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草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作用和影响
草原文化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作用不仅是持久的,也是广泛的。在衣食住行领域,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不仅改变了中原居民沿袭已久的着装习惯,也改变了商朝以来驾车作战的军事传统。对此后中原民族的服饰演变、军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服饰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原服饰,基本上都可以视为北方民族服装的变体。北朝时期鲜卑等北方民族组织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的开凿,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艺术瑰宝。北魏末期,“六镇起义”引起六镇边地的鲜卑人及鲜卑化的汉人进入中原地区,致使鲜卑语言、风俗在东魏、北齐成为时尚。北方汉语受到鲜卑语影响,时人称北方方音“北杂夷虏”。传入中原的乐器主要有箜篌、琵琶、筚篥、横笛、胡角,而一首《敕勒歌》,传唱千余年,流传至今。北方草原民族素以军事称强,其军事文化在制度层面上对中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开此例的就是鲜卑等民族的军镇制和府兵制。北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礼俗、饮食、音乐、舞蹈、体育、绘画、艺术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古代汉文典籍中诸如胡瓜、胡麻、胡桃、胡荽、胡蒜以及胡茄、胡琴等词汇,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对中原文化持久、广泛的作用过程中,草原文化不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一路走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上北方草原民族总有一种向南发展的倾向。辽以前,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对中原的频频渗透,逐步进入;从辽开始,这种倾向则主要表现为发动征服战争,入主中原。产生这种倾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北方草原民族对于物质文化交流的需求和被中原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所吸引。除上述原因之外,宋代以来,中原朝廷到末期广泛弥漫的腐败萎靡之风所导致的朝廷积弱、不堪一击,也促使草原民族戎装南下。历史清楚地表明,辽、金、元、清入主中原,都曾起到过摧枯拉朽、横扫萎靡之风的作用。正是北方草原民族屡屡入主中原,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一次次注入新鲜血液。诚如陈寅恪所说,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胡人文化“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局”。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武力征服而来的,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融合,也是草原文化同中原内地文化的汇聚。这种大规模的融合和汇聚每进行一次,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就得到一次加强,它所产生的向心力、疑聚力也就进一步增强;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大规模融合、汇聚,加速推动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日益壮大,中华文化长盛不衰,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此。
② 草原文化有什么特色内容
草原文化,希拉穆仁草原,都可以到传媒女生旅游攻略看看,介绍的非常好!
③ 草原文化的定义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有哪些技巧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具体是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互相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促成的习惯和风俗,她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代表人物我知道的就是泰勒
④ 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各自有什么特点
很简单(个人原创,希望支持!!!)
我个人认为草原文化十分粗犷豪放,带有很强的侵略性,因为这样平荡荡的草原成就了草原文化的这么一种独特的个性,而我们中原文化由于得益于大禹治水,实现了定居,也就发展了农耕文明,不像草原那样是部族文明,我们中原是农耕文明,我们的文化嘛,5000年从未中断过!
⑤ 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有哪些建议
有节制的放牧、耕地,不过度开发自然草原,等等
⑥ 草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作用和影响
融入新的血液,让华夏民族保持民族一次次浴火重生,但每次入侵都对中华文明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又和中华文明相互融合,还让大量文化向南方转移,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南迁,就是由于北方民族入侵造成的,第一次在晋朝,第二次宋朝,第三次在明朝,民国就不算了,都向南方带去了大量的文化,同时和北方民族的融合也不断发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与转变,具体的看看历史吧。
⑦ 有哪五种文化比如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还有什么文化
中华古代文明主要是由五种文化形态构成的,即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和海洋文化。
⑧ 草原文化有哪些
网络
⑨ 什么是草原文化
什么是草原文化
包海山
在广义上,草原文化就是在草原上形成的文化以及有关草原的文化。一般认为,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草原一词中的“原”字,有高原、平原、原野以及辽阔之意,也有指草为“原生植被”之意。草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资源。世界上所有植被中最广的就是草原。草原面积仅次于森林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具有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基本功能。应该说,草原文化,是针对一种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的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地域文化。在中国,草原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在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中,草原文化是比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地域分布更广阔、生态功能更全面的文化。
人是创造、发展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草原地区,哪里首先有了人,哪里就首先创造了文化。姜戎在其艺术表现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的作品《狼图腾》中认为:“辽阔美丽的草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草原文化就是人类文化之源。毕竟,最容易使人的自身自然与宇宙自然形成同构同序的共振感应、使人的灵气与自然灵性形成相互流动和谐交融的地方,即天然形成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辽阔无际的大草原。在中国,作为长江黄河源区的青藏高原腹地,也是高寒草原系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母亲河的源头在草原。
文化有很多种类,是因为划分文化的视角和标准不同。草原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而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等是以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相对来说,自然生态系统是永恒的,而生产生活方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草原是基地,草原文化是基础;狩猎、游牧、农耕、现代农牧业、现代工商业、高科技新兴产业等是经营行为,形成了草原上的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现代农牧业文化、现代工商业文化、高科技新兴产业文化等。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传统的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正在淡化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牧业文化、现代工商业文化、高科技新兴产业文化等。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原上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自然资源;也有煤炭、矿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非生物自然资源,其中煤炭、矿产、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等是可再生资源。在草原上,人们曾经滥杀乱捕、滥砍乱耕,使很多动物和植物减少了、退化了、灭绝了;现在如果无节制地开采煤炭、矿产、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也会使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消失。我们应该清楚,人类生存需要自然资源,而只有合理利用才能使人类必需的自然资源本身长久存在。可以预见,随着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新兴产业文化,将会谱写草原文化的新篇章。说到底,草原文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能够充分转化和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天然的巨大使用价值的文化。
——选自正在编撰的《鄂尔多斯学概论》
⑩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你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建议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草原生态对我们的重要性。草原生态是脆弱的,很容易被破坏,而一旦破坏了很难恢复。只有在意识上真正认识到了草原生态的重要性,才会真实有效的去保护草原生态。就像我们现在都知道减排,都知道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的影响,但是无数的人都在排队买车扩大排放量。无数的烟筒竖立在那里对着天空喷云吐烟。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温室气体的危害,一旦可以危害到我们的生命了,相信那就无法挽回。
第二,保护草原生态平衡,主要的工作是控制畜牧量,因为草原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草原文化的形成,都是来自于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传承。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控制畜牧量和牧民的增加收入之间?怎么去寻找一个均衡点的问题。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可以占一部分,牧民的自身控制可以占一部分,再就是可以有条件的开辟人工草场。
第三,草原生态的独特性造就了游牧民族的自由、狂野、以及独特的信仰等等。所以要想留住草原文化,牧民应该是流动放牧,逐草而生。一旦定居,肯定会失去草原文化的根本。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