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现在属于那些国家
对于世界文明的介绍,既要涉及到不同时段的主要文明形式,例如古代、近代、现当代等;也要兼顾到不同地区的文明类型,如非洲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文明、黄河流域的殷商文明、欧洲的古罗马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西亚的阿拉伯文明等。
两千年前的古代,世界主要文化区有:(1)地中海文化区:以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为代表,还包括波斯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是游牧、商业、航海发展起来的文化;(2)中国文化区:以定居的农业文化为主;(3)印度文化区:以佛教文化为特色;(4)中美洲文化区:由玛雅文化、阿兹台克文化、印加文化组成。现在世界可以分为六大文化区:即肯达尔划分的文化区。(1)西方文化区(主要指欧洲和美洲);(2)伊斯兰文化区(西亚和北非);(3)印度文化区;(4)东南亚文化区;(5)东亚文化区;(6)非洲文化区。
⑵ 中国的西方主要是指哪些地方
中国的西方主要是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
中国西部地区,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⑶ 西方国家具体指的是什么哪些属于西方
西方世界(英语: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英语:Western Countries)、西方文化区、自由世界,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与文字皆是一脉相承,惟地理上不一定位于西方,例如位于中东的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西方世界被认为是欧洲(俄罗斯除外),北美的美国及加拿大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即是以白人为主、具基督教文化及西方文化背景的国家,亦有认为信奉天主教为主的拉丁美洲国家也属于西方世界。
西方的概念根源于希腊文明、罗马帝国及后来的基督教文化,经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时代及通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扩张形成当今西方世界。冷战时期,西方的观点确立于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反对共产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反共自由阵营,有别于政治经济方面不同的共产主义国家。
这个词原本字面意思是一个地理概念,15世纪以来西欧人相对于将看到的西亚、南亚与东亚当作东方。在当代文化含义里,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欧洲也包括欧洲殖民时期源自大量欧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国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岛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西方国家
北欧: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冰岛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南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
中欧:德国,奥地利,瑞士
北美:美国,加拿大
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
除了传统的东西方国家划分以外,日本是比较特殊的国家,日本在地理上虽然属于东方,但是因为政治上实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一般被认为是西方国家。
(3)西方文化区属于哪个区扩展阅读
西方国家饮食特色
1、法国
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废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雅典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
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2、意大利
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着称于世。
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3、英国
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
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方国家
⑷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要说起文化的差异,应该先从饮食文化说起,因为“民以食为天”,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看看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长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国人长得结识。
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喜庆,而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挑衅和动乱,我们看到西班牙斗牛士拿着红布就是向牛挑战,红色可以激怒斗牛,所以,中国人在喜庆的节日里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选择蓝色,因为他们觉得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
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在绘画和雕刻艺术上,中国画是泼墨写意,西方的油画讲究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比如:中国人为了表现神仙可以飞行就在仙女的脚下加上几朵白云,体现飞的意境。西方人就不能理解我们这种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西方的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因为他们只有想到翅膀会飞。在雕刻作品中,中国人更注重想象力和意境,比如一个猴子蹲在马背上,它们的比例相差无几,只是表现了一种意境:马上封侯。而西方的雕刻作品讲求写实和细腻,绝不会出项这种比例失调的艺术作品。
中国人在介绍来宾时,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会加上很多主观评论。但西方人认为,介绍客人时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都有强加的感觉,介绍主要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评论。
西方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在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
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如果有事上门,事先要确切地预约时间。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行为。
中国人缺少拥抱,缺少肌肤之亲。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近,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被触摸和拥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触摸。中国小孩远远比美国小孩受到拥抱和亲吻得少,到了十岁左右,就很少有人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除了握手,我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有身体接触。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在十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凡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体会,任何言语表达不能代替肢体的表达。社会学和心理学教科书都有“身体语言”这个术语。中国文化缺少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人之间的感情和分享。
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质上是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就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契约社会讲究“先说好后不乱”,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些时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确当事双方的责权利。即是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对他***利的尊重.
中国文化讲仁爱,重义气。在西方,儿女成人后,父母没有再抚养他们的义务,回家吃饭一分一毛也要计算清楚。
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别也是很大的,有一位美国人娶了中国老婆后才感叹:“以前,我以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明,现在我才知道, 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美国的家长从不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他们认为:如果家长是老师,那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如果孩子做作业出了错,他们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会让孩子再思考,他们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 他们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从来不打击孩子,不说小孩怎么笨,总是不断地夸奖.他们也不会让孩子牺牲周末玩耍的时间去学习。中国的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
中国的教育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在当今竞争如此无情激烈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方能出成就。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是塑造一个真实的孩子,总要把孩子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你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让一个人去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中国一再强调自己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永远都处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我们中国人天天都用的电脑,其中的电脑芯片和里面运行的大大小小软件,有多少不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⑸ 西方文化分为哪几大文化圈在地域上是怎样分布的
拉丁文化圈,又称为西方文化圈、天主教文化圈、罗马文化圈、欧美文化圈等,其地理范围主要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南美洲由于自近代以来被西方殖民时间较长,其文化多被欧洲殖民者所同化,有时也被看作拉丁文化圈的一部分。拉丁文化圈的主要特征为:民众多信奉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拉丁字母使用广泛,文化上多继承古罗马、古希腊文化。
⑹ 西方文化圈有哪些国家和地区
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西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主要是以白种人的居住地为主,包含欧、美、纽、澳等地。西方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是:议会政治(政治)、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经济)、中产阶级为社会上的主要力量(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基督教的价值观仍为主流以及重视消费与享受(文化)。
⑺ 这是世界七大文化区分布地图
正在为您解答!
理论上讲还是比较准的。西方文明的分布区域如此广泛,主要还是因为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扩张。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侵略者会对当地的原住民与当地文明进行”清除“与征服,如北美的印第安文明。而除了西方的其他国家,比如中国,虽然在大航海时代时的航海技术远先进于西方各国,但中国主要走的是和平路线——详见郑和下西洋——而不是拓展殖民地,因此华夏文明的扩展范围仅仅局限于现在的中国(蒙古国以前是我国的领土:外蒙古,后来独立出去了)
回到西方。西方国家在建立殖民地后,由于其政策的不平等,移居的白人同时也受到了严重的经济限制。于是,在18,19世纪时,发生了大规模的独立运动,如美国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起义。这些政权都是由白人所建立的,因此,这些国家的统治范围也就纳入了西方文明的分布范围。
至于非洲(除了南非,注意,曼德拉不是南非共和国的建立者),20世纪非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大多为黑人,方式就是推翻西方的殖民政府。所以,非洲大部分还是属于当地文明的范畴的。
俄罗斯就不用说了,虽然人家在亚洲的土地比欧洲大,但他依然是欧洲国家。。。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