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日本借用了中国的哪个朝代的文化

日本借用了中国的哪个朝代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31 13:04:15

‘壹’ 朝鲜和日本主要继承了中国哪个朝代的建筑风格

唐朝吧,但是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风格,因为唐太宗的时候打过朝鲜最后也使朝鲜统一,所以会有唐朝的风格,日本应该有些汉朝和唐朝的风格,因为日本古代有中国大陆移民过去的人,长宗我部就是

‘贰’ 日本从中国引渡过去的文化有哪些

那可多了。
第一就是文字了。日语的平假名是来自中国草书,片假名来自偏旁部首,日语汉字就更是来自汉字了。因为日语一开始并没有文字,只有发音,文字是来自于汉字。
茶文化应该也是来自中国。
和服也是来源于中国的服装,据说是唐朝的服装(哪个朝代有点忘了,可以自行网络)。
日本文学中某个时期也有兴起汉唐之风,以写中国诗歌为荣。
日本建筑和庭园也和中国有渊源吧,比如京都奈良都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韵。
礼仪上应该也有中国古代礼仪的影响吧。
你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详细了解一下。

‘叁’ 日本从哪个朝代开始学中国国

汉代的日本没有统一,只有倭奴与汉有交往,成为附汉代属国,和服起源就来自汉服。而真正兴起时间是唐朝,日本外交使臣阿倍仲麻吕来唐做官,极大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特别是唐代诗赋、茶道传入日本,此后才有更为完善的日本文化。
至于汉字最早流入日本是中国战国后期。所以中日最早的文化交融可以追溯到战国后期。

‘肆’ 日本人文化受中国文化哪个朝代影响最深

当然是唐朝了,因为当时日本的京都就是仿照唐朝的长安城修建的,京都最早叫平安京,也就是长安的意思

‘伍’ 中国哪个朝代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远

应该是唐代

唐文对日本的影响

挖掘教材 比较教学——从“开元通宝”与“和同开珎”的比较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充分利用教材上插图学习历史,在内容上,是对教材的深挖,可加强了对相关史实的领悟;在思维训练上,有利开启形象思维的大门,为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创造条件。
中学教材初中第一册《第5课海内存知已》,在叙述唐对日本影响时,有两幅货币插图,一幅是《开元通宝》,一幅是《和同开珎》,这是两幅性质相同的插图,放在一起本身就是教材的一种比较设意,教学上就可以顺其自然,利用这两幅图充分展开对唐日文化影响的比较学习。
比较的前提是要对这两幅图有科学地、全面地了解,这样才能找到比较点。“开元通宝”钱,许多人对它的铸造时期有误解,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铸造的,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是对中国古币史不了解。鉴别古币是哪一朝的,光看年号是不准确的,应了解铸币历史发展背景、看钱文、字体书法等特点合乎何朝代,看形制、锈色来判断,这样对古币的时间断定过程,也是对它的全面了解。开元通宝钱是在我国陕西以及日本都有大量考古发现,它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铸,当时分铜、铁、铅、金、银等币质,主要是铜质,铁质多为私人民间盗铸,又叫开通元宝,它结束了铢两钱制(秦时半两钱,重8克;汉五铢钱,铢为重量单位),开始进入通宝、元宝时代(仍为圆形方孔,通宝用了1300多年至清,又出现无孔铜币),因此开元通宝为后世通宝、元宝之起源。为什么叫开元通宝呢?通宝为通行宝货之意,统一货币的称谓,开元意为武德四年始铸;以后各代所铸币大都是以当年年号纪年,且形制尺寸、大小重量与开元通宝差别不大。开元通宝终唐世289年,一直铸行不衰,是唐最主要钱币,绝大多数是铜质(唐也另有过乾封泉宝、会昌开元等钱),元代也铸过开元通宝。开元通宝轻重不一,标准币是8克,故十钱为一两重。开元通宝的字体是由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字在篆隶之间,又含楷意,结构精严,笔法凝重端正,对后世钱文化有深远影响。不同时期铸形有一定区别,初唐开元通宝字形深峻,大型、精美,中唐开元外轮不一圈,铸工书文比初唐逊色,后期开元边缘较阔,铸工草率,书上图可见是为初唐书,结构严谨匀称,方圆兼济,隶书中带有楷意。
和同开珎是我国考古人员于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市南郊发现的五枚日本银钱,圆廓方孔,名曰和同开珎,据考定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逃安禄山之乱于四川时,邠王李守礼后人窑藏。据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证,“珎”是“宝”字的简化,日本人曾经误认为“珍”,“和同”是日本奈良朝和铜年号的省略,西安出土“和同银币”是铸于和铜元年,即公元708年,此时正值唐中宗景龙二年。唐代也曾以金银铸钱,中宗时代已有之。日本以银铸钱,无疑出于仿效(但唐代的金银钱是吉祥钱,不曾于市上流通,日本因缺铜,故曾以银钱作为流通的货币,但不久就废了。)据郭沫若考证,这枚发现的和同银币是日本遣唐使所献的“贡品”,由朝廷颁赐的,这一点与在日本发现成千上万枚的开元通宝意义不同,后者显然更多的贸易作用,从本币字体上看日本使用汉字,而且字体明显受欧阳询字体影响。
基于对两种古币的了解,可从中比较看出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广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从两种货币发现的地点来看,说明当时中日贸易往来频繁,特别是唐对日本贸易影响很大,以至在日本本土通行大量中国货币。
第二,从两货币形状看,日本受中国圆形方孔钱影响,也说明日本思想上深受中国天圆地方观念影响。
第三,从钱文看,日本文字深受中国文字影响,日本文字在五世纪开始使用汉字来表达交流思想,他们还创造了一些汉字,如“留学生”一词即由日本人创造于隋唐时期,专指那些留居国外学习或做研究的人。从唐朝开始,日本人民又逐步简化汉字的楷字和草书,在9世纪形成了表达日本语言的文字叫假名,取自草书字体汉字称平假名,取自楷书体汉字偏旁者称片假名。日本人称汉字为真名,这些字母同早已使用的汉字一起,成为日本人民表达思想的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第四,从钱文的书写来看,可以说明日本人深爱中国书法艺术,且深受中国书法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例如现在日本有一个着名的报社叫《朝日新闻》,这四个报头就是日本人精心从中国传统的欧阳询书写的碑文中集字而成。
第五,从钱的制造看,开元通宝是采用的范铸法,和同开珎的外轮与开元通宝相同,铸法一致,说明日本手工铸造业受中国影响。
通过两货币比较,以小见大,窥斑见豹,从中可见日本文化在思想文化、经济政策商贸、手工业等方面深受中国唐朝影响,当时日本是在全方位向唐朝学习。
这种有益的比较方式,着眼于挖掘了教材内容的隐性知识,引起学生对教材上一字一句、一图一表的重视,培养敏锐地观察能力;同时,由于老师对知识的纵深把握、详细讲述,配合具体的插图或实物展示,创设了形象、鲜活的历史情景,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激发历史想象,拓展积极地发散性思维,能集趣味性、生动性、思维的活跃性为一体,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它也带给学生一种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此为范例,还可以对比日本平城京与唐朝长安城,继续比较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师:日本的平城京(即是现在的奈良城)是当时日本的首都,它与唐朝的长安城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都有朱雀大街,并把南城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方。
师:这说明日本建筑、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最后师共同总结、补充、延伸: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

中国的文化能用八字概括:"源源流长,博大精深。"尤其到了隋唐便到了全面繁荣的时期,一时邻国争相学习效仿,在隋朝便派出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安邦定国之策,文化繁荣之道,而在日本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630-894年的2个多世纪中,日本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每次最少250人,最多则有600人。他们分配长安太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到处参观采访,充分领略唐朝的风土人情。他们在中国时与一些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着名的例子就是:晁衡(阿倍仲麻侣)回国时不幸沉船,一时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而悼念他,李白作了一首《哭晁衡》。遣唐使回国后在日本崭露头角,在各领域都有一定建树。

遣唐使是中日文化交流上的空前盛举,特别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遣唐使的贡献首先应该是引进唐朝的典章律令,从而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在长安的考察学习中,遣唐使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回国后仿行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授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其次是汲取唐文化,来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遣唐使每次是满载而归,带去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诵读唐诗汉文,白居易等着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像、音乐、舞蹈等艺术。
唐文化的传播不仅靠的是外在因素,还在于日本人所具有的广泛吸收的优点,他们善于利用别国的经验而业改善自己,在留学唐朝回国人的策动下,645年,以中大兄弟皇子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为了铲除日益骄横的苏我氏一族,发动革新政变,更改国号为大化:颁布诏书实行新政,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仿照隋唐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政治方面,在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废除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官制和冠位制。新政中以唐朝的制度为蓝本,制定了《大宝律令》,《养老律令》,以法律确认了新的封建经济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改革了土地制度。仿造唐朝租庸调制颁布了《班田收授法》,规定授田人民必须担负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的颁布,抑制土地兼并,解除豪族对部民的奴役,固定农民的租税和徭役负担,并承认农民宅地,园地的私有权和山林池沼的使用权,这些,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深入,中日经济政治交流也日益密切。大化改新后,日本古代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氏族和奴隶主的统治最后崩溃。建立起为新生产关系开辟道路的政治上层建筑。日本社会从此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
奈良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新高潮,新的农业制度,班田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中国传入的先进农业技术广为流传,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广泛使用;这些工具中,有许多是由中国传入,如镢镢,又称"唐镢",它是当时中国传入的大型锄。由于日本人的博采众长,使他们在建筑、服饰、医学、文字等方面受益匪浅。现在的日本还保留着一些唐朝遗风,而在文化交流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字和语言。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于此同时,"唐镢"?唐犁""唐锻冶"、"唐讹"、"唐墨","唐物"等名称在日本语言中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词汇。同时儒学和道家精神也同时在日本蔓延开来,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与人们的思想。
从以上看来,可以说日本文明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唐朝的文化,所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日本的历史里。

‘陆’ 为什么唐宋时期中国允许并积极欢迎日本模仿中国文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和日本现在的关系并不能代表中国古代唐朝和日本的关系,当今社会的青年都应该树立一种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千万不要因为一些现实情况就否定了古代社会的行为!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事情往往要放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分析!

再者,其实中国在和日本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受益的,这种受益表现在多个方,首先是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在交流中吸收了日本文化积极因子,其次呢,促进了唐朝和日本两国的友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再者,中日双方能够加深了解,加强贸易,促进中国唐朝经济发展!

‘柒’ 日本、韩国、越南在哪些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

这些都是在文化上这三个国家跟中国最接近的方面,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小的方面,那这些就是比较多的内容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以后会更新给你们。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在下方评论

‘捌’ 日本起源时,中国是哪个朝代

日本的起源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2016年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斋藤成也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称,现代日本人的遗传基因中约有12%来自于绳文人。

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分析证实:日本人的起源是绳文人和弥生人的混血。绳文人(Jomon people),是日本绳文文化时代的人,绳文时代是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 ;弥生人是指弥生文化时代,又叫弥生时代的日本列岛的居民,最初发现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所以称为弥生人。推测出日本起源于公元前300年左右。

(8)日本借用了中国的哪个朝代的文化扩展阅读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玖’ 唐朝时期日本经常派遣唐史来中国,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技艺、医药,日本人如今的发达,离不开中国文化底蕴的影响和借鉴。特别是唐朝实行了非常开放的对外政策,欢迎各国使节来唐友好交流,也允许外国的商人、学者来唐经商、学习,允许其通婚、定居,甚至于参加科举考试、做官,那时候的大唐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欧美地区还没有开化,还是会派人来取经滴。

因为中国隋唐文化、经济、军事都是世界最先进的,而日本当时还没有完全开化,必须从中国学习先进的东西,才能够快速开化!航运技术发展,让日本和中国的交流变可能。3.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技术差异很大,在日中交流中,日本上层也能明显感觉到。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从人文开化的角度讲,比中国人要晚的多,当中国处在夏商周时期的时代,日本也就是刚刚脱离野人的状态,当中国到了汉朝的时期,当时的唐朝各方面强盛,日本相对落后。日本人又好学,当然过来唐朝学习了。所以日本很多东西和国内很像,文字,生活习惯等,都是那时候从唐朝学习,并传播过去的。

阅读全文

与日本借用了中国的哪个朝代的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