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
1、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1997年12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2、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委将石窟保护项目列入十年科研规划之中;1961年成立“云冈石窟保护委员会”。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以“云冈石窟第1、2窟为试点”进行修整试验;从1974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对云冈石窟展开了大规模的维修保护。称为“三年保护工程”,保护原则为“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持现状、保护文物”。
3、五台山: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着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❷ 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❸ 山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太原的晋祠、平遥古城、芮城永乐宫等。
一、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❹ 山西的历史文化特色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的70%以上。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的人文景观。
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❺ 山西有那些传统文化
1、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2、添仓节
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3、山西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4、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5、旺火
生旺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主要以山西为主,有说法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根据煤炭开发使用的历史推断,现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汉代,并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生旺火的风俗习惯。
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进行。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❻ 山西的文化底蕴
山西的文化底蕴如下:
1、戏曲
山西民间面塑主要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生活理想的体现。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
❼ 山西的历史文化、名人
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灿烂。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关羽、吕洞宾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尤其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
❽ 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及显通寺,塔院舍利塔最为有名;
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着称;
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
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莺莺传》故事发生地;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雕刻精细;
应县木塔建于文代,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古木构建筑;
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
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晋国名臣介于推携母被烧死于此山;
北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点;
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西还建有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有古树名木,珍稀动物出没,褐马鸡是国家珍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