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州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截止目前为止,苏州共有2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苏州古典园林(9个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4个河道和7个景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中国昆曲、中国古琴、宋锦、缂丝、苏州端午和苏州香山帮。这些世界遗产主要分别于苏州古城内,共计26个世界遗产点,苏州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城市,同时也将是中国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
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退思园共计9处古典园林先后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由河道和7个遗产点组成。其中,河道包括城区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等河道,遗产点包括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4个运河相关遗产和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3个运河水工遗存。
❷ 苏州到底有什么文化遗产
1.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
2.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3.留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
❸ 苏州五大遗产是哪里
截止2016年10月为止,苏州共有2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1、苏州古典园林(9个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退思园);
2、中国大运河苏州段(4个河道和7个景点);
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中国昆曲(2001.05第一批表演艺术类);
2、中国古琴(2003.11第二批传统音乐类);
3、宋锦(2009.09第四批,打包入选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传统知识技艺);
4、缂丝(2009.09第四批,打包入选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传统知识技艺);
5、苏州端午习俗(2009.09第四批,打包入选中国端午节 礼仪与节庆活动);
6、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2009.09第四批,打包入选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传统知识技艺);
这些世界遗产主要分别于苏州古城内,共计26个世界遗产点,苏州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
❹ 苏州有什么文化遗产
1.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
2.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3.留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
❺ 苏州的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大运河苏州段、昆曲、古琴、苏州宋锦 、苏州缂丝、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灯彩(苏州灯彩)、泥塑(苏州泥塑)
❻ 江苏有哪些特色文化遗产
我们把江苏的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判断江西的江苏有哪些特色文化遗产。
江苏是一个非常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江苏这个地方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藏着很多自己的特色,静静的伫立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挖掘,去探索。相信未来的江苏会有很多新的故事,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继续发扬光大。
❼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有昆曲、古琴、宋锦、缂丝、端午和苏州香山帮等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苏绣、玉雕、二胡、江南丝竹、锡剧、剪纸(溱湖刻纸、金湖剪纸)、庙会(祠山庙会、金村庙会)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昆曲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曲六百年,非遗近二十载,太多说不尽的人与事。
我们曾采访过昆曲大师林继凡,他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来传承“国宝”与“遗产”,如今他扎根家乡苏州,正继续着昆曲艺术的薪火相传。
宋锦
宋锦是中国汉族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将宋锦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
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苏州香山帮
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
他们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创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香山帮",后来,以香山帮模式建造的房子,就叫"苏派建筑"。
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❽ 我国的文化遗产,,安徽的什么,,苏州的什么,,,甘肃什么,,山东什么,,西藏什么,,四川什么,,
1、山东泰山
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由此成为全球首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2、安徽黄山
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着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历代游客盛赞“天下名景集黄山”,谓泰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岳的烟云,匡庐的飞瀑,雁荡的怪石,峨嵋的清凉,黄山兼而有之。黄山胜景,以峰为体。这里峰林如海,辟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美不胜收。
3、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4、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
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
5、西藏布达拉宫
西藏布达拉宫,1994.12 文化遗产。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着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占地41 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
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两翼刷白粉的是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也被补充加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
6、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苏州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文化遗产苏州的什么扩展阅读
1985年,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侯仁之起草并与阳含熙、郑孝燮和罗哲文另外三位委员联名向政协第六届三次会议提交了《我国应尽早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积极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以利于中国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存和保护》的提案。
由此展开了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的进程。1985年11月22日,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1987年,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及开始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并于同年首批便有6个世界遗产获成功申报。
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47项,含跨国项目)和西班牙(44项,含跨国项目)。
2013年6月21日和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分别将中国云南东南部红河自治州哈尼梯田和新疆天山列入最新的世界着名遗产名录。
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中国5000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❾ 安徽的文化遗产是什么苏州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一、安徽的文化遗产
1、皖南古村
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❿ 苏州有哪9项历史文化遗产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留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另外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着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周围有贮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的东北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所建。后屡易其主,多次改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忽而疏阔、忽而幽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干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此后几经易主,干隆十六年归瞿远村,加以改建,遂成今日规模。
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但见波光潋滟,柳暗花明。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合得当。池角为园内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桥面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部为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全园处处有水可倚,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几经易手,多次扩建,清道光始称环秀山庄,又名颐园。环秀山庄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许,且又无外景可借,造园家移天缩地,叠石造山,成就这一方名园。
环秀山庄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特别是干隆年间叠石名家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大厅四周都种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兰。万树城碧,花气袭人,为山池、建筑平添几分生机意趣。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溪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因寓有“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修筑,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一处贴水园建筑,体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
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曾名“醉颖堂”、“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称为“艺圃”。园内景致宜人、风格质朴,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其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艺圃的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全园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而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修筑有以博雅堂为主的厅堂建筑。其南端建有小院,设有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并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堪称园中的主要对景。池水之东有明代修筑的“乳鱼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庐”小院,通过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到院中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是苏州园林中的唯一一处。
艺圃的这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布局技法。
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园的布局独树一帜,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东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突出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楼厅建筑。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园内最着名的景观称“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