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鳗鱼的鳗鱼文化
“土用丑”日语中的“土用”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的18天,18天中十二地支的丑(牛)支这一天称为“土用丑”。根据年份,有时夏季的“土用丑”有2次,所以日本的“土用丑”每年有4次或5次。在日本有“土用丑,请鳗鱼”的说法,传统认为“土用丑”前后吃鳗鱼可以身强体壮,所以每年“土用丑”前后,民间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商家也会借机举办鳗鱼促销活动,特别是夏季的“土用丑”,气候炎热需要给身体补充能量,鳗鱼的消费更加集中。为此,人们俗称日本的“土用丑”为“鳗鱼节”。
传统的鳗料理在日本传统的鳗鱼料理有12种,分别是鳗鱼三明治·汉堡、鳗鱼米饭团、鳗鱼·扁豆沙啦、鳗鱼盖浇饭、拍鱼肉、鳗鱼饭、白烤鳗、鳗鱼散、鳗鱼海带卷、混煮鳗鱼、茶浸鳗鱼、鳗鱼米饭卷。
鳗鱼的吃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蒲烧”。不同的地方,料理的方法也不同。关东地区的做法是,将鳗鱼从背部切开,用碳火慢慢烤透后蒸一下,再用中火边刷调味汁边烤。而关西,则是从腹部划开,整个穿在木串上,蘸上调料直接烤。将烤好的鳗鱼放在热腾腾的米饭上,浇上汁就是〝鳗鱼重〞或〝鳗鱼盖浇饭〞,这种饭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都受人欢迎。 日本养殖鳗鱼始于1879年。日本全国性鳗业民间组织共有5个,其中鳗鱼养殖民间团体2个,分别是以爱知县、静冈县为中心的“日本养鳗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和以九州地区为中心的“全国养鳗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活鳗经销企业的民间团体1个,是“全国淡水鱼荷受组合联合会”;鳗鱼饲料生产企业民间团体1个,是社团法人“日本养鱼饲料协会”;活鳗和烤鳗进口企业团体1个,是“日本鳗输入组合”。
这些民间组织和团体,对推动日本鳗鱼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 潮汕小吃来历
1、潮州春饼
早在古代,潮州人就有吃春卷的习俗,在古时,春饼又称“春盘”,相传在距今一千六百年前的东晋时,就有春盘问世了。春盘,即在立春日用蔬菜、饼饵、果品、糖果等汇集成盘,馈赠亲友,取其生发迎春之意,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吉祥。
春饼传至近代,又衍变成春卷,与春饼并行,是一种潮州民间着名小吃。不过,饼皮摊得更薄,卷入陷料封口后,再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起来特别香脆可口,不仅立春日吃,一年四季均可吃了。
2、潮汕牛肉丸
在清末及民国初期,有许多乡下农民挑着小担,在潮州府城走街串巷,叫卖牛肉丸汤。聪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将它移植过来。但潮汕人并不是简单地将客家牛肉丸照搬过来,而是吸取其优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如传统乡下捶打牛肉丸,是用菜刀的刀背,这样效果差,且力度不够,影响打出的肉浆质量,潮州人便改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用双手轮流捶打,左右开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
由于潮汕人制作的牛肉丸比传统农夫技高一筹,更为精细考究,故潮汕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浓郁的牛肉味,特别好吃,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个潮汕地区,大受潮汕人的欢迎,成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潮州民间小食。
(2)福建鳗鱼文化节在哪里扩展阅读
潮汕牛肉丸特色: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③ 近期中国鳗鱼是否有出口
中国鳗业面对危机放手一搏
近几年来,我国鳗鱼产业受日本等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遏制,受毒饺子、三聚氰胺等事件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连续4年下滑,行业举步维艰。据悉,2004年中国出口鳗鱼产品近11万吨(折合活鳗计,下同),换汇8.6亿美元;2005年出口数量降为8.2万吨,换汇降为7.5亿美元;2006年出口数量有所增加为8.8万吨,但换汇降为7.4亿美元;2007年出口数量减为8.6万吨,换汇减至6.8亿美元;2008年出口数量只有6万吨,换汇只有不到5.6亿美元,为近20年来最低出口量和换汇额。日本是中国鳗鱼的主要市场,2004年日本进口中国鳗鱼产品9.3万吨,市场份额占84.6%,而2008年数量下降到3.5万吨,市场份额下降到58.3%,数量仅为4年前的37.6%。2009年,欧洲鳗被纳入华盛顿公约的保护范围,中国鳗鱼出口将进一步受限。据有关报道,今年春节后,广东省的烤鳗、活鳗的出口量及价格,同比都下降了30%多;福建、江西两省情况更差,受欧洲鳗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出口全面停滞,鳗鱼大量压池。目前,鳗农已连续亏损二三年,鳗鱼加工和饲料生产企业大部分已停产,全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渡过难关、保持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福建、广东、江西的鳗鱼养殖和加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对策。
首先是努力打破日本市场壁垒。国内从事鳗鱼养殖生产、加工和经销的单位,依据严格的技术规范,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监管的质量安全保证制度。目前中国鳗业面对日本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已经应付自如,出口日本的烤鳗连续一年多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与日本贸易商合作,请日本主流媒体到中国来实地拍摄,作如实报道,收到一定效果。日本的超市和量贩店的中国烤鳗销售量正逐渐回升。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鳗鱼行业当务之急是打造自主的鳗鱼品牌。目前,我国使用的产品标准是日本的、产品的口味也是日本的,完全没有自己产品的特征。因没有品牌,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售价甚至只有日本同类产品价格的1/4,在消费者心目的形象是越来越差。没有品牌,也容易因个别不良因素而影响整个日本市场中国鳗鱼的销售。打造鳗鱼品牌,一是要打造区域品牌,如“中国鳗鱼”、“顺德鳗鱼”、“福建鳗鱼”等;二是要培育企业自己的品牌,如近期刚刚创立的“龙之星”、“健农”等品牌。
其次,应加强对日本以外国际市场的开拓。福建烤鳗出口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大部分销往日本。由于日本市场疲软,该省龙头企业长乐市聚泉食品公司大力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多边贸易,去年在全国烤鳗出口总量同比减少40%多的情况下,聚泉公司的出口量仍超过3000吨,其中2/3销往欧美。目前,福建省鳗鱼已开拓了欧洲、美国、韩国、菲律宾等新兴市场,对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序已大大缩小。同样,广东省顺德龙昌烤鳗公司,一改过去鳗鱼销售日本的单一渠道,去年起开拓美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鳗鱼市场,已初见成效。
去年该公司出口1700吨烤鳗,日本只占了300吨左右,80%以上是日本以外市场。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大力开拓国内鳗鱼市场。可以说,绝大多数国人没有吃过鳗鱼,对鳗鱼营养知识的认识还不够,甚至存在“鳗鱼胆固醇和脂肪含量高,不利于健康”等偏见,开发国内鳗鱼市场难度很大。有关部门应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大力开发国内鳗鱼市场,支持行业协会全方位做好优质鳗鱼产品推介工作。如,在一些大城市的综合超市参照日本的做法开展类似鳗鱼节的活动,宣传鳗鱼营养知识和鳗鱼文化,让更多的人熟悉鳗鱼,了解鳗鱼生产、加工过程。要开发适应国人消费习惯的鳗鱼新产品、提高鳗鱼烹饪技艺,让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鳗鱼及其制品,首先得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高档消费群体认同。
2008年11月,由龙岩市鳗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闽西鳗鱼文化节暨鳗鱼烹饪大赛在长汀县举行。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关景象致辞说,长汀是万里长征的起点,在这里举办鳗鱼文化节很有意义,它也将成为中国鳗鱼文化宣传和弘扬鳗鱼烹饪技艺的新起点。今年初,广东借顺德被授予“中国鳗鱼之乡”的机会,在京深等大城市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推介活动,为在国内市场开拓顺德鳗鱼品牌宣传造势。
专家认为,开发鳗鱼产品须注重多元化,不仅对外要适应日本、欧美、俄罗斯等不同市场需求,国内市场也要开发东西南北、八大菜系口味特色的产品;要根据男女老幼不同需求,开发强身、美容、保健、益智等系列产品;包装规格、大小要根据旅游、礼品等市场需要设计,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
当前,扩大内需的主要困难是企业承受能力有限,必须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国家对烤鳗出口有退税政策,而国内销售没有任何扶持政策,近年鳗鱼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价格低于成本,形成倒挂,这是制约国内市场进一步开发的瓶颈.
④ 端午节福建人是怎么过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重五节。在福建,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两项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此外还有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都能听到喧天的锣鼓。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福州重龙舟竞渡,旧时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福州沿江及临湖的乡社,都拥有自己的龙舟。端午节前,准备“扒龙船”的乡社便开始集资。人们敲锣打鼓,带着本乡龙舟的旗帜,挨户募捐,俗称“采莲”。乡间大户出钱请“扒龙船”者宴饮的,就可坐“龙船”头,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坐龙船头的人,还负责背本乡龙船神(各乡的龙船都奉有一种神)的香火袋,成为本乡龙船的领头人。“扒龙船”的场面热烈壮观,清代有诗云:“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诗作者自注:“土音呼斗龙舟为扒凉船。好事者以中扇为标系竹竿,插岸上。众舟鼓木世争先,以得为荣。鼓声、锣声为与人声共阗,水为之沸。”(清·董平章:《秦川焚余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词》)现在,福州的赛龙舟依然红火。虽然象“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习俗不多见了,但在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莆田龙舟船首的造型大有讲究。雕成龙头的,说明龙舟所属的村子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有龙头的,表示这个村没有出过举人;船头齐平、上画着太阳的,表明出过孝子;船头齐平、画着龙头,但龙鼻子却又是雕成的,则表示这村出过贵人。唐代梅妃故乡江东村的龙舟便是如此。莆田龙舟最短的是“九对”,有18名划手,加上司鼓、司锣、掌舵各1人,全船共21人。最长的是’十五对”,即全船划手30人,外加3人,共33人。莆田以木兰溪为界分南北两洋。北洋龙舟,掌舵者是舟上的总指挥,以村中头面人物充任。南洋龙舟,司锣者为舟上的总指挥,也是村里的头面人物。竞赛时,北洋在终点处立一标竿,上系彩球,以得球者胜。南洋则无,仅以先到达终点者胜。民间有《龙船歌》道:“天时好,天时好,早稻收了田插好。田工闲,扒龙船,是输是赢无‘单倒’(方言,意为没关系)。抢龙珠,跳龙门,‘扶背’(方言,即掌舵)须要用心思。你也争,伊也抢,抢起大家试本事。要同心,要协力,第一船浆要齐落,你也扒,我也扒,比赛一了也就过。伊请你,你请伊,大家齐唱龙船歌”。《龙船歌》描绘了莆田龙舟竞渡活动既激烈又和谐的场面。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厦门、漳州等地还在竞渡终点停泊“标船”,以鸭子为标。竞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如箭离弦,飞速破浪前进,岸上观战者人山人海,鼓掌喝彩。当龙舟到达终点时,“标船”把鸭子投入水中。龙舟上的健儿纷纷跳往水中追捉,观众呐喊助威,极为热闹。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走“贡王”的民俗为当地乡亲喜闻乐见。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清代进士黄开泰有一首《端阳走贡王竹枝词》记其盛况:“满城竞唱贡王歌,结队游街鼓伴锣。端午舁神因底事?开漳英烈绩难磨。” 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等。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前导,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龙头压阵,为沿途的民众入室舞旗拂扫。
着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倡导的集美学村龙舟赛,蜚声海内外。他生前在集美学村亲自设计和修建了宽300米、长800米的龙舟池,并建造了可容16名划手的龙舟10艘,每年举行龙舟赛会。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曾亲自主持龙舟赛会,邀请同安、海沧、杏林等邻近90多个社乡龙舟队,男女运动员2000多人参加。1987年端午节,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集美举行,参赛的除福建省队、厦门市队外,还有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1988年6月24日,在福清东张水库也举办过国际龙舟邀请赛,是规模空前的一次龙舟国际盛会。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粽子古称“角黍”,旧时相传是为纪念屈原的,现在已成为节日的时令美食。粽子从五月初一起就开始制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碱水、或豆壳灰碱水、或其他植物碱水浸糯米(现有以食用碱,味道稍逊),待浸透后用俗称“粽叶”的狭长竹叶包成三角锥体状,再以一种细韧的草(福州称蒯草)或小麻绳扎好,10个1串或50个一串,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省内各地粽子品种多样,风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头粽(即三角粽,又称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种)、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笋壳叶裹成的大粽(将乐一带俗称“棕母”)等。据记载,古时还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干隆《福州府志》卷24《风俗》),现已不见。
按用料分,有咸粽、豆粽、碱粽等。碱粽又称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还有精肉或虾仁、或牡蛎干、或香菇丁等。讲究的人家还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酱油或卤肉汁,放在锅里炒过,然后再加上猪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则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黄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区也称“花生粽”。在长泰,豆粽又称赤米粽,制法特殊,即先把黄豆磨碎,然后同粘性不强的赤米混拌,并注入少许盐水包成粽子。讲究的则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来又香又脆。咸粽又称甜粽,仅以糯米浸碱水,并无其它佐料,最为普及。煮熟后剥开竹叶,颜色浅黄、晶莹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凉滑爽口。碱粽可久贮不变质。凉成的碱粽干还可以煮成碱粽甜汤,有助于消化,因此人们常以碱粽干消积。这是咸粽与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馈送粽子之俗,省内很普遍,俗称馈节、分节或送节。将乐有俗语称:“斗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学生提粽送老师,晚辈提粽送长辈,以示对师长的敬意。凡有新丧的人家,该年端午不包粽子,由亲戚(多数是对门亲家)送粽。在诏安,送此类粽子固定在初一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节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带,上年纪者至今笃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终)。旧时,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里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据说这样蛟龙便无所得。今无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寿宁、霞浦等地,粽子是节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福建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都是在中国北方已经失传的古代中国汉文化!
⑤ 日本人为什么要在鳗鱼节吃鳗鱼
鳗鱼节吃鳗鱼和江户时代着名的戏剧作家平贺源内有关。
当时有一家鳗鱼饭专卖店生意清淡,请平贺源内帮忙在“土用丑日”那天,在海报上写上“本日为土用丑日”,在日文中,“丑日”的“丑”的第一个音与“鳗鱼”的“鳗”的第一个音,发音相同。
所以,平贺源内所写的“本日为土用丑日”,实际上意思为“本日为土用鳗鱼日”。海报打出后,那家鳗鱼店果然人气大旺起来。
于是,其他鳗鱼屋也纷纷效仿,以后每逢“土用丑日”,各家鳗鱼屋都纷纷打出“本日土用丑日”的招牌来招徕食客,由此渐渐普及开来形成了日本的鳗鱼节。
(5)福建鳗鱼文化节在哪里扩展阅读
鳗鱼又称鳗鲡,分为河鳗和海鳗。它肉质鲜美、细嫩,纤维质很少,营养价值高,属于高蛋白食用鱼类,有“水中人参”、“鱼类软黄金”的美誉。
世界上对鳗鱼最情有独钟的要数日本,还形成一种独特的吃鳗文化:每年7月鳗鱼节的时候,家家都要吃鳗鱼,就像中国端午节吃粽子一样。
日本人认为:唯鳗鱼最“壮阳补肾”,不吃鳗鱼为“人生一大遗憾”。二战后日本人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有专家研究认为,这跟吃鳗鱼很有关系。
⑥ 上海哪里有好吃的鳗鱼饭
蓬莱轩,做为专门店,鳗鱼用的也是自家杀,现场烤。双层鳗鱼饭,一层米饭,铺一层鳗鱼,再盖一层米饭,最上面铺满鳗鱼。鳗鱼是广东产,肥瘦比例我比较喜欢。虽然这碗丼看起来华丽丽,但吃下来感觉也就是个噱头,夹层的那几块鳗鱼在饭中闷了一会只是稍加湿软了。椭圆形的越光大米,煮的火候不错,韧性好。调味咸甜比较合适的,配的出汁尝了一口,除了味霖和酱油,应该也加了些鳗鱼汁提鲜。店里不提供山椒粉居然。
⑦ 中国哪里产淡水鳗鱼
鳗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闽江以及珠江流域,海南岛以及一些江河湖泊也有鳗鱼。具体说来,我国主要有五个省份产鳗鱼,分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以及台湾。现在鳗鱼产业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发展,慢慢也扩展到广西,江西,甚至是四川省。
广东省台山市是中国最大的鳗鱼养殖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鳗鱼出口基地。台山南邻南海,常年较高的气温适宜于鳗鱼的养殖,近些年来,台山的鳗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台湾、顺德、江苏、浙江、福建等养鳗投资者纷纷在台山市的冲篓、端芬、广海、斗山、都斛、海宴等地开挖鳗鱼养殖池塘,聚集形成鳗鱼片区开发,每片区都有成千上万亩的养鳗面积。
⑧ 福建有哪些着名景点
一、福州:三坊七巷、鼓山涌泉寺、福州仓山旧领事馆区遗址、福州西湖、马尾船政学堂、福州熊猫世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石竹山、青云山、海坛岛。
(8)福建鳗鱼文化节在哪里扩展阅读:
福建特产
一、福州特产:寿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二、莆田特产: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水果当中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
三、漳州特产: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天宝香蕉、龙眼、平和蜜柚、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布袋戏等。
四、龙岩特产:连城地瓜干、连城白鹜鸭、连城兰花、龙岩花生、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菜干、河田鸡等。
五、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六、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七、南平特产:武夷岩茶(大红袍)、竹笋、香菇、莲子
八、宁德特产:茶叶、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龙眼、油柰、无核柿、板栗等畅销海内外,宁德还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剑蛏等海珍品。
⑨ 福建沿海捕捉的鳗鱼苗是什么种类
南平市,福州市,三明市,泉州市,厦门市,龙岩市,福建沿海捕捉的鳗鱼苗是这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