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发挥学校文化育人

如何发挥学校文化育人

发布时间:2022-03-06 19:22:12

⑴ 文化育人的落实举措可以有哪些

文化育人的落实举措可以有:

1、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2019年,以大力开展“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工匠文化、制度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行为文化”的“八大主题”文化育人建设为目标,着力构建“校、院、专业”三个层面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四室一堂一馆”六个领域文化育人模式。

2、搭建文化育人研究平台。

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完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学校文化育人资源和网络文化资源,实行“新时代、新媒体、新思政”的“思政+网络”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形式。

3、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进“走进师生、说理话情”活动常态化,做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学校成为新思想传播的高地。

扎实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实施“文明新校园,筑梦新时代”全校师生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举办文明大讨论,设立文明讲堂,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创建,校园文明之星、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等系列文化育人引领活动,在全校形成人人崇尚践行文明的良好风尚。



文化育人主要内容: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⑵ 如何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

读书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育人。
通过校园硬件设施的提高和校园软件设施的完善同步进行。
举办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去互动。
当然了,也可以通过戏剧教育进校园的方式进行。

⑶ 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如何体现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枣工会枣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枣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枣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枣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枣公安局、派出所枣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⑷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传授知识、倡导学生行为文明、活动文明,营造文明风气,用高雅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确保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科学、快乐、向上的目标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

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可以使学校的绿化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

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着特点,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有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时做好教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

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家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了热爱学校、家乡的情感。

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意深刻、富有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育活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转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总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

⑸ 如何在校园中使育人功能最大化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
别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传授
知识、倡导学生行为文明、活动文明,营造文明风气,用高雅的校园
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确保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科学、快乐、向上的
目标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治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规
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
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
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
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
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

⑹ 学校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我校人文文化建设的开展主要围绕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而进行。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规律,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应该包括行为规范、特长发展、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四个方面,相应地,德育也大致分为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和境界性德育,通过四个德育模块的工作,使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的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身心合一、心智和谐、心理健康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信仰、有追求的人。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我校构建以“四个导向”为特点的人文文化建设目标,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制度等途径,推动人文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四个导向”的人文文化建设目标分别是,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人文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构建以活动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构建以信仰为导向的人文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
一、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人文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性和常规性工作,经常占据学校德育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不是很好,还经常会引发师生冲突。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让集体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是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的理论依据。平行教育理论指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和遵守共同的规则。”全部教育过程,应该遵循“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为了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我校推出了“八好班集体”建设和学生“部委制”改革,着力推动全员德育,让班集体和学校集体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力量。
1.加强八好班级建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从2006年开始推出“八好班集体”建设方案,把行为规范教育的各个方面纳入“八好班集体”建设评价之中,个人不再是单个人,而是集体中的一员;个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集体负责;学生犯错误时,不仅老师是教育者,学生也是教育者,集体更是最大的教育力量。
我校“八好班集体”的做法是:把班集体建设的方方面面归纳、总结为八个方面,作为引领班集体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八好班集体”建设从“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8个方面提出了优秀集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为班集体建设提出了目标、方向、标准和抓手。“八好班集体”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形成“自主管理班集体”、“和谐班集体”、“学习型班集体”三位一体的优秀集体,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向上、自主的集体中成人成才。“八好班集体”建设是班级和学生常规管理的基本载体,是学生行为文化和学校校风建设的主要抓手。
2.全面落实全员德育,推动学校全员育人目标实现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应该由全体教职工共同完成,全员德育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实践操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员德育经常是一种理念和口号,很难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全员德育不能有效落实的原因有三:其一,对德育主体要求泛化,没能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素质不同提出差异性要求;其二,全员德育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搭建有效落实的载体和平台;其三,对德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切实的尊重,全员德育落实没有保证机制。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第一、制定了《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全员德育管理规定》。明确全员德育的差异性要求,并对教师落实全员德育给予指导、支撑和激励;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教育负主要责任;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
第二、推出了学生会“部委制”管理改革方案。为了解决现行的班级干部设置不合理、三级干部不衔接,以及学生干部和管理教师不对接等一系列问题,我校从本学期开始推出了学生会“部委制”管理改革方案,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每个班级设置15个班团干部,校学生会相应地成立15个部委,各处室相应地有15位教师参与学生干部管理。这一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避免不同部门和干部之间的交叉混乱,并为全员德育提供有效平台。
二、构建以活动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为同学们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建设青春校园。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特长发展
学校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基本按学生兴趣上课,田径、球类、健美操等十几个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经常活跃在各项重大活动中;机器人、航模、无线电测向等科技活动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几十个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司,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午间论坛、名人讲座、课本剧表演、学生才艺展示、卡拉OK比赛使校园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运动会、元旦联欢以及科技节、外语节等系列活动,丰富并提升着学生活动的文化品位。陈经纶中学的校园内处处充满者笑声、歌声和读书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张德庆校长提出的“让每一个经纶学子戴上健康的皇冠,插上科技和艺术的翅膀,安上知识的马达,睁着理性的双眼,飞出陈经纶中学,翱翔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实现。
2.开展广泛深入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感悟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人生远足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人生即远足”成为其核心理念。通过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的开设,使北京文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都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同学们能够逐步成为真正的北京人、自豪的中国人、卓越的国际人。
志愿服务是我校又一项品牌性实践活动。学校构建了涵盖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社会五个方面的志愿服务系统,以便能够使更多的同学在更多的基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家庭之星”、“班级之星”、“学校之星”、“社区之星”、“社会之星”等评选活动,有效地推动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五星服务”活动由团委独立运作,由团委志愿部负责具体管理,由班级爱心社和特别行动小队负责具体操作,实行记小时管理,以前每位同学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内至少完成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新课程实施后修订为80小时。我们还提炼出“以爱育爱”的“五星服务”理念,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奉献爱,通过爱的奉献传递爱,通过爱的传递学会爱”,最终实现让世界处处充满爱。今年我校也因之成为了全国百个志愿服务优秀集体中的一员。
三、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在校生活主要的压力来自学习负担过重和不良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这也是给学生带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我校提出了“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1.提出三个主体的不同要求,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为了营造和谐的学校人文文化氛围,我校坚持从人入手,做到以人为本,在干部、教师和学生中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的“合和”文化。学校提倡干部历练“人性、人品、人格”,每位干部都是一面旗帜,真正成为师生的楷模;引导教师实现“合力、合作、和谐”,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坚持“主题、主体、主流”,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所有同学得到全面发展。
2.提出教师“四留情”要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校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师德教育和“手下留情、嘴上留情、作业留情、处理留情”的“四留情”学生观的教育,使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民主科学管理,主动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通过感恩教育和“尊重老师、学习老师、质疑老师、超越老师”的新的学习观的教育,润滑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主动建立融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
干部之间、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学校的各种工作也就顺畅了,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空间和氛围也就形成了,这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四、构建以信仰为导向的人文文化,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多元价值观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多元,社会文化的多元在丰富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冲击着我们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这一文化现象在青少年身上的负面反映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追求明星、追求名牌、追求名利、信仰缺失。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学校德育将走向何方?德育工作者将如何作为?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构建以信仰为导向的德育亚文化,发挥学生主体性,弘扬主流价值观,努力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1.挖掘学校历史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爱师爱校教育
校史是学校历史和精神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巨大财富。我校利用精心设计的各种人文景观再现陈经纶中学88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挖掘学校创始人清水安三先生“学长补短,学而事人”和学校改建人陈经纶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诚为信,以善为怀”等题词的时代内涵,重新诠释“奋飞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徽寓意,用校史激励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学校的校园里,有反映学校发展历史过程的校园文化广场、雕刻有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石雕、记载着学校发展历程的校史展览,有反映学校建立和改建的功勋人物清水安三先生和陈经纶先生的雕像,有反映当代新型教育模式的“三构建一加强”的楼道文化。这些人文景观的设计,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每学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学校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传承。
2.建构系列信仰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学校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利用节假日参观名胜古迹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队会时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在学生中评选“十项百名标兵”,在学校中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奥运教育、礼仪教育、禁烟禁毒教育、党校教育、团校教育、仪式教育。学校有意识在各种活动中体现核心文化及主流价值观,让主流的教育内容和主流的价值观占据校园,占据学生心灵。
学校团委正在构建以党校、团校以核心的,以初一建队、初二离队建团、初三放飞理想、高一人生规划、高二参观清华北大、高三成人仪式为主体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这些将成为我校高境界德育的主要内容。我们相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可以改变和塑造的人,以信仰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能够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境界和水平。
以上是我校人文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和脉络,它将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成为一种集体价值取向,发挥出巨大的导向功能、感染功能和育人功能。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校的人文文化,07-08学年度,我们推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人文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⑺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涨知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涨知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涨知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涨知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⑻ 如何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没有感觉校园有什么文化,育人就不要说了.都是一群青春少年燃烧青春虚度光阴的游乐园.课本的东西,最好少看,都不是好东西,有时间找点名着看看,课本看的越少越好,够用就行,看多了,人绝对傻掉.博学的人,一开始也许会失败,但成功必定是他的,一开始成功的人,最后失败才是他的归宿,什么东山再起,那是传说.

阅读全文

与如何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9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7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8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1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3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7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1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1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4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3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