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隐居温州的刘伯温后裔,留下了哪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他是历史上的“王佐”、“帝师”,是明朝创立的开国元勋;更是民间口耳相传的神人,能掐会算,未卜先知,身怀济世之才,择明君以匡扶天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得道高人;他失意时着书立说;得志时匡扶天下。刘伯温是大众集体智慧的化身和道德楷模。伟人曾说过,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西湖望云,预测将来谁黄袍加身;夜观星辰陨落,预言将有大将阵亡;上观天象,预知未来天灾人祸。
纵观刘氏家族宗谱世系,我们发现随着时光流逝,刘基家族在人口上呈跳跃式成倍增长。一世为刘基1人,到五世时就有27人。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据估计,刘基后裔现达五六万人之多,遍布温州各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天下第一鱼”——青田鱼灯,就是刘基编的鱼灯舞,通过阵图与动作的配合,表现鱼类的生活习性,舞蹈朴素,道具精美,动作奔放,寄托着浙南人们企盼吉祥如意、连年有鱼(余)的美好愿望
2. 温州龙湾非遗文化
温州龙湾网讯 在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全区“非遗”普查硕果累累。我区英桥王氏入选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进东和倪以定获首批非遗项目传承人称号。同时,我区获得省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据悉,此次入选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英桥王氏祭祀从明嘉靖二十一年算起至今,尚有460多年之历史,于今年4月份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保护研究传承。王进东和倪以定分别凭着多年来对永强撞歌与镶嵌漆画之回忆整理、辛勤钻研获得非遗传承人之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95项。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育区”战略,努力打造古堡文化、历史文化、抗倭文化品牌。政府和民间对历史文化保护之热情高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业余文物保护员组织、龙湾历史学会、张璁文化研究会、龙湾区收藏协会等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团体相继诞生。文物资源普查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2008年,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艺人”之普查要求,对“非遗”进行了地毯式之普查。经过一年多之努力,全区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18886条,制作了项目调查表1168条,如期超额完成了省、市落实我区之各项普查指标。2009年,我区文化主管部门被省文化厅评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集体。文物部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维修了一批文保单位,并得到开发利用,如张璁祖祠、王瓒家庙、王瓒书院、汤和庙等先后开辟展览。同时,注重文物级别提升,2009年,将国安寺塔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璁祖祠、王瓒家庙、汤和庙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我区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推荐申报和命名工作。全区“镶嵌漆画”等26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玻璃银光刻”、“拼字龙灯”等5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汤和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组织龙湾“玻璃银光刻”、“古建筑木雕”参加2009首届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浙江省第二届千村万镇种文化活动和温州市首届民间手工艺博览会,得到了省宣传部、省文明办等部门领导之赞许。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推荐“汤和信俗”徐顺炜、“山歌”(温州撞歌)张德良、“张阁老传说”张立辉等3位被省文化厅认定为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区省级传承人达到7人。积极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守望记忆”——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粹》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3. 温州发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是的,2021年5月,温州发绣被列入第五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温州民间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会绵延承续下去。
4. 温州发绣是什么时候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021年5月24日,温州发绣被列入第五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皮影戏、侗族大歌、古琴、木活字印刷术、越剧等。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这几个遗产需要了解一下,哪几个呢
浙江这个省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自古以来它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物资丰富,是出名的鱼米之乡。除此之外,浙江的景色也是非常的美,在浙江有着很多知名度旅游景点,大家熟知的有杭州西湖、灵隐寺、雷峰塔等。当然大家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每一个省份都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浙江也是如此,在浙江有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知道吗?你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
除了丽水有鼓词之外,温州也有,温州鼓词也是传承已久的艺术,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风格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等。要学会这个手艺可是不简单的,首先要精通多种乐器,因为在表演的时候有时候一个人要敲奏四至六件乐器。
7. 温州发绣为什么能被评为国家非遗文化
能被评为国 家非遗文化肯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温州发绣是温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温州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流露,体现着温州人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气质,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是温州民间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 家把温州发绣列入国 家非遗文化,就是想把这种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8. 温州已经申遗了的民俗文化有多少个啊总共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制定政策,落实措施,成效显着。现已梳理非遗线索37000余条,列入各级名录项目1602个,其中“永嘉昆曲”和“乐清细纹刻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泰顺廊桥营造技艺”和“木活字印刷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0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6项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5项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国家级传承人23位,省级传承人126位,市级传承人374位。与此同时,温州确定了一批非遗保护传承和教学基地,有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宣传展示基地、生产性保护基地、高校非遗研究基地等共20个,并公布了16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9. 打铁树、凤阳花鼓、昆曲,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口头传统和表述;
二、表演艺术:1、 昆曲 2、中国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
2、安徽宣纸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