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文明源头是哪里
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她以其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古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话、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之最。古希腊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新的高端。由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古希腊人民创造出了无数夺目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古代希腊文化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⑵ 世界文化的源头有哪几个
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她以其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古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话、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甚至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之最。古希腊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新的高端。由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古希腊人民创造出了无数夺目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古代希腊文化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⑶ 世界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哪里
谈人类文明起源的年代。首先需明确界定人类文明的标准。
关于人类文明的界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西方掌握话语权。他们以出现文字、城堡和铜器作为界定文明的三要素,固执地认为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城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而认为中华大地的古文明最多只能追溯到迄今3000年左右。依据这一观点。人类文明的起源时代应该是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4000年左右。
然而,所谓文明,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生存和生活方式演化到一定形态。就可以称之为文明。文明不是一个计量单位,因此不适宜进行量化定义。
2004年,我国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把我国历史向前推移1200年的成果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始启动,有国内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参与,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展开规模宏大的科研探索。通过对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堰师二里头四处遗址,以及全国十余处区域聚落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团队从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和强制性权力等方面总结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提出了与西方不同的界定文明的四条标准。即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社会阶层、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现;大型建筑的修建。 排除了西方学界此前提出的文字、青铜冶炼技术两条标准。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宣布考古资料证实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四条标准符合并反应了中国历史的特点,与西方学术界常用的文字、青铜冶炼技术两条有别恰好是表达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这也算是我们对中国文明的研究中发现和总结的一些不同于其它文明的地方。
可见在不同的标准之下,人类文明起源的时间会是一个变量。
⑷ 人类文化的发祥地在哪里
古代东方国家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这里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学校和学校教育。虽然这些学校还较为简陋,但已具备了学校的功能。由于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脱离出来,有了专职性的机构。学校里除了有专门进行教学的场所外,还有专门从事教与学的人员——教师和学生。这一切都促使了人类教育的大发展。古代东方国家的学校教育特点显着,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1.教育注重政治功能、社会的价值。学校教育与奴隶制社会的政治、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直接为之服务。学校教育中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2.教育的宗教色彩浓厚。在古代东方国家的学校中,教师往往都是由神职人员担任的(中国除外),宗教机构同时又是教育机构。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注重道德训练。教学内容也大都围绕宗教经典内容进行。
3.教育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古代东方国家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特权的标志。哪个阶层的人进入哪一类学校学习是有明确规定的。这是由奴隶社会的阶级性所决定的,同时,这种教育上的差异又进一步巩固了奴隶社会的等级性。
4.教育的保守性大,发展缓慢。这一特点是受古代东方国家的经济、文字等特点所限制的。古代东方国家的经济大多以农业经济为主,这种小农经济对外联系不多,较为封闭,变化极小。最初形成的文字十分复杂,要掌握这些繁杂的文字需要相当的精力和时间,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学校的教学内容又多以宗教经典为主,这就使得古代东方学校教育发展十分缓慢,这一特点也影响到以后古代东方国家学校教育的发展。
⑸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
有一个古老的文明,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存在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是文明过去被称为巴比伦文明或者巴比伦 亚述文明。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创立者即不是巴比伦人,也不是亚述人,而是更早的苏美尔人。所以我们也称两河流域文明为米索不达米亚文明。书面这个民族大概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天来两河流域定居的,但是书面人的语言迄今为止任何语言都没有亲属关系,他们起源于何处,也不大清楚。如果说两河流域文明的源头是苏美尔文明那么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之谜又该如何解开呢?
阿瓦伊里秋的建筑物还表明萨迈拉文化的影响,法国考古队在发掘该储存池发现大型住宅的遗迹,这些仪器的大小和构造与北部典型的赛马文化遗址安塞万秋秋相似。设计出色的阿瓦伊里住宅面积是325平方英尺,但这种住宅有柱子这一点是他与赛万秋的重大区别。
这种住宅也太先进了,但也许更令人惊讶的是,米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欧贝德农夫就会住在这如此先进的住宅里,而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乔加马米和阿瓦里亚秋的发现江苏猎人文明的确切时间往前推进近2500年。不幸的是,波斯湾战争打断了阿瓦伊里秋的考古工作,直到重新发掘此处遗址,并发现更多的时间一只之前苏美尔人的起源之谜只能算作解开了一半。
⑹ 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在哪里
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在非洲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包括有有人科的起源和智人的起源。从考古成果来看,对于人科的共同祖先约7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论。
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国际学术界有很多理论。其中最着名的包括“非洲起源说”及“多地区起源”。非洲起源说认为,非洲以外现代人的共同祖先来自于5万年前的非洲。
多地区起源论则认为现今世界各地人类与原先分布于亚、非、欧三大洲的早期智人乃至更早的直立人有连续演化的关系,在中国人类化石中较其他地区古人群出现频率更高的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是支持该地区人类连续演化的重要证据。
而非洲起源说的理论障碍包括有“如何解释澳大利亚土着的起源”,因为在澳大利亚所发现的一些头骨化石和残留工具,与那些生活在南亚沿海地带的非洲早期移民有着明显的区别。
人类历史发展
智人是由直立人进化来的,其脑容量更大。现代人和智人属于同一物种。大脑的发达与复杂化可能有利于聚群的社会生活,群居生活十分有利于以协作方式获取猎物、采集食物和交流信息等,因而使智人在生存竞争中占优势。
在智人中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可能是建立在生死观念基础上的。据现在研究,动物大概没有生死观念。智人开始为同类死者掘墓掩埋,还在墓穴中置放工具和衣着,好让死者到另一个世界去使用。
直立人如何进化到智人大致有两种学说。一种为多区域连续学说,认为直立人从非洲迁移到亚欧大陆,然后欧、亚、非三地的直立人分别进化为各地的智人,由于进化过程中异地的人持续发生杂交,所以仍保持同一基因库,属于同一人种;
另一学说为非洲起源学说,认为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大迁移,一次是直立人的迁移,另一次则是非洲的直立人进化为智人,然后又迁移到亚欧大陆,这次迁移大约发生在10万年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洲起源说
⑺ 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被评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是哪些国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国际上对此尚有争议。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
一、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二、古印度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原来说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据最新的水下新发现推断,印度的文明史可能会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这很可能超过埃及。历史上的印度饱受外来势力的侵扰,而且绝大多数侵略者往往是进去了就不想走。
比如16世纪末,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都入侵过这个国家。最后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独占印度达190年之久。尽管印度遭受过无数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印度的文化始终有一条绵绵不断的主线--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
印度内部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现出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有、宗教与世俗、落后与先进的巨大反差。
三、古埃及
古埃及是指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为一个基于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国的经典范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着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王朝8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
四、中国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7)人类世界文化源泉在哪里扩展阅读:
文明成就:
一、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文明
世界最早的人类文明——两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文字——苏美尔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万年前);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8000年~1万年前)。
世界最早的冶炼实践——两河流域城邦金银矿石冶炼实验(7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两河流域城邦青铜冶炼术(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铁器文明——赫梯文明(35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历法——苏美尔人太阴(月)历(具体时间不详,早于埃及太阳历;有说法认为其有5000年历史)。
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犹太教(4000年前,与印度教并列)。
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
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帝国——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数学——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几何——古埃及几何(5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专用书写工具——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
三、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
印度数字。
世界最早的三角函数——出自《太阳悉檀多》(公元1世纪成品)。
世界最早的日心说——出自《阿利耶毗陀论》(公元499年成品)。
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与犹太教并列)。
四、四大文明古国中国
世界最早的铜冶炼技术——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4675±135B.C.)。
世界最早的农业——江西万年县万年仙人洞遗址驯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万年前)。
世界最早的造船技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8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酿酒技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果酒沉淀物(9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骨笛(9000~86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哲学着作——老子《道德经》(25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军事学着作——孙武《孙子兵法》(2500年前)。
⑻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什么
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 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是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间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了苏美尔人。对于苏美尔人,人们虽然至今还不知道他们是哪一族人。但他们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却得到了较为一致的公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首先出现人类的文明,得益于“那里生长的枣椰树,不仅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木材;那里的芦苇荡里,有各种野禽小兽,还有鱼类,提供了宝贵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而尤为可贵的是,那里的土壤是极其肥沃的冲积土。”(斯塔夫里阿诺斯,1999)。聪明的苏美尔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的楔形文字。正如一位着名学者所说“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用两河流域的粘土制成写作材料,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作笔印刻成的文字,由于字形像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除了楔形文字外,苏美尔人已能把五大行星和恒星区别开来,并将肉眼能看到的星辰划分为星座,以后又从星座中划分出黄道十二宫。此外,还有文学上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长约3500行,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 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下游,远在旧石器时代,非洲北部已有居民。那时北非的气候温和湿润、布满草丛森林,当时的居民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大约在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北非气候逐转为干旱,并出现了沙漠。但纵贯境内的尼罗河却把埃及变成了沙漠中的绿洲,于是许多居民便陆续迁到尼罗河两岸。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在埃及境内的一段,每年六七月间因上游山洪下泻逐渐淹没河谷两岸,九十月达高潮,十一月开始退潮。泛滥期间,久旱的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待洪水消退后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古埃及人把尼罗河视若神明,为之编制神话颂诗。如埃及一首古诗有这么一段诗句:“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 因此,尼罗河为古埃及人带来了发达的古代农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埃及的文字、文学、建筑、艺术和科学等,对古代许多国家特别是地中海东岸各国有过较大的影响,对人类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如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字,传给了地中海东岸的商业氏族腓尼基人,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字母。埃及文字除象形字多用于铭刻以外,祭司体和氏书体一般写在纸草上。纸草是由尼罗河下游的人们制作而成的,沼泽地区的一种高杆植物茎部富有纤维性,将其剖成长条,再用树胶粘联起来。它不但是古埃及人使用的纸张,随后也成为地中海东部地区通用的纸张。在科学知识方面:①已知40多个星座。②制定历法,把全年分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增加5天作节日之用。这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第一部太阳历。③金字塔的建造,说明埃及人已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④医学上,医生有专业分工,如治疗眼疾、牙痛、外伤等。此外,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筑、狮身人面像的雕塑等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 南亚文明的滥觞──古印度河流域 印度这一名称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我国西汉称为“身毒”,东汉时叫“大竺”等,至唐代玄奘在其所着的《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把印度与亚洲大陆隔开,在地理上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这块大陆的南半部是一个三角形半岛,东为孟加拉湾,西为阿拉伯海。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印度河,其流域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主要舞台。南部德干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山地起伏,高原两侧的沿海是平原,气候良好,雨量充沛,适于农耕。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印度河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以及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地方。已经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牦牛、水牛等。古代印度与外部世界也有相当的贸易关系,在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300年的废墟中发现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的巴林岛上也发现了一些古印度河流域的产品。古印度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最古老的文献是《吠陀》和史诗《摩河阿罗多》、《腊玛延那》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有阿旎陀石窟的艺术表现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十个数字符号的发明,后经阿拉伯人略加修改传至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西方文化的源头──克里特岛的文明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中心,岛上土壤肥沃,以盛产鱼、水果,尤其是橄榄油而出名。岛的周围海面风平浪静,气候条件宜于小船航行,因而利于商业贸易。从克里特岛可北达希腊大陆和黑海,东到地中海东部诸国家和岛屿,南抵埃及,西至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岛屿和沿海地区,不管朝哪一方向航行,几乎都可始终见陆地,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克里特成为地中海贸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仅对商业发展,而且对文化发展也是很理想的。克里特岛人与外界的距离是近的,近到可以受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各种影响;然而又是远的,远到可以无忧无虑地保持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公元前3000年中期,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产生了克里特文明。克里特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文明具有水陆双重性。岛上山区布满森林,提供了建造远航海船的木材。他们驾着单桅海船,满载着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叙利亚的马和木材,爱琴诸岛的银、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铜,自己岛上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总的来说,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岛称作“伟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岛。最能体现克里特文明的是它的建筑,如米诺斯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里面千门万门、曲折相通,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迷宫”之称。其中最了不起的是复杂的取水和排水系统,天一下雨,雨水便把下水道冲刷得干干净净,工匠还可以到里面维修。到近代为止,还没有谁能超过它。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是世界的又一个文明发源地,养育黄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细土,这种泥土被称为黄土,它覆盖了河西走廊东面的广大地区。一般认为,黄土是在地质年代较近的第四纪的寒冷干燥时期,由强劲的西北风吹送来的。其源地在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的干旱沙漠地区。有些地方的黄土堆积得很厚,超过100多米。其天然的肥力,不逊于当时世界上任何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因此,黄河流域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样,产生了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的文明由诸多成分组成,如陶器、丝织品、青铜、文字、大麦、小麦、羊、牛、马等。黄河流域的青铜冶铸技术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当时祭拜祖先时用来存放肉类、谷物和酒等祭品的礼器都是青铜制的。青铜制品大小各异,表面饰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形花纹和许多真实或想象的动物图案。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对中国和整个东亚的历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商朝的文字大多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这些龟甲兽骨是当时的人用来占卜吉凶祸福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独特的习俗。还有,中国古代精美的陶器和丝织品在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后来形成着名的“丝绸之路”的取名、以及英语中的“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之意,可见一斑。 可以说,人类文明源于大河文明。这些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加上当时温暖的气候条件,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地向外传播。他们或向当时的野蛮之地播洒文明之光,或在与别的文明的碰撞、融合中继续传播、最终形成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大格局,也为此后世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⑼ 人类文明最是起源地是哪里,在什么时间
人们对人类来源的真正答案,只是100多年的事。因为化石提供了事实根据,化石是古代生物遗留下来的部分遗体或活动的痕迹。找到人类骨骼化石和石器,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体质、智力和用具的发展水平。由化石发现的地点,可以知道古人类的地理分布及其所处的地质时代和生活环境。在各种化石中,头骨化石是最重要的。
一般动物的面颅比脑颅大得多;人类则相反,脑颅要比面颅大得多。原始人和现代人比较,差别可以说主要就集中在头骨上。如原始人的头盖骨比现代人厚得多。正因为研究人类的头骨化石最能了解古人类的形态特点和体质发展水平,因而人类学工作者,对于寻找完整的人头骨化石特别重视。完整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被认为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就。100多年以前,科学家已经注意到用人类化石为证据,来探讨人类进化的历史。 第四纪时代出现了人类的祖先。最初亚非大陆温暖湿润,古猿在这种环境中演变成能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的人类。劳动使肢骨发达,双手更能创造万物,口腔发展了语言,也就推动了脑的发达。人类始祖直立猿人的出现,与别的哺乳动物尚用四肢爬行不能用手更无语言迥然不同,而变成支配世界的主人翁。 按人类的体质和其文化发展的顺序,可分为“猿人”、“古人”和“新人”阶段。近数十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现人类化石,使人类科学家从而了解人类体质特征和文化发展。可是仍有不少疑问,如猿人变古人的过程如何?古人变成新人的过程又如何?目前的发现尚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作完满的解说,这需要更多发现的事实继续补充。 世界上常发现的人类化石,几乎都是“古人”或是“新人”(也称“真人”),其中最着名并为科学界所公
认的是1865年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得特尔人属于“古人”,1868年在法国克罗马尼翁人属于“新人”。因此一般人就认为人类的祖先只有十几万年的历史,直到1929年,中国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从而使人们相信人类的祖先40万年以前就有了。 地球的地壳,无时不在变动。从山地侵蚀下来的泥土和砂砾,最后沉积到大洋湖海里,形成深厚广大的岩层。大海上升为陆地,高山侵蚀成平原,大地上有生命的动植物,随时可被埋没在沉积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变成化石。地质学家,根据这些动植物的遗骸,可以辨认地球各区域各时代生物演变的情形。 地质时代,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太古代所知的地质史实最少,不象有生命存在。到古生代开始,才发现有生物遗迹,不过完全是下等动物和初级植物。下等动物最多的是三叶虫,珊瑚、海绵、水母也不少。中生代是爬虫最主要的时期,体形高大,且有铠甲作为保护。新生代是近代地质史上生物进化的重要时期;大爬虫已一去不返,留下来的只有鳄鱼、龟、蛇和蜥蜴等,此时是哺乳类大为活跃的时代。
第四纪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内的地球史上,出现了直立猿人。因此有人称第四纪为“灵生代”,因为这是人类的时代。同时第四纪也大大改变了自然环境,尤其明显地改变了动植物界。其次,第四纪有强大的冰川作用,并在地球表面,留下了很多痕迹。冰川的进退也影响了动植物的分布。 地面上突然冰期来临,靠采取果实生活的猿人,在冰天雪地中无处觅食,常为饥饿所迫,不得不剥兽皮,以作衣服;寻觅洞穴,找栖息之地;钻木取火,可煮食也可驱逐野兽。人类经过数度冰期的淘汰,智力益见进步。 远古人类的文化遗物,主要是一些自制的工具,这些工具基本上是石制的。古老时期的原始人类没有生产经验,所以石制工具简单而粗陋。但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制作工具的技能不断改进,所以说劳动是创造文化的原动力。石器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大都是猎人和采集者。他们使用的工具多是河床圆砾,初用打制法,后用磨制法。到了冰期终结时,就开始了新石器时代。这时期完全用磨制的方法来制造石器,多凿有孔眼及环形的石器,种类繁多,有大斧、石刀、石凿等。这时期的陶器已很发达,农业工具也已开始,并有了原始的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结束后,大约公元前4000~1000年,人类进入金属文化。先是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2000年就进入铁器时代,已开始用铁作犁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是交替而不是截然分开的。
⑽ 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
一、中国的黄河流域
1、简介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俗语称其为“母亲河”。
2、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季节差别大、温差悬殊;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湿度小、蒸发大;冰雹多,沙暴、扬沙多;无霜期短。
三、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包括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是中东名河,发源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山区,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大体上流向东南,最后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为西南亚最大河流。其与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幼发拉底河全长约2800千米。
2、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西面的幼发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源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流经伊拉克,最后与幼发拉底河合流成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正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