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安康龙舟文化在哪里

安康龙舟文化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6-02 15:16:21

A. 安康有哪些风俗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发展安康、宣传安康、打造安康的文化名片,安康创立了龙舟节。风雨龙舟节已走过了8届,并迎来第九届的启航之声,龙舟节先后被中国节庆协会评为“中国节庆50强”、“十大博览赛事节庆”、“十大魅力节庆”、“陕西省首届十大魅力节庆”等。2006年,安康龙舟习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康龙舟习俗是安康先民给后世安康的文化禀赋,是当代安康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保护和弘扬、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对安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自然条件和民情民性决定了安康龙舟习俗的繁衍生息
安康龙舟习俗源远流长,是安康先民给后世留下的极具安康个性用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品牌即非物质文化。这种文化习俗和竞赛形式逐渐深入人心,安康人对它的器重程度与春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并列。
历史上,安康龙舟竞渡的集中点为石泉县城、紫阳县城、流水镇、岚河口、石梯古渡、蜀河、白河县城等地。新时期龙舟节,龙舟竞渡所在区域为安康城区江边。竞渡汉江区域上为月河口,下为黄洋河口,河宽580米,水流平缓,两岸为黄土丘陵。
安康市古为梁州所辖,殷周之际属巴庸州。武王伐纣,巴庸参加战斗,故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的记载。秦惠文王更元13年,始设西城县。秦统一六国后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领12县,治所在现安康城区江北中渡台。东汉建安21年西城郡、汉宁郡一分为二,东部的划归荆州,西魏废帝三年设州,因汉江盛产麸金取名“金州”,明万历年间改“金州”为“兴安州”,干隆48年升“兴安府”,治所仍在现安康城区,并在府域设县,取“安宁康泰”之意,称“安康县”,至建国一直沿用此称谓。2000年撤地设市后改现称“安康市”。
安康城区自古以来被称为“安澜裕阜”。早在唐代就修建安康城堤。宋熙宁年间加修万春堤,明万历11年因避水患而在旧城南设置新城。安康城区历来为交通要塞。子午道,库谷道连长安,通川蜀,汉江水道上连汉中,下连荆楚武汉,为陕西唯一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白居易、孟浩然、韩愈、陆游等历代文人骚客曾多次过往安康。现代交通业较为发达。西康线、襄渝线、安阳三线交汇,构成南入川渝,西出长安,北达京津,东连湖广的现代交通网络。
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富庶的产出和众多的人口流量,为龙舟竞渡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安康龙舟习俗的历史渊源
龙舟竞渡是安康的一种民间民俗活动,长期演绎在汉水流域。安康的龙舟竞渡形成于安康城区,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形成共同的风俗。
安康南北朝时期就有关于龙舟的记载。其他史料记载也很多,据康熙三十四年兴安知州王希舜《重修兴安州志卷二·古迹志》载:“望江楼:在汉南岸,昔人观竞渡处,今废。”据此可以推出安康龙舟竞渡的时间和风俗盛况至少在明代已具规模且相当热闹,当时已提升至官府活动。
《重修兴安州志卷二·风俗志》记录:“端阳,官长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石。”关于龙舟竞渡的盛况,成书于清康熙二十六年的《石泉县志·风俗》载:“……鼓乐盈街,红榴绿艾,命索虎符,馈送竟日。官僚尉具席于楼船,敦请长令观龙舟竞渡。男女盈岸,轻舟画艇而载歌舞者,邑中士绅之家也,……左顾右盼,应接不暇。终日而后骖掉,皆游倦而言旋矣。”
随着时代的演变,龙舟竞渡成为安康百姓广泛参与和热爱的活动。龙舟竞渡便开始定形制、定人数,且出现由龙舟竞渡而增设的其它游乐竞标项目。1932年石泉县《续修石泉县志·风俗志节九·民俗》载:“汉水上制龙舟数艘,舟约载二三十人,挥旗击鼓,各抓木桡齐划,状如矢飞。上下竞渡,投鸭夺标,喝彩之声不绝。邑僚尉具席,敦请长令同观……”建国前,安康城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六连划四日,数十里内的男女老幼观龙舟,有时形成举火夜赛的盛况。1946年6月2日《兴安日报》记载,当年端午节“竞赛龙舟有十条只,情况激烈,观众如云,河街自西关至小北门,皆为之途塞。”
20世纪50年代,除民间自发的龙舟竞渡外,政府也组织群众进行比赛。1958年端阳节,安康县人民政府举办规模宏大的“安康龙舟赛”,沿安康城江面十余里龙舟竞渡,汉江两岸,观者如林。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每年也有群众自发的龙舟竞渡活动。然而自十年“文革”开始后这一传统民间习俗被认为是“四旧”而中止活动。
1991年原县级安康市人民政府在端阳节举行“安康龙舟竞赛活动。”当时有18个来自安康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各企业、机关单位的队伍参加比赛。
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发扬安康传统文化,打造龙舟文化品牌,安康籍老领导徐山林同志提议于2000年6月举办“安康龙舟节”,从而使这一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在新的时代融纳现代因素而发扬光大。
三、安康龙舟习俗的基本内容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它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与比赛办法。
1、集资。集资者由当地的“龙头儿”等组织者或族长担任,总之是赛龙舟是大家的事,大家出钱、出物,划手出力,没有任何报酬。
2、祭龙舟。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在放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划手先“净身”。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三柱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礼。“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天道玄黄,节至端阳,祭祀龙舟,敬拜祖上……汉水汤汤,龙舟闹江,风调雨顺,永保安康……”祭文完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六九,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
3、下水仪式。龙舟下水仪式是隆重的,从场面上摆有香案,香案上有猪头、羊头、苍蒲、粽子和时令瓜果。从程序上先是鼓乐钟鸣,然后是礼炮,下水仪式开始先宰杀一个大公鸡,让鸡血在香案前滴过后把鸡血顺到江水中,叫“鸡降”取意“吉祥”。龙舟下水前,“龙头儿”喊完下水号子,众划手把龙舟推下水。
4、竞赛。竞赛分上水赛、下水赛、对岸赛、环绕赛、夺标赛、抢鸭赛等。夺标赛分两种,一种是在江中插一竹标旗,先抢到为胜;一种是在江中投一浮标,比较滑,谁先抱上船为胜;抢鸭子——把鸭子头顶的毛拔掉,再撒上盐粉,把鸭子投入江中,鸭子见盐疼痛就朝水里钻,所有选手下水抢鸭子,谁抢得多谁为勇士,哪个船抢得多哪个船为胜。
5、划对头。安康龙舟竞渡有专门的对头对划。安康民间有俗语“宁荒三年田,不输一年船”,可见龙舟输赢对人的精神鼓舞作用。
6、赢输笑。对头之间比赛完后, 输家给赢家唱颂歌、叩头,作揖或道歉,还要向赢家的龙舟敬拜。赢家则趾高气扬地在那接受拜贺,还要挑战来年,输家也不甘示弱,称来年再比,然后双方互拜言和。
四、安康龙舟习俗的相关器具、制品
1、龙舟制作。①用料。真龙舟用杉木制作,选 上好阳坡杉木30年以上树龄的好料。船上的钉子都有严格的规定,一个船120斤钉子,桐油60斤。麻丝20斤,皮纸5刀,刮三遍石灰100斤;②规格尺寸。真龙长3丈2尺(约合10.56米),宽4尺8寸(合1.6米)。③形制。跷头跷尾黄瓜底儿,12个仓,每个仓2人,龙头龙尾用木雕制,着与船身一样的颜色,船中仓位立两柱子,用绳子拉在船头船尾,以固定鼓,中仓靠后三挡位有一木架以固定锣。
2、配物用品。桡子一个,用细长竹棍制作,竹竿头扎鸡毛掸子型状。桡手立船头挥舞指方向,激烈时桡子上下翻飞甚为好看;锣鼓各1个。锣鼓手根据桡手的节奏敲打;桨24把,长约3尺6寸。顶头为“丁”字型,桨片长1尺5寸,宽约6寸;队旗1个;舵棹1个。
3、假龙舟。也叫混江龙,船长2丈4尺,宽度不等,物品配置与真龙相同,只是桨片依人数多少而定;也有的假龙则是由小划子进入比赛,小划子比赛人数则8—12人不等,因此用品也由小划子人数而定。
4、配件用品。安康龙舟习俗的配件用品有浮标、鸭子、香包、粽子、香艾、苍术、香案、猪头、牛头、羊头、大公鸡、鲤鱼等。
五、安康龙舟习俗的基本特征
龙舟竞渡自汉朝开始繁衍,至宋代开始形成竞技比赛风俗,流传至今已两千余年历史,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形成鲜明的特征。
1、龙舟节已成为安康民间民俗。而龙舟竞渡这一风俗中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爱国精神的崇拜和对先贤的追忆,附带有祈福求平安的社会心理。
2、龙舟竞渡其所以弥久愈香,一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集图腾崇拜、爱国精神及群众的参与性、竞技性、观赏性、民俗性于一体;三是竞渡能强身健体、聚合人心、人气。
3、安康龙舟竞渡与其它地方的龙舟竞渡相比有明显的特征。一是龙舟制作上的不同。二是比赛办法的不同。三是增设有桡手,桡手边指挥边表演,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
4、安康龙舟竞渡是中国历史上北纬线最高的大江大河的龙舟竞渡。加之安康时秦时楚的历史渊源和明清湖广移民的因素,与荆楚的龙舟有血源关系,尤其是屈原一度流放汉水流域,使安康汉江龙舟竞渡更具有纪念屈原的性质特征

B. 安康镇坪民风民俗

安康的民俗风情极其复杂,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地域的关联;既有民族渊源,也有宗教的影响和侵蚀;既有神秘色彩,又有实用价值。这种呈现出由多元素组合而成的厚道豪放、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的凝聚体,随着人口的流动,集聚而相互碰撞,相互兼容,相互异化,甚至重新组合,显示出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年俗。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端阳节和赛龙舟。端阳节民间俗称端午节,是一年中的三大节日之一,传说是为祭祀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而相沿至今的一种民俗。大概与屈原《楚辞》所描述的湘楚习俗有关,也因湖广移民安康的传播和影响有关,端阳节的南国风情在安康民间特别浓郁,下面就略加介绍给大家。

在节日前几天,安康城乡的大街小巷便相继有各种各样的香包、花裹肚及雄黄、香面和变蛋出售,包粽子用的笋阔叶、蓼叶、苇叶、马兰草、棕树叶(用于捆绑粽子)、糯米、大枣、红豆也陆续上市,满街一片浓香。节日的早上,人们争相起早,去河边水塘、堰渠边和坡边沟岔拔水菖蒲,采撷艾蒿、车前草、茵陈等,据说这天百草为药,尤其带露水的药力最强。传说菖蒲是屈原的佩剑化成的,插在门上可以驱邪避疫,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框上插上艾枝和菖蒲。这天早上要给孩童们佩带用中草药甘松、白芷、川芎、当归等为香料做成的香包。人们吃粽子、鸡蛋、喝雄黄酒,还要给每个人的耳朵、鼻孔抹上雄黄酒,以辟疫疬、驱五毒。

端阳节在安康还有一项重大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是龙舟赛,在安康,是汉江沿岸各县每年必须举行的大型活动。各地的龙舟都有有固定的颜色,如安康城的六条真龙船就分为四种颜色:水西门泗五庙和金川街镇江寺为金龙,中渡台和中河街为红龙,小桃园为白龙,石堤街为青龙。参赛时临时装饰的八条假龙舟也分三种颜色:许家窑、七里沟、唐套湾红龙四条,东泗王庙、老君关、石梯铺黄龙三条,青山套青龙一条。再如白河县城,上河街为黄龙,横街口为红龙,下河街为白龙,对岸湖北郧西大王沟、老官庙为黄龙,白石滩为青龙……。每当端阳龙舟竟渡,江面上百舸争流,舟飞如箭,鼓声震天,浪花翻飞;两岸人山人海,观众如潮。尤其安康近几年来举办的各届龙舟节,更是把安康古老的龙舟赛事推向了高潮,每年因来观看安康独特龙舟文化的外地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六月六与晒箱。六月六不是一个节日,但因为六月已是盛夏季节,这时天气还比较干燥,又进入高温季节,所以人们趁这时翻箱倒柜,把衣服尤其是一些绸缎细软、毛皮之类暴晒一次,即可防潮湿,又可防虫蛀。谚日六月六,晒丝绸,此习惯流传至今,农村在这天还要把家里的粮食统统拿出来晒一天,这也同样具有防霉防虫保粮的作用。有些地方这天人们要喝滑石甘草糖凉水,可以清热泻火,防暑降温,农村还要在这天把牛拉到河边给牛洗澡,盖因于牛也有清暑作用。

C. 龙舟竞渡在什么时期就有了

历史渊源:

龙舟竞渡,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

明代万历《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南宋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可见温州一带的竞渡,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

另外,龙舟竞渡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一、江浙地区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截止2020年,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1976年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时期的斧形铜钺,器物上雕刻着“羽人竞渡”的画面,图案生动清晰。

二、湖南沅陵

龙舟竞渡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船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儿6 女,儿女互相婚配,繁衍为苗、瑶、侗、土、畲、黎6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师不知他魂在何处,就让各族人打造一 条龙船,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 多年。

(3)安康龙舟文化在哪里扩展阅读

地域特色:

在中国,观赏龙舟竞渡的主要地区有安徽芜湖、安徽无为、江苏苏州、湖南汨罗、武汉汉江、厦门集美、湖北秭归、浙江杭州、广东、四川新津、贵州黔东南、云南洱海、云南德宏等地。

除国际龙舟锦标赛和龙舟国际拉力赛外,较为着名的地区性龙舟赛事还有湖南汨罗江龙舟赛、四川新津龙舟赛、云南澜沧江龙舟赛、贵州黔东南苗族龙舟赛、云南大理白族龙舟赛、广东龙舟赛、厦门集美龙舟赛(嘉庚杯、敬贤杯)、广西龙舟赛、陕西安康龙舟赛、四川乐山地区龙舟赛和台湾龙舟赛。

D. 安康龙舟文化园属于那个集团开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6

阅读全文

与安康龙舟文化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