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张家界大庸府城的文化遗产
中央景区内有“张家界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张家界博物馆”两大主题展厅。其中多民族非物质文化展示馆主要由土寨、苗寨、侗乡、瑶山、白馆组成,每个展厅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将其特殊的文化、建筑、起居、服饰、饮食、歌舞、传说、戏剧、工艺、禁忌、丧葬等予以集中展示。张家界所处的大湘西,集聚着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瑶族等五大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大山的阻隔,千百年来他们仍然保持着各自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与传统。其中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苗家鼓舞、土家织锦、江永女书、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真实地再现各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状态,大庸府城收集到大量珍贵的生活物品,并邀请到十多位民间艺人加盟大庸府城,共同演绎张家界民间艺术大戏。其中的江永女书是仅限于江永妇女使用的一种奇特文字,被誉为中国一绝,其在汉字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真正的女书传人仅余六位,在府城您可以欣赏到独有的濒临失传的女书传人现场书写的女书。此外还可倾听被誉为桑植民歌“活化石”的老艺人的原生态演唱、聆听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欣赏激情动感的苗家鼓舞,同时体验打糍粑、编织锦、喝土酒、听民曲等民俗活动,感受灿烂缤纷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张家界博物馆总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主要以文物、史籍、图表、模拟场景等为载体,辅以声光电动,向游客讲述历史的记忆碎片。现馆藏国家级文物达300多件,其中有8件国宝一级文物。博物馆充分利用现代人工置景,辅以声光电动等高科技手段,对大量珍贵文物包括虎钮錞于、八幅罗裙、跽坐铜俑等许多等国宝级文物进行展示,让游客清晰地了解湘西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厚重以及其曾经拥有的灿烂文明。
大庸府城拥有张家界市游客服务中心、星级酒店、民俗客栈、民俗风情酒吧街、特色商品购物街、美食街、休闲中心、超市及大型地下车库,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完全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多维需求。大庸府城与张家界雄奇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辉,是张家界的新文化地理标志,是一道印象张家界的多民族文化盛宴,是国内外游客解读张家界的很重要的一站。
㈡ 张家界什么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金线吊葫芦是什么
张家界阳戏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金线吊葫芦。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
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7。
读懂阳戏非遗,方知戏剧魅力
张家界阳戏是中国戏曲与土家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多以反映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上内容参考张家界人民政府-经典阳戏展演周,文化大餐过足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张家界阳戏
㈢ 什么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
张家界阳戏。
张家界阳戏,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
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7。
(3)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扩展阅读:
主要流派
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阳戏可以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艺术流派。历史上,南路阳戏流行于吉首、泸溪、凤凰、麻阳、怀化、芷江、黔阳、会同、新晃、溆浦以及贵州的松桃、铜仁、玉屏、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市;
北路阳戏则流行于沅陵、古丈、永顺、大庸、桑植、龙山、保靖、花垣以及湖北的鹤峰、来凤,重庆的酉阳、秀山等县市。阳戏还曾经以县定名,按照流行的县市名称,称为大庸阳戏、吉首阳戏、凤凰阳戏、沅陵阳戏、怀化阳戏、黔阳阳戏等。
㈣ 张家界什么戏曲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
阳戏。
张家界传统戏剧是阳戏,阳戏不仅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悠久的巴楚文化艺术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歌舞,以及湘鄂渝黔边区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张家界阳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张家界阳戏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即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犀牛潭一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剧种,只是民间的草台戏,也就是由民间音乐组合起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张家界阳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体系。
张家界阳戏特征:
张家界阳戏表演特征为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庭戏、悲剧,生活气息浓。旦角在阳戏中居各行之首。
张家界阳戏与其他地方的阳戏有着较大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真假嗓结合,前半句用本嗓,后半句高八度上去,大家叫它“金线吊葫芦”,难度挺大。
㈤ 什么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金线吊葫芦
张家界阳戏是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金线吊葫芦。
戏曲艺术历史悠久,魅力独特,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张家界阳戏是张家界中的第一个地方戏,尤其是永定、桑植和武陵源。
名称由来
“界”在市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领属界限,一是指高山。清代道光版《永定县志》载:“无事溪发源于张家界。”民国版《慈利县志》载:“索溪上源于张家界。”此处张家界,指的是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
张家界之名,最早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张氏族谱》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张再昌,是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朝廷见张万聪镇守有功,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他于是举家上山守业经营。
㈥ 什么是张家界的传统戏剧
阳戏是张家界的传统戏剧,阳戏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㈦ 请问张家界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家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高花灯,慈利的板龙灯,张家界阳戏,桑植民歌.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所以说是他是湖南地方特色1
㈧ 非遗文化有哪些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如北京故宫、张家界非遗博物馆、京赣剧、书法、剪纸、皮影戏、特色产品制作工艺流程等……
㈨ 张家界什么是张家界地方传统戏剧
张家界阳戏,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唻张冄头筿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
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7。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悠久的巴楚文化艺术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歌舞,以及湘鄂渝黔边区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张家界阳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张家界阳戏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即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犀牛潭一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剧种,只是民间的草台戏,也就是由民间音乐组合起来。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张家界阳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体系,有较为固定的唱腔,有激情张家界阳戏悲愤、先声夺人的导板,长吁抒事的正宫,欢快轻松的悦调,滑稽诙谐的金钱调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