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

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

发布时间:2022-05-29 05:55:00

1.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是由谁传入的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

二、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也有佛寺数百座。

三、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四、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弛,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着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七、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癸巳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1)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扩展阅读

佛教观点

一、否定宿命论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2、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二、缘起论

1、《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2、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3、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4、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三、反对自杀

1、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2、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3、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四、反对末日邪说

1、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2. 佛教文化最早在哪个国家开始兴起的呢

根据历史记载,佛教最初是由印度的王子所创办的,于是普遍认为佛教的发源地就是印度。这就导致有很多人便认为佛祖降生在印度。但其实那位传播的王子的国家其实是在尼泊尔,所以追本溯源佛教,是在尼泊尔发源。但是佛教开始真正兴起是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三、佛教文化的意义

佛教在历史的不断前进中丰富理论,所以佛教也可以说是一种高等哲学,具有非常浓厚的辩证思想。通过各种论证让更多的人去信仰佛教,所以佛教的意义就是在于宗教教育。

3. 请问佛教是怎么传到中国来的,是谁传过来的

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

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

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3)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扩展阅读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过程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

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

公元57年,光武帝病逝,太子刘庄继位,就是汉明帝。有一天,汉明帝梦见一个金人,这个金人有一丈六尺那么高,项佩日轮,在汉明帝脖子以上佩戴着一个太阳般的光圈。

这个日轮,实际上就是佛光,日轮的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金人就在金銮殿上各处飞行。

第二天,汉明帝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

有个博士傅毅说:“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

傅毅所说的天竺,也叫身毒(音yuándú),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地方 (天竺是古代印度的别称,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

释迦牟尼约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原是个王子。传说释迦牟尼在二十九岁那年,抛弃了王族的舒适生活,出家修道。创立了一个宗教,叫做佛教。

释迦牟尼到处宣传佛教的道理。

释迦牟尼传教四十多年,收了不少信徒,大家尊称释迦牟尼为“佛陀”。释迦牟尼死了以后,其弟子把释迦牟尼生前的学说记载下来,编成了经,这就是佛经。

傅毅的话,引起了汉明帝的好奇心。

于是就派蔡愔(音yǐn)和秦景两名官员到天竺去求佛经。

蔡愔和秦景一行人一路跋山涉水,当走到大月氏国(今天的阿富汗)一带时,在这里巧遇了两位从天竺来的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经过交流,蔡愔和秦景认为两位高僧就是汉明帝要找的人,遂决定邀请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授佛法。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4. 佛教的传播路径有哪些 分别传播到哪里

佛教传播,分为下列三条:

一、北传佛教

佛从古称犍陀罗经由中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再经河西走廊抵达中土,古称“丝绸之路”。

佛教由陆上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分为南北两条,以南道为早,南道是以于阗等地为中心,由犍陀罗中心地区,通过喀什米尔再向东发展;另外一条北道,以龟兹为中心,由巴米扬开始一线向东传入,,史称“北传佛教”。

二、南传佛教

从南印度经由海路,传至印尼、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地方,部分支派透过华南登陆,然后进入中国的南方发展,这条路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广州、徐闻、大陆沿海考航线、缅甸、印度、斯里兰卡。

三、陆路:藏传佛教

较晚出现的传播路线,是从东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成为密宗佛教的主要传播路线。

(4)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扩展阅读:

佛教观点

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5. 佛教的发源地是哪里,何时传入中国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

一、先秦说

认为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如“周世佛法已来”说,把佛教的传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昭王、穆王之世(《汉法本内传》《周书异记》)。又有人说孔子已闻“西方有圣者焉”。而据史料推算,孔子和释迦牟尼属同时代人,当时儒家、佛教均处初创阶段,中国和印度两国尚无交通关系,所以孔子和释迦牟尼相互知晓的可能性很小。《拾遗记》中也说: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17年)“沐胥(即印度)之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清代学者俞樾据此条认为此“乃佛法入中国之始”的记载(《茶香室丛钞》卷十三)。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所以先秦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不大可能。

二、秦朝说

认为秦朝时佛教已传入中国。隋朝费长房在《历代三室记》卷一中说,秦始皇四年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携经来化始皇被始皇查禁。日本学者则根据《史记·秦始皇 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记载,以“不得”为“浮屠”(佛陀、佛教的早期译法)之异译,也认为秦朝佛教已流行中 国。我国学者马元材在1943年撰文《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亦力主其说。岑仲勉先生一开始亦赞同此说,后经其多方 考证,认为上述材料是指伊朗的火教在秦朝传入了中国,而不是印度的佛教。总之,秦朝说还缺乏可信的论据,目前已无人提起。

三、汉武帝时期说

此说以东方朔答汉武帝的劫烧说最为着名。所谓劫烧说就是汉武帝开掘昆明池,挖到池底时发现黑灰,武帝就去问博学的东方朔,东方朔说他也不知道,又告诉汉武帝可以问西域人。所以当天竺高僧竺法兰来中国时,对黑灰深感疑惑的众人连忙请他解释这个现象,竺法兰答道:“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晋宋炳《明佛论》)。此事证实东方朔在汉武帝时已接触到佛教了。但是很多学者持异议,认为此说的根据不够明确。民国时代《中国佛教史》着者蒋维乔认为“我国知有佛教,应在武帝通西城后”。
四、西汉末说

持西汉末佛教已传入说的根据主要有:

1、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时期以后,佛教逐渐传播到印度西北地区、大夏、安息,并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域各国流传。据《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魏书·西域传》得知,西汉末年佛教又从西域各国传到了我国于阗、龟兹、疏勒、莎车、高昌等地区。

2、史称“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大月氏是西域佛教盛行之地,口授佛经又是佛教的传统作法和我国早期翻译佛经的通行办法,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可信记载。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学家均持此说。而吕澄先生则根据某些日本学者的考证,认为贵霜王朝前二代是不信佛教的,大月氏在贵霜王朝前,是否有佛教流传还值得研究,因此“伊有授经”之说是“更需要研究的”。

五、汉末东汉初说

也有些学者认为西汉末年伊存向景卢口授经虽然是确实的,但这只是佛教开始传入我国的正式记录,因未受到朝廷重视,未得到传播,所以当时还没有宗教性活动。直至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佛教开始在贵族阶层得到传播。当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家贵族刘英”(郭朋《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刘英“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因此汉明帝在给刘英的诏书中褒奖他“尚浮屠之仁祠,絮斋三月,与神为誓”(《后汉书·楚王英传》)。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把佛教视为“仁祠”,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它的态度,而汉明帝颁诏褒奖刘英正是封建统治集团正式承认佛教地位的明确记载,因此方立天等学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应为两汉之际”(《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六、东汉初说

在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中,后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着名。相传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夜寝南宫,梦见金人:身长丈六,飞绕殿庭,顶佩白光。次晨,汉明帝询问众位大臣,博士傅毅奏道:西方有神,其名曰佛,正如陛下所梦。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便派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多人出使天竺、拜取佛法。行至大月氏国,正好遇到在当地传教的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永平十年汉使梵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回到洛阳。汉明帝礼请二位高僧暂时下榻于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翌年,又敕命于洛阳城西修建僧院。这就是着名的白马寺(《理惑论》、《冥祥记》、《后汉记》、《高僧传》、《洛阳伽蓝记》、《魏书》)。此说流传既久且广,唐朝韩愈在上唐宪宗的《论佛骨表》中也说,“佛者,……自后汉时流入中国……汉明帝时始有佛法”。然而现在大多数佛教史家却怀疑此说。理由有三:首先感梦遣使本身就非常奇怪。明帝做太子就和刘英很接近,故理应知道佛教的存在,梦而见佛不能成立。其次明帝派到大月氏国求法的使节蔡愔(即张骞)为前汉武帝时代的人,在明帝前约一百六七十年。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法。还有替明帝解梦的博士傅毅,明帝时他尚是个少年,不可能在朝廷作官。日本学者镰田茂雄据此认为汉明帝感梦求法完全不是历史事实(《简明中国佛教史》)。有些学者在否定明帝感梦求法的传说故事的同时,对佛教是否在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的事实进行了分析。严北溟认为佛教在东汉初年就传入了中国,但不能简单地确定在某一年内。任继愈则从当时整个佛教传布的形势,中国和当时西域诸国的交通等方面考察后,断定“佛教……开始传入当在东汉初年”。

6. 佛教是怎么由国外传入中国的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我国最早见于秦国统一六国,即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在我国开始传播开来。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随着人口的迁移而传入中国

千百年来,佛教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唐代,例如唐太宗就曾让玄奘法师去西域学习佛法,这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佛教文化是如何在中国流传开来的

说起佛教文化,最先想起来的是唐朝玄奘西行,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天竺,取得佛法,回到中原传播的,那佛法又是怎么在中国流传开来的,那肯定是有皇帝赞助,大力宣传,这样佛教文化就会流传开来的。

8.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

佛教起源于尼泊尔。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

其实,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现今尼泊尔境内,所以佛教起源于尼泊尔。

(8)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扩展阅读:

佛教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2、缘起论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3、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

4、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9. 佛教的发源地是哪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乔达摩·悉多所创(参考佛诞)。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传入中国: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佛教中的主要派别有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 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把释迦牟尼当作教主,而大乘则把他当作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追求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以普度众生,成佛度世为最高目标。

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蒙古、朝鲜、日本、越南。因其是从印度向北传播的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因其是由印度向南传播的佛教,亦称南传佛教。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成为喇嘛教的形式,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称藏传佛教。

它于7世纪吐蕃占普松赞干布开始信奉佛教,至13世纪初,经宗喀巴改革而逐渐强大。藏传佛教有其独具的许多教派,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习制度。

(9)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扩展阅读: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

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灭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体现佛陀教说的,

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汉译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 ,其内容结构多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诉他:“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

参考资料:网络-释迦牟尼佛

10. 佛教是从哪儿传入我国的

你好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汉朝。

非正式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但并非正式的,正式是国家派了使节到西域去迎请,礼请过来,这是正式的,正式来是在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到中国来之后,因为是中国皇帝迎请他过来的,所以是以国宾的礼节来对待他,来了之后,与我们朝野人士谈的很投机,我们非常欢迎他,希望他能常住中国。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竺法兰和摩腾,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来,为中国朝野所接受,来到中国之后,是国家招待他们,就好像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来接待,那时候的政治制度与现在不相同,现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从前的外交部不归宰相管理,外交直接归皇帝管辖,那时的外交部也不叫这个名称,而叫做鸿胪寺。所以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么来的?寺是汉朝的时候政府办事的机关,它并不是庙,而是帝王所辖的一级单位,直接属于皇帝督导的,皇帝下面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做卿,我们称做公卿,鸿胪寺卿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所以由鸿胪寺来接待,以后由于想把他们常留在中国,这样一来,鸿胪寺不能长远招待他们,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个单位,也就是从九个寺增加到十个寺,这个寺就是佛寺,佛寺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称是白马寺,当时首都在洛阳,故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寺。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另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别也来到中国,如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就是这个时期来到中国。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隐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

到唐朝时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了,出现了多种佛教等派别。在唐代中国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大师不远万里去印度留学。他回国后,唐太宗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加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工作。因玄奘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哲学,和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请楼主细看
希望能帮助你。

与佛文化是从哪里传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