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台湾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高山族,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赛德克族、噶玛兰族(实属平埔族)、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
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属马来人种。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中国政府将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统称为高山族。
现已有16个部族地位获官方认可,可略区分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原先广泛分布在山区,沿冲积平原聚集成部落,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语言和习俗。
有14%的人口是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各省份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外省人。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台湾现有数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被称作台湾新住民。
(1)阿美族的文化在哪里扩展阅读:
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
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台湾汉字拼音采用汉语注音符号。台湾的中文罗马拼音系统为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2008年-),早期曾采用威妥玛式拼音法。目前地名(县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汉语拼音翻译。
‘贰’ 高山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是什么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两个主要节日,一是播种节,一是丰收节。后者的规模特别大,差不多等于汉族的春节。各家届时都要屠宰家畜、酿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饮宴作乐,一般延续10天左右。他们特别崇拜祖先;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
外出时挂菖蒲于胸前,夜间行路涂炉灰于额上,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还普遍迷信征兆和占卜,常根据征兆决定事情的行止。
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儿童的头不许随便抚摸。女人专用的小锹、厨具、织机等和男人的弓箭、农具、武器等不准异性接触。
精美的服饰
高山族同胞的衣着服饰最引人注目。他们的衣服主要用麻和棉布制成,又因地区的不同各有差异。但一般男的有背心、短褂、短裤、包头巾、裹腿布和披肩等。女的穿有袖或无袖胴衣、围裙、裤或裙子。妇女还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刺绣精美的图案。
高山族男女喜欢赤足,不论男女都爱佩带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项链等。排湾族男子的头冠甚至还比妇女头冠更复杂、美观。阿美族人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腰裙、黑布,或以豹牙、毛、贝壳、铜、银、鹿角等,制成头饰或耳饰来打扮自己。泰雅族和赛夏族男人,经常在额头当中和嘴唇下施有刺墨,成为蓝记。
那刺墨成纵向条纹状,约有一节小指大小。女人踪面(用刺针在面部刺出色彩复杂的花纹)则都从脸庞两边的颧骨刺到嘴角,形成一个“v”字形。女人的踪面,纹路细而宽者,为高贵;纹路粗而窄者,是一般平民。
‘叁’ 台湾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吗
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
台湾海峡,可以把两岸陆地分开,但海上天堑没有把两岸人民分开。最早在台湾定居的,就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汉人。这些文明社会形成之前到达台湾各地居民的后代,受定居点环境的限制,也因极其落后的生产力的制约而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形成各自特色的文化,成为台湾地区高山族的分支。
高山族分布简况
组成台湾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山族,另一部分是大陆移民。高山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的定居者,他们成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居民。在台湾农业社会形成和大规模开发后,随着大陆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主要由闽粤移民也有为数不多的其他省份移民组成的大陆移民到达台湾。在典型的海岛型社会中,台湾形成了典型的移民社会。岛内的高山族和大陆移民一起,组成了台湾居民群。高山族虽说为数不多,但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
台湾的少数民族分为两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以往称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称为“平埔族”,现在则把少数民族统称为“原住民”。
台湾的少数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集团把四周未开化、半开化地区称为“化外之地”,当地的居民也被称为“番”,这一现象也影响到台湾。对农业社会形成后的当地台湾居民称呼有两种,住在山中的叫“生番”或“野番”;住在平地的叫“熟番”或“土番”。这种称呼并不合适,也不尊重少数民族。正是高山族各族,与后来的主要由闽粤人组成的大陆移民一起,形成台湾居民群体。
截至2003年3月,在台湾地区的2242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2.3万人,占总数的1.9%,其中平地少数民族19.8万人,山地少数民族22.5万人。主要居住在花莲县(20.2%)、台东县(18.3%)、屏东县(12.4%),其余分散各地。从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居住在农村的占69.2%;都会区的占30.8%。
台湾地区的高山族少数民族分布如下:
1、阿美族
人口约14万人。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篮球明星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民族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2、泰雅族
人口约9万人。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虽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但该镇以北的南投、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民族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7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3、排湾族
人口约6万多人。居住在屏东县的8个山地乡与台东县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肆’ 55个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里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4)阿美族的文化在哪里扩展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8人。
两个特点:
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都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
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伍’ 台湾的那些少数民族为什么没算在56个民族里
台湾的少数民族包括在56个民族中,而且是高山族。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5)阿美族的文化在哪里扩展阅读:
台湾的原住民族可分为两大类∶
1、住在西部平原与外界接触较早的平埔诸族,多已融合于台湾汉社会中。
2、住在山区或东部平原的诸族,尚能保持其固有风俗与语言。
由于历史上原居平地的台湾原住民(“熟番”、“平埔族”)大量汉化,当前各“平埔”族群并无明确法律地位,借用中华民国早期分类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定义乃将其视为“汉族”;因此,“高山族”的指涉范围。
小于广义的“台湾原住民”(包含各“平埔”族群)或岛上南岛语系族群的实际总和。“高山”、“平埔”二分法,是从汉族中心角度出发的政治性泛称,缺乏人类学根据;此类说法在台湾,被认为含有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色彩。
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没有高山族这个名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
包括西拉雅族21社,洪安雅族13社,巴布萨族9社,巴则海族4社,拔埔拉族4社,道卡斯族6社,凯达格兰族28社,噶玛兰族34社。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陆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该词主要是由大陆所使用,而台湾当局已经停用此名词。
1954年3月14日,台湾当局规定:高山族包括泰雅、赛夏、布农、曹族(1998年11月更名为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9个族群(一说为10个族群,邵族也算一个族群)。邵族原被归类于平埔族,2001年纳入原住民的第10族。
原居住于宜兰,后大举迁居至花莲的平埔族--噶玛兰族,经过族群认同调查后,于2002年正式认定为第11族。太鲁阁族则于2004年被政府认定由泰雅族独立出一个族群,成为第12族。2007年原隐身于阿美族之中的撒奇莱雅族(Sakizaya)独立为第13族。
2008年原被列含于泰雅族之赛德克族经行政院第3089次院会(4月23日),决议通过为台湾原住民族第14族。至2008年4月23日,台湾已确认的高山族族群为13个。另有未被确认的族群,包括:巴布萨族、巴赛族、洪雅族、凯达格兰族、雷朗族、马卡道族、巴布拉族、巴宰族、猴猴族、西拉雅族和道卡斯族。
‘陆’ 阿美族的民族文化
传统上,阿美族人以小米、芋头等谷物及根茎作物为主食,佐食则包含了野菜及鱼肉,野菜的采集尤其广泛,举凡山苏、过猫、山茼蒿、龙葵、刺苋、林投、树豆、藤心等,都是阿美族人津津有味的佳肴,族人也常自称为“吃草的民族”。
原住民传统的烹调技术都较为简单,阿美族也不例外,除了生食外,多半以水煮及火烤食用,其中有一种“石煮法”相当特殊,是从前阿美族人出外野餐的拿手绝活。而采集或收成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当场吃不完的,就用日晒、薰烧或淹渍等方法加以储藏;另外,小米等谷类则可酿成酒,供祭典等特殊场合饮用。
随着时代变迁,阿美族已普遍接受以稻米为主食,但嗜食野菜的风尚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广被其他族群接受。炒山苏、藤心排骨、过猫、山苦瓜、面包果、槟榔心等,早已成为许多大饭店、小餐馆里的必备菜,花莲市的各大饭店,也常季节性推出原住民美食活动;只是多半采取台式、客式的料理方式,口味较重,也较迎合现代人,却往往把野菜天生的芳香一并压抑。阿美族传统的料理方式,精致程度虽不及,却更能彰显食物的原味。石头火锅作法简单原始,举凡食材、容器、饮具、汤勺都就地取材;族人从前出外狩猎、工作时,只要带上一包盐巴,利用简单的素材,就能煮出一锅美味的料理,充分展现出其生活智慧。
首先以槟榔叶鞘折成“锅具”,盛满水后将鱼虾、野菜和盐巴一齐投入,一旁则以炭烤石,待石头受热烧成白色时,便将之夹至容器。不久,石头把水烧滚,便成一锅香喷热腾的鱼汤。 阿里碰碰是“南势阿美”特有的食物,与粽子有些类似,亦可称为阿美饭包。阿美人利用海滨常见的林投,先将其叶子摘下,削除边刺,再以4片叶编织成袋状,塞入生糯米水煮或干蒸。由于有林投叶的薰陶,食用起来别具一股芳香。
阿美族人称腌肉为“希捞”,不论鱼肉、鱼卵、兽肉及动物肉脏,吃不完便加以腌制保存。制作时先在肉上敷抹盐巴,并加以搓揉,几天后置入陶罐中,并倒入一些小米酒,封存一个月便可取出食用。据说,腐烂生蛆者为希捞上品。
河豚多栖息在礁岩地带,肠中有时会囤积毒性物质,因此台湾民众鲜少尝试。然而居住东海岸的阿美族人却有吃河豚的传统,他们经验老到地捕捞短刺的无毒河豚,作法上先用火烤,再拔壳去肠下锅煮汤,由于肉质细嫩,向来便是老人们的盘中佳肴。
“阿美”是“北方”的意思。居住于109个村落,分布于中央山脉以东,北起花莲港,南至台东沿海及台东纵谷平原一带,即现在属台湾省花莲县秀姑蛮溪沿海岸的12个乡镇和台东南沿海岸的11个乡镇。 阿美族的小米丰年祭最忌别人说“米”和“洗澡”。
昔日阿美旅的主食为小米,阿美语称小米为Hafay或lamlo。事实上,小米种类颇多,而日常用的叫Tipos。依七十岁以上老人的看法,小米是所有植物中精灵是敏感的一种,而且也是最麻烦的农作物。它好似具有人性一样,有灵眼、灵耳、灵觉,而且禁忌也多,人们一不小心随时会招来祸患灾难。
老人回忆说:“在田里收割小米是最辛苦的工作,不仅讲话要小心,动作也不得粗暴,否则会招来祸患”。例如“休息”、“完毕”、“回家”等言词以及放屁、打人等动作都是小米精灵所不喜欢的。
有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是这样的:昔日,某家人正忙于收割小米,母亲在清晨出门前吩咐大儿子说:“若你的弟弟不舒服哭闹了,把他烧一烧…。”后来大儿子照母亲的话将弟弟活生生地烧死了。其实母亲的原意是说:“若弟弟感到不舒服,你就烧水给他洗澡。”因为母亲知道“水”和“洗澡”等字眼在收割小米时都是禁忌的言词,所以才会发生这个不幸的事情。昔日,耕种小米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从整至收割入仓的过程中,有以下种种主要祭仪。
准备祭:播种前夕,各家将家里的鱼类全部吃光,装鱼的器皿清洗干净,以免与小米的精灵相克。
驱虫祭:这是不定期的活动,在小米受到病虫害侵袭时才举行。
乞晴祭:不定期活动,如连续下雨不停时才举行。
收割祭:收割前夕,全村居民守戒,即不吃鱼类食并清洁所有装鱼容器。 具有多元族群特性的原住民艺术与文化,向来是花莲县境最丰富的文化资源。花莲县传统原住民手工艺产业,大致上较流通重要类型,包括编织、服饰、陶艺、琉璃、木艺、石艺和金工等项目:
编织包含原住民的传统织布、天然手染,以及利用藤、竹、草等各种纤维材质所编成的用器。
服饰方面,除了族群风格强烈的服装设计之外,还有最具装饰美学典型的饰品设计。
原住民的陶艺:除了陶器,还有做为饰品设计主要材料的陶珠。
有关琉璃最为单纯,只有琉璃珠的单一类项,往往和陶珠结合成串珠艺术,是原住民服装饰品设计的重要来源。
在木艺方面则有木雕和木器,又以漂流木的创意设计最具特色;石艺则有石雕与石器的类型,只是工作室数量较少;至于原住民的金工,几乎是以传统刀具为主。
‘柒’ 阿美族是哪的啊
经日本学者着作等影响[来源请求],扩大并受统治政府定名为全族族名。阿美族的语言阿美语为台湾南岛语言的一种,是目前台湾南岛语言当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编辑] 族系分布 阿美族根据居住地可以进一步分为南势(北部)阿美、秀姑峦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马兰阿美、恒春阿美五个分类群。其中南势群阿美族部落区分为(1)沙奇莱亚群、(2)七脚川群 、(3)豆兰、薄薄及里漏等三个系统(台湾原住民史2001.p46)。奇莱阿美该支系今已正名为撒奇莱雅族。日本学者伊能嘉矩曾说过,这种分类是根据地理分布和方便说明而行,并非依照人类学作区分[来源请求]阿美族原分布于花莲县、台东县和屏东县境内。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较少处于山谷或群山之中。因为社会生活需求,长年旅居都会区的原住民也在大台北、大高雄和大台中区建立了都市或都市边缘的新社群,甚至成立了以阿美族人为主体的社区,如基隆市的奇浩社区和汐止市的山光社区。南势(北部)阿美秀姑峦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马兰阿美恒春阿美[编辑] 文化特质 阿美族是母系社会,家族事务是以女性为主体并由女性负责,家族产业之继承以家族长女与其他女性为优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关部落的大小事务则是由部落男子所组成的年龄阶级负责统筹规划与执行。总人口约十六万馀人,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阿美族的起源传说与大洪水、槟榔、兄妹婚有关。花莲市的阿美族豊年祭 阿美族的传统节庆有丰年祭、播种祭(小米)、捕鱼祭和海祭等等。丰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祭祀仪式,其重要产相当于汉人的农历年,会在每年七、八、九月间进行,天数依各部落而异,原则上是由部落长老们决 定。丰年祭中一样会捕猎、采集或购买食物,并由族人们共聚分食。阿美族传统文物中的陶制品、编艺品和其他手工艺品都让人印象深刻。另外,沿海一带目前尚有部分部落保有制作竹筏的技艺。此外,阿美族的生活中从不缺乏音乐。许多阿美古调甚至被改编并传唱于世。
‘捌’ 台湾有什么民族 有什么习俗
台湾现有居民2300万人口,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强,少数民族大约在40万人左右,约占2%弱。在台湾,是如何称呼这些少数民族的呢?台湾当局的正式称呼是“原住民”。并在“行政院”专门设置一个相当于部级的机构“原住民委员会”,以处理 台湾的少数民族 事务。 笔者在台湾参访期间,在台北“市政府大厦”的门厅里看到,在非常显着的位置上挂有一块“原住民事务委员会”的铜牌。可见,它是市政府属下的一个专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官方机构。类似于原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上海市近年来实施机构改革,将原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宗教事务局合并成一个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了。 笔者在台湾考察期间,曾经到过坐落在南投县鱼池乡的大型多元主题游乐园----九族文化村。 这是当地少数民族部族人民自己给自己的文化遗产取的名字。客观地说应该还是比较贴切的。在少数民族族群自己居住的地方,办起了一活生生的,直观的,让人既可了解各个族群多元文 化的存在,又在这种多元文化下融合了现代机械式游乐园和欧式花园森林游乐区的大型游乐园。名 称也起得直截了当,九个少数民族族群平起平坐,就叫“九族”。 在九族文化村里,依山傍水,一一将九族部部落原先居住的村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文化 习俗,用实物,有的干脆将原物整个的搬进来,造成一个个的景观区。 (这九个少数民族,加上邵族共有十个,分述如下:) 1,达悟族,旧称雅美族,是台湾岛内惟一原来居住在兰屿岛上的少数民族。他们可以用整块原木雕刻成小木舟,结网捕鱼更是他们的拿手活儿。 2,阿美族,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雾溪以南的花莲、台东地区。 3,泰雅族,集中居住在埔里以北的山区,人口还不到一万人,却是台湾第二大少数民族。尚武好战,黥面是泰雅人很特殊的风俗。女性都擅长织布,织布的技艺是各民族中最精湛的一族。 4,排湾族,是台湾第三大少数民族,石雕、木雕是他们民族的传统工艺。 5,赛夏族,分布在新竹、苗栗山区。该族至今保留着自己最神秘的特殊的祭典“矮灵祭”,每两年举行一次。 6,邹族,原称曹族,大多数居住在玉山的西南以及阿里山一带。他们集会的处所中都有部落象征的敌首笼和火具箱,均与战争有关。用藤竹编篮,制陶及纺织均为女性的工作。 7,布农族,是台湾各民族居住海拔最高的一族。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时的歌唱,即是享誉世界的“八部合音”,也叫着布农合音。 8,卑南族,该族分布于台东平原,接受汉化及农耕技术的年代很早。在社会组织上,会所是他们的政经中心。(张惠妹是这个民族) 9,鲁凯族,分布在中央山脉的南段。在原始艺术的表现上,非常优秀和细腻,尤其是女人的织布和男人的木雕。 10,除了以上九个少数民族部落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的邵族(在日月潭),在九族文化村里也有邵族的一席之地。他的人口极度稀少,是一个仅剩下几百户的民族,但是汉化程度很深。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越人的后裔。看来古代越国之都绍兴府与邵族有着什么我们至今尚未知晓的关联。台湾当局正在考虑把他列为第10个少数民族,予以正式承认。 在祖国大陆的许多教科书中,都说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都把台湾的九个少数民族部落统称为“高山族”。 台湾的学者则认为,所谓的“高山族”的称谓,是在“马关条约”后,由侵占台湾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强加给台湾少数民族的。 台湾存在着少数民族的族群,这是不争的事实。依照祖国大陆话语,特别是依照祖国大陆对民 族的政治定义严格地来说,台湾的九族,应当称之为九个“部落”,或可称之为九个“族群”。如果统称之为台湾少数民族,也未尝不可。 至于台湾的九族部落,究竟是属于“族群”还是划为“民族”,两岸的学者完全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记得采纳啊
‘玖’ 去哪里可以了解阿美族的文化还能品尝阿美族的美食
剑柔山庄是一间深富人文、教育、生态以及丰美饮食的景观餐厅!剑柔山庄位于 花莲马太鞍湿地 北端,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这家山庄是由阿美族的林老师退休后到这里来开的,每天只接待两桌客人,每一道菜都是取自天然植物,由她精心烹调而成。她负责制作健康加分美味不打折的精美有机饮食及生态解说,解说时引经据典贯通古今非常精彩~ 在这里不仅能吃到阿美族美食,更能了解阿美族文化~
‘拾’ 九族中的阿美族有什么历史文化
台湾岛上的少数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嗣亲裔,自汉族居民移住台湾后,他们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至今仍保留着原住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这些少数民族在岛内被称为原住民,他们包括泰雅、赛夏、布农、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9个族群。这9个民族居住地分布非常广,各族之间的文化差别也很大。
泰雅族现有人口7万多, 居住在中央山脉山区,主要是以狩猎和种山田为生。泰雅人早年以勇悍好战着称,族中很注重人口繁衍,鼓励生育。泰雅族早年不分男女脸上有刺黥的习俗,传说这样可以避邪,并表现美丽、英俊,也代表种族的记号,据说这样,死后才可以与亲人相会。但现在的年轻人已没人刺黥。
赛夏族也居住在中央山脉一带,有人口2万多人。赛夏族族名的原意是“真人”的意思。赛夏族各宗族团体有着各自的图腾与象征物,在清朝以后他们纷纷改为汉姓,即用图腾之音译为其姓,如“风”、“夏”、“赵”等等。
布农族现有人口3.3万人左右,居住在中央山脉一带,以狩猎、农耕或捕渔为生。布农族很少财产观念,富有热情好客、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布农族的传统社会结构十分复杂,各部落族群有一定的领域与固有的习惯语言,但有许多地区与别族杂居,已失去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传统的社会组织中,曹族以严格的“父系氏族”组织与“大小社分脉联合”的政治系统为主,大社因人口增加而分出小社,彼此间有从属关系,最大氏族的长老具有很大的权力,所有各部落的管理均由“长老会议”为首。曹族以往社会中,重男轻女现象十分严重,有很多禁止女性触摸接触的禁忌。
鲁凯族人数较少,现在约有6000人左右,居住在中央山脉一带。相传鲁凯族的祖先是百步蛇所生,因此百步蛇代表鲁凯人的祖先,他们的家屋、门窗等木雕、衣服刺绣、传统礼器都有百步蛇图案。鲁凯族男性善于木雕和制作木器,木雕技艺精湛的匠人,在部落中深受尊重。
以石板雕刻和刺绣着称的排湾人,生活居住在岛南端的沿海及浅山地区,现约有人口6500人,排湾族早年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阶级地位家族的地位与产业,由不分男女的长嗣继承,在宗教信仰上崇拜祖先。排湾族最为贵重的物品为琉璃球、铁器、银饰,代表象征贵族地位传统陶壶雕塑与染柱木雕。目前最常见排湾族刺乡,时显受清时期的影响,具有满族的风格。
卑南族由于居住在台东的平原地区, 历史上曾统治过台湾东部, 目前大约有6000多人。因居住地周围环绕着别的民族,自古就有很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全族居8个部落, 有“八社番”之名。早在清康熙年间,卑南人曾协助清政府平定叛乱有功,卑南族头目被封为“卑南大王”,朝廷赏以官服,所以现在卑南族的服装非常汉化。
雅美族是台湾唯一的海洋原住民族群,主要生活在台湾东南的兰屿岛上,人口仅有2000多人,他们主要从事简单的农业与渔牧业,是台湾土着中保留传统文化最多的一个部族。雅美族人的物质文化十分丰富,他们雕刻、拼板舟、打造银器、捏塑陶壶的技艺极有特色,尤其是造船。
阿美族是台湾原住民九族中最大的一族,共约有12万人左右,大部分居住在花莲、台东的沿海地区。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农渔并重,兼事狩猎与养殖。阿美族妇女非常能干,尤其会编竹和制陶。阿美族人喜欢饮洒,该族妇女几乎人人都会酿酒。阿美族还特别喜欢吃槟榔,不管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