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有几千年文化历史
Ⅱ 中国文化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种类较多,如苗族的"呕欠"、"呕欠嘎给希"、"呕欠涛"。
13、古玩器物:玉、金银器、瓷器、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等。
14、饮食厨艺:茶;茶道;酒文化、八大菜系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等。
15、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织女等。
Ⅲ 中国文化有哪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
其次,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其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望采纳!
Ⅳ 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几千年文化
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但是国际公认的是从殷商开始算,也就是公元前17世纪,这样算起来也就是3700多年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到现在加上三皇5帝5000年够了“考证”的方法有两种:1,靠出土文物进行碳十四测定。但非常遗憾,这种方式非常不准,而且有各种因素限制,例如,出土文物中必须包含植物制品。2,靠文字记录。但也很遗憾,因为除了中国以及受中国影响的东方国家外,世界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可靠的文字记录。所以,西方国家大多靠考古来挖掘他们的历史。因此,他们挖着什么,就用碳十四测定一下,然后推算年代。往往相差数十年或上百年。而且也不一定跟他们的祖先有什么关系,更不会考证出什么历史事件了。因为出土文物不会说话。所以,欧洲人写了历史,要么特别详细,那是作者瞎编的;要么非常笼统,靠主观推断,因为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中国靠历史记录。因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宗教决定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录非常可靠。所以,根据历史记录,中国文明在黄帝时期定型,有大概4000多年的历史。(别问我具体多少年,世界上历史年代只有从共和元年开始,才能确定。欧洲则在近代,才能确定年代)由于中国历代都有史书,所以中国历史以叙述事件为主,笼统的东西不写。
Ⅳ 中国文化有哪些
1、传统节日:
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元日)为代表等。
2、中国戏剧:
昆曲、豫剧、湘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京戏脸谱、地方戏等。
3、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紫禁城)、颐和园、布达拉宫、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苏州园林、杭州园林、十里长亭、长城、天坛、鸟巢、水立方等。
4、汉字汉语:
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5、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等。
6、宗教哲学:
佛家、道家、儒家、阴阳家、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烧香、拜佛、蜡烛等。
(5)中国有多少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乃中国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礼射”不仅贯穿与融合了华夏数千年璀璨的历史文明,而且深度影响了世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为维系和发展优良的社会秩序与生态和谐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礼”和“射”分别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古代中国的《礼记·射义》思想传入江户时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户时期射箭中的“文射”仪礼。日本现代的弓道正是将《礼记·射义》和江户时代的《射法训》一道儿奉为国之经典的。
Ⅵ 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文化
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但是国际公认的是从殷商开始算,也就是公元前17世纪,这样算起来也就是3700多年
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
到现在
加上三皇5帝
5000年够了
“考证”的方法有两种:
1,靠出土文物进行碳十四测定。但非常遗憾,这种方式非常不准,而且有各种因素限制,例如,出土文物中必须包含植物制品。
2,靠文字记录。但也很遗憾,因为除了中国以及受中国影响的东方国家外,世界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可靠的文字记录。
所以,西方国家大多靠考古来挖掘他们的历史。因此,他们挖着什么,就用碳十四测定一下,然后推算年代。往往相差数十年或上百年。而且也不一定跟他们的祖先有什么关系,更不会考证出什么历史事件了。因为出土文物不会说话。所以,欧洲人写了历史,要么特别详细,那是作者瞎编的;要么非常笼统,靠主观推断,因为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
中国靠历史记录。因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宗教决定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录非常可靠。所以,根据历史记录,中国文明在黄帝时期定型,有大概4000
多年的历史。(别问我具体多少年,世界上历史年代只有从共和元年开始,才能确定。欧洲则在近代,才能确定年代)由于中国历代都有史书,所以中国历史以叙述事件为主,笼统的东西不写。
PS:黄帝以及他子孙的的事件,被记录在上古史料中,司马迁根据这些史料和到实地考察,写了《五帝本纪》。
Ⅶ 中国有多少个世界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7月,中国已有52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居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3项)。
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明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遗产)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世界文化遗产)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2016.7.15 世界文化遗产)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福建,2017.7.8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Ⅷ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诸子百家经典
诸子百家经典,比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孙子兵法》等。
十一、饮食厨艺
中国的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当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范围是相当广阔的。希望解答对你有帮助。
Ⅸ 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纵览1、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3、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 昆曲、湘剧、京剧、豫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 8、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 9、汉字汉语 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11、宗教哲学 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12、民间工艺 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3、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15、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 16、衣冠服饰 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17、四大雅戏 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8、动物植物 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19、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20、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21、传说神话 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22、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幽灵、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23、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戏曲” 戏曲“四大声腔” 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 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 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 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24、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