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日本音乐文化有多少人

日本音乐文化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5-20 22:24:16

❶ 中古文化源远流长,为什么没有日本那么多的音乐大师呢

不是没有,而是咱们国家研究音乐的方向和他们不一样

从音乐的发展史角度来说我们中国有文化的底蕴有着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音乐,中国近现代的古典大师也数不胜数,但是我们在开创现代音乐或者与现代音乐相结合方面的的音乐我们确实不行。

国内大师是有的,好音乐要慢慢找慢慢听,商业化程度高的确不多。

如果单论音乐创作与表演,厉害的真的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各民族乐团,各大音院,非常多。

其实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只是没那么出名,或者你没听到过。

❷ 日本音乐的文化内涵

传统音乐

日本的古代音乐 5~9世纪 日本人早已固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虽然早期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音乐未传下来,但根据考古资料和8世纪编纂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文献记载,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古代和琴张 5弦比 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都豆美鼓的鼓腹为圆筒形。铃有金属制、陶制和木制。铃在当时既作为乐器,也作为装饰品使用。铎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铜铎的形状与中国的钟、铎不同。乐器的基本种类在古代日本已经齐全。进入农耕社会之后,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又称嬥歌)以及巫女的音乐舞蹈。
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与亚欧大陆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朝鲜和中国进行。公元前已输入青铜器,并出现铜铎。5世纪后半叶~7世纪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新罗乐、百济乐、高句丽乐,在日本称为“三韩乐”。7世纪初,为振兴佛教,圣德太子鼓励引进大陆音乐,让百济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樱井,向日本少年 (真野首弟子、新汉斋文等人)传授伎乐。伎乐又称吴乐,所用的伴奏乐器有横笛、腰鼓(又名吴鼓)和铜钹。在7~8世纪,中国隋唐时代的音乐传入日本。 701年,据《大宝律令》,在治部省管下设置雅乐寮,掌管称为和乐的日本传统乐舞以及外来的音乐舞蹈。752年在东大寺举行的大佛开光典礼上,由雅乐寮和各寺院的数百名乐人、舞人表演日本传统的乐舞以及三韩乐、唐乐、散乐、林邑乐、度罗乐等。这说明日本已开始出现了职业音乐家。
注:前 4种为日本音乐的基本调式。谱例中符头白的音符 为调式中的核心音。节奏方面分为固定节拍的节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节奏。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独特性,并且重视音色的细微变化。
近现代音乐

1868年,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 洋乐”并存的局面。这时期的传统音乐变化很大。1871年废止盲人职业组织“当道”和查禁普化宗,使筝曲、尺八乐得以普及。源于盲僧琵琶的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先后从九州地区进入东京并流布全国。受到新政权支持的宫廷雅乐,逐渐恢复元气,并扩大其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由宫城道雄等人发起的采用日本传统乐器,借鉴西欧古典音乐作曲技法来创作新曲的“新日本音乐运动”,使传统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作的筝与尺八二重奏曲《春之海》(1929)获得了巨大成功。宫城道雄创制的十七弦筝,是当时传统乐器改革的一大收获。50年代中期以来,作曲家们致力于采用传统乐器创作现代邦乐。其中三木稔对发展日本的器乐体裁,使日本传统音乐具有现代气息和生命力作出了贡献。影响较大的邦乐演奏团体,有三木稔和长泽胜俊主持的日本音乐集团,由尺八演奏家北原篁山等人组成的邦乐四人会等。他们的音乐实践给邦乐界带来了新风,并为填平邦乐与洋乐之间的鸿沟创造了条件。
明治时期最早传入日本的欧美音乐是军乐。1872年,日本政府开始引进欧美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在中小学设立音乐课程;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乐调研所(后称东京音乐学校,现名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由东京师范学校校长伊泽修二兼管。从此音乐师资的培养和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选工作走上轨道,专业音乐教育也初具规模。以着名作曲家泷廉太郎创作的学堂歌曲《花》(1900)、《荒城之月》(1901)为标志,20世纪初日本音乐创作已结出第一批成果。1912年以前的日本音乐创作几乎都是歌曲。到大正时期(1912~1926),山田耕筰最早创作大型乐队编制的管弦乐曲《曼荼罗之花》(1913)等。从20年代起,独唱歌曲、合唱曲、器乐独奏曲、交响音乐等外来音乐体裁的创作,逐渐在日本音乐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交响乐团的前身新交响乐团,从1927年2月开始公演。同年创办的国民音乐协会举办合唱比赛,推动了全国的业余音乐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270个团体加入该协会,全国的管乐团共有3800个。当时已知名的作曲家有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桃李满天下的诸井三郎和池内友次郎,自学成才而重视民族特征的箕作秋吉、清濑保二、松平赖则、早坂文雄、伊福部昭以及菅原明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军国主义统治下,正常的音乐活动受到摧残。从1938年起外国音乐家在日本的演出活动中断,1940年各种音乐团体被勒令解散。到大战后期,演奏团体、音乐学校、乐器工厂、唱片公司等音乐机构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
从50 年代起,战后的日本音乐文化在创作、演奏、鉴赏、音乐教育、音乐研究及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战后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人。团伊玖磨的民族歌剧《夕鹤》,芥川也寸志的《弦乐三章》,黛敏郎的《涅盘交响曲》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杰作。积极吸取欧美现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除黛敏郎外,还有日本最早采用十二音体系的入野义朗、柴田南雄、诸井诚、汤线让二、一柳慧、高桥悠治等。运用日本民歌素材,作有《合唱作品第一首》等名作而被称为“日本的巴托克”的间宫芳生;在国际乐坛上,以《十一月的阶梯》等乐曲令人耳目一新的武满彻以及松村祯三、三木稔、石井真木等,都在探索作品的民族气质、创建非西欧式的音乐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池内友次郎门下的矢代秋雄、三善晃、野田晖行、池边晋一郎,长谷川良夫门下的南弘明、三枝成章等,都是6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个性鲜明的作曲家。总之,国际乐坛上各种创作倾向,都被日本乐坛吸收,在日本作曲界都有着明显的反映。
1946年以后,日本音乐界先后成立了日本现代音乐协会、日本音乐家俱乐部、日本演奏联盟、音乐撰稿人协议会,日本作曲家协议会等行业组织,以维护音乐家的权益和保障各项音乐活动的开展。东京已拥有10多个专业交响乐团,海外各种音乐表演团体川流不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鉴赏机会。东京音乐和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和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等全国60个设有音乐系的大专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音乐人才,对提高日本演奏家的国际水平,普及社会音乐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❸ 日本文化的传统音乐

多少世纪以来,日本的传统乐器用独特的旋律表现着日本风土人情以及日本人心灵世界。从有着千年历史的管乐器,到18世纪传来日本的弦乐器……,它们伴着日本传统演艺的传承而发展成为日本独特的音韵表现形式。日本的传统音乐分类很细,有50个,也有说有80个不同类型。其中纯粹由乐器演奏的种类是极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歌唱与乐奏的组合。歌唱大部分都是单旋律(独唱或齐唱),伴奏大部分都只有一种乐器。
日本传统音乐根据歌唱的发声法、乐器以及它们的音色是否相同为基准而分门别类。例如“义太夫曲”、“常盘津曲”、“三弦曲”(即长歌)等,它们都是歌唱与三弦琴伴奏的组合,如果在唱声或乐器两方面,即使只有一方面音色不同,则就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音乐。每个类型都有其规定的唱声和乐器的音色。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日本的乐器也可以大致分为弹奏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类。
三弦琴
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作为弦弹奏乐器之一的三弦琴了。三弦琴使用琴拨弹拨三根琴弦进行乐奏,它用于歌舞伎、文乐以及其它各种演艺。琴长约100公分。
据传,古代中国的三弦乐器经由琉球(冲绳)传来日本,这就是日本的三弦琴。三弦琴琴长约80公分由两部分构成,即共鸣箱(兽皮蒙在木框架上做成)和带有三根弦的琴杆。
弹奏时用琴拨弹拨琴弦发出音声。用琴拨从上向下弹拨时,琴拨在拨动琴弦的同时敲击鸣箱的蒙皮,发出类似击鼓的音声。而用琴拨从下往上抄拨时,便会产生琴弦自身的纤柔音声。此外,用左手指来弹拨琴弦,便出现更为鲜亮的音色。可以说,三弦琴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使各类音色的声响交纵汇合成一种美妙之乐。
三弦琴有着近20个种类,根据声音的高低以及音色的不同来分类并加以使用。三弦琴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但琴弦、琴杆和琴拨等的差异甚至会在音域上产生八度音程的差异。当需要用较强的声音来进行音乐表现的时候,就要使用粗弦的三弦琴和较厚的琴拨,较柔的歌曲时,则需要三弦琴以能奏出纤细音色的琴弦为其伴奏。不同的音乐场合需要不同音色的三弦琴,例如歌舞伎有歌舞伎的三弦琴,小曲有小曲的三弦琴,演奏者根据艺术表现的要求使用相应的三弦琴。同样,其它各种各样的日本传统乐器也是以种种细微的调节来实现所需的音色表现。诸多的音乐实践使日本传统音乐的音色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音韵表现形式。
神乐笛、龙笛、高丽笛
雅乐中的三种竹制横笛,表面和内部都涂漆。神乐笛长约45公分,龙笛长约40公分,高丽笛长约36公分。
海螺
将螺贝壳的尖端切去并做一吹口,吹口上大多带有吹嘴。这一乐器主要用于宗教仪式的乐奏。其尺寸大小各异,从20公分至50公分不等。
筚篥
雅乐中使用的双簧片竖笛,用竹子做成,表面和内部都涂有漆,长度约为18公分。
MUKKRUI
流传于北海道阿伊努民族的口琴,用线扯动竹制的薄板片而发出音声,并利用口腔使之产生共鸣。
冲绳鼓
冲绳地方各岛屿的民间演艺中使用的鼓,鼓皮上穿有绳带,用以调节绷紧度。冲绳鼓直径约为23公分。
大鼓
雅乐中使用的鼓,直径约210公分,带有火焰状的图案装饰。
小鼓
小鼓是日本典型的打击乐器之一。在日本,多数的鼓是用两根鼓槌捶击鼓皮进行演奏的,但是,小鼓是用手指捶击鼓皮,为了确保微妙的音色,演奏者需要在演奏中根据鼓声来对鼓皮系带的绷紧度进行调节,或是朝鼓皮上哈气以保持鼓皮的潮湿度。用绳带等将两块鼓皮连接起来做成的鼓。鼓手左手扶住搁在右肩上的小鼓,并用右手击鼓。在演奏中也可以用绳带来调节鼓皮的绷紧度,使鼓声出现高低强弱的变化。直径约为20公分的小鼓除了用于“能”、歌舞伎外,还用于其它各种传统演艺。
薄拍板
用线绳将数十块薄木片缀在一起而做成的打击乐器,双手握住两端(与肩宽同样幅度),然后向内侧弯拢合击木片以发出音声。多用于民俗演艺。

❹ 中国跟日本的音乐水平到底有多大

很遗憾,日本比内地起码强了一个大档次。
不论是从乐器制造,还是从作词作曲,又或者音乐多样性,甚至歌手素质全方面都要强于内地。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音乐的商业化道路目前是中日韩中走的最正的,
韩国近些年快餐式的热舞卖肉女团遍地都是,看似火热,其实音乐底蕴远不如朴正炫、尹美莱那一代人的时期。
至于内地,除了几个撑着场面的老人之外....大部分新人几乎就是屎...连吴亦凡这种选手都能当评委...我想不到除了“屎”以外还有什么可以形容他们的字。
中国的音乐领域变成为了商业化服务的角色,要知道商业化本来应该是为音乐领域服务的才对。弄得现在,唱的好不好跟能不能火完全是两回事,任你唱的再烂,只要有资金包装,就能莫名其妙的火起来,而真正醉心音乐有天赋的人却一直没有机会。

❺ 为什么感觉相比中韩,日本的音乐家和文学家那么多

中国有优秀的作家,但真正的文学家确实很少,至少比起开国前出生的少很多。
首先,文革迫害了很多。
其次,不说创造力,在文学上的创造力中国人还是有的,我觉得现代教育对经典和国学的忽视,现代人缺少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比起台湾,内地的教育少了古典文化的熏陶。台湾很多优秀的作家,甚至有的也可以称为优秀的文学家了,他们都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文字中看出。台湾也有很多人愿意投资不赚钱的书文化,这一点,对比内地只看销售的畅销文我们真的应该感到惭愧。我说的开国前出生的也不是说一定要有个什么时间界限,而是单看文字就能看出民国时期同时受过传统古代教育和现代文化冲击的那一代人和受现代教育的人的差别。至于现在掀起的什么国学热,是学国学还是只是“热”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文学比起其他国家更难走向国际,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翻译后的文字和原文对比起来很容易“走味”。
最后还有一点,咳,想着想着就忘了,但是好想写哦。


然后是音乐,以钢琴为例,说实话,虽然不了解,但是像郎朗(虽然已改国籍,不过不认识其他的就暂且拿他来当例子好了)和李云迪,我会觉得他们比赛也许很厉害,现场演奏也很厉害,但十分出名的原创曲,我不知道。最熟的两个还是理乍得克莱德曼和久石让😒也许是大家都培养比赛高手去了,而把创造力忽视了个够。

至于其他乐器,特别是传统乐器,学的人不少,能够成为大家的极少,这也算是一种没落。另一方面就是鉴赏力,谈个古琴吹个笛子,只要不是太差或者太能震撼人心的,外行基本听不出来好坏,而做不到极致的,也谈不上音乐家。

然后是韩国,除了肥皂剧和泡菜,不知道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朝鲜的古代文学、书法和围棋也许知道一点,但这些都受了古代中国的影响,围棋不是文学也不是音乐,朝鲜文学的朝鲜也改成了韩国。还有人说是因为韩国地方小,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也许人家主攻方向不在这,比如说,朝鲜族的礼仪他们留下了、发展娱乐业去了、发展科技和经济去了(亚洲四小龙?),再比如说整容业,总之人家的教育没落下,就文学不太行,音乐在流行音乐方面则还行。

至于日本,虽然可能有人不喜欢,但在某些方面真的不得不佩服他们。如果说中国是模仿,那日本的模仿就升级成了学习+创造,这个民族的创造力是很强的。他们的教育很先进,如果说中国老师对学生的比例大概是1:40(还是60来着?),他们的就是1:6~7个学生。不只是音乐家和文学家,他们的动漫、围棋以及等等(不知道说啥了)文化事业做得相当好,既有传承又有创造。一个小小的岛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所以说他们强大,所以才需要提防。虽然日本好多作家一拿诺贝尔奖就质量下滑、一不小心就想着自杀来着,但人家的荣誉已经到手了不是。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代表啥,另外有些措词确实说得蛮粗糙的,逻辑也不怎么样,但是不想管了…

❻ 关于日本文化中的日本传统音乐

1。雅乐是日本的古典音乐,一种高贵典雅的宫廷艺术。名字的意思是“朝廷的音乐、端庄而雅正的音乐”。 是经由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传来日本的亚洲各地古代歌舞和日本传统歌舞为基础的,一千多年来,由舞蹈和音乐构成的雅乐完全保持着其传统形式流传至今,是宫廷中流传的日本最古老的演艺,也是现今被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交响乐队形式。
根据史书的记载,早在西元453年,允恭天皇葬礼的时候,新罗国王派出了80多名的乐人前往日本,为之演奏哀乐;554年钦明天皇在位时,朝鲜的百济又派出另一队的音乐家到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期间,先后十九次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唐乐,并带回日本本土;到了西元701年,日本治部省内设置专门机构,掌管外来的音乐,而雅乐最初就是外来音乐的总称。大宝二年(703年),根据《大宝律令》,日本设置雅乐寮,用来培训专业的乐师、音乐家,并只为宫廷服务,使得雅乐走向了专业化,高雅化的道路,影响逐渐壮大。

2。雅乐堪称为是世界上很古老的音乐。它不仅在日本受到保存,且受世界音乐文化学者的重视。虽然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但其内涵已是用很多日本的民族文化精神在其中转变,与原来的涵义大有不同。 能力测试
日本雅乐在表演时没有指挥,用鼓来打节奏,且鼓置在舞台的两彻。其舞台地板上是用绿色地毯。演唱家与舞蹈家是穿红色服装在舞台左侧演出。而伴奏演奏家穿着偏蓝色的服装在舞台右侧演出。因此得知红色,绿色,蓝色是古老的日本人文化所喜爱的颜色。这与中国喜爱红色,黄色,蓝色是有所不同的。

——雅乐作为古代远东地区的宫廷音乐,
具有庞大的音乐架构,被称为世上最早的交响乐形态。
日本的雅乐虽然是从中国唐朝时期分别由
右方之乐——朝鲜雅乐
左方之乐——唐朝雅乐
所传入,但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调性,
并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而保持完好,
也算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观之一了。

❼ 日本的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 一般人很少关注这些吧....网络下吧...
日本现代电子乐、金属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❽ 日本音乐的特征

特征:五音音阶,节拍多半为两拍、四拍的偶数拍子,几乎没单数的拍子,且声乐曲繁多,器乐曲显少。

相关介绍:

日本音乐分为日本传统音乐和日本流行音乐两类。日本传统音乐,日语称作邦乐。日本拥有世界最大的实体音乐市场。以2011年为例,其实体唱片市场(仅计算单曲,专辑与音乐录像带销量)之年产值约31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之30%,

(8)日本音乐文化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古代和琴张5弦比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都豆美鼓的鼓腹为圆筒形。

铃有金属制、陶制和木制。铃在当时既作为乐器,也作为装饰品使用。铎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铜铎的形状与中国的钟、铎不同。乐器的基本种类在古代日本已经齐全。

752年在东大寺举行的大佛开光典礼上,由雅乐寮和各寺院的数百名乐人、舞人表演日本传统的乐舞以及三韩乐、唐乐、散乐、林邑乐、度罗乐等。这说明日本已开始出现了职业音乐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音乐

阅读全文

与日本音乐文化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