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粤文化有哪些知识

粤文化有哪些知识

发布时间:2022-06-08 03:33:43

‘壹’ 广东有哪些历史文化

1、韶关马坝人遗址: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证明了早在12.9万年以前,广东地区就出现了早期古人。

‘贰’ 粤文化有哪些

身边说粤语的人少了,用普通话交流的场景多了。当然,“人人都说普通话”是身为中国人的义务,也是方便了不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只是,南腔北调也包含着每个人对自己家乡的一份念想。

可是,现在的广州,再也不是那个能用粤语“走四方”的城市了,这个城市变成了两个会说粤语的人开口第一句话是用普通话说的,如果在交谈中途没有发现对方也会粤语的话,会一直使用普通话,甚至即便发现对方也会粤语,也不会首先转换粤语频道和对方“相认”。

其实我明白,这些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很多来自外地的外来务工者“广漂”做客、扎根广州。新广州人不生于广州,自然不懂得粤语和粤文化,这十分正常,也是十分合理的。但是,我最疑惑的是,广州仿佛已经“融入”了外来的文化,努力“迎合”外来的文化,我们本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痛心啊!我很疑惑,是否每一个大城市都是如此,因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求职者,而求职者们带着他们各自的文化进入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最本土的文化慢慢被掩盖,在广州的表现不仅仅是说粤语的人少了,还有从前的一些饼店(这些饼店多卖香蕉糕、糯米糍、蝴蝶酥、核桃酥、光酥饼等散装糕点)、面店(面多使用碱水面)少了。但我看见湘菜、上海馄饨也多了(当然,有很多外地人不习惯广东这边口味清淡,不太爱粤菜),好在还有点都德、芬芳甜品店等店满足了我们广州人的小小愿望,只是价钱就比从前我吃的一些店要贵不少了,但胜在好吃,童年的味道未变。

‘叁’ 广府文化有哪些

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

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之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

1、节俗婚嫁

在节日习俗上,既有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广州,有除夕花市。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番禺的飘色游艺活动,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菜会(取发财之谐音)、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日娘诞、盘古王母诞、鱼花诞、田了节、龙母诞等,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以及发财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

反映了广东风俗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品格。婚姻习俗上,旧时既接受了汉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城乡,还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风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遗风,女子出嫁后,除了年节、庆贺、吊唁等红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娘家,而长住夫家。

后者是一些女子为了独立谋生和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而宣布自梳,终生不嫁。这种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变异,又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建国后。

2、饮食风俗

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

粤菜善于博采众长,根据广州的气候、物产条件进行改造,体现了岭南文化融通善变的韵味。粤菜中,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

着名的“龙虎斗”、“菊花三蛇羹”、“上汤焖禾花雀”、“红烧果子狸”、“瓦钵炖禾虫”、“开煲狗肉”、“粗盐焗乳鸽”,成为公认的美味佳肴。

鸡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显粤菜的制作功夫。广式饮菜,兴起于19世纪末的广州,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化茶楼兴起,渐而蔚成风习,扩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镇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镇。

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常见的如蛋挞、蛋盏、蛋散、干蒸、烧买以及各类粥品。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许多西点,使食品更为新潮、精美。

3、戏曲音乐

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

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着名粤剧演员有被称为“粤剧四大家”的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等。红线女所创的“红腔”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以粤语演唱的曲艺品种,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

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和发展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粤西广府方言区的纯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

19世纪60年代起,严老烈等代表性人物,运用带规律性的使用装饰音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创作改编出《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有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的着名乐曲,标志着广东音乐作为乐种的形成。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

4、美术工艺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着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

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现代,继承和发展这一画派艺术的,有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昴、杨善深等。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如肇庆端砚;广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

佛山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染色纸、狮头、彩扎灯色;新会葵扇;东莞和南海烟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是南狮的发源地。

(3)粤文化有哪些知识扩展阅读

历史是一块时间琥珀。透过这块琥珀,照见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照见广州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南越王墓博物馆,封存着南越国的历史;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沧桑;南海神庙,书写了一部中外海上贸易史。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建筑瑰宝,映射出昔日荣光;广州骑楼,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情怀;广州沙面,记录下广州近代史与租界史……物质文化遗产举不胜举、千姿百态。

食在广州,脍不厌细,体现广府文化融通应变;粤剧艺术,美轮美奂,堪称岭南文化一朵奇葩;广东音乐,自成一格,兼具传统性与开放性;岭南画派,求新求变,重在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精彩广绣,形象传神,追求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广州是一块文化福地,广府文化在这里孕育、岭南文化在这里厚重、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成就广州历史文化之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州人。

‘肆’ 广东有什么特色文化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块。及茂名一带的年例是广东地区一个最独特的传统节日,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誉满全国,放眼现实便可知,潮粤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菜系!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依靠低。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着《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干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伍’ 粤语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广府民系基本标志性的文化识别之一。粤语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较多古汉语特征。拥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

《切韵》音系(中古音系)有着极其严整的对应规律,即今天粤方言的语音面貌表现出了与隋唐汉语共同语十分接近的现象。

‘陆’ 广东的三大文化是什么

广东三大文化分别指的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东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中国省份的地域特色,这是因为三大文化都是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带去的的。五岭的阻隔使得岭南文化独立传承发展,而广东以北的其它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现代的文化,因此广东文化传承了比较多古中华文化。另外,自唐以来,广州都是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能以中华文化的包容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包容,改进。还有就是革命成功后,广东人对政治文化不太感兴趣,有点金钱主义的感觉,所以造成广东的平民文化。

分开来说,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粤语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的源头岭南。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是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的一种,是古南越、中原汉文化、西方文化、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等综合而来的文化,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柒’ 广东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广东木偶戏】

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由闽西传入潮州。明、清两代,粤西的吴川、电白、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木偶戏相当兴盛,因此,人们称粤西地区是广东的"木偶之乡"。1949年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造出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各异,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剧目创作主要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咤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

广东木偶戏分为高州木偶戏和潮州铁枝木偶戏

木偶戏·高州木偶戏

广东省高州市

1、简要描述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百年来,高州木偶戏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个镇、街道办中23个有傀戏班。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心目中,"鬼仔戏"是儿时久远而温馨的记忆。在二三十年前,在逢年过节或婚娶喜庆的日子,村民们都会不惜耗资请一台木偶戏,往往一个艺人一担箩筐一个布架子一个锣鼓几个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戏的全部"家当"。每当锣鼓一响,便人头挤拥,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木偶戏台围个水泄不通。那木偶戏艺人仿佛有三头六臂般,这边敲打锣钹,那边手脚并用将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缭乱,同时还要嘴里根据生、旦、净、丑不同角色唱出、说出不同腔调。歌声、笑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锣鼓声和木偶戏特有的音调在夜空中传得很远很远。

2、艺术特色

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清末发展了中班。高州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

3、表演特点

高州木偶戏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为7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传统剧目不下数百种。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对群众有传播历史知识和传统道德教化作用。高州木偶像头雕刻精巧,表演技艺精湛,偶像可作眨眼、喷烟喷火、杀头等高难度动作;木偶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先有傀戏,后有人戏"。高州木偶戏对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社区史和建设新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4、现状

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着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捌’ 广东本土文化有哪些

广州话、凉茶、烧鹅、牛杂、饮早茶、北京路、莲香楼、陶陶居、古老西关大屋……
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广东人.

还有这个是粘来的,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加分哈!
“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并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南溪村“滚地金龙”演出时由二人进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伸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整个过程模仿龙的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精彩动作;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 伴奏,大唢呐按不同的情节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调。“滚地金龙”曾多次参加省及国家级比赛,获得荣誉。

钱鼓舞,俗称踏钱鼓,有钱鼓“迎春”之说。流传于汕尾市,由闽南传入,距今750年历史。
钱鼓舞有“双人舞”、“四人舞”、“群舞”,载歌载舞,有人物、情节,动作优美、音乐典雅。唱腔衬词用“啰哩𪡏”,是一种古老的梵曲。舞蹈动作有二套:一套属钱鼓的舞蹈动作,如击鼓、摇鼓、打鼓、抖鼓、抛鼓、接鼓等;另一套属串演故事的戏曲动作,如骑马、勒马、望楼、磨镜、照镜、穿针、引线、绣花、相会等。两套动作糅合一起,天衣无缝。可以说,钱鼓舞是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向戏曲艺术过渡的绝妙范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科学价值。

陆丰皮影戏是南宋末年由闽南移民带到海陆丰地区,潮俗民间亦称为“皮猴戏”。中国皮影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影戏仅存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
陆丰皮影是以兽皮(通常为牛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来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皮影的绘画、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剧目大多是白字戏,唱白字曲调,唱腔丰富,地方特色浓厚;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传统古朴。
陆丰皮影戏作为海陆丰百姓镇鬼、驱邪、敬神、谢土等的民间信仰形式,在民间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海外许多华人对这一古老剧种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加强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陆丰地区的许多文化习俗,可溯源于中原,寻根于浙、闽,有些发源于中原、浙、闽等地的古老民俗事象,在南方很多地方不易找到,而在海陆丰地区却盛行不衰。海陆丰地区的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滚地金龙五个项目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民俗风情,常成为专家学者探讨文化积淀的宝贵资源。
民间戏曲是海陆丰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明代以来,海陆丰保存着4个被誉为“活化石”的古老稀有剧种: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正音)唱念,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的剧种。明初流入粤东,后扎根海陆丰。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文戏和武戏。文戏有唱腔,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也称昆腔)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唢呐伴奏;武戏(即提纲戏)没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渲染气氛。正字戏传统有红面、乌面、白面、正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帅主、公、婆、丑等十二行当。脸谱有毛面、水龟目、鹰咀、虎目等200多种图案。有“四大喜戏”《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苦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和“四大弓马戏”《义忠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统称十二真本戏。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派宏大,尤其擅演“三国”连台本戏。

西秦戏系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又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逐渐游离本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别具风格的西秦戏剧种(属乱弹系统)。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红面、乌面、公末、丑、婆等十个行当,主要声腔有正线、西皮、二黄,还有少量昆腔、杂调。正线为本腔,唱、白沿用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乐队分“文畔”(管弦乐)、“武畔(打击乐)。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打。西秦戏与台湾北管戏(又称乱弹)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白字戏,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海丰白字戏,潮人为区别潮州白字(潮剧)而称之为“南下白子”。分生、旦、丑、净、公、婆、贴7个行当,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一般在上半夜演正字(讲官话),至下半夜才唱白字(讲方言),俗称“半夜反”。唱腔委婉深情,表演温柔细腻。
白字戏共有剧目1000多个,其中传统剧目200多个,多为传奇故事。全连戏(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有固定的脸谱、服饰、道具、曲牌等。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唱曲衬词多用“啊衣嗳”。分小锣戏、大锣戏两大类,小锣戏又分正板小锣戏、反线戏和民歌小调戏三种。小锣戏唱腔活泼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大锣戏音乐庄重典雅,具有高腔音乐特点。

在海陆丰地区,长期以来,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个稀有剧种,除原有的国营专业剧团外,业余剧团遍布各处,蔚为大观,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几个稀有剧种本都来自外省,流行过许多地方,但最后都根植于斯,活跃于斯,充分说明海陆丰这个地区,善于兼容外来文化,同时也善于把外来文化融会创造为本土文化。
作为研究戏曲源流的“活化石”,海陆丰的几个稀有剧种一直备受专家学者的重视,盛赞之辞不绝于耳。独具特色的西秦、白字、正字等三个古老剧种,被称为是我国艺苑中三朵仍然喷发着浓香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戏曲瑰宝的组成部分。
海陆丰地区流传了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大体有神话、传说、故事、说唱、笑话、谚语、谜语、歇后语及民歌等。民歌分为北部的客家山歌、西部的尖米歌、东南部的渔歌和平原地区的福佬歌。
海陆丰地区民间音乐以管弦乐的“八音”、曲班、吹班最为常见有名,均可以说是从戏曲艺术中衍生出来的,与戏曲艺术一道,营造了极为浓厚的音乐氛围。“八音”以弦索为主,一般有八样乐器,设有馆址,称“八音馆”或“八音班”。所奏弦诗,与白字戏同。
民间舞蹈有狮子舞、钱鼓舞、英歌舞、红色妇女舞等,有不少经典之作,成为表演、参赛的保留节目。狮舞包括独角的麒麟和无角的“师姨”,以及客家地区的木头狮,统称“舞虎狮”。
此外,较着名的还有陆丰大安镇的“滚地金龙”和海丰公平的舞象。“滚地金龙”近年多次在表演中夺魁。钱鼓舞上世纪五十年代师承于汕尾镇一位叫李火奕的老人,从小镇跳到县城、省城、北京,赢得了声誉。李火奕因保留、传授钱鼓舞有功,被省文史馆聘为馆员,享受终身制薪金待遇。英歌舞以陆丰甲子镇最为有名,取材于梁山泊好汉的故事,108人画眉擦脸,双手执短棍,边舞边敲,互相呼应,配合默契,节奏强烈,十分壮观,最适宜在广场或游行时演出。

‘玖’ 粤文化包括哪些

粤菜,面点,商业,客家,

‘拾’ 关于广东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粤。广东省一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珠海、汕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南濒南海,以琼州海峡为界与海南隔海相望,西部与广西接壤,北部与湖南、江西为邻,东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广东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广东是中国着名的侨乡。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华侨、华人约为2200万人,他们遍布世界各地。

地理概况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全境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南濒南海。以琼州海峡为界与海南隔海相望。西部与广西接壤。北部与湖南、江西为邻,东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全省最高峰是位于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着名的鱼米之乡。

气候特点

广东省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年均温除粤西北的连山外,均在19℃以上。温度的纬向分布较明显,大致北低南高。广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区间和逐年间差异很大。广东也是中国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广东省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中野生资源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古老植物有30余种,如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广东的活化石。北部南岭地区植物种类总数超过中国中部和北部植物种类的总和,有绿色宝库之称。珠江口沿海的滩涂还生长有成片的红树林。野生动物有700多种,珍稀动物则有苏门羚、华南虎等。南海淡水面积273多平方千米,约有鱼类860多种。广东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5种,其中有色金属居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

交通运输

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全省交通发达,以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有港口100多个。民航机场8个。有京九、京广、广梅汕、三茂等铁路干线,还有广深准高速客车直通九龙。公路四通八达,等级较高。

经济概况

广东省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递增水平。广东的工业主要有食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服装、卷烟、陶瓷、纺织、丝绸、机械、电子、电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车、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电子工业的门类及产值居全国前列。同时广东也是全国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珠江三角洲是粮食、水果和甘蔗生产基地。雷州半岛是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文化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东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当地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而地方曲艺多彩多样,主要有广东音乐、粤剧、潮剧、汉剧、雷剧、山歌剧等。

省会:广州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又名羊城,简称为穗。位于省境中部,东连惠州市。西邻佛山市。北靠清远市和韶关市,南临东莞市、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面积7435平方千米。辖10区,代管从化、增城2个县级市。在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现在是中国南方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珠江穿城而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农副业以种植水稻、蔬菜,养殖淡水鱼和家禽为主。广州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连接全国各地。

深圳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共设6个市辖区。深圳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

深圳是枕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鹏湾海岸线70多千米长,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中、迭福、水沙头、西涌等水碧沙白的海滩。

历史文化名城:佛山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早在秦汉年间。这里已是颇具规模的农民、渔民聚居的村落。唐贞观二年(628年),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得佛山之名。佛山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佛山人文景观林立,有祖庙、孔庙、黄公祠等文物古迹。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为佛山诸庙之首;顺德清晖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此外还有孔庙、南海康有为故居、灵龟塔等。千百年来,佛山名人辈出,其中陈启沅、黄飞鸿、康有为、詹天佑、吴趼人、李小龙最为着名。佛山还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

历史文化名城:肇庆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部,是远古岭南土着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出土的青铜器表明,到春秋晚期,肇庆的岭南土着文化已开始与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融合。汉时设县。隋置端州,宋始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人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肇庆留下足迹。肇庆文物古迹众多。包括宋城墙、披云楼、梅庵、阅江楼、崇禧塔、丽谯楼、叶挺独立团旧址、七星岩摩崖石刻等。还有佛教禅宗六祖的遗迹,东、西清真寺等。星湖、鼎湖是肇庆着名的风光景点。星湖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鼎湖山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有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珠海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侧。东临伶仃洋,南端毗邻澳门。距广州市140千米。市境三面临海,港湾众多,境内地形分散复杂,兼有低丘、孤山、平原、滩涂和红树林海岸。工业主要有电子、机械、纺织、轻工、化学、塑料、玻陶、医药及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等门类,以及电力行业。农产品有稻谷、甘蔗、蔬菜、鲜花和荔枝、菠萝、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着名的万山渔场。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因多雷暴而得名。雷州半岛在广东省西南部,伸入北部湾与雷州湾之间,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半岛南部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和缓,以台地为主,其次为海积平原。地面坡度一般仅3~5米。半岛北部和缓的坡塘地形。海拔25~50米。台地上有螺岗岭、交椅岭和湖光岩等7座火山丘。半岛南部玄武岩台地非常平坦,分布有10座火山丘,一般海拔25~80米,高者达200米以上。半岛三面环海。岸线长约1180千米,连海岛岸线总长达1450千米。东海岸沿海有海成平原,外缘多沙泥滩,并有东海、南三和硇洲等岛屿。半岛东北侧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南海大港湛江港,为中国对外贸易港和渔业基地之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陵园墓门是一座高大牌坊,横排3个拱门,孙中山先生所题“浩气长存”几个大字刻在墓门正中央。墓道宽阔,碑石林立。方形碑亭上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后面是“纪功坊”,72块石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一个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矗立于顶上。章太炎为此坊额题了“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古篆。坊后的石碑详记了起义经过。陵园中一年四季黄花不断,用以象征永垂不朽的烈士精神。

虎门炮台

虎门位于珠江出海水道咽喉,南通大海,北抵广州黄埔港,是广州的出海门户。历代兵家固守之地。虎门炮台又称虎头门炮台。因口门内有大小虎山,形似两只下山猛虎雄踞江面而得名。林则徐、关天培在此共布局修筑炮台11座,设置大炮300多门。威远炮台筑在南山炮台前的岩石中,与镇远、靖远两炮台呈品字形布局。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排链没于水中,组成坚固阵地,阻挡外来船只的入侵,被誉为金锁铜关。位于虎门东南面的沙角炮台遗存有3000千克古炮一门,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铸造的。

南华寺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天监元年(502年),后来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南华寺坐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千米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南华寺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开平市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体,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00多座。这些碉楼集居住与防卫功能于一体,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堪称世界一绝。

中英街

中英街是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特色,街心有八块界碑石,界石的两面分别用中、英文刻上界石顺序号、立石时间。以此为界,部分属深圳,部分属香港。这条小街长250米,宽约3米。两边商店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如今的中英街已是旅游热点和一个繁华的商品贸易地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中英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成为历史遗迹。

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面积约有48万平方米。景区是根据游览活动内容和世界地域结构所划分的,大大小小的景点共有118个其中包括埃及金字塔、美国大峡谷、印度泰姬陵、巴黎凯旋门、卡纳克·阿蒙神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柬埔寨吴哥窟、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世界着名景观。世界广场上矗立着10尊世界着名雕塑,108根风格迥异的大石柱和近2000平方米的浮雕墙耸立在广场四周,此外还有6座巨门和一座华丽的舞台,其中的6座巨门用以象征世界古老文明发祥地。游人通过世界之窗可了解到外部世界的许多美妙景观。

七星岩

七星岩旖旎多姿,素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约80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石室岩洞留有许多上至唐朝、下至民国的文化遗迹,占整个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4%。

陈家祠

陈家祠即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整座建筑坐北向南,由3进5间9堂6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着称,号称百粤冠祠。书院建筑中心为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着称于世,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

自云山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是南粤名山之一。被称为羊城第一秀,由30多座山峰组成。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山名由此得来。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丹霞山的山体由红色沙砾岩组成,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极具特色,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这里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距今1.4亿年到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厚厚的红色地层。到距今7000万年以后,盆地发生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色岩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形成了现在风光绮丽的丹霞山。

阅读全文

与粤文化有哪些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