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什么样的国家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
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根据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根据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什么是文化强国
1、文化强国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强大的国家,主要表现为对内表现为文化自信,对外表现为对其他民族有较强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从根本上说,来自文化的先进性。
2、文化强国的文化,总是能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化强国的国民,对自身文化的历史传统总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我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而无所适从。
② 中国是文化大国还是强国
中国不是文化强国,中国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大国。我们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源泉,我们拥有世界上规模的文化创造主体,我们拥有世界上劲的文化发展动力,所以被称为文化大国,当之无愧。
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中国是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国还有一个基础性指标,即国民素质相对比较高。这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它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以来,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③ 2035年文化要基本实现什么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规划《建议》还专门用一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从三个方面入手,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强调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包括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
④ 从2020年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全会《建议》还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今后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4)多少年变成文化强国扩展阅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将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⑤ 文化强国的三要素是什么
文化强国的三要素是强基、铸魂、壮队伍。
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
(5)多少年变成文化强国扩展阅读:
文化强国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打通资源属性与资产属性的界限,在文化权益的问题上明晰管理,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府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等问题也将有望被重申和提及。
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而鼓励文化内容生产方面,强调文化创意的提升、文化品牌的树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号召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
⑥ 2035年我国将建成什么样的强国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规划《建议》还专门用一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从三个方面入手,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1、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强调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
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包括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
⑦ 文化强国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是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⑧ 中国是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就此谈谈你的理解。急需这个题目的论文。八百字左右就好。急
随着我们国家的GDP日益增长,我们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与日益广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碰撞不可避免,我们的政府很想向国外输出我们的文化。但是我们国家还不是文化强国,只是文化大国,要想成为向美国那样有着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我觉得这要比我们的GDP超过他们还要困难。为什么我们不是文化强国呢?我觉得原因有三:
首先,我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成了我们骄傲的资本。然而然而古人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代会这么没有进取心,我们现在和国外打交道时还扛着老祖宗的四大发明和孔孟之道去与之炫耀。这都多少好年了,我们一直还在吃祖宗留给我们的剩饭。我们缺少的是创新和人才。
其次,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一个人的性格如同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国人的性格就是朴实勤劳但不好的就是太保守,属于内向型;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人影响力总会比一个内向的影响力大吧!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格外向的“人”。总所周知,美国的文化很通吃,三大片打天下:一是好莱坞大片;二是肯德基麦当劳薯片;三是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中国的文化主要便现在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国家与民之间关系以及修身养性。但是有一点不好的是中国太注重于礼仪了,我在大学上过的政治课上,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文化和道德的目的是为人们的行为去服务的。但是太过于注重文化和道德,就会变成行为去为文化和道德服务了。中国便是这种情况。中国因其悠久的历史而创立悠久文明的文化。但是,我们的古代文化有很过很多的糟粕,我甚至认为它对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先进的。比如对女性的轻视甚至虐待,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女性是没有一点的权力的——除了生孩子。什么“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以及裹脚等等等等。释迦摩尼创立的佛教里有“众生平等”,耶稣也说过“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可见人人平等是人们公认的最基本的道义。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人人平等的,因为我的工资永远也达不到房地产商的高度。”这里说的人人平等是指人一出生就与生俱来的一些权利。而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可以说是人性的泯灭。要知道,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重男轻女不仅还存在,而且还很严重。
最后一个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被父母及社会订好了路,上小学,好好学习;上初中,天天向上,上高中,更好好向上;总之,一切为了考试,高分才是硬道理。就是因为这样没有注重启发启迪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死板。学生没有创新,国家谈何创新;
至于我们的文化会不会随着我们的GDP的增长而蒸蒸日上,或者我们以后的几个世纪和老外谈文化还是用到“四大发明”?我不得而知。
⑨ 什么是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强大的国家,主要表现为对内表现为文化自信,对外表现为对其他民族有较强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从根本上说,来自文化的先进性。
文化强国的文化,总是能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化强国的国民,对自身文化的历史传统总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我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而无所适从。
(9)多少年变成文化强国扩展阅读
文化强国标志:
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协同发展;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
二是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领域运行的轴心原则就是不断地自我复制,自我表现,自我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如果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那么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就可以通过创新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文化软实力就会转变成文化生产力。
三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使其占到GDP比重的8%—10%,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参考资料: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洪晓楠:从文化资源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网络—文化强国战略
⑩ 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什么样的国家
2035年中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根据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规划《建议》还专门用一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从三个方面入手,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1、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强调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
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包括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
2035年远景目标内容:
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4、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5、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