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佛学院的介绍
杭州佛学院座落在中天竺法净禅寺内,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浙江省佛教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一所省级佛学院。其前身是1998年创办的“杭州佛教僧伽进修班”,2001年正式改名为“杭州佛学院”,同年在本科班的基础上增设了研究班,并于2004年成立了佛学研究所。自招生以来,杭州佛学院已经为国内各寺院培养了100多名高素质的佛教人才。在原办学的基础上,现正在筹办佛教艺术学院。杭州佛学院将成为一所以“学术为根本、艺术为特色”的高水准的佛教院校。
❷ 杭州佛学院的简介
杭州佛学院的前身是居赞法师于1947年所创立的杭州武林佛学院.因当时国内战火连绵,到1948年底,杭州佛学院因经费来源断绝,学院被迫停课。1998年杭州市佛教协会重新创办“杭州佛教僧伽培训班”。2005年获得国家宗教局批准正式更名为“杭州佛学院”。2010年设立佛教艺术院。 学院旨在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佛教寺院管理人才和有志从事佛学理论、艺术研究与创作的僧才。
经过十余年的办学,现已明确了“学修为根本,学术为核心,艺术为特色”的办学理念。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爱国爱教,学修并重,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能适应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潮流的管理,教学和研究的现代化僧才。
到目前为止,已毕业学僧200余名,其中研究生30余名,留学生5名,这些毕业生成为了佛教界的新生力量,有不少已在地方佛教界担任领导职务,也有很多担任重要职事,成为了所在寺院的中坚力量。
杭州佛学院目前下设教理院、艺术院两个二级学院和研究所,实行本科与研究生二级教学,本科生学制四年、研究生三年。在校学僧和教职员工两百多人,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现代化综合性佛学院。我院法师15人,其中大多数拥有多年的执教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居士老师4人,各科室工作人员9人。外聘教师20余人,主要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
教理院课程设置系统全面,学僧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对佛学基础及各宗派理论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现开设有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戒律、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禅宗、净土、因明、政治等课程。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还开设了古代汉语、中西方哲学史、普通心理、宗教社会学、形式逻辑、科技史、英语等辅助课程。
艺术院是以佛教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创作为主攻专业方向,同时配合佛教理论、传统文化等课程。以分科教学为特色,构建起一套完备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设有中国人物绘画,中国山水绘画,中国花鸟绘画三个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合理,教学环境与设施完备。其教学、创作、研究方向和探究成果,在我国佛教界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
研究所负责我院的研究生教学及学术科研任务,目前下设唯识学研究室与日本佛教研究室。在学术领域,我院从2002年开始每年承办一次“吴越佛教研讨会”,至今已经出版了五期《吴越佛教》论文集,另外还举办了“国际因明学术会议”、“唯识学研讨会”。我院还主办有《唯识研究》、《因明》学术刊物。同时每年我院教师与学生都有一定数量的着作及论文出版及发表。
在对外交流方面,我院多次对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交流,并保持着深厚友谊。长期以来,杭州佛学院为维护世界和谐,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为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硬件方面,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由市佛教协会出资兴建了新校区,新校区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从2007年开始规划筹建,于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并已投入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约200余亩,建筑面积9300多平米,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整体设计为“卍”字形, “卍”字是佛教的吉祥图案,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表征佛以无限的智慧与慈悲,尽未来际地救济十方无量众生。新校区设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魅力给师生们以精神和品格上的熏陶。
与时俱进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杭州佛学院将充分利用良好的办学条件,在社会各界同仁的支持与帮助下,面向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杭州佛学院办成一所集僧伽教育、艺术教育、讲经说法、学术研究、短期培训、对外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佛学院,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杭州佛学院教理院是综合性佛教理论教学与研究学院,目前设在中天竺法净禅寺内,其前身是1998年由杭州市佛教协会创办的“杭州佛教僧伽进修班”,2001年在本科班的基础上增设了研究生班。教理院学制本科生四年、研究生三年。专门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既有专业佛教知识又具备现代文化通识、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能联系信教群众的佛教寺院管理人才和有志从事专业佛学理论研究的僧才。自招生以来,杭州佛学院教理院已经为国内各寺院培养了200多名高素质的佛教人才。
杭州佛学院教理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佛学功底扎实并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法师任教佛学课程,同时聘请了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多名教师任教社会文化课程。在坚持为佛教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方针指导下,在教学观念上力求综合丰富、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佛学课程的设置上主张中印佛教并弘,而不局于一宗一派,同时结合其他各类丰富的社会文化等课程。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唯识、中观、天台、华严、禅宗、因明、戒律学、中印佛教史、政治、中西方哲学、历史、心理学、宗教社会学、汉语、日语、英语等。为开阔学僧的视野,丰富知识,学院还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设各类讲座。
杭州佛学院教理院注重培养学僧的宗教情感与素质,要求“学院生活丛林化”,在日常教学的同时,不放松学生的宗教修持与生活上的指导与要求,坚持上殿、过堂、颂戒、安居、禅修。
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重视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在学院内部,为了提升学术水准,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实行对教师和学僧的学术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与学僧撰写发表论文与着作。每年都举行较大规模的学术会议,以交流佛教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佛教学术的前沿问题。
“与时俱进”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教理院将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提升教学与管理的综合水平,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社会各界同仁一起携手走向佛教发展的新时代。 杭州佛学院佛教艺术院成立于2010年9月,是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的,中国唯一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佛教艺术院校。坐落于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杭州佛学院新校区。艺术院学制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是以佛教美术研究与创作为主攻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艺术院主旨为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热爱佛教艺术,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佛教艺术人才。艺术院的教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以发扬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己任,努力建构一个体系完备,研创和探究都具有典范意义的佛教艺术院校。
佛教艺术院教学课程分为佛学、文化基础课、艺术类三部分,其中佛学课程包括戒律、佛教宗派理论概要、佛教史;文化基础课包括政治、古代汉语、中国哲学史、美学、诗词题跋;艺术类课程分为艺术理论类、实践类两类,艺术理论包括中国书画史论、佛教艺术史论,实践类包括书法、篆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佛教雕塑。艺术实践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三个主要方向,以佛教题材绘画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传统佛教人物画和传统山水画为主要研习科目,并以书法为各教学科目的基石,努力提升学生整体书法基础。艺术类课程教学采取讲授、演示、临摹、写生、创作及作品鉴赏等多种形式,教学立足于佛教文化艺术传统,有系统性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组织教材实施教学,着重增进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佛教艺术院办学条件得天独厚,师资阵容强大,以中国美术学院等为依托,汇聚了一批热爱佛教事业,自身书画造诣精深的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其代表人物为:杭州佛学院名誉院长、西冷印社副社长刘江教授;杭州佛学院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宋忠元教授;杭州佛学院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导吴山明教授;杭州佛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教授等着名艺术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佛教艺术院将与广大热爱佛教艺术的有志之士一起奋发开拓,传承与发扬佛教文化艺术,为佛教艺术的复兴而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并让这一个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青年学佛班是杭州佛学院下属的一个佛学进修班,是杭州佛学院对外弘法以及为广大中,青年佛学爱好者提供学修佛法,举行各类相关佛教文化活动的场所。
办班宗旨:藉着佛法教育,启发自他生命的觉醒,培养学员对社会,人文与自然的感恩,惜福,回馈社会的美德。
课程设置:佛学原理 印度佛教史 中国佛教史 八宗概说等,同时不定期举办禅修,礼忏和传统文化讲座,如茶道,书画,中医等。
时间安排:每周日9:30-11:00(上课)
11:00-11:20(班会)
11:30过堂用餐
13:00-14:30(上课)
14:45-16:15(禅修或礼忏)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112号(中天竺法净禅寺内)
联系人:照贤法师
戒法法师
❸ 杭州有哪些有名的寺庙,可以参观的
杭州寺庙很多,有名的有以下几个:
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灵顺寺,永福寺,韬光寺。
灵隐寺
地址:灵隐路法云弄1号 ;开放时间:5:00—18:00 ;票价:灵隐寺门票30元,但是要进灵隐得先进飞来峰景区,飞来峰门票45元,总共75元。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 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 余间,僧众达3000人。
净慈寺 地址:上城区南山路56号 ;票价:10元 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湿红映地,飞翠侵霄”,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 净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永明(904-975年)本姓王,名延寿,字冲元。自幼信佛。永明禅师佛学造诣很高,着作甚丰,主持杭州灵隐寺、六合塔的修建,并创建净慈寺,成为净慈寺的开山祖师。 济公,僧名道济(1148-1209年),是南宋时期僧人。原名李心远,据《北石间集》、《净慈寺志》记载,是台州(浙江临海)人,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并长期在这里修行,最后也在净慈寺圆寂。关于济公的许多传说大多与净慈寺有关,因此后人认为他是罗汉下凡,称他为“降龙”,在殿内塑像供奉他。
法喜寺(上天竺寺)
地址:西湖区天竺路338号 ;票价:10元 ;开放时间:4:00—19:00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该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干隆时改名为“法喜寺”。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法净寺(中天竺寺)
地址:西湖区天竺路112号 ;票价:10元
法净禅寺又称中天竺寺,位于天竺山之稽留峰下,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幽美。历史上还有有“稽留旭日” “合涧沉钟”、“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 可见景之绝色。中天竺始于隋,乃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所创,禅师生时左手握拳至七岁剃度时始展掌,掌中现一明珠,故得名。
法镜寺(天竺三寺)
地址:西湖区天竺路112号 ;票价:10元
法镜寺位于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之南,两寺仅飞来峰之隔,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天竺的天山祖师慧理来到武林山下,依山临江,广建寺院。
灵顺寺
地址:杭州北高峰山顶 ;票价:8元
灵顺寺俗称华光庙,又称财神庙,素有天下第一财神庙之称。据文献记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永福寺
地址:西湖区灵隐寺法云弄16号 ;票价:和韬光寺、飞来峰一起包含在灵隐景区45元门票中
开放时间:7:00—17:30
永福寺位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飞来峰西侧,是一座千年古刹。
韬光寺
地址:杭州西湖区飞来峰景区法云弄(近永福寺) ;票价:和永福寺、飞来峰一起包含在灵隐景区45元门票中
韬光寺是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
❹ 杭州还有哪些传统文化
1、淳安三脚戏
三脚戏是浙江杭州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淳安民俗素尚歌舞,每到春节元宵,市井乡间均有演傩神戏和表演各种歌舞的习俗,跳竹马尤为盛行。清光绪年间,湖北黄梅采茶戏和江西赣东采茶戏传入浙西后,与民间歌舞跳竹马(竹马班)相结合,以采茶戏的剧目、曲调及表演形式,融合本地的民间音乐、地方语言及风俗习惯。
5、楼塔细十番
楼塔细十番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音乐。据记载,公元1377年,楼塔的宫廷御医辞官返乡着书《医学纲目》时,与当时楼塔的一批善音律的文人墨客、富家贤士,经常吹弹各种乐器,演奏各种古典曲目,楼塔“细十番”由此而生。
❺ 佛教文化为何在杭州如此兴盛
杭州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冷 晓
伟人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与洛桑活佛交流时评说:“佛教源于印度,昌于中国,扬于四海”。中国和杭州佛教的发展,完全见证了这一论断。
佛教传入中国尚无确切年代,通常认为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东汉永平“白马驮经”首建白马寺,成为中国的“释源”。唐僧玄奘到印度那烂陀(Nalanda)求法时,正值印度大乘全盛时期,他和此后的义净从印度取回的也都是大乘经典。“乘”,即梵文Yana,意为运载工具(车、船)。公元一世纪,印度主张改革的佛教徒认为,以前的佛教只追求个人解脱,就像只能运载少数人的小船,故称“小乘”。这些改革者认为:人与一切众生平等,皆属同体关系,应发菩萨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利益群众,将拯救解脱一切受苦难的人作为目标;任何人只要无休止地利他,便是涅盘,就能成佛。这就像运载一切人出苦海的大船,故称“大乘”。
大乘北传后,经众多高僧传译和研究,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汉语系大乘八宗。
在中国,由一寺或数寺共同研究不同宗派的教义,使佛教广泛流传;当佛教在印度衰微时,就依靠中国亿万信众支持这座佛教大厦,才保持佛教世界性地位。
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南宋,素称“东南佛国”,流传千古。
杭州自古佛刹林立,遍于湖山。唐与吴越时360寺,宋时480寺。灵隐寺为创建最早的古刹,已有1670余年历史,全盛时住寺僧众过2000余人,苏轼赞称:“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北宋高僧明教大师誉为“东南第一山”。
杭州佛学兴盛,高僧大德前后接踵,流派纷呈,名传海内外,为世界佛教祖庭之一。
杭州佛教盛行中,形成了北山、南山两大寺庙群。在北山,唐代书法家钟权为灵隐题“佛国”,宋代书法家张即之为天竺题“佛国也”;在南山,慧日峰下,以慧日永明院(净慈寺)为中心,寺庙林立,梵呗相闻,被称为“佛国山”。
诗人们盛赞西湖是“龙宫”、“蓬莱”,“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就连清帝干隆也念念不忘“游佛国”、“憇僧寮”。这“东南佛国”成为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佛教和游人向往的祖庭和胜地。
杭州佛教,既有伽蓝相依,又有贤圣相继,历代高僧在修持和研究弘扬大乘理论时推陈出新,源远流长。其主要宗派有:
华严宗 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创始人法藏被赐号“贤首大师”,又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以“圆融无碍”为最高认识境界,发展了古印度大乘思想,调和了佛教内部各派纷岐。该宗于唐代盛行杭城。以灵隐寺为中心,不少寺庙的高僧专修华严,并经常结社诵经,聚众讲法。白居易于长庆时守杭曾撰《华严经社石记》:称当时灵隐寺道峰常至各寺讲经,在龙兴寺开讲《华严经》时,听众竟达数千人。
净源为北宋华严学者,于宋神宗时来杭,先后住大中祥符寺、慧因寺,悉心致力于复兴本宗,被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净源的着述甚多,如《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华严疏钞》、《仁王经疏》等等,名传海外,受到高丽文宗王重视,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派王子、高丽僧统义天入宋,并携来久已散佚的贤首章疏要求咨决所疑。次年,宋哲宗命主客杨杰陪同来杭,参访各宗名师,并从净源受贤首教法。义天回国后,又遣使者送来金书《华严经》三种译本一百八十卷,净源特建华严大阁收藏。元佑三年(1088年)奉诏改为教寺,成为弘布华严的道场,人称“高丽寺”。
南宋乾道初,平江(今苏州)名僧圆澄义和来杭住持惠因寺,倡导圆融念佛,认为“佛与众生都具法界心”,只因此心“不守自性,故随迷悟之缘,作业受苦”,如果“修道证真,遂名诸佛”,他把佛与众生的区别归之于能否证得此心,实际上承袭了永明延寿“以心为宗”的宗旨。但该教在元、明时期被朝廷一禁再禁,华严正宗也因此长期陷于沉寂。
清初,康、乾盛世兴佛,华严宗在杭州又有重兴之势。民国之初,在新文化思潮影响下,华严学者月霞显珠为振兴华严在上海创办华严大学,后会同名僧冶开将华严大学迁杭在海潮寺续办。受其影响,弘一在招贤寺修《华严疏钞》,一些文化学者相继研究华严学说,如马一浮、章太炎等,以华严六相圆融等原理作为认识的最高境界,并以“法相唯识”作为判教依据,探索佛教的发展和出路。
天台宗 该宗于陈隋之际由智顗创立于浙江天台山,以《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奉行教观并重,将佛教内容分为“化法四教”(藏教、通教、别教、圆教),认为空观、假观、中道观可于一心获得,三谛圆融无碍,故自认为“圆教”。宋时,知礼非常重视以《观无量寿佛经疏》用天台观佛三昧的理观方法来阐扬净土教义。与知礼齐名的遵式(964-1032)在杭州下天竺创建精舍,推行净土忏法,率众修持念佛三昧,并作《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通过“行愿”与“决疑”,确立正信,坚持修持,劝大众老实念佛,奉行口念佛,身礼佛,意念佛“三业清净”,体达一心三观的圆乘而直趋涅盘宝所,使忏法与礼佛融合求生净土。民国十九年(1930年),名僧谛闲法嗣摩尘就在梵天寺建“天台宗佛学院”,讲习天台宗《四教仪集注》。民国二十二年(1938年)谛闲弟子静修也在圣水寺举办“性宗佛学院”,主讲天台宗《教观纲宗》、《教仪集注》、《法华经》等,并着有《始终心要讲义》、《教观纲宗讲义》等,只因时局动荡,经费困难,学人不多,传播不广。
南 宗 又名南山律宗,以其创始人道宣居终南山而名。唐末广明时(880-881),律宗开始传入杭城。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明寺参与法宝讲席的元表律师首先来浙传南山律钞,钱塘(杭州)佛子纷纷前去听讲,其门人景霄深得奥理,着《简正记》二十卷,逐渐形成南山正宗。另一法宝弟子慧则也于此时来杭传授律法。
律宗东传,五代吴越国提供了必要的弘法条件,钱元瓘当政时,在广建禅院同时兴建律寺,设置戒坛,先后建有菩提院(昭庆寺)、六通、法相、灵芝(崇福)、广化等律寺,昭庆寺所设坛场定期引导僧人依律受戒。钱弘俶还率先受“菩萨戒”,于是引来各方律师来杭,其中被称为“僧中三凤”的道宣、道定就在着名律寺法相、六通弘扬律学。
赞宁(919-1001),为五代后梁至北宋间律学高僧,也是佛教史学家。他于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祥符寺出家,后在天台山受具足戒,精研三藏,住杭州灵隐寺时,慧则律师来杭传授律学,赞宁尽得其要,精通南山律法,“辞辩纵横,人莫能屈”,时人尊其为“律虎”。钱弘俶重建孤山广化律寺,特邀赞宁住持该寺弘传律法。赞宁除内学之外(内学,指佛教经典范围之内的学问),并善儒、老百家之言,博闻强记,擅长诗文,声望甚高,钱王封他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赞宁同时到达汴京(今河南开封),受到宋太宗礼遇,赐号“通慧大师”,从此他转入佛史着述和全国佛教事务管理。着有《大宋僧史略》、《三教圣贤事迹》等。
在赞宁的传承影响下,北宋初,着名律师灵芝大师在昭庆寺建坛,成为南方着名的律宗道场。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又由永智律师在昭庆寺建“万善戒坛”,每年三月三日,海内缁流,云集于此,惟其长老能通五宗诸典者登坛说法,敷陈具戒,其徒跪而听之,名曰受戒。由此,南山律学在杭发扬光大。元丰初(1078年),灵芝尊者元照主持昭庆寺时,博究南山律学,着《行事钞资持记》一百多卷,高丽僧统义天入宋求法时,曾叩请元照开示律义。随后又有允堪律师在杭着《行事钞会正记》,使南山律分成“资持”,“会正”两派,律学研究十分活跃。只是元照后期因病尽弃平生所学,专修净业,而在当时条件下又无名僧倡导,元、明时期,汉地律宗出现萎靡不振,弘一法师称之为“八百年湮没无传”。
清初康、乾两帝崇佛,私度僧尼悄然兴起,宜洁玉书从宝华山分席来杭在昭庆寺重兴律学,着有《梵网经菩萨戒律》、《毗尼日尔爾用切要乳香记》、《沙弥律义要略述义》等。清帝干隆视巡杭州后,于干隆十九年(1754)下诏取消僧尼官给度牒制度,对佛教开禁。
民国时期,弘一法师初修净土转向专弘律部,被佛教界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民国七年(1918年)在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号“弘一”。他原为净土法裔,但却专研律部,披阅《四分律》和宋代元照律学着作,并着《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然后游历各地,参谒名师。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月在上虞法界寺佛前发愿弘传南山律,并在慈溪五磊寺创办“南山律学院”,又至泉州开元寺集学者十多人研究律学,称南山律学苑,亲自圈点从日本请回的南山律三大部:《行事钞资持记》、《四分律行宗记》、《羯摩疏随缘记》,后在南普陀讲律修持,主讲含注戒本》、《律学要略》、《弥陀经》等,也至青岛等地讲律,同时精研《华严》。律宗在佛教宗派中最重修持,非常严谨,他一生严于律已,实践躬行,后学者难望其项背,被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
禅 宗 南朝宋、齐间,古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航海来华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静修九年,摒绝杂念,悟得佛理,并对当时佛学进行革新,被奉为中国禅宗初祖。该宗主张证悟本自心性,寻得佛心,故亦称“佛心宗”。该宗以《楞伽经》、《金刚般若经》等为传法依据,但长时期奉行不立文字,不立语言。禅宗于唐代大兴,初分出牛头宗,五祖弘忍后分南、北两宗,分支甚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派之一。对杭州形成影响的有初期的牛头宗。
牛头宗(禅)由四祖道信弟子法融创立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该宗以为“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为有,即见荣枯贵贱等事”,强调人生如梦,故应超尘脱俗。唐天宝元年(742年),该宗弟子法钦云游至余杭径山;披荆上山,结茅而居,时遇寒冬大雪,法钦坚心不动,于是“乡民给奉,僧衲相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奉诏入京,赐号“国一大师”,大臣李泌等三十二人皆投法钦门下,名声大振;翌年创建径山寺,后转住杭州龙兴寺,在杭州佛教史上,唐长庆时栖息于凤林寺(古定业院)前人称“鸟窠禅师”的圆修就是法钦弟子。只是由于该宗主张过于虚空,唐末时趋于衰微。
禅宗南、北分宗后,北宗(神秀)受到“安史之乱”摧残,南宗(慧能)则在神会努力下资助平定“安史之乱”,逐渐在北方取得地位。南宗禅的兴起,是我国佛教的一大转折。人们认识到,成佛并非只有面壁坐禅和读经念佛与世隔绝的道路;而且强调“顿悟”,“佛即本心,不必外求”,佛徒可居山林寺院,也可居于“市朝”(称作“市隐”),这就为佛徒成就功业开了方便之门,佛教由此大为兴盛。于是出现禅宗南宗五家两系:
南岳系(怀让):沩仰宗,临济宗(黄龙派、杨岐派)
青原系(行思):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连同临济宗的黄龙、杨岐两个分派,在佛教史上统称为“禅宗南宗五家七宗”。在历史变革中,大多衰绝不传,唯临济、曹洞独盛。
净土宗 净土宗源于东晋名僧慧远在庐山设“莲社”,信奉往生净土,故亦称“莲宗”。该宗依 “三经一论”为弘教主要经典,提出只要一生至诚念佛,临终时便可依阿弥陀佛或观音之力(即借“他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因简单易行,无须深谙佛学佛经便可进入佛门,故普及四方,传播极广,成为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宗派之一。慧远被尊为初祖,唐时该宗在中原地区盛行,直至五祖少康于唐元贞时入浙在古睦州(建德)乌龙山建立道场,净土法门始在杭州传播。
净土宗在杭广为流传并形成净土文化中心是各种因素凝聚而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一是佛教各宗纷纷归流,诸多高僧共传净土。二是五祖少康来杭创立道场,称名念佛,劝人急修净土;六祖延寿以《禅净四料拣》吹响“禅净合流”号角,于是“天下翕从”外。此后各代净土宗师均在杭州建立道场力弘净土。
整个宋代三百多年时间,杭州净土宗十分盛行。进入元代后,杭城一些临济宗高僧也多主修净土,并将禅宗的“自禅性”与净土的念佛法门结合。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颁布榜文,从此采取限佛政策。由于净土易修易行,不少禅僧和各宗僧人转奉净土。
净土先贤自唐代少康至清代实贤前后七代宗师皆以杭州为净土道场。此后十二祖际醒受永明影响栖心净土,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弘传净土,他认为“永明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况今末代,尤宜遵承”。十三祖印光于清末在红螺山入堂念佛,然后南下往来于苏、浙、沪讲经说法,着有《净土决疑论》等大量净土文章,并先后组建“净业社”、“弘化社”等,发行《净业月刊》,弘扬净土信仰,后住苏州报国寺,专事念佛,于1940年12月在灵岩山去世。他一生立誓不作寺庙住持,不收出家徒众,而广收在家居士弟子,对苏、浙、沪居士持戒念佛影响甚大;据称他所收海内外在家弟子不下十余万人。有佛学专家认为,以净土结合,融摄各家,千余年来各宗合流归于净土的趋势至印光集其大成。
以上大乘宗派在杭传承影响较大。其中禅宗派生的临济宗逐渐成为杭城佛教的主流。宋室南渡,北方临济宗高僧纷纷南下,其中爱国高僧大慧宗杲是一位着名的佛学理论家,他曾受秦桧迫害两次流放,又两上余杭径山主法,竭力主张以“看话禅法”调动禅者全身心思索,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决疑开悟,并在实践中发扬自尊自信,随缘放旷,自获解脱,他的主张被佛教界奉为“圭臬”。正是由于大慧以“看话”改换原来的“捧喝”门风,使临济宗代代相传,直至清代具德中兴,使临济宗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大慧也被尊为“划时代禅匠”和“甘露门”。
永明延寿大师也是佛教史上的一代高僧。他原属法眼正传弟子,但他深感禅宗有“空疏之弊”,毕生致力于扶衰救弊。他引领各宗派分居博览,互相质疑,辑录成《宗镜录》百卷,流传国外;又提倡“禅净双修”,他撰写的《禅净四料拣》成为禅净合流的“号角”,“登高一呼,天下翕从”,被尊为净土六祖。
在北宋时期,灵隐寺主法的均为云门宗高僧,其中重显致力于佛教文学创新;契嵩着书平息了儒家排佛的争论,对佛教文化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云门宗“孤危耸峻”的隐晦说教方法制约了该宗的发展,自南宋开始也都转奉净土。
由于杭州地处东南沿海,千百年来,杭州佛教与各国佛教长期保持友好交往。据《佛光大辞典》称: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一流均属临济,这与杭州佛地长期传承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指出的,我们共同信仰的佛教已经成了一条“黄金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世界佛教的国际交往,互相切磋交流、理解包容,它会对增进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❻ 杭州巿有什么寺庙
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灵顺寺、永福寺、韬光寺等。
1.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 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 余间,僧众达3000人。
2.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湿红映地,飞翠侵霄”,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
净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永明(904-975年)本姓王,名延寿,字冲元。自幼信佛。永明禅师佛学造诣很高,着作甚丰,主持杭州灵隐寺、六合塔的修建,并创建净慈寺,成为净慈寺的开山祖师。
济公,僧名道济(1148-1209年),是南宋时期僧人。原名李心远,据《北石间集》、《净慈寺志》记载,是台州(浙江临海)人,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并长期在这里修行,最后也在净慈寺圆寂。关于济公的许多传说大多与净慈寺有关,因此后人认为他是罗汉下凡,称他为“降龙”,在殿内塑像供奉他。
3.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该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干隆时改名为“法喜寺”。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4.法净禅寺又称中天竺寺 位于天竺山之稽留峰下 四周群山环抱 景色幽美 历史上还有有“稽留旭日” “合涧沉钟”、“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 可见景之绝色 中天竺始于隋 乃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所创 师生时左手握拳 至七岁剃度时始展掌 掌中现一明珠 故得名。
5.法镜寺位于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之南,两寺仅飞来峰之隔,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天竺的天山祖师慧理来到武林山下,依山临江,广建寺院。
6.灵顺寺俗称华光庙,又称财神庙。据文献记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7.永福寺位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飞来峰西侧,是杭州市佛教协会新近恢复的一座千年古刹。
8.韬光寺是蜀地名僧韬光禅师所建。一日,禅师辞师出游,师父嘱咐说:“遇天可前,逢巢则止。”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当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时,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卓锡于此。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越王重建,改名广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后寺以人名,为韬光寺。
❼ 杭州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美景
如果你来杭州,我才不会带你看西湖,人山人海的西湖早已淹没在拥挤的人潮中,失去了她本真的安宁。我会带你去看浴鹄湾,她就在西湖边上。这里是一个隐逸的西湖,湖面聚散开合,岸线曲折有致,黄公望、张雨等文人画家均在此留下了踪迹。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地址:杭州西湖区三台山路33号
如果你来杭州,我才不会带你看灵隐寺,仁慈的佛祖怎么顾的过芸芸众生如此之多的求财求福。我会带你去看天竺三寺,法喜寺,法镜寺,法净寺。他们就在灵隐边上,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幽美,是真正的佛门清净之地。在这里的佛祖面前,只有你。法喜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竺路338号
如果你来杭州,我才不会带你去西溪湿地,我会带你去江洋畈生态公园,同样拥有湿生林、浅水沼泽、湖泊池塘等多层次的湿地景观,还可以近距离的看到鸟类、鱼类、水禽、两栖类等野生动物的觅食和栖息。周边还有极富野趣的八卦田。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8:30-18:30 地址:上城区粮道山18号如果你来杭州,我还会带你去四眼井,在这里感受文艺小资里的杭州。青年旅舍,主题餐厅,特色茶楼,这里极具现代气息。马灯部落,帕克,途安,桂庐,香巴拉,隐上花园。。。这里的每一个名字都令人无限遐想,这里更是小资,文艺青年的理想去所 地址:虎跑路与满觉陇路交汇处。
❽ 杭州有佛学博物馆么具体在杭州哪个位置求告知!!!详解
今天第一次去,朋友看到新闻说环境不错于是就跑过去了,灵隐下了车还要走上半个小时才可以到达,你也可以选择坐电瓶车上去。到了上天竺后,拐到天竺路上,走上一段,离尽头的法喜寺大概还有100米左右时,左手边的绿化带里能看到一块“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的牌子。按着牌子上的箭头,顺着小径走进去,就到了。
这块牌子下还有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大红色的“天竺路319号”,那是隔壁民居家的地址,也可以作为你的认路标识。要是这两样都没看到,也可以找聚喜楼,“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的牌子,就在它对面。网上介绍图书馆还有WIFI,信号是有但是连半天都连不上,估计是故意这样的不然大家都在里面乘凉和上网了。图书馆不提供午餐,只有热水。
❾ 杭州有哪些着名的寺庙
1、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9)杭州有哪些佛学文化扩展阅读: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着名寺院之一。因为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净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
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特别是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计六点八万字。每日黄昏,悠扬的钟声在暮色苍茫的西湖上空荡,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