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群体整个的人造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汉语中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与“武功”、“武力”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考古学、文化学中“文化”的概念:在考古学中,“文化”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
㈡ 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可以从“汉语中的文化含义”、“哲学的“文化”定义”、“社会学的“文化”定义”和“考古学、文化学对“文化”概念的诠释”四个方面去考察。
概括如下:
1、 汉语中的文化含义——
在古汉语的表达系统中,“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与“武功”、“武力”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文化”指一般知识,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如“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2、哲学的“文化”定义——
即指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 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
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群体整个的人造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被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行为、修养。
文化还指人们的群体,大至一个国家。在社会学看来,人类通过学习和发明种种办法以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经过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并不断经过修改学习来的生活方式,就是文化。
4、考古学、文化学对“文化”概念的诠释——在考古学中,“文化”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等。
对于文化比较权威的定义——
在文化学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里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克罗伯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指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定义为当代文化界所接受,影响深远。
偶以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必全面掌握和完全理解对于文化的定义及其全部内涵,但应该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大凡世间上一切带有人类痕迹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偶等应该力争做一个“有文化”——有文化涵养、文化品位和文化品味的人,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的人。不仅是文化的享用者,而且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
㈢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怎么理解
文化内涵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文化内涵大致可以表述为:广泛的知识并能将之活学活用和内心的精神和修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要做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做为品牌来说都对自身有所定位,市场人群,年龄,男女,人群的文化内涵(品味),做为设计来说只是用什么样的元素来表达品牌的一个内在的审美,是客观存在的,而品牌的一种走向也不是我们一两句就能搞清楚的。
让产品更有内涵的办法,就是先让自己更有内涵,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外在赋予的,也有在设计之初就作为设计元素来进行创作的,要真正做到有文化内涵,还是要在设计之初就融入进去,或者是说就是那某个文化做媒介来进行设计。
其实现在很多公司设计出的产品都是后天赋予的文化内涵,要让产品真正体现出文化内涵还是需要从根本抓起。
家具的文化内涵,加入WTO后,中国本土的家具行业开始致力于产品的研究设计与市场的开发,各大家具行业开始陆续出现并且迅速发展,所研发出来的产品也更加符合中国的传统理念,经久耐用,质高价低。
但是前期对办公环境不太了解,后来慢慢学习后,逐渐跟上了国际的步伐。发展至今,国内办公家具市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体系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至于对文化的结构,不同的说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为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心态文化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㈣ 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是 教材对文化所作的定义。
全面理解文化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
从主体而言,文化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在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中传承、享有和发展。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与人类社会活动密不可分。所有课本说,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人的文化素养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
从本质而言,文化是精神的。包括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从哲学的高度看文化,文化属于意识范畴,不属于物质范畴。它是我们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不具有独立性,离不开物质载体。
从内容而言,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这种反映在原始社会里一般没有阶级性,而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便具有了阶级性。因而现代社会,文化在性质上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的区别。政治现象是阶级社会的基本现象,意识形态不过是政治在文化上的反映而已。
从产生而言,文化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的。因此,纯粹的自然现象不是文化,但只要与人类实践活动建立联系,并使自然赋予了某些特定的内涵,那边具有的文化特质。
从存在形式而言,文化有静态的文化产品和动态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通常表现为一定内容的文化以某种动态的形式呈现,营造出需要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而文化产品既可以是纯粹的精神读物,也可以是承载一定文化内涵或审美情趣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物件。
从作用而言,任何文化一经产生,便对人和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因文化自身性质不同而不同。在哲学上表现为,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识反作用是不同的。从当前的社会文化看,这种作用可以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因此,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反对和克服腐朽文化就非常重要。
㈤ 文化怎么解释
文化怎么解释?
文化(Culture)意思是栽培、教养。文化一词先是指个体的向善及有教养,而后指民族愿望或理想的实现。正是文化,才使得我们与我们的近亲区别开来进化为人类。
文化是人类强有力的生存工具,但又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现象。现在,多数采用的文化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切非纯自然的东西都可称为文化。狭义的文化是仅指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知识的学习、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本属精神领域的范畴,比如,“没文化,真可怕”,“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他是文化人”等语境中含义。而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比如,服装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青铜文化等。
文化是无形的,就像灵魂、生命、智慧一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存在和能量,但是由于它无形,所以只有附着在一个物体上,或者通过直观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才能感知它。这点给人们的表述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文化”的用词语境,来理解文化的含义。这也是我们理解某些词语的通常方法。结合语境,服装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节日文化等,就可以理解为是穿衣习惯、饮食习惯、喝酒习惯、节日风俗等。从语境中来理解,文化实际上就可以理解为是做事的习惯方式,习惯做法,就是习惯怎么做。
我认为文化是:
1.文化是传统,是习惯,而非一时一刻的做法。文化是长时间形成、积淀并传承下来的。 2.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习惯做法不同。首先是,由于不同群体所处环境不同和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做法也必须不同。例如处在热带的人需要减暑,而处在寒带的人需要保温,他们的服装文化就会出现极大的差异;其次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以婚礼仪式为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做法差异就很大,所以文化一定是多元的。
3.文化是习以为常的,是不自觉的。如同人呼吸氧气一样,只有在人们缺氧时,才会突然感到氧气的重要。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的许多方面都视为当然,只是在与异文化接触时,才会感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具有强大的动力。文化可比作是心灵的软件,也就是说文化支配着人的行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的文化所规定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在一定的文化约束之中。例如:为什么中国人过年的时候,无论怎样辛苦,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这就是文化的强大动力。
5.进入不同的群体,我们要符合群体文化,才能好好生存。作为个体从一种文化进入到另一种文化如果想要融入,那就需要主动适应,就要按照习惯做事。即通常所说的 “入乡随俗”。 6.群体中的领导者对群体文化有强大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古有“母仪天下”之词,说的就是皇后是天下女人之表率、典范。领导者的表率和典范,它象无声的命令影响着带动着整个群体。
㈥ 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
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文化的魅力来自智慧的偏见和野蛮,偶然性个案才能进入神秘的创新,当然也会引起争议,我们知道完整和分裂都是世界的面貌。文化的成型到鲜艳、炫耀、敏锐、透彻,才能表现出智慧的辩证和深邃。智慧就是文化进程中独创的执行力。大自然用时间创造了文化的次序,人类根据大自然双重性和第三空地的优雅产生了博弈智慧的深度。这里引入战略和战术不同时空特性,战略和战术的对局或许可以给侦察定义。这里也是战略和战术的博弈,战术者(赌客)只懂得文化性质,战略家(赌场)还懂得文明实体。文化是一个进程,一个按时间可分的精神演变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科学,这是科学进程。文化诞生于谎言,文化又是虚无主义,只有文化才有万能的理性产生当代文明。文化来源于各种各样组织教育机构,来源于不同的格式和理解万事万物非绝对对立的意识态度,用哲学分化的倾向,用崇拜信奉的自由,带有部分痴化的偏见并给以肯定。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理性是真理的灵魂,真理是文明的胚胎,文明是科学的丰碑。文明的创新一定要战胜他人,保持和自然宇宙的一切和谐才能走向科学,科学用它的永恒、普适、唯一的三大不变属性,作为检验万事万物的准则,度量人的非物质文化行为博弈价值,也度量着有形的物理世界。《博弈圣经》中说:“科学的理性是一个国家的准绳、品德和声誉。”文化的一切创新,都是命题的总括。命题作为非物质与人对应的关系,这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博弈实体关系,一切都由这个博弈实体规则所支配,再由命题的文化沿着正理的进步与增长,表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连续、持久、均衡的自然特征,又是战略里的六法则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是大自然的均衡体系,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用《博弈圣经》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大部分特性是正理与均赢,它面向世界未来文化的开放、独创与包容,再让所有的人在自由中,找到一个个与现实的联系,自上而下贯通一个实事求是的真假概念。《博弈圣经》有一段提示:“一个个局部真理属性的连续性,构成了真理的永恒特征。它不容忍假设,更不允许与谎言并存,因为真理的下一站就是物理世界的证据,那是文明的所在地。”人们理想得到的一切都是自我建立对局之后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落实到现实中,正理就构成了哲学思维的主题元素,同时,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博弈实体,(博弈实体:是心灵、思想、意识、行为、理智的对象和广延,也是人与自然的对应,构成一个多态式的、表现出二特性的事实。二特性是先前必然决定的人与大自然统一成一个实体的东西,无限永存,有可分不变性又不可还原的属性,并被统一在一个单一的实体中,成为博弈实体的一元论,也是自然意图。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因此先定性通过不同步时空概念,把决策人再进行实体空间的延伸,通过属性自身,接受哲学和逻辑学的一致性就会有认识了对局和理性的可能,它始终同在实体内被理解,理解事物的不一致,理解多态式是大自然的均衡,理解反事实的论断,完整的博弈世界就是决策二特性。)所以,我说,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分离不变性,表现出来的正理均赢论,任何人应用它,都有无限创新的可能。文化命题不能具体,文化是靠感情的转换,遗存下来才有价值,文化就是以哲学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博弈圣经》中说:“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如果不能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里的对应关系,将不知道一个人在说什么,或者变成对名词的吼叫,一个伟大的命题也会变成口号。 摘自《科学发展观与博弈圣经的哲学陈述》
㈦ 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
文化的本质
就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 (或社会理念)。从规范化的具体方式来看,这种“规范化”主要包括程序化、夸张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等具体方式,因此文化就是对社会意识进行程序化、夸张化、抽象化、特征化和典型化等加工和概括以后的表现形式。
从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来看,这种“规范化”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化的表述方式(如语言表述方式、文字表述方式、图像表述方式、雕塑表述方式、音乐表述方式、舞蹈表述方式、建筑表述方式等文学艺术),二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社交礼仪等),三是规范化的逻辑结构(如宗教与科学),四是规范化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
文化是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的社会意识,这样将使社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发展。
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
所谓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觉醒的个体灵魂从自体向他者的转移。站在灵魂的角度看,通过这种转移,灵魂克服了宿主生命的有限性,实现了对自然生命的超越。
由于人类灵魂的觉醒,实现了灵魂与本体灵魂的剥离,从此人的灵魂更加方便交流,语言逐渐产生。随着语言的产生,个体灵魂之间的交流就具有了普遍性,个体灵魂之间相互影响和改造,在一些集体行为的认识上逐渐形成了共识,于是就产生了“集体灵魂”。文化就是集体灵魂的载体,集体灵魂是文化的本质。而人群对文化的认同造就了“文明”。
㈧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与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定义和大类
文化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往往不愿谈论文化。但美国小学老师却敢给孩子这样的作业题:《我们怎么看待人类文化》,中国学者高钢的儿子真诚地问高钢:饺子是文化吗?(饺子不是文化,爱吃饺子的习俗是文化。)高钢无言以对,感到很困惑:怎么能让小学生来谈论“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孩子自己把文章打印出来,并设计了精美的封面。他得意洋洋地对父亲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类创造出来供人享受的一切。”
①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心灵(精神世界)的外化。精神世界具有内在性的一面,人的心灵总有一些他人无法感知的东西,这些方面不是文化;精神世界具有外化性的一面,人的心灵总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就是文化。波普的“世界Ⅲ”指的就是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与经济、政治相对应(“文化建设”等概念和相关判断中的文化一词)。
最狭义的文化是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等等,与思想道德、科学技术相对应(“文化素质”等概念和相关判断中的文化一词)。
②文化价值观的定义
文化价值观是关于文化价值问题的一些重要观点,包括划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价值标准。
③正确文化价值观及其重要意义
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是科学地反映文化价值本质和文化价值规律的价值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恰当地进行价值评价、合理地作出价值选择。
(回答完毕,若有价值,请予采纳)
㈨ 同学们如何理解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上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互相交织。实际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