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文化自觉和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认的,这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基石。中华文化虽然有其灿烂辉煌、无与伦比的优点,但也包含着封建落后、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糟粕。只有客观理性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点和糟粕所在,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汲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但是,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内容复杂、形态丰富的巨大系统,要准确把握其精髓,辨别其糟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争论乃至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追求,也留下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都明确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培养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甄别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解决的前提问题,也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传统文化虽然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尊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以实用、庸俗的功利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大肆宣扬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东西,良莠不分,沉渣泛起,这应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警惕和重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如何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个问题开展讨论,以便形成国家层面的中长期研究规划安排,整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来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这对培养和树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自身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首先接受教育,对文化自觉和自信得有一定的了解;其次,热爱自己的社会和国家,你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认同感,别人才会认同你。
‘贰’ 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要深化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树立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夯实文化发展的根基,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切实提高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善于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视角、新维度,不断学习,提高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认识。
2.加强对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规律的认识。
在理解文化发展阶段性、文化构成多样性和文化建设长期性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
3.加强对世界文化及其发展潮流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趋势的认识。
强化文化自觉,在主动参与文化竞争的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把握规律,尊重科学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尊重规律的科学文化水平之上。
1.把握文化建设阶段性规律。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
2.把握文化构成多样性规律。
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主见。
3.把握文化建设长期性规律。
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避免突击运动的文化建设方式。
(三)与时俱进,担当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天下的文化情怀为前提。
1.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学习、热爱、保护民族文化,使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2.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
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叁’ 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肆’ 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社会文化的内在规律。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方法: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要求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但也必须承认,中华文化也有自己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存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精华与糟粕并存,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需要。因此,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要求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西方文化尽管存在着地域、民族和时代的局限性,有些地方还潜藏着一些腐朽、颓废和虚假的因素,但也包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很多优秀成果和文化建设的积极经验。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既没有必要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加以盲目排斥和贬低,也没有必要“言必称西方”,崇洋媚外,奉西方人提出的标准和价值为圭臬,而应有选择地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中一切有益于我们的方面,在世界上展现当代中国更加自信、开放的文化姿态。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特别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使命的认识,坚持自身的文化主体地位,相信自己的文化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表现出了进取、开放的文化姿态,她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伍’ 大学生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认同和高校教育。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是一种自觉基础上的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强自觉鉴赏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引导大学生分析、鉴别传统思想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外来文化中哪些是中国社会所缺乏又能弥补中华文化发展之不足的东西,哪些是西方霸权主义、腐朽思想。
把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纳入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我们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
重视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有效载体,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文化认同的意义: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共产党新闻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文化自信
‘陆’ 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含义:
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我国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的途径: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三,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
‘柒’ 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1、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深刻认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捌’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8)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扩展阅读
“文化自觉”, 正是在追求现代化的100多年的历史中开始产生的。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 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个人的主观空想。
有志于研究社会和文化的学者对当前形势提出的急迫问题自然会特别关注, 所以他到了耋耄之年, 还要呼吁“文化自觉”,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用实证的态度, 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有悠久历史的文化。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
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玖’ 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要深化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树立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夯实文化发展的根基,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切实提高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善于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视角、新维度,不断学习,提高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认识。
2.加强对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规律的认识。
在理解文化发展阶段性、文化构成多样性和文化建设长期性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
3.加强对世界文化及其发展潮流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趋势的认识。
强化文化自觉,在主动参与文化竞争的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把握规律,尊重科学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尊重规律的科学文化水平之上。
1.把握文化建设阶段性规律。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
2.把握文化构成多样性规律。
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主见。
3.把握文化建设长期性规律。
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避免突击运动的文化建设方式。
(三)与时俱进,担当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天下的文化情怀为前提。
1.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学习、热爱、保护民族文化,使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2.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
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四)不忘本来,固本强基
培养提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把握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母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丰富的革命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优势。
1.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善于从中吸收思想精华,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在文化建设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
3.善于发掘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资源。
从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汇聚力量,扩大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
(五)开放包容,借鉴再造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非自高自大。
1.辩证取舍。
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对西方文化,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面排斥”。
2.转化再造。
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同中国的现实需要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融放中国文化的元素,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本土化。
‘拾’ 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1、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为了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3、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还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澄清一些误区,扫除一些障碍。
在当前必须继续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贯彻党的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清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不良影响,牢固确立文化多样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