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看待明代文化新变

如何看待明代文化新变

发布时间:2022-06-07 10:00:58

① 为什么明朝会出现文化复古运动为什么这场运动不会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

1.文化复古出现原因:文章复古的表象之下是政治诉求革新的本质。15世纪末以后,明代诗文领域内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这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古的旗帜下,他们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创作影响所形成的委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他们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给民间俗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一种新的理解。
文艺复兴: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2.不会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的原因:①文艺复兴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目的是打破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和禁锢。文化复古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的时代发起的,受封建思想主导。②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机械复古。③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

② 现代年轻人喜欢明代文化

现在年轻人喜欢明代文化。现在明天年轻人比较怀旧。愿意接受以前的文化事业。

③ 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文化新变化

明朝中后期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形成新现象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④ 明朝文化的影响意义

明朝推翻了元朝残暴的民族压迫统治,恢复了中华衣冠制度,典章文物,审美情趣,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明朝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程度。
明朝文化保留和激扬了中国人的骨气,刚劲之气。
明遗民王余佑(号五公山人) 和顾梦游 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明朝深厚的感情。冯梦龙在明亡后迅速编印的《甲申纪事》中记载了许多上至朝臣,下至普通平民的忠烈之士殉国的事迹。明朝的遗民林古度说:“儿时一万历钱,佩之终身”,他有诗说“登高空忆梅花岭,买醉都无万历钱”明朝的遗民傅山有诗说:“苦楚四十年,矢作崇祯人”。
明末农民军将领李自成的义子乃至义孙,最后成了拥护明朝最坚定,抵抗清军最顽强的力量,他们在南明时期,不再打自己的旗号了,而完全成了忠于明朝的力量。 到明朝中央政府已经消失,最后弹尽粮绝,重重围困,山穷水尽的时候,任何其他功利的想法实际上都已经不存在。而此时李来亨在茅麓山和整个大陆都已经沦陷的时候,仍旧打着明朝旗号抗清的明军将领,农民军已经变成了“明军”。 甚至姚雪垠的《李自成》的结尾,写到这最后的时候,反复强调的也不是他们的闯王李自成余部的身份,而是强调他们的明军身份。 明朝文化灿烂繁荣,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 东亚 明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继元朝之后继续深入吸取中国文化,其中起突出作用的,与宋、元代一样,仍是是日本的僧侣们。他们请求明朝赐予书籍,或自己觅购或接受他人赠送书籍。而他们索要或自己搜集的,大部分是宋、元的,少数是明初的书。总之,遣明使时期,那些在日本人中受中国文化浸润最深的以五山禅僧为代表的人们,利用入明的机会,继续表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渴望、追求与吸收,但又显出与过去时期不同的特点。当然,不仅日本僧人入明,也有明朝僧人去日本,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努力。
明朝的时候,日本还派过遣明使,朝鲜在李朝时代的初年也向明朝派遣使节,据统计有300多次。
到了17世纪,日本的江户时代,中国儒家的朱子学,就是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日本的官学,日本民间盛行的是阳明学。
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认为清朝统治是蛮夷的统治,而朝鲜人自己的君王是明朝皇帝册封的,与清朝相比,自己国家的社稷则是正统。正是这样的对明朝的向往和对清朝的蔑视,使得朝鲜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自己已经模仿复制了明朝的文化。
琉球建国采纳明朝体制,从吏制、礼仪到教育制度与中国大陆并无二致,这样的好处是迅速将蒙昧时期的琉球一步带进发达的封建时代。21世纪的冲绳文化,还保留着浓郁的闽南风情。妈祖庙和孔庙依然是显眼的建筑。与日本本岛的民居喜欢雕上鱼形装饰不同,冲绳民居门前都蹲着一对“风狮爷”(当地人称嘻莎),这是久米村人从福建带来的华夏遗韵。击鼓、舞狮一直是琉球人的酷爱,琉球人还留有过春节的气息,在没有正月庆典的日本算是独树一帜。
明代是中越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发展。而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到20世纪时期还身着明朝服饰。 西方 明朝时期,欧洲天主教士的东来,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同时他们也将部分的中国学术传到西方,形成一种文化交流,不过他们传入中国的西学多,而传往西方的中学则较少。
中国经学的西传,利玛窦之来到中国广东,首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义大利,此为四书西译之始,时为公元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继之在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又将五经译为拉丁 文,并在中国杭州出版。后来到清代初年,一般西洋传教士纷纷大量的翻译中国经书,寄往欧洲,并盛称中国伦理哲单与政治思想的深湛,因而激起欧洲思想界的波澜,曾一度非常向往中国。
中国医药的西传,为永历王太后致送国书给教皇的波兰籍教士卜弥格,曾以拉丁文着中医示例一书,内容述有中国人看舌治病法,与医名二百八十九条,此为最早具体向西方介绍中国医学的一本书。
中国的美术工艺如丝织品与磁器,很早便由商人传入欧洲,唯中国式的庭园建筑则在明清之际才传入欧洲,且一度成为风气,这其间也多少受传教士的影响。
公元1750年英王的建筑师詹培士(W. Chambers)为肯特公爵(Kent)建筑了一所完全中国式的建筑,有雕栏、玉砌,有假山、浮屠。转瞬间这种风气流传到法国与德国,为一部分德法人所喜好。德国的卡赛尔伯爵特别建造了一座中国村。其一切布置都仿中国,甚至村中的女子都穿着中国服装。又有德国园艺家温赤(Ludwig A. Unyer)着书盛称中国的园亭建筑,小桥流水、楼台亭榭,极尽变化曲折之美,能引人人胜:非若欧洲建筑之徒事整齐崇峻,而全无合蓄者所能比。

⑤ 怎样理解明朝的文化制度

明代中后期的文化繁荣昌盛。文学,科技,艺术等成就很高。明代的国际影响力也很大,是公认的东亚汉文化圈里的代表与霸主。明代优秀帝王也不少,朱元璋可谓是开国皇帝最优秀的,与别的开国皇帝只管坐江山不同,朱元璋是整个明朝制度的总设计师,假如抛开现实等问题,单纯从朱元璋的角度看:优秀帝王高效率地领导整个被严密规划的王朝,这个王朝不出意外绝对会永远存活。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明代文化新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