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山玉器的鉴别方法
对古玉鉴别最有发言权的,当数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伯达先生与周南泉先生。杨伯达是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的,周南泉也于1972年进入故宫开始与玉打起交道,几十年来,他们参与鉴定、整理了不计其数的各时代古玉,多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使他们成了古玉方面的活辞典。甚至在民间,收藏者还有这样的传说:包在被子里的玉块,他们只要上手一摸,就能马上说出其年代、品质、背后的故事。 在古玉真伪的鉴别上,专家们主要是从形制、文饰、琢工和玉质这四个方面来着手。而针对红山玉,周南泉先生依靠多年的摸索,提出从玉料、沁色、制作工艺等几方面来辨别真假。 鉴定红山玉真伪的首要问题是玉料。周南泉先生说,红山玉采用的玉料有三类: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和岫岩玉。第一种玉的代表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采集的红山文化玉龙,推测其产地很可能在东北、内蒙古或靠近这一文化区域的蒙古国,也可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某地。由于仍没有调查清楚这种玉料的确切产地,因此也没办法造假,所以周先生认为符合这种玉料的红山玉基本是可信的。
而宽甸玉和岫岩玉因确定为红山文化所用玉料,产地亦在红山文化区域内,取材方便且价格不高,故今作伪者多用它制作假红山玉,用这两种料制作的红山玉就没办法单从玉料上判断真伪了。 藏家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得到的古玉上手盘玩几日后即变得光亮、温润,而一旦停盘数日则灰暗无光,再盘又会变亮。周先生认为,这说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异物微量元素在持续地排出,也进一步证明了真品玉质变化发自其里,而经人工处理将变化附着于表的伪品就没有这特点。这是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遗址出土的远古玉器的“共性”。
具体到红山玉,周先生透露,从他们接触过的大量真品中发现,即使在土中埋藏了五六千年的红山玉,其沁色亦较少或浅,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绺纹及有磕缺损伤等处有所表现,很少有被沁色整体掩盖者。所以市场上常见的整件玉器均被钙化或呈鸡骨白色,或有很重很浓的侵蚀色掩盖着,其真实性就有问题。
周南泉还指出一个诀窍:采自河流水中的仔玉,往往在未做玉器前就有天然侵蚀和皮色,一般呈黄、灰或红褐色,其情况很似出土玉器上的侵蚀色。这些皮色,在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做玉者看来,是玉料有毛病、有瑕斑的表现,在制作玉器前,几乎都要把它全部去除。而作伪者为使新做玉器有如土中埋藏而形成的自然土沁感,常留下一些皮色,这是他们百密一疏、弄巧成拙,没有站在古人做玉的角度去考虑。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沁有所生”,而造假者是被利益驱使着的,根本不管那么多,以为旧就是真、残就是真,这样的造假也就比较容易识破。可以这么说,凡玉器留有玉料中的原沁色者,几乎都可断定为伪品。 从现有的实物资料来推断,红山时代做玉器的基本工序,与其后各文化期和朝代相似,也需要经过采集玉料、看料取材、因材施艺及制作玉器时的开料、切割成形、琢磨纹图、穿孔和抛光等多道工艺。周先生认为,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因材施艺方面,红山文化的玉器,特别是小件玉器和用仔玉作器,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玉料略施琢饰完成的。其中又以神异动物和写实动物器采用此法者居多。即使是同一造型的玉器,其大小厚薄和五官形式也往往各有所别,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红山玉中没有任何两件是完全相同的。而市场上遇到了“千人一面”的红山猪龙、红山玉人时,就需要用到我们辨识假币时候用到的逻辑:如果有一打号码相同的人民币摆在面前,很显然这其中最多只有一张真币;每件红山玉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号码”,面目雷同的众多红山产品,也不会都是真家伙吧。
细说起来,比如穿孔工艺,当时玉器上的孔有的是两孔斜穿相通,有的是两面对穿相通,且在孔内多留有似来福线的穿钻痕。其孔均呈喇叭形、马蹄形,且打孔时对接不正。与真品相比,假的红山玉穿孔太急、太匀、太正,一蹴而就,显得太“高科技”了。
“单条阴线和粗细不等的较粗的凹槽”是红山玉纹图线条的特点。若用放大镜观看,其中较粗凹槽的制作,是先用大小不等的宽边砣具,沿阴线凹槽的横向磨琢,再用粗细不等的条棒,带动俗称“解玉沙”的石英颗粒,顺着阴线凹槽来拉动摩擦。因此,其上的阴线凹槽应能看到先后两种方法加工留下的痕迹。
按照柳冬青先生的理解,原始先民用玛瑙、水晶、玉髓等制作的工具打出的“马蹄孔”,与用现代金属工具“丝锥”打出的孔内“螺旋痕”是不同的。前者是不规则、不等距的,后者是规律而“等距”的。红山玉在史前古玉中,虽说每一件作品的制作加工都耗费了漫长的岁月,非常精美,但大多器物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刮削痕迹在放大镜下十分明显。红山古玉原始加工的挂洼工艺是用锋利坚硬的刮削器手工刻出横向凹洼,然后再用“水砂”顺向研磨。细致观察后会发现,真品的打洼痕迹是二次加工而成,有不规则的石器刮削底,在懂玉的人看来,这与粗细相同、距离相等且平行而直的机电砂轮打磨痕迹是很容易区别出来的。
㈡ 红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些
红山文化颇具盛名的,是它发达的琢玉工艺。红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其他装饰玉件几类。以玉猪龙为代表的动物形玉器,还包括了龟和鸟两类,这些是红山玉器中内容丰富、制作技术很高的一类器物。不少器物背面有穿孔,从分布情况看,它们有特殊的功用,绝对不会是一般的装饰物件。比如玉龟就常常是成对出土,分握于墓主人的两手,可能具有某种神性的象征。
㈢ 红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几类
摘要 您好,经过我们的查询与分析,该问题的答案为红山玉文化里,有四个大类是非常独特的:云勾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龙形玦,和Y形器。牛河梁考古的红山文化玉器组合显示了一种规律:在中心大墓里, 都具有高等级的勾云形器。而且勾云形器是竖起来放在显示王权的位置。
㈣ 玉石有多少种类
玉石的种类可以根据产地、材质、广义上区分。
一、根据玉石的产地分:
中国玉石有新疆的“和田玉。和田玉产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种类:白玉(羊脂白,糖白,)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
2.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自新石器时代以后历代文物中均有不少绿松石制品,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传统玉石。古人称其为"碧甸子"、"青琅秆"等等,欧洲人称其为"土耳其玉"或"突厥玉"。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据认为是由于古代波斯出产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人们以为产于土耳其而得名。
3.河南南阳的“独山玉”。独玉的矿区地处河南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硬度大于6.5。
4.辽宁岫岩的“岫玉”。玉广义上说指的是已蛇纹石为主要成分的玉,而狭义的岫玉是已岫岩产地而得名
二、根据材质分玉有软玉和硬玉。
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硬玉,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
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一般指产于我国新疆一带的白玉、青玉、碧玉与东北岫玉等。
三、广义上分
硬玉(翡翠)
软玉(阳起石、透闪石)
软玉(文化分类)岫岩玉、蓝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新疆碧玉(天山碧玉)、和田玉、青白玉、羊脂玉。
依照颜色划分也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的分类方式。
(4)红山文化玉石材质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四大玉石
时代的变迁和洗礼并没有冲淡玉文化的发展趋势,时至今日,中国以四大玉石显着,分别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绿松石。
第一、和田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呈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之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
第二、独玉:独玉的矿区地处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主要品种有:白玉、绿玉、绿白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及杂色玉等。
第三、岫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县而得名。外观呈青绿、黄绿、淡白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所用的玉材产于岫岩县境内的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的岫玉相似。
第四、绿松石:绿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视为神秘之物。古有“荆州石”或“襄阳甸子”之称。呈深浅不同的蓝、绿等颜色,蜡状光泽。湖北产优质绿松石,中外着名,其玉器工艺品深受人民喜爱,畅销世界各国。
㈤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多是什么玉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多是玉猪龙。
玉猪龙是我国古代对发现于红山等地的一种玉器的称呼,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玉猪龙作为一种古老的玉器造型,它是玉文化升华的产物,是龙图腾崇拜结下的硕果。
玉猪龙又名玉兽玦,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它是一种蜷体玉龙,肥头大耳,嘴和鼻子前部平齐,鼻梁上带有明显的皱纹,特别像猪头,躯体卷曲无足像蛇身,首尾相连,可谓亦猪亦蛇,
同时龙体卷曲呈“C”形,刚劲有力,显现腾云驾雾的动感,就把猪和蛇结合起来,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
猪,最早出现在4000万年前。强健的野猪性格暴躁,喜好单独行动。敢于与狮、虎争斗,且能时常占得上风。即使现代猎人也常用“一猪二熊三虎”来形容它们的凶悍。
而远古红山文化时期的红山原始氏族人也具有神兽般凶悍善斗的性格,在作为敬神的玉猪龙造型上,也留下了这种心灵许愿结构的模式,使艺术化了的形制与纹样,给佩带者因佩带这个神物,而服务于原始宗教,并成了拥有崇高权力地位的神化了的人。
所以,玉猪龙的形象,实质上不仅仅是视觉“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半兽半神的动物崇拜,形成人与神灵两者之间彼此的沟通,而得到神力庇佑的满足。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玉器,而是凝结我们祖先的情感和信仰、智慧和理念的神奇法宝。我们应该用一种虔诚的眼光来欣赏它,以一种真挚的情怀来品味它。
(5)红山文化玉石材质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1971年,红山文化碧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㈥ 红山玉器是什么
红山玉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红山文化玉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才认识到的,虽然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玉器图录中偶尔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但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些玉器的时,所以基本上见不到那时的仿红山文化玉器。㈦ 红山文化c型龙大概由哪些玉石组成
岫岩玉
㈧ 红山文化以什么玉为主
红山文化玉器采用的玉料有三类: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以及岫岩玉。
红山文化玉器的本来颜色,有白、青、碧、黑或青中带黄、白中带黄诸色,典型的黄玉极罕见,少数亦见有灰白色者。
㈨ 玉石分为几个种类什么“种”最有价值
据目前资料,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宝石和玉石矿物达二百三十种以上。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最好!玻璃种最好。这个“种”是指玉石的透明程度,越透明的价钱相对也要贵很多,比如说玻璃种(基本和玻璃的透明度一样)的就比冰种(看过透明的冰没,有点朦胧,看的不是很清楚)
的要高一个级别,种最差的一般叫瓷底(可以说没有透明度)。当然这个是没有个标准的定数的,我们一般靠感觉;至于花青,油清,白底青这些是另一个概念了,是代表颜色+种的意思。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Nephrite),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Jadeite),为钠铝硅酸盐,硬度 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中国古人认为玉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国学者也把玉作为中国的“国石”。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玉的“传国玺”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经使用墨玉牙璋来传达国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开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后,许诺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虽然最后被识破只是一个阴谋,但也可见当时宝玉的价值。
古人为什么把玉看得那么珍贵呢?
首先,玉的模样好看,色彩丰富。古书《说文》记载,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颜色有草绿、葱绿、墨绿、灰白、乳白色,色调深沉柔和,形成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滑的色彩。中国人喜欢一种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黄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还有白色中杂有绿色的条带的玉——“雪里苔藓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认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镯、玉簪、指环、烟嘴等装饰品。
第三,玉的韧性强,受得住铁锤击打,这一特性连金刚石也无法与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这一优点可以雕成形态各异的动物、花草、楼阁、宝塔等精致的工艺品和装饰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袭击了南加利福尼亚,桑塔巴巴拉的一个小工艺品店里收藏的中国工艺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钱的玉制品虽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层,但一件也没有损坏。很显然,玉非常坚韧。
清末慈禧太后贪婪玉石一生。据说,有一名进贡者奉献一枚大金刚石头饰,她没有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绿玉制品。她有一只宝贵的戒指,形状像一只小黄瓜,是用高品质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镯,几个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环和三寸长的玉制指甲套,吃饭喝水用精雕细刻的玉盘、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后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芸特雷附近的海底开采出来的,重5吨,被命名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发现一块重达28吨的软玉石。1978年在缅甸地区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玉石,重达90吨。但早在1960年,在我国辽宁省岫岩县采掘出一块特大玉石,体积为106.8m3,重达267.76吨,比国外三大玉石总重量还多204.05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现代玉雕分为南派、北派。南派以扬州为代表,特点是细腻形象。 北派以北京为代表,特点是粗犷、气势。
玉石之美与钻石和彩色宝石有明显的差异,钻石之美在于它的坚硬、清澈、明亮,彩色宝石之美在于它的艳丽多姿,而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细腻、温润、含蓄幽雅。
另类解释:未经雕琢的玉。《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国出产有丰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湾、海南岛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玛瑙等,都是较着名的制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鉴定:
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着。这些学术着作中凝聚着丰富的知识。如清末吴大徵所着的《古玉图考》、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触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软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宋代就出现过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
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判断的。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王与石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温润坚结,半透明状,光泽如脂肪;而石则粗糙干涩,缺乏光泽,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如压、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难度越大,玉石的品质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我国常见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间,高于铜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说,玉石均能在铜上刻划出痕迹,也能被玻璃刻划出痕迹。
人们常通过宝玉石的硬度来区别宝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宝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宝石,但欧珀宝石比较例外,其摩氏硬度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为6-7.5之间,如和田玉、南阳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间,如绿松石、岫玉(部分蛇纹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于4的矿物质,一般不再称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划硬度之外,还有一种硬度标准叫抗压硬度,或者压入硬度,即绝对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击力的能力,在玉石行业中也叫韧性。自然界中抗压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刚,标记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压硬度为9度,翡翠、红宝、蓝宝为8度,钻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等。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压硬度为1000,翡翠则为500,岫玉为250,而玛瑙仅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韧性,是由于其晶体分布有如毛毯一样编织而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实践中,玉匠通常通过观察碴口来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锤击断,观察断口,与韧性强的相对而言为玻璃性。韧性强的玉石,不易打出断口,即使有断口,断口也参差不齐;而玻璃性的玉石断口处,通过断面光亮,叫“亮碴”,类似贝壳形状。介于韧性与玻璃性之间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为粒状、平行束状、针状等等。通过这种观察,还可以观察到玉石有无解理特征,如有解理或裂纹,在敲打时,玉石会沿解理或裂纹的方向断开。
因此可以看出,韧性极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非常强,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于其摩氏硬度的宝玉石当中,和田玉在雕刻过程中,阴刻线绝不会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质地细密,温润而泽。当然,韧性硬度同样受到玉石杂质的影响,通过测定韧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杂质情况。——这是对决定一块玉石的用途的比较大的因素,例如制作玉山子、器皿对玉石的杂志要求就不十分严格,但做首饰配件,则要求玉石纯净、均匀。
玉的硬度是鉴定玉石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宝玉石的光泽同样是鉴定宝玉石真伪、档次高低的基本标准。
一般来说,宝玉石的光泽在光亮度上可简单分类为“灿光”、“灼光”、“闪光”和“弱光”几种。灿光是最强的光亮度,人必须把眼睛眯起来,例如磨好的钻石全反射面就具有这样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辉,硬度高的宝石抛光之后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闪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为强闪光与弱闪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强闪光,硬度低的玉石为弱闪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抛光之后,则具有弱光的光亮强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泽也是宝玉石的鉴定特征之一。它也分为四类:半金属光泽,折射率在2.6-3之间,如针铁矿;金刚光泽,折射率在1.9-2.6之间,如金刚石;玻璃光泽折射率在1.3-1.9之间,如翡翠;油脂光泽,似动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种特定的宝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质是很难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这些各种条件下均做到与其一致,因此,通过这些标准的鉴定,便能确认一块宝玉石的身份与初步价值。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等方面的差异和区别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形、半圆形和U形等,U形是现代机器加工的重要特征。雕刻的线条槽口和表面皮亮,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口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则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冰清玉洁话玉缘
在我国,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在封建社会,玉玺成为权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词,历史赋予了它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周礼·大宗伯》记载:周朝时期,人们将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将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国。《说文解字》说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正而不杂,辞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专其终,诎然东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回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传统观念。
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相始终。1949年,新中国国徽的设计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提供的以玉璧为主体图案,配以齿轮和麦穗的设计稿。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于玉器的崇尚和喜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为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国文物学会推出“中国历代名玉”复原品10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红山文化,一直延续至清代鼎盛的干隆时期,包括玉琮、玉龙、玉猪龙、玉璜、玉璧、玉辟邪、双螭耳环、出戟螭龙瓶、四足方鼎及玉玺等。每件玉器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玉质精美,工艺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与世人见面。翡翠的集散地云南省率先制定了《翡翠分级》的地方标准对评价翡翠的各项质量指标作了较为科学的规定划分,这是一桩利在行业发展的有意义的事。《翡翠分极》标准的制定,使人们对翡翠乃至相似玉石质量品级的认知,有了一个总体的原则和方法。标准中将翡翠“种”的概念定为“质地”,作为标准其内容通常偏重于专业性和理论方面在此。我们从客人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经验及搜索的一些资料向广大消费者作以下介绍。
1、老坑种翡翠
翡翠界俗称“老坑玻璃种”,通常具玻璃光泽,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老坑种翡翠纤维交织的变晶结构为主,硬主晶粒很细,因此,凭肉眼极难见到“翠性”;老坑种翡翠在光照射下呈半透明—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在历届珠宝拍卖会或交易会上,其价格屡屡创高。
2、冰种翡翠
质地与老坑种有相似之处,无色或少色,冰种的特征是外层表面上光泽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水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若冰种翡翠中有絮花状或断断续续的脉带状的蓝颜色,则称这样的翡翠为“蓝花冰”,是冰种翡翠中的一个常见的品种。冰种玉料常来制作手镯或挂件。无色的冰种翡翠和“蓝花冰”翡翠的价值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其实际价格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喜好。在市场中,一副好的冰种手镯,通常可值数万元人民币。冰种是中上档或中档的翡翠。
3、水种翡翠
其玉质的结构略粗于老坑玻璃种,光泽、透明度也略低于老坑玻璃种而与冰种相似或相当。其特点是通透如水但光泽柔和,细观其内部结构,可见少许掩映波纹,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纹,偶尔还可见极少的杂质、棉柳。有行家说水种翡翠是色淡或无色的、质量稍差的老坑种翡翠。是翡翠中的中上档、偶见上档的一个品种。
水种翡翠常见四种情况:无色的称“清水”;具有浅浅的、均匀的绿色,则称“绿水”;具有均匀的,淡淡的蓝色,称之为“蓝水”;具有浅而均匀的紫色的,称为“紫水”。市场中的价格以清水、紫水为上,而绿水、蓝水次之。
4、紫罗兰翡翠
这是一种颜色像紫罗兰花的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具有“大体上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具档次,并非是只要是紫罗兰,就一定值钱,是上品,还须结合质地、透明度、工艺制作水平等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据紫色色调深浅的不同,将翡翠中的紫划分为粉紫、茄紫和蓝紫,粉紫通常质地较细,透明度较好,茄紫次之,蓝紫再次之。
紫色翡翠在黄光下观察,会显得紫色较实际为深,所以应在自然光下观看为好,消费者对此应予注意。对于这一品种的评价,以透明度好,结构细腻无瑕、粉紫均匀者为佳;若紫色为底,其上带有绿色,很高雅,应为上品。
5、白底青翡翠
白底青的特点是底白如霜,绿色在白色的底子上显得很鲜艳,白绿分明。这一品种的翡翠极易识别,绿色在白底上呈玉状分布,透明度差,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纤维和细粒镶嵌结构,但以细粒结构为主;在显微镜下观察(须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见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结构。该品种多为中档翡翠,少数绿白分明、绿色艳丽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协调的,可归高档品种。
6、花青翡翠
颜色(翠绿)呈脉状分布,极不规则;质地有粗有细,半透明。其底色为浅绿色或其他颜色,如浅灰色或豆青色,其结构主要为纤维和细粒—中粒结构。花青翡翠的特点是绿色不均,有的较密集,有的较为疏落,色有深也有浅。花青翡翠中还有一种结构只呈粒状,水感不足,因其结构粗糙,所以透明度往往很差。花青属中档或低档品级的翡翠。
7、红翡
颜色鲜红或橙红的翡翠,在市场中很容易见到。红翡的颜色是硬玉晶体生成后才形成的,系赤铁矿浸染所致。红翡的色常为亮红色或深红色,好的红翡色佳、具玻璃光泽,其透明度为半透明状。红翡制品常为中档或中低档商品,但也有高档的红翡色泽明丽、质地细腻、非常漂亮,是受人们喜爱的、具有吉庆色彩有翡翠中的精品。
8、黄棕翡
颜色从黄到棕黄或褐黄的翡翠,这一系列颜色的翡翠制品在市场中随处可见。它们的颜色也是硬玉晶体生成后才形成,常常分布于红色层之上,是由褐铁矿浸染所致。在市场中,红翡的价值高于黄翡,黄翡则高于棕黄翡,褐黄翡的价格又次之。但,也有因人的喜爱及饰品别具特色而使其价格有别于常规的情况。
9、豆种翡翠
简称豆种,是翡翠家庭中一个很常见的品种。其名称非常形象;豆种的晶体颗粒较大多呈短柱状,像粒粒豆子排列于翡翠内部,凭肉眼便可明显看出这些晶体的分界面。由于晶粒粗糙,所以玉件的外表也难免粗糙,其光泽、透明度往往不佳,翡翠商界称其“水干”。豆种在翡翠中属于中、低档的品种,价格不高。豆种可细分为粗豆(晶粒大于3mm)、细豆(晶粒小于3mm)、糖豆和冰豆等。
旧时商界称翡翠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泛指翡翠的品种繁多,而并非是豆种翡翠有七十二种之多。
10、芙蓉种翡翠
简称芙蓉种,这一品种的翡翠一般为淡绿色,不含黄色调,绿得较为清澈、纯正、有时其底子略带粉红色。它的质地比豆种细,在10倍放大镜上可以观察到翡翠内部的粒状结构,但硬玉晶体颗粒的界线很模糊,其表面玻璃光泽,透明度介于老坑种与细豆种之间,为半透明状;其色虽然不浓,但很清雅,虽不够透,但也不干,很耐看,属于中档或中档略为偏上的翡翠,在市场中价格适宜,所以为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所钟爱,称得上是物美价廉的品种。
11、马牙种翡翠
其质地虽然较细,但不透明,表面光泽如同瓷器。马牙种翡翠多为绿色,仔细观察底子泛青白色,绿中常常有很累赘的一丝丝白条,有时可见团块状的白棉或暗绿的色斑。马牙种的价值在当今市场中并不高,属中档货。市场中的玉件多为板指、烟嘴及烟壶等。
12、藕粉种翡翠
其质地细腻如同藕粉,颜色呈浅粉紫红色(浅春色),是良好的工艺品原料。藕粉种的结构与芙蓉种的相近,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硬玉晶粒,但较芙蓉种为细,且晶粒界面十分模糊。其特点是:玉件通体如藕粉一样细密,浅浅的粉紫红色常常与翠共生,形成协调的组合。不少翡翠大件常用藕粉种雕成。
13、广片
其特点是绿得发暗或发黑,质地较粗,水头较干。此品种的翡翠在透射光下为高绿,反射光上为墨绿。当将其切成薄片后,则绿得艳丽喜人。曾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省、广州市一带盛行,因而得名。现在确切地讲,“广片”是一种翡翠薄片加工的方法,其目的是在加工透明度差、颜色墨绿的翡翠玉料时,巧妙地应用厚薄与颜色及透明度的关系,当玉料切磨成都市1mm左右的薄片时,翡翠颜色中的暗色明显减弱甚至消失了,而绿色变得突出和浓艳了,透明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好的广片用铂金、白色K金等贵金属包边后,显得高贵而不俗气,在市场中价格不菲。目前,广片常用来制作吊牌、胸坠等饰品,受到白领阶段层等消费者的青睐。
14、翠丝种翡翠
这是一种质地、颜色俱佳的翡翠,在市场中属于中高档次的玉。翠丝种翡翠韧性很好,绿色呈丝状、筋条状平行排列。有一种观点将在浅底上(中)绿色呈脉状、丝状分布的翡翠统称为翠丝种,笔者觉得不妥。有丝状绿颜色的不一定就是翠丝种,翠丝种翡翠应同时具备两个特点:其一,绿色鲜艳,色形呈条状、丝状排列成顺丝、片丝状于浅底之中;其二,它的定向结构十分发育,硬玉晶体呈细纤维状拉长定向排列,表明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强应力的作用,所以玉件的韧性很高。
翠丝种翡翠以绿色鲜艳、条带粗、条带面积占总体面积比例大的为佳。相反、绿色浅,条带稀稀落落的玉件质量就低一些,价格也便宜得多了。
在过去的书籍中,将凡是颜色(绿色或黄色)呈丝状、筋条状平行排列,同时具有定向结构的翡翠一律称之为“金丝种”,笔者以为还是将“金丝”和“翠丝”分开,会更加明白,更有利于品种的识别、区分和欣赏。如果在一块翡翠中同时具有平行排列的绿色、黄色的细丝或筋条,则可称其为“金翠种”——具有金丝和翠丝的翡翠。
15、金丝种
在浅底之中含有黄色、橙黄色,色形呈条状、丝状平行排列且定向结构发育明显的翡翠——除颜色与翠丝种不同外,其它特征与翠丝种相同。
16、油青翡翠
简称油青种或油浸,是市场中随处可见的中低档翡翠,常用其制作挂件、手镯,也有做成戒面的。油青种的绿色明显不纯,含有灰色,蓝色的成分,因此较为沉闷,不够鲜艳。其晶体结构多为纤维状,比较细腻,其透明度尚可,甚至有透明度比较好的。若其颜色较深沉,在翡翠界又称之为“瓜皮油青”。
17、巴山玉
“巴山玉”产自缅甸北部斯玛地区,原石透明度很差,颜色比较丰富,有淡紫、浅绿、绿或蓝灰等颜色,是一种品级较低,含有闪石、钠长石等矿的特殊翡翠。由于巴山玉原石杂质多、结构粗、水头差,要做成装饰品,就必须经过人工处理。市场中的巴山玉实际上是经酸洗注胶而得到的翡翠B货。
该品种经人工处理后,色彩鲜艳,透明度好,又被人们称为“新玉”,是这些年来最为流行的翡翠B货。巴山玉有四大特点:色多、黑色多且块大,一件饰品上常兼有绿、紫、白色;粒粗,结构疏松,撞击时声音发闷;硬度低,巴山玉的硬度常常为6,而大多数的翡翠品种的硬度在6.5—7之间;重量轻,即密度小,巴山玉的密度低于 3.32g/cm3。但经处理后的巴山玉确具有不错的观赏和实用价值,因价格低廉,比较适合于收入不高的年轻女性佩戴。需要指出的是,巴山玉的结构遭到了破坏,耐久性差,故无收藏价值和保值的可能性。
18、干白种翡翠
是质地粗、透明度不佳的白色或浅灰白色翡翠,翡翠行家对其评价是:种粗、水干、不润。此品种无色或色浅,凭肉眼即可见到晶粒间的界限,故外表结构粗糙,使用及观赏价值低,是一个低档次的翡翠品种。
19、墨翠
初看黑得发亮,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和田玉中的墨玉或其他的黑色宝玉石,但在透射光上观察,则多呈半透明状,且黑中透绿。缅甸人用“情人的影子”来形容黑色的硬玉,中国人为其取名为“黑翠”。墨翠通常不能算为高档翡翠,但用其作成具有特殊含义的饰品时,如用墨翠做成的“钟馗驱邪”一类的挂件,摆件时,价格却不低。
20、铁龙生
是一种具有鲜艳绿色,但色调深浅不一、透明度差、结构疏松、柱状晶体呈一定方向排列的中档翡翠,在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铁龙生”取自缅甸语的语音,缅语“铁龙生”之意为满绿色。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位翡翠专家将其音译为“天龙生”,使之顿生高贵可爱之意,因此,“铁龙生”在有的地方也称“天龙生”。
由于质地粗糙、透明度差,“铁龙生”的价格在市场中不高;又因为颜色好,绿得鲜艳,它又深受消费者欢迎。“铁龙生”用来做薄叶片、薄水蝴蝶等挂件,效果较好也有用其做雕花珠子、雕花手镯等满绿色的玉件。因为“铁龙生”绿得浓郁,其薄片做成的装饰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使用价值,如用铂金镶嵌的薄形胸花、吊坠、用黄金镶嵌的铁龙生饰品,金玉相衬,富丽大方,很受人喜爱。
21、干青品种
其特征是颜色黄绿、深绿至墨绿,带黑点,常有裂纹,不透明,显得很干,简称干青种。干青种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钠铬辉石,也含有硬玉等矿物成分。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将其列为翡翠家族中的一个品种。90年代以后,经珠宝界、地质界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和探讨,认为干青种不应再称为翡翠,而应将其定为一个与翡翠关系密切的玉种。干青种价值一般,常用其做成摆件或挂件,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其看成是一个“特殊的翡翠”,故在此作为特例列出。
以上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市场中常见的21个翡翠品种的情况,当然,在翡翠这个家族中,还有其它的品种,因在市场中不多见故不一一赘述。
佩带的话当然是玻璃种,冰种为好。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商家往往只要有点透明的全都叫冰种,实在是无良,需要注意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