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如何增强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背景
主席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节奏,我们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 。
❷ 结合所学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1、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持民族的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民族性是文化的天然属性,民族认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我们中华儿女广泛认同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华文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强调“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信仰;强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强调“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的帮扶精神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虽历经劫难,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着不变的文化基因,都有着一样的文化认同。
这种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在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同时,我们一方面要警惕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绝对主义,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坚定文化自信,根本要坚持文化的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可见,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外国先进文化坚持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这既不同于封建主义文化,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突出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
尽管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本质内容上,所体现的科学性和历史进步性,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3、坚定文化自信,关键要坚持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客体,而是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享有者。
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文化竞争也前所未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我们一定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的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谈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扩展阅读:
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
首先,来自中国文化的“硬件”。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统一体,是有它的形态和呈现方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有根有魂的聚合体,它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红色基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涵盖着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党内政治文化。
❸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
容、借鉴、吸收的态度
从而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
其次要提炼精神价值
就是要进一步提炼民族精神
塑造国家形象
增强文化认同与向心力
使之对内具有凝聚作用
❹ 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增强文自身的文化自信 500字左右
写作思路:首先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然后写影响最深的文化,从中收获了什么。
范文如下:
当欧风美雨席卷亚洲众人争相追捧,当崇洋媚外已成潮流国民日益沉沦,我们的传统文化日益没落。无论是旅游创意园展出高仿真山寨版狮身人面像,还是国内诸多开发商竞相模仿国外特色建筑,无不昭示了我们日渐萧索的传统文化,不禁想问,我们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儿了?
中国,一个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别具一格的无价珍宝。我们不是没有享誉世界的着名建筑。
也从未失去倾倒众生的文化内涵,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越来越避讳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物化遗产反而去追逐他国的历史古迹?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土文化被遗忘在角落里落满灰尘而外来者却被竞相追捧呢?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的确,在标榜西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
西方节日风靡全国气氛浓厚,而传统佳节的风俗却鲜有人能够记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强行拆除,尘烟还未散尽之处一栋栋高楼大厦却拔地而起……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却也冲击着我们悠久而厚重的传统文化。
然而,比起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强烈侵蚀着传统文化的,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们。受那一点点“拿来主义”思想的驱动,我们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头山水,却迷失在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抽象线条之中;我们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烟雨的淡淡哀愁。
却沉醉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之下不愿醒来……不禁怀疑,在这“冷漠侵蚀心灵,热忱反而被强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保留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挽救、去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那么,在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导致了文化创意缺失的今天,我们是否应重拾那散落在时光罅隙里的丝丝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媚外,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华韵味的独一份美好?
❻ 如何 增强文化自信
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才能引导和推动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发展和繁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真正民族的、大众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和价值动力。
(6)谈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扩展阅读: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
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
❼ 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1、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为了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3、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还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澄清一些误区,扫除一些障碍。
在当前必须继续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坚持贯彻党的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清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不良影响,牢固确立文化多样主义、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的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坚定文化自信,是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❽ 大学生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认同和高校教育。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是一种自觉基础上的自信,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强自觉鉴赏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引导大学生分析、鉴别传统思想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外来文化中哪些是中国社会所缺乏又能弥补中华文化发展之不足的东西,哪些是西方霸权主义、腐朽思想。
把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纳入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我们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
重视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种有效载体,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文化认同的意义: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共产党新闻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文化自信
❾ 高二政治: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
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
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西方文化自觉反思
从世界的视野来看,西欧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使欧洲社会决定性地进入了现代,启蒙的中心思想是理性,理性用以正当化人们的信仰,并以之规范社会的公(甚或私)领域,亦即以理性作为构建“好”社会的基础。
韦伯指出,启蒙在现代社会中,不是理性的胜利,而是一种他称为“工具理性”的胜利。工具理性之特性,不是导向普遍自由的实现,而是他所谓的“铁笼”的出现。韦伯对启蒙的理性的反思,导引了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对启蒙、对现代性的全面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