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帮文化有什么样的内涵各商帮文化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内涵就是合作。
十大商帮
(豫商、闽商、鲁商、浙商、粤商、潮商、苏商、晋商、徽商、沪商)
鲁商:地域分布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鲁商始于商州,形成于春秋战国。文化特征:“忠信、商议、简约、谨慎”。鲁商“做生意时讲究不能亏良心,做生意时不能对不起朋友;谈生意没有酒,谈话就索然无味,把双方的友谊看得很重”。有人说他们是一手拿着《孙子兵法》,一手拿着《道德经》,务实、精明,代表人物是张瑞敏。
苏商:分布在江苏省,形成时期是明清时期。苏商大多起点高,不少创业企业多为知识型、技术型。江苏人经商以稳见长,自古到今,苏商大赚大亏、惊天动地的人不多。苏商具有经济头脑,注重薄利多销,不贪求厚利,以商品全部出手为原则,因此形成了‘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经营理念。他们主张“货殖为急”,“时任知物”,实业为主,商贸为副。强调信誉为本,精细作业。因为才子、士绅的不断加入,苏商的经商素质相对较高,这一点是苏商有别于其他商帮的重要标志。代表人物是朱德坤。
浙商:分布在浙江省,形成时期是明清时期。浙商文化的主要内涵特征表现在:积极稳健的政治态度;机智敏锐的战略眼光;个人自主的文化观念;见微知着、以小搏大的务实精神;勤俭刻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民营、自发、自由”的体制优势,“特别能吃苦”、“敢冒风险、勇于创新”为浙商精神。他们既有白手起家的草根精神,也有自觉的历史文化继承,更会在不同的时代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这些“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群体在各地通过同乡联谊会、异地商会等形式,团结一心,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弘扬和发展了浙商精神的丰富内涵。代表人物是鲁冠球。
闽商:分布在 福建省,形成历史:宋元尤其是明清以来至今兴盛。闽商富于冒险精神,缘于宋元以来海洋贸易和明清时期犯禁下海的传统。自宋以来,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的对外贸易,使闽商的眼界更为开阔,更少循规蹈距,其文化形态处于对中心与权威的游离边缘,又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之中,因而也更具蔑视权威、敢于离经叛道。闽商“以商为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闽商模式”,其特点是:闽人爱经商、敢经商、善经商。闽商的“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胆略与魄力运作和“善观时变”的理性掌控,将闽商的特质与创业的平台完美而又现实地结合在一起。代表人物是丁志忠。
潮商:分布在汕头、深圳、潮州。崛起是在明朝以后。近代潮商发扬了古代潮商的冒险开拓、义利并举的商业思想。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样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这是一句被频繁引用来形容潮商的话。潮州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潮商既有魅力,又很神秘,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据《周府》记载:“潮民力稼穑,收果木、蔗糖及鱼盐之利,经商不出布帛、米粟之门。”寥寥数语,尽显昔时潮汕之商业繁华。代表人物是李嘉诚、黄光裕。
粤商:分布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形成历史是西汉初年。由于远离政治中心、与港澳相邻,最早培育和开放市场,最早接受东南亚产业转移,因此它们在全国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的南越区域色彩风格和带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的企业群体,市场敏感性强、接纳和包容性强、讲求实效和稳健、注重实干和苦干。文化特性:自由开放、冒险开拓、以义制利、崇尚信誉。粤商行事低调、财不露白。多为韬光养晦的高手,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但粤商是中国城市人中最忙碌的一群,以钱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发财,忙起来”,是粤商的口头禅。代表人物是李东升。
晋商:山西及周边地区,形成于春秋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晋商认为诚信不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在其为人之道上也表现出了诚实忠厚的一面,并且一直保持着俭约自律的风尚。晋商的经营风格主要是坚毅、稳健、守信、通变。稳健是晋商的传统作风,晋商特点: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晋商票号即中国金融业的鼻祖。重视信息,预测行市,垄断市场,这是晋商致富的重要途径。代表人物是霍英东。
豫商:河南及中原一带,中国最早的商人,4000年前已经善于经商。文化特性:艰苦创业,勇闯市场,诚信为本、造福社会。 “草根成长,信用为本,行商无疆,传承有脉”作为新豫商的特征。草根成长是豫商最明显的特征,而创新是新豫商崛起的神秘力量。中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热情、忠厚、诚信,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小农意识不但会影响团结,还会阻碍发展。代表人物是朱保国。
徽商:俗称徽帮,他们的面比较小,就是徽州府,宋代逐渐形成,明清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长江中下游一代很有市场,经营业务主要是盐、米、茶、纸、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安徽人做生意重诚信,讲仁义是有名在外的。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说的是安徽人会做生意。
沪商分布于长江三角洲一带,南宋中叶及元朝以来,港口贸易使其日益兴盛。沪商精明、谨慎小心。代表人物是江南春。
Ⅱ 浙江商人具有什么
浙商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企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800万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也就是说,数百万海外浙商等于再造一个浙江!
浙商主要特点为:“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浙商迅猛发展,浙商在长三角改革中创造传奇。
中文名
浙商
外文名
Businessman of Chekiang
商帮分类
宁波商帮、温州商帮、绍兴商帮等
代表人物
沈万三、包玉刚、邵逸夫、张忠谋、马云等
浙商特点
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历史沿革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企业家的集合,是较为新近的称法。
浙商
他们,是19世纪推动中国工商业进程的强大商帮。他们,是最早参与上海的开发,叱咤十里洋场,一度垄断上海大半产业的精英群体。
浙商与粤商、徽商、晋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四大商帮”。
唐代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江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浙江财阀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
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目前为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着名浙商
湖州人沈万三是明初天下首富,清末镇海人叶澄衷是中国近代五金行业的先驱,以经营辑里丝起家的刘镛、张颂贤、庞云鏳、顾福昌这“四象”为首的湖州南浔商人是中国最早的强大商人群体。以虞洽卿、黄楚九、刘鸿生为代表的宁波商人曾经叱咤于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
Ⅲ 浙商管理是什么
浙江商人的特点为:“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浙江先后产生过湖州商帮,绍兴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温州商帮,义乌商帮等着名浙商群体。其中,就笔者接触的个人感觉来说,最为活跃商人为温商,最为活跃的商人城市为义乌市,最有代表性的商帮为的宁波商帮,最低调的浙商是台州商人,最低调实力的商帮为绍兴商帮——越商。那么,浙商群体为国内的企业家带来何种的启示呢?谭小芳老师总结了如下六点,姑且称之为浙商成功的六脉神剑——
1、务实的浙商精神
在我看来,浙商精神就是: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人们难以想象,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浙江嘉善没有森林,却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市场。
浙江人的经商意识是渗透到骨子里面的,即使是菜市场上卖菜的年轻人,也从未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谋生活的小贩,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经商,甚至也有自己的名片。浙江人正是凭着这种“四千精神”,在千锤百炼中“无中生有”,闯出了一片创业模式的新天地,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也使浙江人自己获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浙商身上折射出一种精神,“四千精神”是浙商精神的形象体现。她激励着浙江人去创业,去创新。浙商精神激励浙商去不断创新创业模式,推动和促进了浙江乃至国内外区域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兴旺。
2、浙商的创新意识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根源,使浙商生存困难,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以义乌为例。义乌的“货郎担”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求利动机。但是,义乌的“货郎担”不是一般的商人,其求利本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也成了今天义乌商业文化的渊源。
务实的创业精神使浙商生存下来,强烈的创新意识使浙商发展起来。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必然的途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更是企业发展不懈的动力。小企业靠创新长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创新是重要的,但创新的风险是巨大的。在这个道路上,充满着非常多的困难和曲折,但不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浙江商人紧跟潮流,通过创新来学习,通过创新创造新增长。
3、浙商文蕴含巨大潜力
如果说,一个由英特尔引发的改变已发生在社会中,那么,由浙商文化引发的创业创新能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文化。浙商的文化模式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商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浙商文化超过了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在其文化模式的组合中,蕴含着浙商文化元素中并不具有的特质,其行为范式也蕴含着裂变的能量,它好比火药不仅仅是硫磺、木炭、硝石的总和一样。别人还在犹豫,他们已经在行动,这就是浙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浙商文化是浙商在创业创新活动中特有的心灵历程、团队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组织结构,是浙商智慧的结晶,是浙商人格力量的升华。
4、团队、抱团的浙商群体
大多数人认为浙商成功的因素是能吃苦、环境影响大、轻模式、重操作等。当然,他们的成功少不了这些因素,但根据谭小芳老师接触浙商的十几年历史,对比我接触过和听到过的其他地方的商人,浙商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相互团结。互相团结是浙商成功的主要秘笈,浙商之间通常会有互利的活动,一个人发现商机时,大家会联手去做,把每个人的资金都拿出来凑在一起,共同去做。这是其他地方商人很难达到的商业境界,也体现了浙商高度团结的精神。
5、品牌意识与区域文化软实力
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浙商的创业核心。在创立品牌过程中,创牌意识是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人才培养是根本——浙商已经悟出其中的奥妙。谭小芳老师认为,浙商的努力,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区域教育、体育、旅游、电视、娱乐、经贸信息等文化教育产业和慈善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大大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建设。
6、政府支持是浙商创业创新的武器
浙江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是浙商成长的外在动力。政府为浙商构筑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实际上,全国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视的。据《经济日报》2006年2月16日报道,山东省政府重奖海尔集团300万元,以表彰海尔集团创名牌的努力,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优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浙商群体是一支生机勃勃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既然能够在如此艰辛的历变中取得成功,相信浙商也一定能够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创业使命的核心,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展现浙商的雄姿,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Ⅳ 浙商银行的企业文化
更多的渠道:根据客户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灵活快捷的融资渠道。
更高的效益:通过提高综合金融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收益。
更好的服务:通过建设顺畅、高效的服务链,让服务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 创造价值,追求更好。
通过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为组织创造价值,并从中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三位一体,共同发展。
作为一家新兴的银行,始终追求更优的团队、更好的服务、更佳的效益,不断追赶同行、超越同行、领先同行。 负责、勤奋、务实、大气。
Ⅳ 徽商文化与浙商文化,有什么不同
徽商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儒”字,徽商是典型的儒商,很多徽州人走上创业道路并不是因为他们想经商,而是多年寒窗苦读不得功名,才不得已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有一段典故很好地说明了徽州人之所以经商的原因,徽州许氏族后人许广文读书多年但始终未成,家境也渐渐贫寒。有一天他悲伤地说道:“年纪这么大了,却不能养我的母亲,反倒是我的母亲还在养我,真是羞愧啊!”于是他就弃儒从商了。
浙商经商是从现实出发,很少有虚无缥缈的幻想。有一句话可以很好的体现浙商理念,近代浙商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宁可赚100个人一毛钱,也不赚一个人一块钱。
可见浙商人已经掌握了经商的本质,相比于徽商,浙商更懂得经商。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朝代的变更徽商渐渐陨落,而浙商能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Ⅵ 曾昌飚的创造辉煌 感悟人生真谛
2005年,曾昌飚又开始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在沈阳的金廊核心地段、地铁交汇处建设中国第一座五星级的商务平台—— “商会总部大厦”,他谈到这个工程时说,这个项目将为沈阳与全球搭建一个招商引资的平台,为在沈阳的商界精英携手世界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座高楼拔地而起,将聚集全国众多行业、众多地区甚至众多海外商团的进驻,这里不是一家一户的公司,每个商会的背后都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这就是把点连成了片,一片带动一面,所以这座商会总部大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总部经济!”曾昌飚形象地比喻说:就好比谈恋爱一样,有了这些商会进入沈阳,才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在沈阳,它是巩固沈阳东北领袖城市的地位、吸引世界经济注意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又一重要项目。
从最初的沈阳市温州一条街、辽西的华隆商业广场,到现在的商会总部大厦,曾昌飚用真诚的付出赢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双翱翔的翅膀。正是有了这样坚毅的翅膀,才让一个从浙江温州独闯出来的年轻人成就了一番又一番的伟业。2007年8月5日,在中国商帮峰会上,由曾昌飚牵头联合现代控股的董事长章鹏飞、人民集团的董事长郑元豹等浙商提议在杭州建浙商总部大厦,联合全国浙江商会精英在全国乃至世界建浙商总部大厦,把浙商的精神发扬光大,把浙商精神融入到广大的企业之中。浙商总部大厦将把国内外的企业精英和商界巨头都凝聚在一起,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财富。
诚然,曾昌飚的成功并非偶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浙商的文化影响了他的发展。
浙商文化,即浙商思想——贾而重诺,信誉创造价值。得商业文明风气之先的浙江商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浙商的这种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得到体现。例如上海绿城、中凯城市之光、中凯佘山别墅、新湖明珠城、温州一条街等等,都把浙商精神冠以企业名号的前缀,时时把浙商的思想理念置于前沿位置。
曾昌飚在谈到浙商精神时还谈到,浙商精神的精髓是强调个性、能力、功利和实际领导思想,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系统学习对实际有用的文化知识。
曾昌飚常说:人就像是蓄电池,能充多少电就能发多少光。他总是边工作边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提炼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不愧于自己的人生!
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称赞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有影响力的,是说一就是一的民营企业家。”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英赞叹道:“有人说浙商‘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凝聚起来力量是巨大的。曾总建设商会总部大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朝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久志评价说:“曾昌飚先生是我在市政府工作6年多时间接触众多的投资者中印象最深、我最佩服的一位。我认为他是温州人的一个典范,是个杰出代表。温州人的精明、温州人的实干,温州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温州人那种思想解放的经营理念,都浓缩于这个人身上。”
这就是曾昌飚,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
曾昌飚承包在平壤的故事 “1997年10月,我第一次去朝鲜考察。当时由于供电严重不足,电车从丹东到平壤230公里的路程竟花去了20多个小时。”曾昌飚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朝鲜观光、考察时的情景。“在平壤,晚上8点后想吃夜宵,转遍市内都找不到。”他告诉记者,此后每次去朝鲜考察时,总是带了方便面、豆腐乳和榨菜。
商品短缺,是朝鲜给曾昌飚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也就是这个印象,使得这位从小商品市场发祥地———永嘉桥头走出来的商人把目光盯上了当地的市场。2002年7月又一次前往朝鲜考察,曾昌飚第一次走进平壤第一百货大楼时,发现整个大楼根本就没有什么商品,空荡荡的。他估计了一下,整个商场里的货物价值不到50万元人民币。
正是从这些细节中,曾昌飚“嗅”出了朝鲜市场的商机。7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跑朝鲜几次,目的就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变化和政策调整。“现在的朝鲜,牙膏、牙刷、铅笔、小五金工具、小电器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仍然是紧俏货。但政策开始调整了,机会也就来了。” “我与他们谈成承包平壤第一百货大楼的事只用了短短两个小时。”曾昌飚如是说。机会从来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人,通过7年的考察,曾昌飚与朝方亲密接触,建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是借助了温州品牌———朝鲜生活必需品短缺,而温州生产的主要商品正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对商机敏感,对伙伴诚恳,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在谈判中,曾昌飚把温州人特有的品质展示出来,朝鲜官员被打动了。去年6月,曾昌飚在辽宁丹东与朝方就承包一事进行谈判时,仅用了2小时就签下了承包合同。
邀请温州人参与
谈及这次回温推介,曾昌飚说,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挥之不去的乡情,使得他在上万个全国各地的商户中首批选取100个温州人前往朝鲜。二是,敢闯的温州商人最适合“走出去”。其三,温州是国内着名的轻工产品制造基地,温州的皮鞋、服装、打火机、小家用电器、皮具、建材等产品正好适应朝鲜目前的消费水平,市场潜力很大。
曾昌飚还透露,明年他还要在平壤市区承包4家商场。他计划着,让温州的小商品进入到平壤的每一个普通家庭。
Ⅶ 浙商的社会启示
1、务实求生存,创新谋发展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根源,使浙商生存困难,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以义乌为例。义乌的“货郎担”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求利动机。但是,义乌的“货郎担”不是一般的商人,其求利本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也成了今天义乌商业文化的渊源。务实的创业精神使浙商生存下来,强烈的创新意识使浙商发展起来。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必然的途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更是企业发展不懈的动力。小企业靠创新长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创新是重要的,但创新的风险是巨大的。在这个道路上,充满着非常多的困难和曲折,但不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浙江商人紧跟潮流,通过创新来学习,通过创新创造新增长。
2、浙商精神是永恒的
浙商精神就是: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人们难以想象,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浙江嘉善没有森林,却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市场。浙江人正是凭着这种“四千精神”,在千锤百炼中“无中生有”,闯出了一片创业模式的新天地,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也使浙江人自己获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浙商身上折射出一种精神,“四千精神”是浙商精神的形象体现。她激励着浙江人去创业,去创新。浙商精神激励浙商去不断创新创业模式,推动和促进了浙江乃至国内外区域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兴旺。
3、浙商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说,一个由英特尔引发的改变已发生在社会中,那么,由浙商文化引发的创业创新能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文化。浙商的文化模式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商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浙商文化超过了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在其文化模式的组合中,蕴含着浙商文化元素中并不具有的特质,其行为范式也蕴含着裂变的能量,它好比火药不仅仅是硫磺、木炭、硝石的总和一样。别人还在犹豫,他们已经在行动,这就是浙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浙商文化是浙商在创业创新活动中特有的心灵历程、团队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组织结构,是浙商智慧的结晶,是浙商人格力量的升华。
4、浙商文化已经成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之一
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浙商的创业核心。在创立品牌过程中,创牌意识是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人才培养是根本。浙商已经悟出其中的奥妙。浙商的努力,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区域教育、体育、旅游、电视、娱乐、经贸信息等文化教育产业和慈善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大大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建设。
5、政府支持是浙商创业创新的武器
浙江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是浙商成长的外在动力。政府为浙商构筑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浙商群体是一支生机勃勃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既然能够在如此艰辛的历变中取得成功,相信浙商也一定能够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创业使命的核心,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展现浙商的雄姿,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Ⅷ 浙商发达的原因
1,历史传统:自古浙商就有商业文化的传统,这个对后世浙商的发展一直有着一种类似明灯指引的鼓励作用。
2,地理优势:江浙的地理优势很利于经商,他既是陆上的南北枢纽,也是内陆河运的枢纽,而且还是一个海外贸易的优势区位,这些也造就了浙商文化的发展。
3,吃苦耐劳:浙商算是比较没有老板架子的了,亲力亲为的比比皆是,而且都很吃苦耐劳,经常能看到大老板什么都干,也很朴素,这种习惯让浙商得以更加专精于商业,而少于了用在享受上的很多精力。
4,团结:浙商之间通常会有互利的活动。一个人发现商机时,大家会联手去做,把每个人的资金都拿出来凑在一起,共同去做。这是其他地方商人很难达到的商业境界,也体现了浙商高度团结的精神。
5,重视信誉:由于浙商之间的团结和浙商对信誉的重视,使民间资金越来越活,使他们在经营中越来越顺,才快速取得巨大的成功。
6,环境影响:大家经商,赚了钱了,大家更受影响,更多的人去经商,于是环境影响之下,浙商文化日益兴隆。
Ⅸ 浅谈浙商文化
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滋养着浙江商人,造就了浙江经济奇迹,培育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义利兼顾”的精神遗产,产生了一批着名的浙商群体。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全面激活了浙商的“文化基因”,凭借着“走遍千山万水,讲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以勇气、智慧、汗水和担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浙江模式”、“浙江经验”和“浙江现象”,也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系和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发挥先发优势,铸就企业灵魂,提升竞争实力,实现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当代浙商们新的历史考验。借此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之际,由浙商文化促进会发起提议,向社会各界表达我们浙商的文化宣言:
在文化的时代,需要有文化的企业家。当代浙商在传承传统浙商吃苦耐劳、敢于开拓等精神的同时,必须要摈弃“草根”,提升素质,充实灵魂,增加学养,增强文化自觉,努力将自身造就成为负有历史使命感,能够运用辩证思想能力,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把握企业管理规律的经营家,成为诚信经营,胸怀大志,勇担责任的开拓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代儒商。
思想、文化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更能左右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浙江文化所具有重和谐、尚兼容、谋创新、求实效的特点,越来越多地溶入浙江企业的精神中,形成了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文化经济,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当代浙商更要善于探本溯源、取精用弘,把文化的“精气神”融汇于企业发展的各个发展环节之中,与时俱进求创新,开拓进取谋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文化,不仅是国家腾飞的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商品和管理的构成要素中,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创新性强,附加值高,品牌效应显着,竞争优势明显,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能力强,渗透力大,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浙江制造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以文化为驱动力,为浙商企业注入永葆生机活力、始终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为浙江产品增添文化附加值,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再创新奇迹,再筑新辉煌。
当前,文化产业正以其含金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和低炭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增长的规律,因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家已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摆在浙商面前的又一次发展机遇。富有远见而睿智的浙商们,应当乘势而上,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军文化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培育新型业态,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以先进文化铸就灵魂的当代浙商们,一定能切实担当起文化浙商的社会责任,以我们的付出和丰富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