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丝文化书信作文
亲爱的评委老师:
您好!
提到“海丝”,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家乡——泉州,古称“刺桐城”,被誉为“东亚文化之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具有独特的闽南文化以及浓浓的海丝风情。这里有着热情淳朴、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以及当时与埃及亚历山大大港齐名于世的“刺桐港”。现如今走在泉州的大街小道上,依然能够发现“海丝”留下的痕迹,这种种原因足以说明海丝文化对泉州产生的影响之大。
在中世纪,泉州有“东方第一港”之称,许多中外货船经常穿梭于此,有“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在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赞叹道: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让人难以想象。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那时的刺桐港正处于兴盛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使中国与西方的交流逐渐增多,因此许多外国人决定定居在泉州。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宗教信仰,这才使得我们泉州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到现在,还依旧保存着许多有着宗教特色的名胜古迹,如:开元寺、清净寺、草庵……当时大量的阿拉伯商人和各国商人都住在泉州,中国的商人会把茶叶、丝绸和瓷器出口到外国;而许多外国商人,则会靠着货船将当地的一些香料、胡椒、珍贵木料以及他们自己的工艺品等等运送到泉州卖出。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朝,由于禁海令和鸦片战争相继发生,这不得不使闻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逐渐走到了尽头。
泉州浓浓的海丝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海丝文化”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用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丝文化”也给当时的泉州人增添了几分自豪,可能那时候的人们想到自己家乡的商品可以销往全世界各地,可以闻名世界,觉得很高兴;其次就是它促进了当时泉州的经济发展,使泉州在那时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几千年过去了,泉州依然影响着世界,泉州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也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就是历史,我们永远都无法改变,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海丝文化”重新振作起来,使它再次恢复往日的辉煌,永不衰弱。
⑵ 对海丝文化的理解作文
海丝”泉州“不能忘却的历史
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以其历史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在众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泉州“成名”背后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历史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分别走访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过积极努力,成为本次考察活动的代表性港口,并从此成为国际上“海丝”研究的领跑者。
据介绍,当年,联合国在选择考察地点时,广州是中国惟一的港口,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正是由于当时中国驻阿曼大使的热心推荐,改变了考察团原来的计划,使泉州一跃取代广州成为此次重点考察的中国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国王还借给联合国一艘万吨级豪华游轮,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国庆节,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先生应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举行的宴会,阿部长告诉袁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国的考察点定在广州。
袁大使听了,随口便问阿部长:“你们怎么没有想到泉州呢?那里有你们阿拉伯民族的清净寺、圣墓,还有阿拉伯后裔……”
阿部长十分惊讶:“中国沿海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没听说过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材料看看?”
这次看似无意的谈话,袁大使一直记在心里,回国后,他立即给当时的泉州市市委书记和海交馆王馆长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馆在1个月内组织好相关材料,以便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
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历史的呢?原来,袁大使与泉州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因为工作关系常来泉州,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不久,袁大使便调离福建,没想到几十年后,袁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情牵泉州。正是袁大使的这份热情和细心,成就了今天的“海丝”泉州。要不然,泉州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一直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为世人所知。
⑶ 海丝文化包括哪些啊
是!英都拔拔灯起源于古代船夫拉纤劳动,定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拔拔灯”已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丝文化包括:戏剧“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三种;“拍胸舞”、歌仔戏等
⑷ 什么是海丝文化
海丝文化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历史证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
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历史上曾创下的海洋经济观念、和谐共荣意识、多元共生意愿,将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提供丰厚的历史基础。“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⑸ 海丝是什么
海丝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⑹ 泉州木偶戏算海丝文化吗
算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白岩松曾说: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⑺ 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异同
海丝文化主要是泉州文化,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漳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现辖的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区、漳平、三明大田、台湾、浙江苍南、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尾、雷州,海南省、东南亚等地
⑻ 急急急急急!关于海丝文化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⑼ 闽南文化与海丝文化的异同
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台湾、新加坡等地。海丝文化---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悬丝木偶,1957年定名为线戏,属于傀儡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降,流传于泉州地区。
悬丝木偶的每具木偶身上系有16根提线,最多的有30多条。由艺人在幕后配音、辅于乐具操纵表演,使没有生命的木偶摄入思想感情,从而演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精彩动人的故事。正是“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清人蔡鸿儒在《晋水常谈录》曰“傀儡,木偶也……泉州人最工此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