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该如何应对
在世界历史中有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唯独中国的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并且延续了几千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具有包容性跟持续性的,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延续下去,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不要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学,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意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可贵之处。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基石,我们现在社会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开展的。但是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它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从而让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创新以及传承。
2. 大学生应该如何抵制文化侵略
面对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要学习,但是要有目的的学习、借鉴和汲取,但是也一定要高度警惕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
1、首先,要注意保护我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令各国关系更加密切,大家都从自由贸易和资本市场中尝到了甜头,全球化虽然丰富了文化,同时也带来了紧张。一些国家的流行文化渗透了所有国家的文化市场,侵蚀了本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在打开国门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加大投资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防止被西方的文化过度影响甚至同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符号,它积淀着民族的信仰、伦理、情感等诸多内容。如果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消失不见了,那传承弘扬该从何谈起。
2、其次,要对外来文化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全世界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牢固壁垒,我们应该珍惜、继承和发展它的优良成分。为了使我们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我们就得善于消化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
而且,在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中难免鱼龙混杂,会出现一些负面现象,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后果也不可能获得完全而彻底的控制,文化的交流会促使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自然不可能纳入完全的社会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此问题上要保持应有的辨别力和批判力,采取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一来,二者才能取得平衡。
3、再者,要借助各种手段实现文化推广,进而更好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在繁华商业区,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的身影随处可见。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中,西方文化也大举对中国进行渗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西方文化如此激烈有效的渗透,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也可学习这些推广的方法,在繁华商业区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结合时尚,又或者再电影、电视、音乐中融入更多的传统元素,提高人们对它的接受度。
4、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体制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比较忽略传统文化的授课,这也导致了中西文化的不平衡。例如开设一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孔子学堂、国画、象棋等等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受到渲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种文化总是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总的来说,对待西方文化,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西方文化就是要这样。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有自己的严谨辨别能力,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择善己者用之,去其糟帕。牢记把繁荣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对有效的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凝聚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文化冲击扩展阅读
帝国主义的文化入侵在今天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改头换面,采用了新的更为隐蔽的方式。与历史上直接依赖于军事占领和政治控制的文化侵略不同,现在更多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而进行的文化商品的倾销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教育系统以及新兴的国际互联网进行的。
某网上共有17334人参与调查,反对过圣诞节认为中国人过洋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的人占53.8%,赞同认为民众只是找机会轻松,并不是被西方文化洗脑的人占29.68%,无所谓的人占17.24%。
9月28日孔子诞辰时,在浙江衢州“南孔庙”,一名老师带领小学生们在孔子像前参拜孔子时,竟有小学生指着白须飘飘的圣人说:“这位老爷爷是圣诞老人!”由此看出,它是从更深层次方面去影响人们的,带来的危害更是无穷。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大喊“中国威胁论”。一直妄图通过“西化”、“分化”的方式和平演变我国。这种意识形态里的斗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文化渗透是他们在文化领域向我们进攻的重要手段。
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今天的文化渗透更多体现在文化商品的倾销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他们借助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大肆鼓吹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让其他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去认可并追求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不能被文化入侵的假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追本溯源,不要一味崇洋媚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对和抵制文化入侵。
3. 如何避免文化冲击最好多列几点 急
1 限制不良信息经由网络进行传播,危害青年人的思想
2 限制不良言论对舆论的影响
3 政治适度干预外来文化的冲击,减少外来文化的不良信息,吸收优秀文化部分
4 进行优秀思想教育,提高国家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从教师抓起,全面提高教师执业道德水平
5 增加舆论和媒体的积极干预,禁止不良媒体的存在
6 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7 搞活民间文化,积极提炼本土文化
8 加大民族间的精神文化交流力度,促进优秀文化借鉴,禁止劣质文化腐蚀本土文化
9 经常发起社区文化运动,或搞文化促进活动,将本土文化扩大
10 各地鼓励精神文明适度建设,提高重视力度,多为文化提供交流地
4. 文化冲突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文化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综合体。文化虽然有共性, 但文化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体系由于地理, 历史, 文化, 风俗等方面的原因, 使得中西方在文化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从而在交际中容易产生冲突, 甚至成为群体相互排斥的一个原因。、
“人类学家认为,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不同民族, 社区和集团的文化, 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基本价值观的不同是产生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或文化内涵是通过他的基本信仰, 行为以及所属的特定群体的价值观表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这种特定的文化, 特别是它的基本价值观, 才有助于理解文化冲突。
端正态度对待文化冲突
不同民族的文化, 都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秀文化传统。要学会欣赏对方的文化, 合理地看待外来文化, 从而“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了解文化冲突的原因
因不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 而使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到不愉快。
文化冲突发生时, 我们首先应该熟悉外来朋友所在国的文化基本价值观, 然后尽力克服由文化冲突引起的不愉快。另外, 还要积极学习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因为只有通过交流, 才能了解异国文化。
5. 如何应对刚到国外时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建议方式:面对差异,学会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 汲取精华,丰富自己。
例如我自己在爱尔兰,记得自己的大学教授,都在第一堂课提示我们:“任何的时间和任何的时候,都可以提问题,而且可以保持和教授不一样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的提示,它不单单是求学的态度,也是人生的态度。
在这样的提示下,我那压抑已久的微弱声音开始展现他自己,让他自己被听到和被理解。从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之间的不同不是错误,也不是敌对,而是丰富”。当我们的团体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那我们的团体就已经迷失了自己。
我的另一个学习途径,是课间30分钟的休息,到餐厅和当地学生喝咖啡或喝茶。在那里,课堂被讨论的主题还会继续。特别诧异他们那超乎我意料之外的思考和表述,让我意识到对于一个问题还有那么多的思路可以扩展。当然了,对于一个在课堂上自己错过的重点也在这样的闲谈中失而复得。
当时,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很多中国人,他们多数都是和国人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说国语,很少和当地人有交接。
当然,刚出国,和国人在一起比较舒服自在,可以理解。但若一直没有和当地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我们就失去了被本地文化丰富的机遇,非常可惜。
海外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
为很多的国人孩子,那是他们脱离父母,走向独立的关键时刻。过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学生,刚到国外,除了适应新的文化外,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生存,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
6. 运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关知识 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
①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等大众传 媒的管理,正确引导舆论;②每个人 都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 力;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 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 抵制腐朽文化;④奏响主旋律,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 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 作品鼓舞人。使其在文化生活中占据 主导地位;⑤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⑥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 观引领风尚;⑦推动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传播“正能量”的积 极性;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个人的科学 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上8 点,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何五点, 得满分,总分不超出10分)
7.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作文600字
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与好处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中,才是应对这种境况的最好方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万户捣衣声”中的思念和牵挂,“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哀伤,还有那“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此情此景在有些人的心中已淡化消逝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没有这些传统节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一盒盒的巧克力、一束束玫瑰花……悲哉!他们是一群丢了根的人,当人们推翻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欺压和奴役之后,他们却心甘情愿地抛弃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情感上接受奴役。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这种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抛弃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是愚蠢的。龙应台曾说过“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是啊,一个没有自己传统的国家,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谈何生存和发展?一味地抛弃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面对外来文化还有另一种态度,那就是抵制。清王朝曾经闭关锁国,沉侵在地大物博的美梦中。当外国人用坚船炮利使清朝被迫打开大门时,自以为唯我独尊的人们才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有多远。这种盲目的拒绝也是不可取的,两种文化的相遇,虽然会经历碰撞与磨擦,但也会擦出新的进步的事物,这样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拒不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让传统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积极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中才是应对文化冲击的最好方法。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近几十年来四地的经济飞迅发展,它们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四地的节日气氛都十分浓重。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曾被外国占领统治,在这种状况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弃自己的传统反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失弃自己的传统反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发扬光大。为什么生活在香港和台湾的人们能做到这点呢?我想他们是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容了那些外来文化,留下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既然在我们面前有这样的实例,为什么我们不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事在人为,只有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而行。
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冲击,抓住这机会,扬帆远行。
烹一桌“中西全席”
出入门庭若市的KFC,有人叹:“中国市场都快被外国人占完了。”观看着热播的《人鱼小姐》,有人想:“中国文化快失掉身份了。”眺望满街的圣诞树,满墙的“Merry Chrratmas”,有人愤慨道:“应该把西方的文化赶出我们中华的国门!”
他们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却这样想象:如果KFC与古色古香的茶座并街而立,如果人鱼小姐能与汉武大帝共舞,如果圣诞与春节共庆,让一道香滑爽口、琳琅满目的中西全席显现世人眼前,那又该多好!
是的,中与西应携手,而非为敌。
中国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正是这开放,让我们民族尘封已久的身心有了享受异国情调的机会。于是,各国文化蜂拥而至。人们听的是麦克·杰克逊,看的是《大长今》,过的是圣诞节。
有人驳斥现代人崇洋。可是,如果这“洋”是有益的,崇一崇又有何妨?在西方活泼欢快的曲调中,我们领略到了热情与活力;在大长今那异域的古朴中,我们看到了贤淑与勤奋;在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中,我们明白了对父母的感恩……“洋”不是不能“崇”,而是要会“崇”。
当然,中华的传统也要常存心中。五千年,一个无法想象的长度。五千年来,有秦皇的焚书坑儒,有汉武的罢黜百家,也有三国两晋的血雨腥风,有五代十国的拼杀吞并,还有元、明、清几世纪的民族统治,可是,中华文化仍旧是传承了下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这些词语对于中华那千年历史中流传下的精华恐怕还是太浅薄吧。
试问,这样的文化,怎么能够忘怀?不错,外国的文化有其优点,但是,在现代人追求外国的新潮时,也不能忘却我们的根。休闲时,不妨靠上古朴的藤椅,放上一曲《小河流水》,让充满中国元素的水滋润你的心田;不妨捧上一杯清茶,看那沸水中跃动茶叶,仿佛几经风雨,几世浮沉的中华;不妨抬头仰望那轮明月,学那古人问青天或是想那祖母讲过的故事……
牡丹能与郁金香相得益彰,青松能与圣诞树共同生长,仙鹤能与夜莺共同歌唱。
中国与西方,何不携手,烹一桌“中西全席”,把共同展现那文化的绝代风采!
8. 如何应对留学时的文化冲击
首先在出国留学之前要对文化冲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要清醒地认识到初到异国所产生的各种烦恼,如孤独失落、过分依赖其他中国留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不理解等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
1、尽量充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是自己忙碌与自己的事情之中,无心烦恼。
2、坚持每天记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比较初来与相处一段之后的心情来更好地指导自己在国外的生活和学习。
3、可以找已经留学一段时间的中国学生聊天,向他们请教如何适应这种文化冲击,更多地了解所留学国家与本国家的文化差异。
4、要记住在留学国家所发生的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以弥补离家在外的孤独寂寞感。
5、自己要积极开朗,多参加课外活动,结识较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并成为好朋友,不可一味地依赖中国留学生。
6、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保持身心愉快。
总之理解文化冲击是适应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要应对这种文化冲击,就要从心里理解别国文化,尊重他国和本国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