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01 11:17:57

㈠ 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1、实现中国梦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基本精神的背后,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文化血脉。

2、实现中国梦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历经艰辛和曲折,在不断地探索和奋斗中,我们最终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则赋予了我们创新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动力。

(1)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中华儿女努力劳作、奋进拼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相较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是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与发展动力,以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㈡ 当今社会,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

在中国历史上,若不能秉持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华人文秩序,中华民族可能早不复存在,中华文化也就一定早就中断了!到现在我们依然是秉持着农耕文化的特征,兼有游牧文化的特点,这是我们的国情,也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守自己的农耕文化基础,其实就是坚守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未来。

鉴于此,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文化的发展,如果不坚持和秉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夯实自身文化基础,是没有出路的!如果不主动有机地吸收海洋文明的优秀精华,不主动适应外部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也是没有前途的!

他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有着十分鲜明和十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中国这个古老国度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各自的文化表现形态,或多或少地镌刻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的历朝历代,并曾经和正在不断上演着永不落幕的文化曲目。

在这个文化曲目中,大大小小的民族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而是主角,时而是配角,时而反串,时而退出,有的甚至是永远地离去……这个文化曲目的主题,就是长期形成、彼此认同,共同秉持并持续发展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自立,就是中华文化的自立;中华民族的崛起,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崛起!正是中华文化,牵引、拉近、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

㈢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产业化,时代在发展,有些事物必然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必然会被淹没,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这是大势所趋,为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只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产业中;

2.
将传统文化融入影视行业,可以借助电影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3.
文化管理部门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针对每个不同的传统文化行业制定不同的保护和发扬机制;

4.
引导民间人士建立一些学会、研究会、协会等民间保护和发扬组织结构;

5.
建立多种传统文化保护筹集渠道,文化管理部门要根据各个传统文化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费预算,对总体经费进行统筹分配使用;

6.
建立传统文化学校或是培训班,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等

㈣ 怎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让这个时代的人认同传统文化,其实只要从身边做起,比如现在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过去60年的总和。这说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经得到了社会性的认同。

2、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历史中会被洇灭。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国的建筑特色是一项传统文化,那么通过博物馆一些旅游景点的塑造可以让文化产业化。

3、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韩剧中的古代文化其实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韩国人通过韩剧把这部分文化伪装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进行发扬,让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4)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要拥有辨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抛弃不良的、落后的传统文化,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观、批判的态度。

2、要创新性学习、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传统文化,现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网络传播快,也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创新性学习。

3、当然,也要持之以恒,学习好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不断坚持不懈、刻苦钻研。

㈤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关键。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是,当代社会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视。食品安全领域问题丛生,威胁民众身体健康;电信诈骗、碰瓷假摔,无不加深社会的诚信危机,出现“陌生人社会”的窘境。缘何产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结在于传统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逐步边缘化。无论是孔子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社会发展的稳定。由此可见,传承传统文化是发展之基,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前提。 传承传统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证。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近代史的开端,我们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被迫打开大国,备受欺压;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历经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摧残。。。然而,缘何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之时,却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关键在于传统文化的力量支撑。 书记说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启示我们,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恒心、“滴水穿石”的韧劲,传承中华文化。

㈥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仔细甄别。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残余的内容。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级观念、任人唯亲、唯书唯上不唯实、男尊女卑、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又如宋明以后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女子无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这些封建糟粕,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甄别、筛选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时,要有所取舍和选择,取精华,去糟粕,选择那些既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又要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思想精华。要坚决避免和抵制传统文化在传播、普及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倾向。同时,对待传统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态,而应该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态。
其次,要坚持专门研究与普及推广相结合。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既要通过专门研究对古代思想做出解释和选择又要做好普及推广工作。普及推广主要面对以下几个层面的群体:少年儿童、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和社区街道乡村中的广大群众。其中每一个群体都有大量的传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就专门设立了一个普及工作委员会,这个普及工作委员会在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推广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许多多的人从中受到了益处。通过普及推广,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对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最后,要注意普及推广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时,是原原本本不加变通还是加以现代改进?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学普及和推广《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童蒙典籍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保留原典为好,今人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自有取舍分辨的能力,这一点,我们根本不用替今人担心,我们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㈦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有根本的关系。处理两者的关系,不能在“指导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诠释、排位次,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抽象地等同于本末关系、体用关系,并据此来判定两者的高下优劣。马克

2、处理好尊重传统与反省传统的关系。传统涵义十分复杂,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总是纠缠在一起。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也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中生长出来,必然是瑕瑜错陈,很难说有绝对纯粹的精华。

3、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尊重传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7)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其内容中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既有时代性、阶级性的一面,也有超越时代的、具有文明共性的一面。我们所说的继承和弘扬,自然是传统文化中独特且优秀的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而不是丧失合理性、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糟粕。

继承和弘扬的对象只能是“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这是论及对待传统文化态度问题时一个不言而喻的逻辑前提。

㈧ 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1.现代化。这里的现代化主要指的是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2.生活化。逐步使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成为日常生活规范。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

3.社会化。使中华文化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4.教育化。使中华文化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

5.网络化。要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该如何更好的发扬光大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因此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因此,现在我国非常推崇的与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我认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其次就是发扬一些民俗习惯,还有就是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诗词文化以及文化内涵,丰富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可以说一个国家想要进步,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发扬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因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的措施,比如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还有一些中国的华裔在外国的街头穿上中国的汉服,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为了让世界各国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当将诗词文化放在首位,首先就是让青少年去学习诗词文化,了解诗词文化的内涵,让孩子在极小的时候就去背诵和接触了解诗词,去传播中国的文化,去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三,继承风俗习惯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一些深厚的历史典故,并且也是为了纪念一些古代时候的节气或者是人物,可以说这些节日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而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迅速发展,很多人对于这些传统节日都不是那么的注重,并且对于一些风俗习惯也不是那么看重,所以使得现在的中国是比较现代化的,对于一些慢节奏的东西却慢慢的丢失了,而我们也应该去继承一些风俗习惯,去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典故!

阅读全文

与如何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