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2006年5月20日,绵竹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