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跨文化交际学什么

跨文化交际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4 06:57:06

Ⅰ 跨文化交际能学到什么

跨文化交际可以让我们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顺利。
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

Ⅱ 跨文化交际研究生都考什么

跨文化交际研究生考试包括英美文学和跨文化交际两部分。英美文学部分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英美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表现手法和文学现象的理解,掌握情况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归纳、总结、评论文学文本的能力。

内容包括英美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流派及文学理论;跨文化交际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跨文化交际研究生复试笔试科目:专业文献翻译(笔试)

内容范围: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专业理论文献的能力。翻译材料为考生所报考专业的论着节录。

同等学力人员加试科目:

1、翻译:本科目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翻译知识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的能力。要求考生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句子、语篇、文类等各层面上的差异,灵活运用英汉互译理论和技巧翻译有关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的节录。

2、写作:本科目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不同体裁、题材的写作要求,评估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综合、逻辑思辨、批评鉴赏等方式完成英语书面表达任务的能力。

Ⅲ 跨文化交际学吸收了哪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转载]跨文化交际学 概念
2013-11-04 15:08阅读:50

关于英美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原文地址:跨文化交际学 概念
原文作者:JosephChiang

1、交际 交际是一种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语言或非语言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不一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

2、文化
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就是文化。

3、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4、跨文化交际学
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5、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是指至少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言语行为。是一个说与听的互动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对方的语义。 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

6、非言语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即非语言交际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其交际方式包括了眼神、表情、身势、手势、体距、沉默、服饰、时空利用、副语言等。

7、影响交际的因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又分为积极心理因素和消极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起着促进作 用,在交际中主体应当具备平等意识,双方应当具备宽容意思和顺应意识;消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阻碍作用,消极因素包括定式和认知偏见、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和普遍性假设。
环境因素包括因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环境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无处不在。

8、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协调工作。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指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力;宽容性是指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处理文化的差异的灵活性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交际者根据对方文化的背景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 使交际取得预期效果的能力,二是处理由文化差异而引起交际冲突的能力。

9、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1960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文化休克又称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症。即当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在试图理解或适应不同文化群体时,由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会出现不舒服、无助以及不知所措的感觉。

10、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就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发展而来的。
构成三分模式:这一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包括目的语文化知识,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意识;情感层面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灵活性、共情能力、悬置判断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一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确定了方向。
行为中心模式: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为中心,其关注的焦点是交际行为或外部结果。该模式是以具体目标为基础的,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成效。
知识中心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关注中心的,在学校情景中比较受欢迎,这种模式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测试。

Ⅳ 跨文化交际学到了什么

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Ⅳ 你希望在跨文化交际学到什么知识

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如何提高

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Ⅵ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什么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的就是还是跟英语那些的,只不过是融入了各个国家的文化。

Ⅶ 跨文化交际主要讲什么的呢

跨文化能力是现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进行文明对话的基础

跨文化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多语言能力,也包括文化理解能力、文化整合能力以及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合作的态度。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2016年,“国际理解”被列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内容之一。因为有了理解才有感同身受,才有彼此欣赏和相互尊重,才能推己及人,自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部落主义,真正树立起全球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未来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人,必定不是狭隘封闭、傲慢自大的人,而是有着高度“国际理解”能力的人。通过跨文化培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本国与他国、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和跨文化能力,才能自如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

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大到两国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小到企业间的商贸洽谈,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知彼此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制度都是开展合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想要促进更深更广合作,那就更需要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这些更深层面的文化,从而把握不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些显然都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来完成。

中国社会对跨文化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对跨文化人才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既是跨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跨文化的实现方法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而不同”,是在坚持自身立场的同时,能够包容差异、心平气和地共存而非对立。在文化交流加深同时冲突不断的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深得中华文明精髓的“现代君子”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摆渡者”。

跨文化人才培养有助于涵养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交流是一个对等的概念,有你有我才有交流;没有自我,就没有真正的交流。文明交流也是如此,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在文明的交流上,没有大小强弱之分。跨文化能力意味着对文明交流的方式也有着良好的把握:既有能力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上观察他文化,又有能力以其他文化的视角来反观自己的文化,在这种观察与反观中达成对不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而培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关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有一段落后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自信心;通过跨文化学习和比较,有助于我们的青年把这一段历史放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观察,放到更广阔的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大格局中去解读。在观察与反观中,当代青年对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文化之根和今天的成就会有更深刻的敬意。

Ⅷ 跨文化交际学是关于什么的书

所谓跨文化交际学,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书 名: 跨文化交际学
作者:陈国明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书以主题方式叙述,突出跨文化技巧或技术的方法与知识,亦强调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原则与理论,帮助学习者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书中附有大量范例和个案,让学习者产生亲切感,真正体会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精髓。序
自序(年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学一绪论
第一节跨文化交际学的需求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学的内涵
第四节跨文化交际的伦理依据
本书结构
结论
第二章沟通(交际)与文化
第一节沟通(交际)的本质与模式
第二节文化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跨文化沟通的意义与特征
第三章文化认知
第一节认知的本质与过程
第二节影响认知的因素
第三节 文化与认知的关系
第四节刻板印象
第五节偏见
第六节媒体与认知的发展
结论
第四章文化价值与沟通
第一节文化价值的本质
第二节文化价值与沟通
第三节文化价值取向 第四节文化价值取向的模式
第五节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应用与局限性
绪论
第二篇 脉络篇
第五章语言与文化第六章非语言沟通与文化
第三篇 互动篇
第七章跨文化适应、认同与训练
第八章跨文化关系、冲突经营与谈判
第九章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四篇 未来篇
第十章跨文化交际学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Ⅸ 跨文化交际是什么

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当前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界。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决策的需要。跨文化交际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其中文化语言学凸显“文化”的侧面,社会语言学凸显“社会”的侧面,而言语交际学凸显“交际”的侧面,这三个不同的侧面都围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语用”这个核心。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这么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通俗解释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许多人在语言交流当中有很多障碍,最早的时候沟通障碍在于你的英语表达不好而产生误解,这是传统的看法。

Ⅹ 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书中附有大量范例和个案,让学习者产生亲切感,真正体会跨文化交际或传播的精髓。

阅读全文

与跨文化交际学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