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荣昌猪的特点有哪些
荣昌猪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等地区。
体形外貌
荣昌猪是我国不多的全白(除眼圈为黑色或头部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地方猪种之一。体形较大,面部微凹,耳中等、稍下垂,体躯较长,背较平,腹大而深。鬃毛洁白刚韧,乳头6~7对。
生产性能
每胎平均产仔11.7头;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58.0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44.2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不限量饲养,肥育期增重平均623克,中等饲养条件下,肥育期日增重平均488克。87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69%,胴体瘦肉率42%~46%。
荣昌猪有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杂交配合力好和鬃质优良等特点。用国外瘦肉型猪作父本与荣昌猪杂交,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尤其是与长白猪的配合力较好。另外,以荣昌猪作父本,其杂交效果也较明显。
2. 猪文化与福文化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不象狗那样精灵,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随主人前后,极尽讨好之能事。而猪长着一副圆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猪的懒惰在动物是出了名的,猪之所以在所有家畜中是长得最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活动少。除进食的过程中活动活动外,猪难得有做什么大运动量的运动,更不用就操心劳累了。猪的脏也是尽人皆知的,虽然它的不讲卫生有着客观上的原因,但它一辈子几乎都在一间栏里吃、住、拉、撒、满身粘着屎屎,给人恶心的感觉。因缘于猪的上述一些特点,它往往成为了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被使用时,带有深厚的贬义色彩。
猪又含有轻蔑之意。着名的电影剧作家夏衍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中写到,工头对包身工的称呼一律是“猪猡”二字,显示出他们对包身工的歧视和人身侮辱。清未明初,大批中国人被卖到国外做苦力,这些海外华工被称为“猪仔”。运到国外,鬻为人奴,及为开矿等苦工,终身无回国之望。
那么,猪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否全部为贬意,只能讥刺人类的缺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猪被用于贬义,完全是出于人们对它表面上的观察。例如说猪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据专家研究,在摄氏48度以下时,在圈内的猪通常把自己的地方,但一旦温度升到摄氏48度以上,它们便会在自己的圈内胡来蛮干了。于是乎,温度越高,它们就会变得越发肮脏。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那种以为猪是肮脏牲畜的观念,主要是指其外表而言,而猪的本性并非真的就肮脏不堪。现代着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认:“象所有的所谓肮脏的动物一样,猪最初被视为神圣之兽。”这一论断是很有道理的。
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家猪是显得那么温顺老实,那是因为长期被人类驯养,与大自然隔离而丧失了其本性,而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于是基于这一特点,猪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思。
说到猪的勇敢我们先来看一则真实的现代奇闻:1984年初秋的一天,黑龙江的采药老农孙头背着竹篓上大兴安采药。突然,一颗黄豆大的水滴掉在了的后脑勺上,水滴有些血。老孙头抬起头一看,只见一只饿得干瘪瘪的东北虎,正蹲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他掉口水呢!老孙头大吃一惊,那老虎“呼”地一声,迎头扑来,老孙头猛一躲闪。那老虎便从他头上发现一米开外有一头肥壮的野猪,正低头着在那里刨树根。那野猪以这位突然闯来的山大王也不示弱,于是双方都恶狠狠地盯着对方。这样对峙了大约两三分钟,老虎突然一跃,向野猪冲去,它们一来一往,一守一攻,大约斗了十五个回合,老虎使了个绝招,一口咬住 了野猪的后腿。野猪痛得大声嚎叫。突然树林里黄烟滚滚,啼声四起,几十头野猪咆哮着,朝这边冲来,拼命厮杀。老虎孤军奋战,奋力搏斗。眨眼间虎啸猪嚎,树林里斗得天昏地暗。几个小时后,老虎浑身鲜血淋漓,渐渐力尽难支,呜呼哀哉。这时幸存的野猪才慢慢地,愤愤地撤离现场。树林里血染黄沙,十几头野猪和一只老虎倒在地上,有两头快要断气的野猪还抽搐呢!老孙头躲在一棵大树上,自始至终观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猪虎的大战。
野猪具有如此的神勇,所以“猪”这个名词在日本常用作人的名字,日本人用“猪”给幼儿命名,并非为了好养活,才取个俗贱的名字,而是欣赏猪的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精神。欧洲人也有类似的认识。他们认为野猪虽然没有角,却是兽类中最凶悍的动物。它的獠牙尖锐而强硬,可以轻易刺伤敌人;它经常在树干上摩擦肩部下胁,使之成为坚强的盾甲。因此欧洲的许多纹章以猪为图案,表示猛勇和万夫莫敌。例如英格兰王查理三世的徽章是两头猪拱卫着盾牌,苏格兰亚盖公爵的徽章上,猪头像置于图案上方,显示了猪的尊严。
作为家猪,它又是那样的憨厚老实,安分守己,从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并为人们带来以经济上的富足,成为农民百姓的“聚宝盆”;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猪还有其它的许多寓意和象征。
据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既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生活中,猪一方面代表着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但另一方面 又象征着勇敢、厚道、忠诚、谨慎、诚实、宽窄。自然学家赫森说:“猪不象马,牛,绵羊那样疑心重重,畏缩顺从;不象山羊那样卤莽,天不怕地不怕,不象鹅那样满怀敌意,不象猫那样屈尊俯就;也不象狗那样摇尾乞怜。”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富足 <<点击查看详情
春节前,人们一般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再动刀了。浙江一带在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认不吉利。进刀时屠户要讲一句“出世入身”的话,小孩妇女不能观看。杀后要将粘有猪血的利市纸压在室角或猪栏内,以示猪未死。猪毛要用吹火筒盛,开水全入桶后,把吹火筒的下端浸入汤桶,上端用口吹气,沿桶吹一圈,一示以后养猪长得又快又大。乔猪毛时,要在猪头和猪尾 各留一快毛,意为“有头有尾”,然后将整条猪放在凳上,先是猪头朝外,养主烧香及猪毛谢天地,将猪剖成两片,除新年食用外,其余的俺入缸中,以备年后再用。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是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巾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
富足 <<点击查看详情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过去汉族有一种“打母猪鬼”的民间驱邪活动。凡家中有病灾不幸之事,家中长者便设香案,以打母猪鬼来祭,向神灵许愿,求得驱邪。祭时,要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闲、蹄、肝、肠、肺等放在一个筐里,摆在堂屋中间,主持人燃香祝拜,祭完后,将内脏煮熟后分吃掉。民间认为“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
金猪送福 <<点击查看详情
云南佤族有“猪胆卦”的占卜风俗。杀猪后,根据猪胆判断吉凶。如果胆纹上下行,胆内水分多,为吉卦;胆纹左右行,胆内水分少,为隐卦。一般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使用,由巫师乍卦。
诠释福文化
福文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俗文化。她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她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字的来由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中国文字的构造是以拟型为字体的基本结构,就是说一个字要表达什么事物或什么意思从字面上就可以解释。例如“天”字,它有一个“一”字和一个“大”字组成,以为天的意思就是第一大,是最大的意思。
“福”字是“示”字旁,是祈福的意思,甲骨文中“福”字的写法很多,和现在“福”字最接近的写法是“”,是人的两只手捧着着一个类似于酒罐的东西供奉神灵或祖先。到了金文中变为“”,成为形声字,示形畐声,而“畐”字金文中的写法是“”表示器皿中的东西是满的意思,与示字合起来就是盛满贡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佑。
来看看“福”字,它是由“衣”字、“一”字、“口”字、“田”字组成,“衣”字旁又有福禄之意,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因为,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有衣服穿,有一口田,能吃饱饭那就是福气了。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福”字的写法。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字》
大家都知道,过年贴个“福”字门心,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但对当年康熙御笔
亲题的“天下第一福”,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其悠远有趣的传说故事、条分缕析的福字
拆解、昂贵的制作材料、精湛的制作工艺,无不让人大开眼界。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百般无奈
之时,康熙决定尝试“请福”,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孝庄太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以
75岁高龄得以善终。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间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
福为“天赐鸿福”。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
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
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中华盛世平安福》字
人间第一福——《中华盛世平安福》2008年10月7日,黑龙江省版权局登记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福寿书法家吕国明于2008年国庆创作的《中华盛世平安福》字(作登字:08-2008-f-163号):此“福”字借鉴唐太宗“平”字和王羲之“安”字书法笔意,保持传统“福”字原形,符合书法和汉字规范,由“平、安”二字组成,并且“平”字与“禾”字形体相通,造“和”字于“福”字之中。因为传统“福”字有象形“衣食”之意,此福为“衣食之福”;“平安”二字组成,为“平安之福”;有“和”字在“福”字中,为“和谐之福”,共和国华诞而生为“盛世之福”;以周易五行分解此“福”字;可分解为“平”(属水)、“安”(属土)、“一”(属土)、“口”(属木)、“田”(属火)、“福”(属水),得出2(水)、1(木)、1(火)、2(土),五行缺“金”,按相生之道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四行以全,此“金”自生,五行生“金”,又为‘生“金”之“福”’。
因为没有“平安”万事空,所以“平安”人间第一“福”。“中华盛世平安福”同时
又是“人间第一福”。“人间”不仅仅针对人,包含动物、植物等世间万物。一些生物种群濒临绝迹,生态失衡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用“平安天下,福满人间”的理念为地球祈福。。。。。。
《中华盛世平安福》诠释“福”文化
福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什么是“福”,抽象的说:福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不懈努力追求的。。。。。。
人们如此祈盼的“福”具体包括那些方面呢?《中华盛世平安福》对我们几千年的福文化包含的内容有这样一种概述:
第一层面“衣食是福” 传统福字俱进有几千年历史了,她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形体变化较多,按象形而论不管以酒祭天之说,还是求取“五福”之论,数千年前我们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识主要目的还是为“衣食”。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人也还是把“衣食”作为福的主要目的。“衣食”代表“物质层面”,“物质”是“福”的“前提”,“民以食为天”,“贫穷不是社会主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事理都在强调“衣食是福”;
第二层面“平安是福” “平安是福”源自《庄子》“平则福”距今两千多年。是什么让古人产生“平安是福”这种理念的呢?应该是自然灾害与战争。“平安”是一种“状态”,是人们对平和安定生存过程的渴望。没有平安就没有一切,平安是“福”的“基础保障”我们说的“长命百岁”,“安度晚年”,“健康是福”,“安全第一”,“创建平安城市”都是祈福“平安”的写照;
第三层面“和谐是福” 人拥有“衣食”物质和“平安”状态并不一定会感觉到幸福,人类对福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追求,也就是“和谐是福”。“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和谐是福,始之于创建和谐社会。和涵盖了:谦和、和善、和顺、和睦、和美、和谐等方面内容,从任何一个词语中都可以找到幸福感追求点。“和谐”代表“精神层面”,“和谐是福”是人们对福的一种精神感觉,当然人的思维不同,追求不同,对福的感觉也不同。但以“和谐”为代表的“和文化”所涵盖的精神层面上的祈福理念却能符合绝大部分人的祈福观点。。。。。。
福是人们根据自身渴求,对物质,精神及平安健康状态的综合性追求或对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追求。
《中华盛世平安福》是以“衣食”之“福”,“平安”之“福”,“和谐”之“福”,生“金”之“福”,“盛世”之“福”多种寓意而更符合中华儿女的共同祈“福”心愿。。。。。。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为民谋“福”路线
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创造物质为百姓谋求“衣食之福”),创建平安中国(为人民“幸福”提供“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增强人民幸福感)。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何以能如此快速的发展,其实质原因是以人为本,党、政、军、民一条心,走的是为天下百姓谋“福”路。。。。。。
《中华盛世平安福》的衣食是福,平安是福,和谐是福的理念相通于传统五福的祈福观点:“五福”源于古人对“福”的解释“一曰寿(长寿)”“二曰富(多才)”“三曰康宁(健康平安)”“四曰修好德(崇尚美德)”“五曰考终命(其命善终)”。将其与合并:“衣食是福”与“二曰富(多才)”相同,代表“物质”;“平安是福”与“一曰寿(长寿)”,“五曰考终命(其命善终)”相通属“平安、状态”;“和谐是福”与“四曰修好德(崇尚美德)”同属精神范畴。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把幸福总结得非常具体,古人今人在福的追求上是相通的。
春节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是最常见的一种挥春,单从字面解释,福字是祈求一口田,衣禄全,因为以前的人认为安居乐业就是有福。人们在习惯在春节贴福字,还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姜太公封神的时候,他的老婆也前来讨封。姜太公一身正气,哪里容得,便生气地把他老婆封了一个“穷神”,并限制她不得到有“福”字人家去串门。封穷神这一天正是旧岁除夕。百姓知道了这个情节,于是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了“福”字,不让穷神进家门。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春节倒贴大红“福”字,这是中国福文化的一个传统习俗。
3. 2010重庆春节 有什么好玩的
一、冰雪旅游
活动 时间 地点 内容
名称
第十届中国·重庆金佛山冰雪节旅游节 1月初-2月底 金佛山 雪地摩托、滑雪、苗族风情表演、篝火晚会、雪原登高比赛、雪雕比赛
武隆仙女山林海雪原旅游节 1月初-2月底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赏雪、雪上运动等
二、温泉旅游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重庆冬季温泉旅游季 1月-2月 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南坪步行街 启动仪式、街头促销
第二届巴南温泉旅游文化节 1月-2月 东温泉桃花岛旅游区 开幕式、泼水节、趣味游泳等
统景温泉旅游文化节 1月-2月 统景风景区 开幕式、旅游商品展、温泉热舞蹦迪、水上运动表演
三、民俗活动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第四届重庆禹王庙会 1月-2月 洪崖洞、湖广会馆 庙会迎春活动
第三届五宝年猪节 1月 五宝镇 猪选秀、民间歌舞、摄影展等
第三届荣昌年猪节 1月 路孔镇 选举猪皇后、杀年猪、万人宴
古镇年猪文化节 1月 待定 开幕式、年猪巡游、小猪赛跑等
西部秦淮仿古特色商业街开街活动 1月 西部秦淮仿古商业街 文艺表演、火龙表演、特色商品展销等
第四届禹王庙会节目安排表
日期 内容 地点
1月26日 民乐民歌民族歌舞 禹王宫大戏台
1月27日 曲艺专场 禹王宫大戏台
古琴表演 齐安公所戏台
1月28日 投资理财讲座 禹王宫大戏台
城市宝贝才艺秀热歌劲舞表演 齐安公所戏台
1月29日 越剧专场 禹王宫大戏台
经典老歌回放、民族风情歌舞 齐安公所戏台
1月30日 川剧专场 禹王宫大戏台
城市宝贝才艺秀书法手工表演 齐安公所戏台
1月31日 京剧专场 禹王宫大戏台
(以上演出时间均为每天上午10:30—12:00,下午13:30—16:00)
四、公园游乐
地点 内容
南山 腊梅开得正艳,将举行新春咏梅会,有传统文化爱好者上山吟诗赏梅。
植物园
歌乐山 20元通票可玩遍四个项目:空中飞降、山地自行车、森林迷宫、攀岩。同时,举办新春淘宝节,买10元门票就能参与大型淘宝活动。
森林公园
市野生 本月25日至3月12日举行新年祈福放生活动,锦鲤、小乌龟、小鸟等动物可供放生,市民可亲手让小动物分别从“福”、“禄”、“寿”、“喜”等水道放生,传达新春祝愿。还可自带小动物来放生。
动物世界
三峡 可在一楼展厅免费参观“朝天汇流———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年展览”
博物馆
市游乐园 提供迪斯科转盘、疯狂战斗城等30个游乐项目,各项目票价10-20元,过山车打五折,部分游乐项目有优惠。
市动物园 小动物区、成都象媳妇等都是热门,很受小朋友青睐
4. 重庆荣昌特色小吃
兄弟 荣昌特色小吃是黄凉粉。、二是特色产品:荣昌特色资源得天独厚,特色产品极具开发潜力。夏布、茶叶、陶器、折扇等传统特色产品得到不断发展,香脆竹、兰草、鱼苗等新的特色产品正在形成。夏布产品系列开发已列入重庆市科技兴渝百亿工程,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年产值1.2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荣昌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县,年出口红碎茶2万吨,境内有自营出口权的茶叶生产企业5家,已建成茶叶生产基地1.6万余亩,绿茶“天岗玉叶”获1997年中国农博会金奖。已建成生姜基地1.5万亩,鲜姜常年出口日本。每年农业创汇2000多万美元,农产品出口量总和占全市出口量总和的比重为全市第一。荣昌陶器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已有8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西部陶都博艺馆和陶都风貌特色镇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再现全国三大陶都风貌。
荣昌折扇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我国三大名扇之一,与苏杭扇齐名。香脆竹是荣昌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新培育的特色产品,规划建设香脆竹生产基地15万亩,现已建成基地7万余亩,加工的“包黑子”牌香脆竹系列产品在中国第十四届竹文化节上获得四项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三是特色产业:荣昌是畜牧名县,畜牧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明显,是全国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县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1998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猪、鹅、蜂在重庆市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荣昌猪是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大名猪之一,母猪存栏量常年在10万头左右,占全市的十二分之一;肉鹅出栏量150万只左右,占全市的六分之一;蜂产品1400多吨,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全县形成了以猪、竹、茶、桑为支柱产业,以无公害蔬菜、养蜂、禽蛋、孵抱、名贵花木、水稻制种、中药材等为优势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县建成专业合作社109个、综合服务社1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数1.3万人,年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税3850万元。全县现有饲料生产企业60多家,通过GMP认证的兽药企业9家,兽药饲料企业年产值11.8亿元。西部饲料兽药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5.9亿元。西部饲料兽药市场于2003年7月竣工,现有160多户商家入驻,涉及国内27个省、市的426个企业和106个国外企业的产品,市场门面入驻率达100%。市场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之中,该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是西部最大,也是全国同类市场中功能最好、信息最全、档次最高的一流专业市场。欢乐中国行魅力荣昌上面可以见到 http://v.ku6.com/show/lr6ObqQaUDusKm7l.html
5. 荣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荣昌的春节习俗:一是杀年猪、拜祭祀;二是熏腊肉、辞旧岁;三是放鞭炮、拜新年。
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11点左右吃夜宵,12点放鞭炮,其中必须有鱼这个菜,表示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饺子要放一些特别的馅,葱、豆腐等等,预示新年会走上好运。
6. 四大名猪是指哪四种猪,盛产于何处
中国四大名猪指:“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 。
1、荣昌猪
荣昌猪主产于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据统计,产区常年有种母猪15万头左右。中心产区荣昌、隆昌两县,每年向外提供仔猪达10万头以上。荣昌猪除分布在本省许多县、市外,并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市。
2、太湖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3、金华猪
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东阳、义乌、金华等地。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着称。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4、宁乡猪
宁乡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在漫长的选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
(6)荣昌猪年猪文化节在哪里扩展阅读
荣昌是畜牧名县,畜牧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明显,是全国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县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1998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猪是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大名猪之一,母猪存栏量常年在10万头左右,占全市的十二分之一。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
金华猪是中国着名地方优良品种,其头部和尾部为黑皮黑毛,故又称两头乌。它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
宁乡牲猪则是我国着名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它具有适应性广,易熟易肥,畜脂力强,屠宰率高,肉质细嫩等特点。
7. 请教重庆直辖市荣昌县的历史沿革
荣昌县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交接处, 重庆市西部,东邻大足,南接永川、泸县,西连隆昌,北靠内江、安岳,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全境地貌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主峰三层岩海拔711.3米,为全县最高点),中有螺罐山,北有铜鼓山。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年总积温6482摄氏度,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温度的总积温5633摄氏度,无霜期327天,月极端最高温度39.9摄氏度(1972年),月极温最低温度-3.4度(1975年),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度,为265天。年平均日照时获得1282小时。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荣昌县历史悠久,约在两万年以前,荣昌地域就有原始人群在此繁衍生息。西汉以后,县地基本上均为江阳和汉安两县属地。唐乾元二年正月,即公元758年,始设昌州,下辖昌元、静南、大足三县,昌元县的设置便是荣昌地域建县的开始,时为唐昌州府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更名为荣昌县,县治今昌元镇,属重庆府。民国时期隶属重庆蜀军政府及四川省政府。1949年12月7日荣昌解放后,成立县人民政府,县府设昌元镇至今,先后隶属江津专区,永川地区,1983年并入重庆市。 荣昌县人才辈出。县人张培爵积极投身反清革命,参与发动重庆起义,最早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省级政权──蜀军政府并被推任都督;昌元镇人王麟团长,喋血腾县,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牺牲;路孔镇人、文化战士柳乃夫抗日战争中在山西茅津渡口光荣殉国;双河镇人荣增明、荣隆镇人潘鸿志,在重庆解放前夕血溅渣滓洞。在当代,主要有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学部委员赵宗燠、着名党史专家李新、国画家陈子庄、青年作曲家刘青等。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据荣昌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5.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4万人,城镇化率34.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27487人,比上年末增加5178人;人口性别比为105.7;全年出生人口10212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5,出生率为12.4‰;死亡人口5741人,死亡率为7.0‰;自然增长率为5.4‰ 荣昌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县。全县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僳僳、佤、拉祜、水、纳西、土、达尔、羌、仡佬、阿昌、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独龙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人口为2300人,其中回族人口最多,达706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0%左右,主要集中居住在清流、远觉、盘龙三镇。少数民族人口中,80%左右是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相对偏低。 行政区划 荣昌县现辖16个镇,5个街道,209个行政村、41个社区。5个街道为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广顺街道、安富街道、双河街道。16个镇为清江镇、荣隆镇、龙集镇、盘龙镇、远觉镇、吴家镇、观胜镇、铜鼓镇、清流镇、仁义镇、河包镇、古昌镇、峰高镇、直升镇、路孔镇、清升镇。 [编辑本段]区域特色 一是特色美食:荣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色美食自成体系,风味小吃独具特色。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羊肉汤、猪油泡粑、烤乳猪、清江豆豉鱼等传统小吃独树一帜,风味独特。其中黄凉粉、卤白鹅、羊肉汤被授予“中国名菜” 和“重庆名特小吃”等称号,成为香飘巴渝,享誉神州的经典美食。 二是特色产品: 荣昌特色资源得天独厚,特色产品极具开发潜力。夏布、茶叶、陶器、折扇等传统特色产品得到不断发展,香脆竹、兰草、鱼苗等新的特色产品正在形成。夏布产品系列开发已列入重庆市科技兴渝百亿工程,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年产值1.2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荣昌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县,年出口红碎茶2万吨,境内有自营出口权的茶叶生产企业5家,已建成茶叶生产基地1.6万余亩,绿茶“天岗玉叶”获1997年中国农博会金奖。已建成生姜基地1.5万亩,鲜姜常年出口日本。每年农业创汇2000多万美元,农产品出口量总和占全市出口量总和的比重为全市第一。荣昌陶器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已有8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西部陶都博艺馆和陶都风貌特色镇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再现全国三大陶都风貌。 荣昌折扇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是我国三大名扇之一,与苏杭扇齐名。香脆竹是荣昌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新培育的特色产品,规划建设香脆竹生产基地15万亩,现已建成基地7万余亩,加工的“包黑子”牌香脆竹系列产品在中国第十四届竹文化节上获得四项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三是特色产业:荣昌是畜牧名县,畜牧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明显,是全国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县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1998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猪、鹅、蜂在重庆市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荣昌猪是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大名猪之一,母猪存栏量常年在10万头左右,占全市的十二分之一;肉鹅出栏量150万只左右,占全市的六分之一;蜂产品1400多吨,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全县形成了以猪、竹、茶、桑为支柱产业,以无公害蔬菜、养蜂、禽蛋、孵抱、名贵花木、水稻制种、中药材等为优势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县建成专业合作社109个、综合服务社1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数1.3万人,年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税3850万元。全县现有饲料生产企业60多家,通过GMP认证的兽药企业9家,兽药饲料企业年产值11.8亿元。西部饲料兽药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5.9亿元。西部饲料兽药市场于2003年7月竣工,现有160多户商家入驻,涉及国内27个省、市的426个企业和106个国外企业的产品,市场门面入驻率达100%。市场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之中,该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是西部最大,也是全国同类市场中功能最好、信息最全、档次最高的一流专业市场。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荣昌交通便利。县内公路运输发达,形成了“两纵三横”、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初步实现村村通客车;有功能完善的三级车站和二级汽车站各一个,铁路运营站4个,铁路专用线2条,客货运输网络完善。我县现有铁路34.8公里,公路2037公里,水运里程127.5公里。全县拥有车辆4184台,营运船只159艘。我县公路按行政等级分,有国道(成渝高速路)一条29.6公里;省道(S108线--渝隆路)一条33.8公里;县道七条154公里;乡道33条229.3公里;村道1576公里。 荣昌通讯发达。福杭贵成国家一级光纤干线通过荣昌,拥有装机容量3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可提供国内、国际电话服务以及电报、传真、无线通讯、数据传输、国际互联网各项业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重庆广电均已入驻荣昌,并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发展格局。移动通讯、广播电视信号实现了全履盖。 荣昌供电稳定。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城网改造正积极实施。县内火力发电厂2座、小型水利发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5.4万瓦,扩容后可达15.4万千瓦,年发电能力20亿度以上;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千伏变电站8个,110千伏变电站1座,形成了较完善的输变电网络,全县供电稳定。 荣昌水资源充足。县内径流量3.25亿立方米,有濑溪河、清流河等148条溪河。各类水利工程11104处,蓄水提水总量15163万立方米,有效水量10939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198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21立方米。县城形成了环形供水管理网体系,日供水能力5万吨,供水充足。 荣昌天然气储量丰富。全县天然气储蓄量100亿立方米,现有气井34口,日产量40余万方,并实现了民用气管网化,供气有保障。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 荣昌工业主要分布在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荣泸公路沿线的昌元、广顺、仁义、安富、双河等镇。全县以机械、丝绸、建筑建材、食品及饲料工业为主导产业,生物制药、兽药等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001年,荣昌拥有工业企业3400余户(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3户,实现总产值28.7亿元,上交税金28.7亿元,其中年上交税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户。境内荣昌猪、夏布、陶瓷、红碎茶、折扇等五大传统产业初具规模,荣昌夏布已列入全市“科技兴渝百亿工程”,荣昌还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县。荣昌县仁义镇是出名的万亩蚕桑产业基地的大镇,以重庆荣昌仁义丝绸公司为龙头的万亩蚕桑产业,年产鲜茧可达1300吨,生丝150吨,蚕桑业发种量和产茧量占荣昌的80%以上,重庆仁义丝绸公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成为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促进了全镇乃至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煤、天然气、陶土、石灰岩等主要矿产资源。煤可开采储量9600万吨,石灰岩储量1300万吨,陶泥页岩探明储量3亿吨,天然气储量丰富。畜牧科技人才优势明显,不仅县境内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畜牧科学院、重庆种猪场,而且全县拥有中高级畜牧科技人才500余人。传统产品独具特色。 农村经济 荣昌为农牧业主产县,常年光热水资源充足,土地、饲料、肥料、劳力、技术资源丰富,荣昌县境内有粮油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园林植物和家禽家畜、淡水鱼类等生物资源160余种。其中粮食品种繁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茶叶、桑、水果、西瓜为主,家禽家畜品种41个,以猪、鹅、蜂为主。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7788公顷,粮食总产29.73万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2002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788公倾,粮食总产量29。73万吨,比上年增长0。67%。
8. 荣昌猪有哪些主要特性
荣昌猪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隆昌县等地区。
体形外貌
荣昌猪是我国不多的全白(除眼圈为黑色或头部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地方猪种之一。体形较大,面部微凹,耳中等、稍下垂,体躯较长,背较平,腹大而深。鬃毛洁白刚韧,乳头6~7对。
生产性能
每胎平均产仔11.7头;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58.0千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44.2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不限量饲养,肥育期增重平均623克,中等饲养条件下,肥育期日增重平均488克。87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69%,胴体瘦肉率42%~46%。
荣昌猪有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杂交配合力好和鬃质优良等特点。用国外瘦肉型猪作父本与荣昌猪杂交,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尤其是与长白猪的配合力较好。另外,以荣昌猪作父本,其杂交效果也较明显。
9.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都有哪些风俗
永城吹打系重庆市綦江县永城镇的民间器乐乐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永城吹打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18代。
璧山,璧山建县于唐至德二年公元年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自古以来有“田
铜梁龙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铜梁龙舞包括
秀山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它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发展于民国,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一种
梁平癞子锣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起源年代已不可考。
鞍子苗歌,“鞍子苗歌”是重庆市东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乡一带的苗族民歌。其地处渝黔湘鄂边特殊的“文化媾融区”,使“鞍子苗歌”形成了既根植于我国西南苗歌特制基因,又涵化
巫文化,地理概况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东边陲,位于渝、陕、鄂三省交界处。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全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
梁山灯戏,梁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灯戏的唱腔音乐主要有胖筒筒类的灯弦腔、徒歌类的神歌腔和俚曲类的小调,其中“梁山调”灯弦腔比较独特。梁山灯戏的表演特点为“嬉笑
梁平大关美酒,大观白酒,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凡莅临大观的名流贵宾和士农工商,都以一品大观白酒为
秀山民歌,秀山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民歌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歌。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生活相关,人民通过编制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五谷丰登
巫舞,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宇宙间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然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冥冥中好像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于是,神鬼
鬼城瓢画,独具特色的“瓢画”及模铸复合材料工艺品:狮子、马、牛、羊、福禄寿三星、大六福、紫砂壶等。丰都县素以“鬼城”闻名,鬼神文化催生出了独特的艺术——鬼城瓢画。鬼城瓢画
綦江农民版画
綦江县农民版画崛起于1983年。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踊跃参与创作活动,不间断地拓展创作领域,新作不断,创作出版画精品上千幅。
潼南风土人情
双江镇地处涪江下游的重庆潼南县是重庆十大历史名镇之一。古镇建于明末清初有余年历史
丰都庙会
“鬼城”丰都古为周属巴国,曾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即公元年置县,至今有
荣昌年猪文化节,荣昌县“中国荣昌猪年猪节”作为唯一一个以猪为主体的节会,被收录进201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节气大全》
鬼城叶脉画,鬼城叶脉画叶脉画系采用全新工艺,精选树叶为材料,去其全部叶肉,留其完整叶脉,将祖国锦秀河山胜景,历史人物风范,奇丽的古建古玩,隽永的至理名言和富有韵味的传统文化
五句子山歌五句子山歌是宜昌民歌中特别发达的样式,到如今尚在流传的传统五句子山歌就有成千上万首。
石柱土家啰儿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传唱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
10. 中国的四大名猪
你问的是名着还是明猪。。。
中国四大名猪: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
1、荣昌猪主产于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据统计,产区常年有种母猪15万头左右。中心产区荣昌、隆昌两县,每年向外提供仔猪达10万头以上。荣昌猪除分布在本省许多县、市外,并推广到云南、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20多个省、市。
2、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着名地方品种。
3、金华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东阳、义乌、金华等地。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着称。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4、宁乡猪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等特点,且在饲养过程中性情温顺,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