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你是如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

你是如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

发布时间:2022-03-07 07:53:59

A.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三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依托。只懂得语言而不懂得相关的文化,语言学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大对外国文化的渗透力度,不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主要停留在语言知识的教学层面,一旦进入到真实的交际情景,多数学生不是有口难言就是词不达意。

B. 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就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熟练的商务业务能力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业务的开展。
一、传统商务英语课堂缺乏商务特色
商务英语属于实用型的语言。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既能够熟练用英语交流磋商,又要掌握广泛而深厚的经济贸易专业知识。换言之,除了学习大量的商务专业词汇外,商务英语课还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大量的实践活动,浓厚的国际交流气氛。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严重缺乏这些特色。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颇,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是:第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第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第三,以应试教育为第一要务,过分追求过级率,忽视学生渴望熟练运用语言的意愿。第四,课堂缺乏渗透商务交往中的多元文化意识,难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跨国商务谈判因为俚语而误解
在一次商务谈判过程中,美国人对中国官员的提议表示赞同时,说:“It's a great idea, Mr. Li, but who's going to put wheels on it?”(李先生,这主意不错,但谁来启动呢?)翻译官不懂,但又不想丢面子,因此,翻译为:美国客人刚刚就汽车工业提了一个建议。
尽管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说得都是英语,他们能够顺利沟通吗?也很困难。
如:
(1)ground floor在英国是“第一层”,first floor则是美国所说的second floor(二楼)。
(2)call up sb.服兵役。 打电话则用ring sb. up。
(3)当接待人员问你早上何时想“be knocked up”指的是,何时“叫醒你”。
2.广告词信息表达不明确而出现问题
(1)百事可乐“come alive”(令君活力四射),被理解为“come out of the grave”(从坟墓里出来)。
(2)“白象”方便面出口到西方国家,如果该商标“白象”翻译为white elephant,就没有人敢买。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好吃懒做的家伙,人人都不喜欢。
3.国际商务交往用语不当而造成误会
(1)中国人见面问候用语“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呀?”如果直接翻译出来,欧美人一听到“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yet?”就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2)一名年轻的商务英语专业女生陪同公司客户游览长城时,一位英国男士想上卫生间,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厕所在哪儿,就很委婉地说“Excuse me, may I go somewhere?”这位女翻译心想:长城都到了,还有哪不能去呢?于是她很爽快地回答:“Of course, you can go anywhere.”被误解为“当然可以,你可以随地大小便。”
四、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缺乏多元文化意识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目的应更贴切实际。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基础英语语言知识,也了解商务词汇、商务知识、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等方法和技巧,并能从事各种与商务工作有关的活动和交际。
2.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引进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商务英语》课程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样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等录像,学生可以直观地进行学习和模仿;也可以播放英文电影,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文化。
4.增加学生在涉外企业、跨国企业实习实训机会,感同身受体会商务英语环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C.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支配着语言。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更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新颁布的中学生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一、注重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提问之后解释
在英语练习中,必要的文化知识如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等都应向学生介绍,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正确运用英语。例如,练习中有一段对话,有一个小女孩问一位英国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老人答到“Ah,it’s a secret.”在教完这个对话后,我问学生们为什么对话中的老奶奶没有直接告诉小女孩她的年龄时,很多学生都摇头。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多大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 除了对小孩, 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 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二)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文化差异
当教师在讲交际文化背景时,应该组织学生多做一些现场表演,对话可以是关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和经历,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从而达到切身体会文化差异的目的。
(三)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避免交际的失败。
三、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三)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四)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学校里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自己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121-123
2.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0-92
3.吴 菲、仲玉英,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005)。

D. 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

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怎样渗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怎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英语基础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不使学生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不可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导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3、适合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度。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或具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复杂,因而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以增加文化的积累。
基于以上原则,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外语,又通过了解语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互相贯通,互为表里,相互促进。
1.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要贯穿于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始终
(1)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产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场合也要用不同的语言而表达。如:在英语里要表达歉意,可以说excuse me,也可以说i'm sorry,但使用范围不同。若是要向某人问路,一般只说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如果无意中伤害了某人或有约而迟到了,可以说excuse me for being late.或者i'm sorry that i'm late.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见面问候,也因不同的情景而异。与人初次相识彼此问候,须用正式语言how do you do?其答语也只能是how do you do?向熟人打招呼,多用问候身体状况的寒暄语how are you?若只是一般随便向人打招呼,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若晚上拜访别人,相遇时应该说good evening,告别时则说good night.在商店里,顾客要购物;在图书馆,读者要借书;在生活中,某人陷入困境等都需要帮助。按照中国传统语言习惯要用很多不同的话语来询问对方,而英语只用一句话“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就能达意了。
再如,打电话过程中一简单的用语“你是谁?”“我是……”,其表达方式与汉语就不同,须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 “this is…speaking.”
上述交际语言在对话课中出现很多,在教学中随时可遇,而这些交际语言与我们民族的语言差异很大,因而要引导学生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接受、学习。
(2)文化背景不同限定着交际过程中交流的内容以及行为方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通常所表达的行为亦有差异。如在我国新结识一个人总习惯于拉家常,问及家庭、工作、年龄、薪水等状况;而在英美国家人眼中,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是相当亲近的朋友是不随便询问的,并视为不友善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在英美国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见面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又要展开交流,就只好谈天说地,谈运动,谈晚会,谈比赛等,以求在爱好和欣赏上产生共识。例如,在英美国家中,受人邀请做客,赴约时尽可能正点;用餐时,你可以尽可能地去享受各种食物而无需担心会不礼貌,反而主人会因为你喜欢多食而感到高兴。在用餐的过程中,也可以说一些赞美之辞,用餐后停留时间不宜过久,应适时向主人致谢,告别。
2、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词句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众所周知,英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历经沧桑,这无疑对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既然英语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这就使它的产生背景更神秘,更复杂了。如猪、羊、牛活着时被称为pig,sheep,cow,或ox,而宰杀后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这是因为英国本地人saxons把它们喂养大后上贡给normans,宰杀后变成美味佳肴被法国人享用时,就变为法语了。英国中很多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语言材料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以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理解语言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将课文背后的西方价值观作为主线,把课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串起来,也可采用“文化旁白”(胡文仲,高一虹,1995)的方法,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学习china daily时,可以介绍当今世界的几种大报以及它们的政治倾向和读者群等。jefc和sefc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文学名篇,教师可以以此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力。因为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高中第三册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对话的特色,从欣赏入手,去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zz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E.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国际交流增加,覆盖全球区域最广的语言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英语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化意识就是其中的新概念,旨在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欧美国家以及大多数说英语的国家与我国在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方面有着很大差别,与这些国家的人士用英语进行真实交谈时,往往会引出诸多麻烦和笑话。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渗透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应该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它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不断汲取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意识,又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好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1.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词汇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切入口,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教到dog时,告诉学生狗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狗、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等常用词语。恰恰相反的是:龙(dragon)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崇敬的动物,是吉祥和智慧的象征,但在西方它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不幸与厄运的预兆。再如,教到green、brown等有关颜色的词时,我总是向学生拓展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语习语,如a green hand(一位新手)、fell in a brown study(深思熟虑),避免学生望文生义而大错特错。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交际的不良习惯。 2.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输送给学生,还要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文化导入离不开中外文化比较分析,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How nice!时我向学生说明:在英语国家里,当别人用How nice!夸奖你的东西时,你应爽快地回答:Thank you,而不能沿袭中华民族的美德,谦虚地说:It' s not nice.,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正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问女士年龄时,她会说:It' 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然不礼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说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把课外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课外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课内更富有吸引力。课外氛围若是充满了英语气息,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中国有句老话:环境造就人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空,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地感受到英语国家文化意识。 1.通过学习园地渗透文化意识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趣盎然,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在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争得一席英语学习园地之地。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进行英语文化宣传,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英语,一个月或一个星期更换一次。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语诗歌和儿歌。教师也可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论文编写一些国外小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填字游戏、谜语等。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感。 2.通过英语广播渗透文化意识英语广播也是营造英语氛围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利用广播把英语国家的文娱、体育活动介绍给学生,如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英国的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这些赛事都是世界闻名的,学生从电台、电视等媒体上对它们已有所了解,而且对这些运动都很熟悉,有的还很热爱。教师可以和小广播员们一起收集有关这些比赛的资料,通过广播进行介绍。迪斯尼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动画电影公司,它制作的许多动画片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广播内容,在播放内容的时候,为调节一下学生的心情,可在中间穿插播放一些欧美儿童经典名曲,如JingleBells等,这些都不失为学生更好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把活动教学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要想方设法密切结合日常生活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增加体验,从而把自己融入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1.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可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联欢会上,我让学生齐唱HappyNew Year,并辅之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制的贺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某个学生扮演西方小孩子人见人爱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让学生聆听歌曲Silent Night,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赠予礼品,感受亲情和友情。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郊外野炊,指导学生制作南瓜饼等西方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感知西方文化和了解风土人情。 2.通过社会实践渗透文化意识人们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均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学生除了在课堂及校园里了解文化,社会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大课堂,有更丰富、更全面的英语文化信息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因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和尝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教育学生利用网络零距离地接触英美人士,从而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又如,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大批外籍人士来到中国,我们可寻找机会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用英语真实交流。再如,结合在我国举行的各种重大活动,如The World Exposition、The Olympic Games等,开展诸如小小自愿者、小导游等活动,丰富和拓展他们的实践能力。随着学生与英语为民族语的老外的交流、沟通,他们的西方文化意识也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英语论文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与语言使用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西方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立于不败之地。

F. 如何利用跨文化交际进行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尤以英语教学最为突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改变"为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视英语为工具的教学模式,提倡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将跨文化交际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

G. 如何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凡具备不同文化背景之人士,其从事交际活动的过程都可称为跨文化交际。外族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与汉语母语者交流,当中必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要想交流得以顺利进行,除了过硬的语言功底,是否具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否恰当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很快,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然而观察当前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状况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很好地“为我所用”。汉语教学更多地仍旧着眼于语言本身,对语用和交际层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我们注意到,许多有着极高语言水平的外族汉语学习者,当他们身处现实交际情景中时,经常说出一些不得体的、令汉语母语者感到难以理解乃至厌恶反感的话语。可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已成为汉语学习者(特别是中高级学习者)顺利展开交际的一大障碍。
本文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知识,探讨其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以语篇为切入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之设想,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语篇和跨文化交际
1.1语篇系统
如前所述,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的交际活动。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这一范畴的界定,不同学者持有多种意见。有的主张每个人之于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任意两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认为是跨文化交际;有的则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当以国别研究和主流文化对比为重心。其中,Ron Scllon在上述第一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人由于职业、性别、代别等差异而分属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比起研究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语篇系统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更大。此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大而无当”之对比的不满,同时也为我们考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篇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运用。语篇系统由意识形态、语篇形式、社会化和面子系统四个部分构成。意识形态是为群体内成员所共享的历史和世界观,亦包括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内容。语篇形式可进一步细分为语言功能和非语言交际两部分。语言功能决定了群体内成员使用语言更多是传达信息还是维持关系;非语言交际涵盖了体态语、时空概念等内容。社会化关注人和学习的理论,以及个体通过何种方式适应身处的文化环境。面子系统则是亲属关系、群体成员间及成员与外界关系的体现。
任何个人为了融入自己所属的群体并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同,首先需要培养某种共有的意识形态,其后通过接受并掌握具有该群体特征的语篇形式以完成个体的社会化,最终在群体内部及与其他群体的人际交往中形成面子系统。
既然不同群体的语篇系统各有其特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必然是在不同语篇系统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若最终取得一致,则交际得以顺利开展;若协调失败,便往往造成沟通障碍,表现为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1.2语境与文化
前文提到,语篇是在特定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而语境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因素,经常被人忽视。
“语境”的概念最早由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他认为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部分。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于1976年在其着作Beyond Culture中,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两大类。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拥有典型的高语境文化,而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国家则是低语境文化的主要代表。
高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递更多依赖于对语境的把握而非直接的语言表达。说话人仅作“点到为止”的表述,强调“意会”,而察觉并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听话人的责任。这种交际特点决定了交际者之间必须共有足量的已知信息(以语境的形式存在),因此高语境文化中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且更为看重集体,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与此相反,低语境文化下的交际要求说话人必须毫不含糊、完整准确地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任何企图以暗示的方式表达意见的尝试都会被认为是不合规则的。由于对语境依赖程度低,该种文化下的人际关系显得疏松,也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个体意识。人们总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不那么关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欧美人在与中国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障碍。欧美人常常感到中国人说话含糊其辞、拐弯抹角,像是在回避问题;而中国人则认为欧美人说话过于直接,不顾及对方感受,有时候会让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双方的相互印象说明,他们均未注意到各自所属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将自己习惯的交际风格和交际策略强加于对方,因而造成了彼此的误解,严重时极有可能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
1.3语篇系统和语境的关系
任何语篇系统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不同语境之下往往形成不同的语篇建构,而语境亦成为语篇系统得以顺利运作的重要基础。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被看作是身处不同语境和文化、掌握各具特色语篇系统的人,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过程。如果对语境文化差异没有足够认识,不具备在各种语篇系统之间转换的能力,就难以开展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语篇系统的彼此差异既是不同文化的集中体现,又在文化的演变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篇对比分析之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2.以语篇为切入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
语篇分析进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并非新鲜事。然而当前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尚在于克服单纯的词汇、句型讲练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负面影响,引导学习者关注语篇这一大于句子的语言成分,考察若干句子以何种衔接手段构成篇章,篇章如何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句子,逐渐掌握成段表达的语言能力。
既然语篇分析可以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帮助,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语篇系统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关注形成该语篇的特定语境和文化背景,从而自觉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而言,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考虑到其有限的语言水平,此时的汉语教学仍应将重点放在词汇和句型上。但对于一些能够体现汉语“高语境文化特点”的词语或句子,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学生,它们“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如此,既避免了讲解交际规则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懂得怎样在实际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学到的词句,又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意识:话不仅要说得对,还要说得合情合理,因此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具备理解较长篇章的能力后,教师便可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解、引发冲突的因素,选择或设计能够反映这些因素的语篇让学生阅读、分析,并进一步与自己的母语和本族文化对比,观察在相同或近似情景下,两者在语篇建构方面有何分别,找出这种分别与不同语境和文化间的对应关系,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这样的教学尝试,一方面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转变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观念和手段,另一方面也仰赖教材编写者的配合。以下仅举一例予以说明:
情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到社区与中国百姓联谊;
人物:Jenny(外国学生)、李阿姨(社区居民)
李阿姨:姑娘,来这边坐。
Jenny:哎,阿姨您好。
李阿姨:中文说得可真好,学了几年了?
Jenny:您过奖了,我学了快两年了。
李阿姨:哎呦,两年就说得这么好了,你这是多大了?
Jenny:我20岁,秋天要读大学三年级。
李阿姨:小姑娘长得真漂亮,等阿姨给你介绍个男朋友。
Jenny:啊,不用不用。
李阿姨:来,来,吃些桔子。
——节选自《体演成都》7.1到社区去
这段对话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初次见面的两人展开语篇的典型范例,且明显包含了容易引发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几个要点。首先,在“如何回应他人称赞”的问题上,中国人和欧美人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度。受高语境文化影响,中国人习惯赞扬他人,贬抑自己,以展现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在受到称赞时,往往以带有否定意味的谦辞来回应;而强调个体意识的欧美人则倾向于对别人的称赞致以感谢,这被认为是直白地表达真实感受的恰当方式。那么,如果上述对话中,Jenny在听到李阿姨称赞自己中文说得好时,沿用母语的交际规则回答“谢谢”,恐怕会给李阿姨留下“不够谦逊、不懂礼貌”的印象。课文在此处做了正确的处理,让学习者了解应该用“过奖”一类的谦辞来回答才算得体。
接下来的对话更具代表性。中国人觉得询问他人年龄、关心他人情感问题无伤大雅(尤其是晚辈对长辈),这是因为在高语境文化中,语篇形式的功能更主要的是维持关系,而非获取信息。李阿姨问Jenny多大了,要给她找男朋友,只是表现对年轻人的关心,同时试图与初次见面的Jenny建立融洽的关系,以使交谈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然而对Jenny来说,倘若她以母语和本族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李阿姨的话语,则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打探、干涉自己的隐私,于是觉得尴尬,甚至反感。笔者认为,此处课文的处理有待商榷,“不用不用”仍显得生硬且不够友好。如果改成“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暂时还不想谈恋爱”,既照顾了对方的好意,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中外两种语境文化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是更稳妥的处理方式。
3.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懂得如何“在正确的场合说恰当的话”。语篇分析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独特视角,其原理和方法应该也有必要为汉语教学所借鉴。如果汉语教材设计者能在课文编写中有意识地加入反映跨文化交际特点的语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这些语篇,归纳跨文化交际规则并为己所用,或许能取得更显着的成效。

H. 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率的跨文化交际者

1、从学习者自身入手。

首先,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习者对于提高这种能力有发自内心的需要。

黄希庭(1993)在《普通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指出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生活中必须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社会性需要主要就是指人对劳动、交往等的需要,而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例如,交往的需要就是人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让学习者了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是学习者在未来的生活和交往中,能否利用英语达到有效交际的关键,树立起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其次,要搞清楚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有效利用这些动机,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动机,就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

动机这种心理倾向具有鼓起干劲和指导方向的作用。有动机的人较之无动机的人,其活动的水平更高。一个人了解了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有了培养这种能力的内在需要,会激发他的学习动机,提高他学习活动的效果。我们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非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利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达到好的活动结果。

活动结果= f (能力×动机)

从以上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活动的结果是能力和动机的函数。用乘法是表明如果能力和动机两者如果有任何一个为零,则活动的结果也等于零。在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能否让学习者达到有效的交际效果,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再次,要引发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对于文化了解和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对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敏感度。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爱好。对一定的事物发生爱好时,人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从事有关的实际活动。爱好已经不止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有了实际活动的倾向。

在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这个理论同样是适用的。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对于这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当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把过程又交还给学生自己。最终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从教学者的角度入手

从教学者的角度入手,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让交际文化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熟知不同文化,注意日常积累和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大量阅读社会语言文化方面的书籍。备课时,识别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时刻保持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介绍语言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讲解其文化意义和使用中的文化规约。要对教师的角色做一个重新的定位和阐释。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都是充当一个课堂领导者、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和接受知识。要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角色必须要有一个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和领导者,而是引导者,是环境创造者,把课堂重新交还给学生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I.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初探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各行各业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也增加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对各类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只重视读写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若不能熟悉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就很容易发生误解。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有学者在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曾表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就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能力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时,要充分注重文化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培养其文化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是为了能无障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当今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如何在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英语课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培养其文化意识;让其在学习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分层次的文化教育,分析所教知识点中所包含的可能会在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偏差和误解的文化因素,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时进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文化引导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通常,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单词词义、用语规则及语言结构之上。因此,当在教授学生进行词汇、用语及语篇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其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如由于不同的民族在民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又时常会让词汇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再比如一些常用社交的语用规则也会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而大相径庭。
2.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引导
学习语言只有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才能更有效果。因此英语课程离不开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在创设一个生动、真实、形象的情景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社会文化差异。
3.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引导
组织presentations、group discussion等形式自主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感受存在跨文化的意识。
4.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
当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教学也成为英语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手段。互联网中富含了数量巨大,快速更新的社会文化信息,这些可以弥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文化信息匮乏的教学资料的缺陷,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社会文化信息,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存在的差异及变化的认知度。
5.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体系中,多半是以教师为中心并且只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对单词、课文、句型语法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应该消化吸收现代语言的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需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①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英语教学偏向于语言知识的教授上,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必须改变状态,积极改进教学的方法,有效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改进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把新的内容合理、紧密地融合到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中去,并紧密结合到语言交际实践。
②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组成,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换信息的过程,但有时候却能传达出比语言更有力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往往有着不同的、特定的含义。如在某些场合下,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无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高兴�愉快,但是有时,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
③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由于学校里英语教学课时限制,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和杂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提高文化素养,汲取西方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还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的交流,更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即“跨文化交际”。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恰当地应用语言,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交际失败,“跨文化”交际意识必不可少。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单纯地学习语言,对于交际需求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熟悉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因此语言的学习应当在沉入文化当中来学习。

J. 课堂上究竟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文章摘要:随着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更是身感责任重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中国与其他英语国家文化的不同,还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同。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矛盾。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
一、注重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 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中国与英语国家在交际文化方面的不同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科书已经以新的英语教学要求为基础,在教学材料和内容上做了调整,文中的对话侧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如: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打电话、表扬和表示感谢等等。这些对话充分体现了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不同。
(一).称呼(Addressing) 称呼方面中西习惯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 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 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 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连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 也不与名连用, 而是单独使用。在中国, 习惯上有“李同志”、“王经理”“林老师”等称呼, 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 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
(二).介绍(Introcing) 学习介绍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 。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在介绍两人相识时, 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三).打招呼(Greetings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语国家,朋友在街上见面都习惯打招呼问候,在这方面,两者也存在着差异。在英语国家,人们只用一些简单的问候语来招呼对方,如: “Hello!”
“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等。在中国,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他们见到外国人时,就会用中国人的习惯去打招呼,如:“Have you eaten?” 你吃了吗?“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去哪?“Are you going to work?” 你是去上班吗?等等。对于所有这些问题,外国人都会感到迷惑不解,他们会认为你是在邀请他们吃饭或你有麻烦了需要他们的帮助。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轻的英国女士到中国来工作,刚开始,她不懂中国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一天,她去银行,刚一进门,一位银

阅读全文

与你是如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9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7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8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1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3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7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1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1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5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3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