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焚书坑儒保留了多少文化

焚书坑儒保留了多少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28 11:48:33

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期间,之前的文化典籍是怎么保留下来的

民间私藏、官方保存。人们意识中的“焚书坑儒”是烧光一切的书籍,坑杀所有的文人。但是实际上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靠的并不是所谓的暴虐残杀,而是头脑。秦始皇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做出把所有的文人、所有的书籍都坑杀焚烧完的举动。能做出这种蠢事,这种彻底毁灭一个文明的人,也无法统一全国,因为他的脑子有问题。秦始皇焚烧的其实是那些招摇撞骗的书,坑杀的其实是那些术士。

可,秦始皇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仙,老百姓把一本书埋在地下或者干脆举族迁进了深山老林里,那么这些“典籍”就被保存下来了,到了合适的机会,再重见天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确实有很多文化果实被焚烧一尽。

❷ 焚书坑儒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实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历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焚书坑儒”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焚书“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

——《“焚书坑儒”新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当时统治者是谁?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他“烧残书籍?

(3)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

(5)两则材料中,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答案:
(1)焚书坑儒。
(2)秦始皇。李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3)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4)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5)这种做法不可取。这种做法虽然对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❸ 焚书坑儒并没有毁灭所有的儒教文化,有幸存留下的一部分是如何留下来的

是秦朝时一个叫伏生的人藏起来,秦灭汉兴后献出来的.

伏生名胜,生即“先生”之省称,济南(郡治在今山东章丘南)人,其生卒年月已难详考,约当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经学家,西汉今文《尚书》学之开山。

伏生曾任秦朝的博士,治《尚书》。秦始皇“焚书”,伏生壁藏其书,其后战乱纷起,伏生流亡在外。汉朝建立后,伏生归而求其壁藏之书,已散失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或谓本为二十八篇,武帝时<一说宣帝时>又于民间得到《泰誓》一篇,合而为二十九篇)。以后伏生即以此《尚书》残存本于齐、鲁之间讲授,今本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即是由伏生传授下来的。据《史记·儒林传》记载:西汉“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晃)错往受之”。相传伏生在其女儿的帮助睛,对晃错传授《尚书》。伏生弟子着名者另有欧阳生、张生。晃错于文帝时即立为博士;张生亦立为博士,但不知文帝时还是景帝时;欧阳生曾孙欧阳高在汉武帝时立为博士。

相传伏生曾着有《尚书大传》,学者或疑为由其弟子张生、欧阳生乃至后来的《尚书》博士们杂录所闻而成。该书是西汉《尚书》学说的总汇,主要在于述故事,发空谈,使《尚书》圣道化,是研究西汉的上古史说的重要材料。

此书除《洪范五行传》首尾完备之外,其余各卷只存佚文,清儒陈寿祺有辑本。

原始文献: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 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闲。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儿宽。

《汉书·儒林传》: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 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

着作:主要有《伏生尚书》、《尚书大传》等。

❹ 秦朝时期进行的焚书坑儒,对后世影响有多大

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时间灭掉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战国分裂的局面,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持续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但征服国家容易,征服异国人心中的思想却很难。

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1次文化浩劫,大量记载中华民族早期发展历程的高价值书籍全部被毁。在这场文化浩劫中,没有被销毁的书籍,仅限于种树、算命、医药等书籍。焚书坑儒有力加强了秦始皇对全国百姓的思想控制,铲除了异端思想,巩固了其集权统治。秦始皇在进行焚书的同时,在中央是集齐了一整套以诗、书、百家言为代表的儒家书籍的,只不过在民间看不到这类书了。焚书坑儒也极大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❺ 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书籍,为何没有造成中国文化的断代

中国的文化基础实在是太强大了,虽然烧毁了大量的书籍,但还有很多被收藏了,书籍的储备量很大。

焚书坑儒,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进行过两次焚毁书籍,烧毁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庞大,并且杀死了犯人,多达四百多人。我们后人一直想知道,在秦朝发生了这么大规模的毁书事件,为什么之后的中国没有出现文化断层呢。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这只是一个小范围的事件而已。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博大精深的,焚书坑儒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未断绝过,历史依旧延续,而经过磨难后的中国文化则显得更加深厚

❻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你好!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❼ 焚书坑儒烧了多少典籍对先秦文化有什么影响

学习中国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埋儒家学子是秦朝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然而,秦朝时期,秦始皇的埋儒家学子这一行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其实秦始皇埋儒家学子这一事件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还是极大的。首先,埋儒家学子这一行为毁掉了秦朝以前有关于儒家思想的所有典籍,同时造成了当时很多人古代文人因此丧命。同时这一行为也对古代人类在思想上造成了一定的恐惧。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虽然秦始皇这一行为过于残暴,但是在实际上,它可以快速的实现当时中国人的思想统一。因此秦始皇实行这一政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但是综合来说,消极的影响要比积极的影响更多一些。

三、综述

总之,埋儒家学子这一政策对中国的文化来说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影响

与焚书坑儒保留了多少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