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坚定什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信念,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人民大众的才是有生命力最顽强的。
❷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请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阐述,不少于200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
一、坚定文化自信
2000多年前,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成就了一段传播思想文化的千古佳话。往事越千年。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在14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数量达到500多所,学员超过230万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一张彰显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
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就在于它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实践的孕育,是最有韧性、最具内涵、最富力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
二、牢牢掌握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始终注重发挥思想舆论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人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有网友这样感叹:“大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三、弘扬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从永葆本色的“老阿姨”龚全珍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新时代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到“当代愚公”黄大发,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到“B超神探”贾立群……
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价值观好比人生的指南针,每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来维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文化发展促繁荣
2017年春节前夕,在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实施,给这个佳节增添了更多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办、国办的名义,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8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4.14%。
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化的自豪自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文化享受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2)如何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扩展阅读
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❸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感使命感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二、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
三、保持高度政治自觉,认真抓好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五、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进入新时代,文艺更应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展现新面貌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指引下,文艺工作打开新局,文艺事业欣欣向荣,文艺气象焕然一新,我国文艺站在了时代的高起点上。
❹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
我觉得新时代要打力推广社会主义教育,从小抓起。
❺ 如何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是深沉的,也是持久的。要想从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信心,才能获得坚定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作为文艺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以此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的积淀。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会把文化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流淌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根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的昌盛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打造先进文化,让文华这颗大树枝繁叶茂呢?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只有对国家的文化充满自信和骄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才能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其次,想要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就要善于学习,学会创新,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文化,获得人们的欣赏和满足;另外,对于国外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鉴别,兼容并蓄,实现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从而使我国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波澜壮阔,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只有蕴藏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才能聚沙成塔,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指的是什么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力。③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❼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❽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必须热爱人民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只有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才能写出人民的生活、情感、希望和奋斗,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欢迎。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必须深入基层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但每个时代都有震撼心灵的文艺作品,就是因为优秀的文艺工作者。
能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只有仰望人类文明璀璨星空,同时扎根于枝繁叶茂的中国大地,才能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必须潜心创作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才能成为人民的文艺,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就是要多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8)如何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
文艺贵在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但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生编硬造,而是以现实为基础,是对现实的集中、典型、戏剧化的表现。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着力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