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物,是历史的见证。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化是见证整个民族的历史,是民族的传承。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是时代的见证物。文化都有其特定历史时期,同时文化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加的。
㈡ 怎么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2、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3、坚持“双创”方针,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坚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以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胸怀,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㈢ 新时代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国家统一,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促进祖国统一而奋斗。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汇聚中国力量,需要我们在当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西方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传入,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冲击。
“软实力”是指与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形成的“硬实力”相对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对内外产生吸引影响的无形力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软实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1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软实力”的较量。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新时代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文化方面,就要求我们加强文化建设,补齐短板,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㈣ 教学文化的时代性哪些
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 将上述两种取向加以综合,对美术教育的完整表述应该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对美术教育的正确理解正是建立在这种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
㈤ 为什么说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名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及其体现 •
含义:一个民族所创造和享用的文化具有 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的特色和个性,并因 它的长期存在而形成传统和民族精神,对该 民族产生巨大影响。
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各个 层面,既有物质文化层面,也有行为文化层 面和精神文化层面。
文化的民族性之体现
物质文化层面——如器物的形态、内容的相对差异; 行为文化层面——表象与内在的差异,如风俗习惯 (例:宴请礼仪在中英两国的差异表现); 精神文化层面——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道德伦理 上的迥异(如小说《应聘》、“喝咖啡”所揭示的 不同文化背景及其文化观念)
文化的时代性
一、文化的时代性的内涵
1.概念:指社会群体文化的存在具有时代特征,代
表着时代特色,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2.基本内涵:
文化的存在是时代性的 文化的创造是时代性的 文化的传承和淘汰也取决于时代 时代性的文化具有可比性
文化的存在是时代性的 ——任何一种文化 模式或文化形态、文化 内容,都存在于具体的 时代之中;每个时代都 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 化特色,即所谓时尚。 (这从服饰文化中可深 刻感知到)
文化的创造是时代性的 ——所有的文化都 是在具体的时代被创造 出来的;每一个时代都 在不断创造着各种文化 形态和文化内容,使得 人类文化不断累积、保 存而日趋丰富。
文化的传承和淘汰也取决于时代 •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文化的传承和淘汰不断
在重复,由此形成了文化的竞争,推动人类文化 向前发展。文化的传承和淘汰并不是对文化形态 或文化内容一味地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对其核 心部分进行传承、改进、改造。 • 传承与淘汰是同时进行的,但从本质上看取决于 时代的需要,由此,使文化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 征。如:中国婚俗礼仪的演变
一方面,一个民族群体及其文化在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要形成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也就必然要使自己群体的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任何民族群体的文化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使自己群体的文化带上时代的特征。由此,这又必然要产生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在于,要使一个民族群体的文化更好地得到发展,就应当自觉地把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在现实运动中产生的积极的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民族性的文化内容并非只容本族所专有,其中常有或寓有通行的人类性的内容由民族性展现的文化的民族内容,相对稳定,使任一文化得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和传统。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1、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既包括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适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顺从与崇拜。2、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道德的人本主义,或者称之为伦理关系中的人本主义,他把人放在一定的关系中来讲一个人应该如何负起自己的责任。二、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象传提出刚建的观念,赞扬刚健的精神“刚健而文明”。象传提出自强不息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也是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它符合儒家的积极入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三、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道德的心怀包含万物,对待事物有兼容并蓄的意思。提倡君子厚德载物也就是提倡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中庸尚和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舜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就是其妙用。
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任何一种文化的发生、形成、发展、成熟都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进行的,并以时间作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从日常的一般含义来讲文化的时代性往往更突出现在性、当下性。牟宗三教授早就将儒学的发展分为以下三期。从先秦孔孟、荀子到汉初董仲舒(公元前180—前115)为第一期。宋明(lO—17世纪)时代为第二期,现代新儒学为第三期。属于第三期并最为活跃的算是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杜维明认为从现在开始,20—21世纪人类的根本问题,在于每个人从他现实存在的环境中出发,实现彻底的自我反省(即追求儒学所说的“内圣”),即实现“自我超越”。据杜维明讲,这里的“自我超越”,是在现实中摆脱自身的局限,扩大和发展自已,提高自已,并不断地加以突破,是“超越而内在”的人生。20世纪人类通过自我反省的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就体现在儒学精神给“现代世界”所提示的超越而内在的人本主义精神之中。这就是杜维明强调的新儒学对“现代世界”或“现代化”所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儒家传统的创新,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建构是相关的,必须保持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反思的态势,才有可能。五四反传统的传统,要把传统文化要个包袱一样丢掉,只能是过分的乐观。要做到创新需要三个方面的并进:一是道的问题;二是学术的问题;三是实践的问题。只有不限于学术的层面寻找各种传统的结合与坚实的认同,才能开辟出新的资源。最终实现儒家传统的创新与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建构
㈥ 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㈦ 怎样认识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历史阶段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存在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征,不存在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正由于二者的统一,衍生出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自主性与互赖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等的有机共生。这些特性又表现为民族意识与全球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意识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全球意识则从世界和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视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时代精神则代表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与风貌。
㈧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对其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彰显时代精神,锤炼民族品格,锻造民族风骨,促进民族自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国民文化意识、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1、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悟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公众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在内心深处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增强文化自信的着力点、人民网——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㈨ 发展文化时如何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是每个少数民族成员在本民族生产、生活领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每个少数民族成员势必要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成为本民族和本地区的一名合格成员,通过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本民族成员中的传承以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名成员,在当前文化多元一体的开放环境下,为了更好的发展也必须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学习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本民族文化的宝库,最终实现文化的时代性。当前,由于民族地区多处在西部边远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决定了儿童和青少年传承本民族文化、学习他民族文化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当前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模式都是盲目照搬主流民族的学校教育模式,这些学校采用全汉语教学、全套的人数版教材、六加三的九年义务教育模式以及无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等等。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民族之间的差异,没能实现少数民族成员通过学校教育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成员也就不能通过现有的学校教育来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同时,尽管这种学校教育完全教授主流民族以及人类部分共同文化成果,但是这种教育所实现的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并不是建立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即文化的民族性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并没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文化的时代性。透过这一点来反思,笔者认为,以学生入学前、入学时、求学过程中以及义务教育完成后为四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