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 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
一、滩头年画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②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1、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昆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古琴艺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蒙古族长调民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侗族大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音
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昆曲、古琴艺术、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云锦织造、桑蚕丝织、青瓷烧制、宣纸制作、粤剧、活字印刷、中医针灸、京剧、皮影戏、木偶戏、中国珠算。
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刘三姐歌谣、八达岭长城传说、王昭君传说、陕北民歌、赵氏孤儿传说、庄子传说、黑暗传、水鼓舞等。
截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借此翘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④ 非文化物质遗产有哪些
1、昆曲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⑤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等。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⑥ 非文化物质遗产有哪些
非文化物质遗产有:
1、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是南京的传统技艺,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13。2009年9月30日,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网络-中国篆刻,网络-中国皮影戏,网络-妈祖信俗,网络-送王船
⑦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1、缂丝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
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制作技艺、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粤剧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⑨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1、太极拳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送王船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
3、藏医药浴法
2018年11月28日下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是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4、韩国泡菜
审查小组委员会评价说,越冬泡菜是韩国代代相传的日常饮食,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
⑩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中国剪纸: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