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聋哑人的文化水平是多少

聋哑人的文化水平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15 20:45:51

‘壹’ 聋哑人聪明还是正常人聪明

聋人和正常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差别,差别在后天形成的智力水平,多数聋人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知识面狭小,缺少训练机会,因此单从智力上看,一个成年聋人的智力,相当于一个正常人初中乃至小学阶段水平。当然,也有一部分聋人奋发图强,经过后天刻苦学习和训练,其智力水平毫不逊色乃至超过正常人水平。

‘贰’ 我国聋哑人中有多少人识字啊

我是专门研究聋哑人社会问题的。就目前社会状况看聋哑人有74.1%识字,剩余25.9%包括小孩、老年的、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不识字。

‘叁’ 我想问一下大家对聋人文化体育方面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什么了解

关于聋哑人,文化体育方面的要求,值得称道。对于,提高聋哑人的自身素质与强身健体,非常有益!应该大力支持与推崇。希望能够帮到你,再会。

‘肆’ 聋哑人的思想别那么高了。。

有得必有失,何必自己逮着聋哑不放呢。你所得到的不是也被你抛弃了吗?或许你的思想很高,就是一个大大的优点,帮助别人。尼克,27岁,天生无四肢,但他却努力争取一切他想要的“我没有四肢,但感谢我还有这个小畸腿,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来,但是,当你挂记你只欠缺的,你便会忘记你现在拥有的。我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生活。。。”

‘伍’ 全国有多少聋哑人,聋哑学校

据教育部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在校残疾儿童少年42.8万人。据中国残联统计,到2009年底,共有高中阶段特教机构278所,在校残疾学生1.7万余人。全国共有11个省市设置高等特殊教育机构14个,在校生近3000多人,近2万多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

但根据《中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学比例69.5%,30.5%学龄残疾儿童没有条件或机会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18岁及以上残疾人中有42.1%从未上过学,35%为小学文化程度。同时,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特教学校专任教师3499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753人,占31%,学历层次整体较低,很多没有学过特教。

据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中国残联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好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据统计,目前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5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2775个,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51.9万人。

全国已开办特殊教育普通高中99所,在校生6067人。其中,聋高中84所,在校生5284人;盲高中15所,在校生783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有147个,在校生11506人,毕业生6148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4685人。2010年,全国有767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057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公报同时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14.5万人。

聋人学校,,,,在全国各地区县均有特殊教育学校,聋人就读于特殊角学校

最新消息:从2011年首届中国国际听力康复大会开幕式上获悉,目前我国有约2780万听力障碍者,居各类残疾人群之首。

‘陆’ 最新中国聋哑人中有多少文盲

没多少。
目前全国文盲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状况持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全国的聋哑人有2780万,约占残疾人口的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聋哑人数量居五大残疾人数量的首位,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

‘柒’ 如何正确区分聋哑人言语与文化水平低的正常人的言语

都是运用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如读书、听人讲)分析、判断
聋哑人与正常人一样,都是运用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如读书、听人讲)分析、判断,只是聋哑人听不到,间接经验少,对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考屡的较简单。

‘捌’ 中国多少聋哑人不会手语啊,中国有多少聋哑人

我国约有2057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
多少不会手语的,拿手语新闻来说,只有64.44%的聋哑人只是偶尔看手语新闻,其不经常看手语新闻的原因集中在手语方面,主要是看不懂手语翻译,理解不了新闻内容,聋哑人中约78%——89%的人只能理解手语新闻中不足60%的手语。
大部分人认为翻译新闻的手语与他们日常所用的手语差距很大。
手语翻译的标准、使用、学习、推广的难度也很大,很难说会与不会,只能说有些手语在某些人群或某些地区比较通用(因为还存在一些没有经过正规特殊教育的人)。而离开这些地区或这些人可能就会看不懂或不理解,就像各地的手语方言。

‘玖’ 为什么聋人和健全人差距那么大

定义聋人,是听力因先天遗传或后天人为因素而受损的残疾人,也叫听力障碍者,简称听障人。根据最近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中国大约有2075万听障人,包括弱听、重听、老化聋等。 重听人重听人,相对聋人来说,是存在残余的听力的人。从生理角度来定义,听力90分贝以下便是重听人,也有的从其他角度来定义,大致分类为三种定义。前面讲了两种定义,第三种定义,是生长环境角度。读普校的是重听人,这是人们区分群体最广泛最常用的办法。 手语族与聋人文化《手语族与聋人文化》 作者:梅芙生(北京第三聋哑学校退休教师,1994年评为中学特级教师) 有这样的故事,花果山的一只石猴下山找同伴,他跑到豺狼身边,豺狼不跟他打招呼。他跑到虎豹身 边,虎豹也不答理。他又去跟獐鹿打交道,獐鹿看见他,箭一般跑掉了。他刚朝一对仙鹤走去,仙鹤看见他拍 拍翅膀飞走了,石猴觉得很奇怪,跑到溪边去喝水,在水影中看见自己的模样,原来跟豺狼、虎豹、鹿鹤不是 一类。他最后找到了一群猴子,大家欢迎他入伙,他乐坏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故事讲的就是这个 道理。 聋人是手语族。他们的特殊之处,就是由于他们听不见,说不了话,谈话的形式(方式)、习惯与一般人 不同,自然形成手语群体。这犹如操着不同口音的人,自成群落一样。 健全人与健全人在一起会感到交际谈话自由自在十分方便,这一点,聋人亦然。不过聋人听不见,独自一 人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窒息感,这是处于无声世界里,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的难受感觉吧,所以,聋 人喜欢与聋人在一起过群体生活。可以用手语聊天玩乐,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思想感情,并由此获得一些信息 ,不至有与世隔绝之感。就连聋哑学校的小学生,每到放学之际都不想马上回家。这并非他们不爱家,只为回 家没人陪他聊天(玩),所以,宁愿在学校多呆会儿再走。难怪他们对聋人那套手语无师自通,很快成为手语 族的成员了! 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都重视聋人俱乐部的工作呢?这主要是为了适应聋人文化生活的需要。有了俱乐部, 聋人工作之余可以来搞多种文娱体育活动,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可以交流信息,可以休息谈心聊天……聋 人俱乐部就是聋人之家。我国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在不少城市的聋哑人福利会也兴办过聋人俱乐部,后来由 于种种原因取消了。总而言之,聋人虽听不见,生活在手语族中,同样渴望学习,获得信息,渴望有丰富的文 化生活,渴望社会交往,他们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心理活动,都与健全人一样。只是由于语言不同,外界 不了解聋人,加之一些小说、影视等媒介不准确的宣传,往往把聋人描绘成愚昧、简单、鲁莽、甚至是野蛮的 低能人,因而使一些人产生误解,从而疏远聋人。其实聋人与健全人一样,好人是多数,坏人败类只是极少数 。一些机关企业单位,嫌聋人“不便沟通”,即使有大学文凭,也不愿录用。但有的单位,在与聋人经过一段 时间的交往和相处之后,就觉得聋人虽然耳听不见,不会说话,但可以用笔谈来沟通;通过工作,又会觉得聋 人心灵手巧工作踏实,耐劳肯干,因而从“勉强用”到“可以胜任”,再到“你最好干下去,别离开”,这种 情形并不少见。 美国人说手语是聋人的文化特殊性征,在美国聋人学校里还设置了聋人文化课。这些文化课到底是什么样 子呢,不得而知。其实,见面便微笑招手,就是聋人的文化表现。聋人哑剧、舞蹈、魔术、聋人教育……只要 是有手语伴随,都属于聋人文化教育范畴。聋人因听不见,对戏剧、电影、电视无法很好的欣赏,国外和我国 香港、台湾地区的影视,都配有英、中文字幕,唯我国大陆很少上中文字幕,这无异于剥夺了聋人的收视权利 ,使他们错过了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获得信息的机会,令人遗憾! 聋人自编自演哑剧、舞蹈、滑稽小品、魔术等以自娱已是很平常的事了,各大城市都有。聋人的哑剧,大 多根据京剧,或历史故事,或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如:《三岔口》、《武松打虎》、《闹天宫》、《马 大哈》等。聋人哑剧,好看易懂,不但为聋人所喜爱,就是健全人,也能从中体味出它的节奏、气质、风格之 美。同时,也显示了聋人相当高的领悟力,以及不乏表现细腻感情的艺术才能。 此外,聋人爱好体育活动、绘画、摄影、集邮、旅行……这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文化教育的旭求。聋人 听不见,但视觉敏锐,想象力丰富。那么,努力反映生活美,自然美,不正是可以证明聋人的视觉敏锐,善于 形象思维吗?总而言之,聋人失去听觉,生活在无声世界里,要靠视觉来生活,须臾也离不开手语。这正像健 全人须臾也离不开语言一样。聋人的文化,就是手语文化。因此之故,就要让聋哑小学生从小接触手语,以便 于交往。另方面聋人与健全人交往,没法靠听觉语言也不可能靠手语,只能靠视觉语言——书面方案。所以, 对聋哑小学生,又必须从小教会他们识字、看书,学会用文字表达意思。这也是聋人教育要全力以赴的事。 聋人虽属有困难的群体,但是通过教育训练,可以成这回报社会的有用之材,所以说他们是可以“造就” 的群体。至于当前多数聋哑人文化水平偏低,掌握谋生技能有限,下岗后再就业困难,阻碍他们回报社会,这 种现象并不是聋哑人愚昧。根源是我们的聋哑教育无视聋哑人是手语族,过分偏重口语教学,虽然老师化费多 年苦功,而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过于浅陋,毕业后依然使用手语,不足以与健全人社会交往之用,对较高深的 科学技术知识,更无条件学习,因而导致了聋人文化危机。假如对那些不适于口语教学的聋哑儿童,区别对待 ,从小就依照他们自身条件,偏重于手语及写话的教学,相信这样做了,会使大多数手语族成员的文化知识水 平大幅度提高,情形就会不一样了。总之,提高和发展聋人文化是关系到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聋哑教育应从 承认和适应聋人生理特点的需求,顺其自然,重视手语教学,并着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手语族的 同胞们实现平等参与、回报国家与社会,自强、自立。 编辑本段聋人的群体分类20/70/10 撰稿:陈伟亮 关于20/70/10这个数字模式,估计很多人都会在韦尔奇的书里看到过。在韦尔奇的管理理念里,20/70/10这三个部分是对员工的划分,但是这份数据同样适用于聋人群体的划分。虽然没有太多的数据或者参考文件来说明这部分的数据,但是20/70/10这个分配的比例基本上是国际主流分配比例,大的方向来讲这样的比例分割是合理的。 放眼中国,中国的聋人群体将占据很大的比例。但是这个庞大的群体之内所形成的聋人文化,虽然有它自身的历史特点在里面。但是进一步细分的话,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只能大致分为三个群体。 20%群体是中国聋人群体中的优秀群体,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就是自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且有极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自身的生理缺陷。在精神体现上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有时候能做到一些正常人不能做到,而他们能做到的事。所以,这类群体在面对挫折前有极强的征服欲,因此他们正在逐渐实现自己的梦想。 70%群体是中国聋人群体中的主流群体,他们都是一种以随波逐流的心态生活着,也许这类群体有些还有部分受到高等教育,但因为心态没有摆正,逐渐回归于平庸。这个中庸的群体,却占据了聋人总群体的极大比例。也许他们是因为努力过,却不能挤身于20%的群体,然后逐渐自甘堕落。但还没达到自暴自弃的程度。至少还曾经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着,只不过残忍的事实剥夺了他们奋斗的权利。 10%群体是中国聋人群体中被遗弃的群体,因为不学无术,然后外加其他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慢慢边坏。这类群体就是在报刊上经常频频曝光的那些群体,偷,抢,骗无恶不作,媒体对这类群体的负面报道的增多从而直接或者间接给聋人整个群体抹黑。导致大部分优秀聋人在就业的道路上阻力重重。 编辑本段关于强化口语训练撰稿:陈伟亮 关于口语训练的成果是早期上海一所聋校努力钻研的结果。由于资金面的缺乏,香港以鲍瑞美牵头的慈善机构捐款以致这项人类的创举实现了实际性的突破,开创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先河。于是第一批启音人的出现建立了口语教学的里程碑。最后被各大聋校开始效仿。 以中国目前的国情,让国家社会适应这个群体是显然不现实的,所以才会有了让这类群体自己去适应社会。口语训练是帮助聋孩子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通过口语训练提升的过程中,提高了聋孩子面对逆境的承受能力。所以会说话的聋人比不会说话的聋人优秀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并不能完全否定不会说话的聋人的能力。 会说话是并不能说明了什么,但是至少在沟通上还是给双方带来了便利。至少当聋孩子开口说“妈妈”的那一刻,相信作为母亲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面对自己的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的转变。学说话的过程固然艰苦,但是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锻造正常的人格。生理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 口语训练,可以说是,中国聋人教育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帮助更多的聋孩子在适应社会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和面对压力的耐受力。 编辑本段聋人就业难撰稿:陈伟亮 聋人的就业难是一项顽疾,这个跟媒体的妖魔化报道有关。再加上国人先入为主的观念比较强,错误得认为聋人普遍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不完全统计,大多公司的HR部门拒招聋人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沟通问题,而是因为对聋人群体的品质而怀疑。 因此,歧视总是存在的,这个可能跟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有关,因此当他们去做一件事情,通常人们总会担心的是“他行吗?”“他一定会做好吗?”直接或者间接的不信任因此抹杀掉了20%优秀聋人群体的职业成长空间。 歧视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的歧视,这种歧视随着民族的进步,人类的文明高度的提升渐渐减少,但仍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可能。另外一种歧视就是软歧视,这个是非常普遍的社会性行为,因此没有给聋人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竞争力。 作为企业应该反思的是,录用残疾人员工并不是因为其本身合理的避税工具而减轻企业的税务压力而把他们当成极为廉价的劳动力。生理上的缺陷并不同等丧失劳动能力,请给他们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这样,他们身上的潜能会被最大化发挥。

阅读全文

与聋哑人的文化水平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