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现代的书院是干什么的
“文化监理、文化优化、文化创意既是当代中国文化人最应该做的,也是当代中国的书院最应该做的。”这是臻谛书院山长、苏州鹿山书院院长、文化监理人黄胤然在《文化监理、优化与创意》一书中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见解。
他认为现在和古代的文化语境不一样了,所以当代的书院不应重走中国古代书院的老路,她应该肩负起比单纯的教育更重要的文化责任,应该面向未来,在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的双重背景下,厘正思想、净化灵魂、监理文化、优化文化、创意文化、融汇文化、引领文化等。
应该在泛滥的红尘当中像秉烛于黑暗一样,给迷失的大众以文化的启迪、思想的引领、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希望。
同理,当代书院的山长(院长)也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思考力、文化辨识力、文化监理力、文化优化力、文化创意力;有自己鲜明的文化方向和主张,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特点,即谙熟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也融汇世界普世价值语境。
在古代中国,研究经学坟典、吟诗着文等是书院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但在当今语境下已排次靠后,属于“自选动作”了。
② 请问书院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书院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