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龙川文化名城在哪里

龙川文化名城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6-11 03:54:41

A. 苏辙的【龙川别志】,这里的龙川指哪里呀

你好,龙川别志是他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写的笔记。

PS:循州即古龙川县,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城,又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民国30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教育会通过改名为佗城。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_Btx2sA2Y2e9KFmcXmK

B. 龙川在哪

龙川简介龙川县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属于河源市管辖。龙川有着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四个古县之一。南越国创始者赵佗曾为龙川首任县令,以赵佗命名的龙川古县城“佗城”至今遗留有赵佗使用过的“越王井”等遗迹。龙川有着浓厚的客家习俗,有着独特的客家菜、客家古建筑和客家民间艺术,是一个典型的纯客家县旅游龙川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1%,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较着名的景点有霍山,枫树坝水库,合溪温泉,梅子山矿泉山庄,水坑生态风景区,东江飘流等。县内的佗城镇是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南越王赵佗的众多遗址,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较着名的景点有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孔庙等。龙川在清朝时的旧八景为太乙仙岩、嶅湖秋月、合溪温泉、龙台晚眺、龙潭飞瀑、嶅峰雪齐、梅村舟横、东山暮钟。文化龙川的文化是以客家文化为重点的,客家山歌、打马灯、舞龙舞狮等都是传统的客家民间艺术,在节庆习俗、婚丧习俗中保留了浓厚的客家传统色彩。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以围龙屋和四角楼等最具本地特色,和本地的客家菜、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一起,是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传统建筑龙川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围龙屋和四角楼,这两种建筑都大量散布在乡村间,是1949年之前富贵人家和大户人家的屋宇。龙川典型的围龙屋是由中间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对称半圆型分布围屋组成,前面为半圆型鱼塘与围龙屋形成一个圆形,通常是由一个家族住在里面。而四角楼的特点是房屋四角建有高层四方炮楼,楼四角均有枪眼,该楼的防卫性能极好。客家美食龙川的菜系属于客家菜,是广东菜的四大流派之一,又称东江菜,其特点是偏重“肥、咸、熟”,讲究主料、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充满田园风味,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菜为:东江酿豆腐、东江盐焗鸡、佗城豆腐丸、车田豆腐、车田田螺汤、炖猪肉汤。龙川的土特产有老隆牛筋糕、柿饼、雅寄米酒、客家黄酒

C. 广东最值得去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哪里,当地有什么特色

第一座:高州

高州市,是茂名市代管县级市,在古代高州一直是郡(高兴郡、高凉郡、南潘郡)、州(高州、潘州)、府(高州府)、路(高州路)的治所,明清时期的高州府一直是广东下四府之首。


第二座:连州

连州市, 是清远市代管县级市,在古代连州一直是郡(小桂郡、宋安郡、阳山郡、熙平郡、连山郡)、州(连州、桂阳州)、路(连州路)的治所。清朝时期,连州升为直隶州,直属广东布政司;连山则升为绥瑶直隶厅。


第三座:新会

新会区,是江门市辖区,古称冈州。在古代新会一直是郡(新会郡)、州(封州、允州、冈州)、治所。


第四座:平海

现在的平海,只是一个镇——平海镇,隶属惠州市惠东县管辖。历史上的平海其实也不大,明朝时期实行“卫所制度”,在今平海镇地域设置平海所(千户所),清朝时期改设平海司。现存平海古城。


第十三座:英德

英德市,是清远市代管县级市。英德在古代一直是郡(真阳郡)、州(英州)、府(英德府)、路(英德路)的治所。


第十四座:海丰

海丰县,隶属汕尾市管辖。海丰县是潮汕地区中最接近珠江三角洲的县,而且海丰县是分了又分。清朝雍正时期,海丰县划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设置陆丰县;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丰县划出沿海7镇为汕尾市城区;2011年2月,划出海丰县的鹅端口、小漠、鲘门、赤石四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


第十五座:东莞

东莞市,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一。于东晋时期,东莞始立县,初名宝安。唐朝时期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南宋时期,分东莞香山镇设立香山县(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


第十六座:惠州

惠州市,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一。惠州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秦朝时期今惠州地域设置有傅罗县,汉朝时期改称博罗县。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析置祯州,宋朝时期祯州改名惠州。惠州在古代一直是郡(博罗郡)、州(惠州、循州)、府(惠州府)、路(惠州路)的治所。



第十六座:惠州

广东省原来是有1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后来惠州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此现在广东有1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D. 广东河源龙川共有几个镇

龙川县(截至2015年)辖24个镇:老隆镇、佗城镇、义都镇、黄布镇、鹤市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黄石镇、黎咀镇、车田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县城为老隆镇。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

2012年末,全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5.6万人,有海外华侨32.7万人。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

旧治龙川城(今佗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龙川县通行客家语(水源音)。

(4)龙川文化名城在哪里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置龙川县。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

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龙川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

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嶅山分注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置县初,疆域辽阔。

其中包括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全境,以及新丰、海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区。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

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

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郡;龙川析置兴宁县(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由兴宁江得名,治所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仍属南海郡。

废帝太和元年(366年),龙川改置雷乡县,属南海郡。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兴宁析置齐昌县(府),县治设于洪塘坪(今兴宁县城北5里处枫林坪)。辖境多次变迁,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撤销齐昌、雷乡两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徙至今龙川县佗城,属梁化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合并始兴郡、梁化郡、东官郡、义安郡置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东),以境内有循江得名。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东官郡废入番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仅留原梁化郡地仍为循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龙川郡。兴宁(佗城)属之。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在原齐昌地复置齐昌县,县治仍设于洪塘坪(今兴宁枫林坪)。龙川郡改名循州。天宝年间易名海丰郡。乾元元年(753年),复名循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佗城)。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复置雷乡县。兴宁县治由佗城迁回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五代时期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废雷乡县,恢复龙川县建置,循州移治龙川。兴宁隶属循州。

同年,南汉王刘岩于原齐昌县置齐昌府,兼辖兴宁,府治设于洪塘坪(今兴宁枫林坪)。兴宁县治由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徙至今龙川丫下圩附近。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南汉降宋。废齐昌府为宁昌驿,隶属兴宁县。宋天禧二年(1018年),雷公墩始称长乐镇。

天禧三年(1019年),兴宁县治由丫下圩迁回长乐镇(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宋熙宁四年(1071年)划出兴宁县兴宁江(今五华河)及右别溪(今琴江)流域地,设置长乐县(今五华),有户二千。以原齐昌县地为兴宁县,有户四千,兴宁治所设于洪塘坪(今兴宁枫林坪)。

兴宁、长乐同隶属于循州。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长乐县治迁至七都九龙岗。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今佗城)。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

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至此,龙川疆域成定局无变化。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清雍正九年(1731年),龙川属惠州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江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

196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1987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专员公署,分设惠州、河源、汕尾、东莞4个市,龙川隶属河源市管辖。

E. 关于广东省龙川县的问题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寻乌、定南,东连五华、兴宁,南接东源,西临和平。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7.1万人,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2.7万人。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5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龙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黑色花岗岩(世界五大名石之一)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年流量达27万吨。全县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10.6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7.1%,活立木蓄积量达210万立方米。水力资源充足,县内河流主要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水力资源22万千瓦,其中县属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省属枫树坝电站(全省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

龙川旅游胜地众多。县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誉,现有“越王井”、“越王庙”、学宫等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附近还有塔西合溪温泉、涧洞三叠瀑布及七峰山旅游度假村、知青村等景观。北部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枫树坝水库)、万有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梅子山矿泉水山庄度假村。中部有广东七大名山之一的霍山,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美誉。

龙川基础设施完善。纵贯我国南北九省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源)梅(州)高速在县境内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口。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一、二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全县315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县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已成为美丽的风景线,县城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龙川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力促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后劲增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县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2亿元;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449元。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F. 龙川县景点

佗城、霍山风景区、龙川考棚、龙川学宫、萧殷故居等。
1、佗城: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龙川县城,又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
2、霍山风景区:位于龙川县内中部,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又是国家3A级旅游区,以险峻的丹崖赤壁和奇岩秀石而早已闻名遐迩。
3、龙川考棚: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
4、龙川学宫: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长廊、棂星门、泮池、拱桥、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毁坏。现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尊经阁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26.56米,进深四间24.40米,高18米。面积达440平方米。
5、萧殷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竹园里。建于清代,原建筑已改建,现仅存右横屋后一角楼(3层)。面宽5.5米,深5.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夯筑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

G. 请问广东省龙川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摘要 龙川县十大旅游景点

H. 广东河源龙川县城有什么好玩有什么特产

龙川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美称,今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颇多,如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等均名闻遐迩,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观光游览。风光秀丽的枫树坝库内游、东江漂流、梅子山矿泉山庄渡假村、五官塘生态旅游区、佗城涧洞三叠泉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县城水坑生态风景区,还有霍山风景区,奇险秀丽、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如此古迹胜地,秀山丽水可谓是旅游的好去处。
特产:龙川牛筋糕

I. 如何写作文千年古城——佗城

佗城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境最南端,为龙川秦代古县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3218人.佗城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毗邻东源县,距县城、铁路编组站(广梅汕、京九铁路)仅8.5公里,河梅高速公路龙川西出口距镇区仅1.5公里,东江、205国道、河梅高速公路在境内经过;镇内17个行政村村道全部硬底化.佗城还是县城规划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镇.水产、水果、蔬菜为该镇三大农业支柱产业,特别是镇内龙眼种植已成规模,面积达8144亩,被称为“龙眼之乡”.
近几年,佗城镇委积极实施“工业立镇、旅游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其中孔庙(龙川学宫)修缮开放以及合溪温泉服务区建成以来,旅游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佗城镇既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发迹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交流的结合地,而且也是千百年来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治所.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佗城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文明.
在佗城镇调查统计出现的179个姓氏中,有笔画最少的丁、刁、卜姓,也有17画的戴、鞠、魏等姓,还有僻姓占、米、农、官、院等;除单姓外,也不乏欧阳等复姓.而该镇佗城村所包容的140个姓氏,远远超过了我国目前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宁村发现的87个姓氏.该县拥有4.1万人的佗城镇结果查出姓氏179个,其中该镇仅有2000多人的佗城村竟然包容了140个姓氏!这个调查结果不仅使佗城镇这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最终有了申报“中华姓氏第一村”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依据,而且更重要的是,179个姓氏终于解开历史上的“千年史谜”———2000多年前秦朝50万南下大军的下落居此“尘埃落定”.

J. 寻求龙川县的详细资料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赵佗为首位县令,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0�2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汕头、西靠韶关,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5个镇,人口9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设龙川县。
�0�2
�0�2
★丰富的资源
县境内有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且储量大,其中,铁矿总储量达1500万吨,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的储藏量达100多万立方米;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的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年流量达27万吨。全县活立木积蓄量达2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3%。水资源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1.3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21万千瓦。龙川名胜古迹众多,县城南部重镇佗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附近还有涧洞三叠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境内北部有风光秀丽的枫树坝水库、梅子山矿泉山庄度假村;境内中部霍山(3A景区)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遐迩。其洞幽峰奇、百态千姿,素有“朝在罗浮暮在霍”之美誉。
�0�2
�0�2
★良好的基础设施
国道205线、省道1920线贯穿全境,属一、二等级公路。全县315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里程为1808.7公里。河(源)梅(州)高速已建成通车,并在县境内设有三个互通立交出口。纵贯我国南北九省的京九铁路与贯穿广东省东西的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汇并设立大型编组站、粮食储备站、机务段、通信段,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县,基本形成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数据宽带化、网络规模化、通讯多样化的现代化通信格局。县内电网与全省电网相联,建有6个11万伏安的变电站和1个22万伏安的输变电站,电力充足,供给正常。县城拥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可以满足县城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县城沿江路、隆兴路、人民路和东风路的改造全面完成,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龙川简介
龙川县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属于河源市管辖。龙川有着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四个古县之一。南越国创始者赵佗曾为龙川首任县令,以赵佗命名的龙川古县城“佗城”至今遗留有赵佗使用过的“越王井”等遗迹。龙川有着浓厚的客家习俗,有着独特的客家菜、客家古建筑和客家民间艺术,是一个典型的纯客家县
旅游
龙川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1%,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较着名的景点有霍山,枫树坝水库,合溪温泉,梅子山矿泉山庄,水坑生态风景区,东江飘流等。
县内的佗城镇是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南越王赵佗的众多遗址,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较着名的景点有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孔庙等。
龙川在清朝时的旧八景为太乙仙岩、嶅湖秋月、合溪温泉、龙台晚眺、龙潭飞瀑、嶅峰雪齐、梅村舟横、东山暮钟。
�0�2
文化
龙川的文化是以客家文化为重点的,客家山歌、打马灯、舞龙舞狮等都是传统的客家民间艺术,在节庆习俗、婚丧习俗中保留了浓厚的客家传统色彩。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以围龙屋和四角楼等最具本地特色,和本地的客家菜、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一起,是传统客家文化的精髓。
传统建筑
龙川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围龙屋和四角楼,这两种建筑都大量散布在乡村间,是1949年之前富贵人家和大户人家的屋宇。龙川典型的围龙屋是由中间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对称半圆型分布围屋组成,前面为半圆型鱼塘与围龙屋形成一个圆形,通常是由一个家族住在里面。而四角楼的特点是房屋四角建有高层四方炮楼,楼四角均有枪眼,该楼的防卫性能极好。
�0�2
客家美食
龙川的菜系属于客家菜,是广东菜的四大流派之一,又称东江菜,其特点是偏重“肥、咸、熟”,讲究主料、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充满田园风味,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代表菜为:东江酿豆腐、东江盐焗鸡、佗城豆腐丸、车田豆腐、车田田螺汤、炖猪肉汤。
龙川的土特产有老隆牛筋糕、柿饼、雅寄米酒、客家黄酒等
踩在龙川县赵佗古城遗留的城墙上,2200多年前的历史顿时浮现。古城兴始于公元前214年,是赵佗的兴王之地。
�0�2
秦朝建设的赵佗古城至今遗留了80多处古迹,当年秦始皇50万大军南下,攻城拔寨后大批兵将留驻。而赵佗当年率秦军南下,初为龙川首位县令(秦汉时的龙川疆域辽阔,辖区20000平方公里),后继任南海郡尉,秦亡后平定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帝”,开创岭南历史新篇章。赵佗在龙川县修筑的城郭也被称为“佗城”。站在仍然幸存的空旷的秦军练兵场,可以想象数10万大军同场操练的盛况,或者游走在河道,搜寻故城遗迹,摸着70厘米厚的古城墙,凭吊往昔,追忆今日。
�0�2
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称的龙川,现今已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名胜古迹颇多,包括南越王庙、越王井、正相塔、龙川学宫等历史遗迹,也有风光秀丽的霍山风景区、七目嶂、九龙湾漂流、东坡温泉等自然景观。

阅读全文

与龙川文化名城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