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折扇和道文化哪个好

折扇和道文化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6-16 16:37:01

㈠ 哪里的折扇最好怎样选折扇折扇优劣怎样区分

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的折扇最为有名,基本上是纯手工制作和绘制。
折扇的种类分两种
金陵折扇
南京是中国长江流域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一到夏天,酷热难耐,惟有一扇在手方能消暑度夏,扇业由此也十分兴旺。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已远近闻名。明初南京已是全国的制扇中心,厂家多集中于通济门外,颇具规模,分工也较明确,且有制造扇骨和扇面两个专门的行业。《同治上江两县志》就有“通济门外民善柔治竹木,雕刻文字为折扇”的记载。 折扇,是南京着名的传统地方产品之一,携带方便,既可扇风,又可遮阳,如在扇面绘画、题诗,还是一件艺术品。明清时,每当科举大比之年,来南京参加科举的士子都要选购一些高档的折扇,待科考结束时带回,闲暇时在其上钤印题诗作画,或自行收藏,或馈赠亲友。 因此,夫子庙三山街一带集中了许多销售金陵折扇的店铺,各种质地、规格、档次的都有。 金陵折扇早在明代时就闻名遐迩。有竹制折扇、绢宫扇和骨扇等。普通的以竹为 折扇
扇骨,高档的以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制骨有水磨和模雕两种。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光可照人,裱扇之纸谓之苏面,行销激广。模雕者,能在两大骨面上,雕刻苏东坡赤壁赋全文,诚为精品,深受人们喜爱。既是驱暑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
荣昌折扇
荣昌折扇起源于清初,由两湖两广移民入川,折扇生产工艺技术遂随之传入荣昌。折扇生产自干隆初发展迄今已有260余年,是与苏、杭齐名的中国三大名扇之一。 干隆至道光时期,只有黄竹扇夹,扇心制成的硬青、皮底两大类,同治年间才新增穿叶串子一大类。光绪至民国时期,采用楠竹扇夹,扇心和棕竹扇夹等优质材料后又增加全楠、正棕两大类。建国后,在继承上述五大类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创制出全棕、香木、胶质、羽毛、绸面带尾舞蹈、绢扇六大类,现在已发展为十一大类,三百四十多个花色,可谓花色繁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远销印度、泰国、缅甸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光绪年间,单是县城中就有扇铺40多家,加工摊子户100余户,最高年产量400万把,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从此,折扇成为荣昌颇负盛名的特产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荣昌各厂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材料,生产各种工艺折扇、舞蹈绸扇、绢扇,书画工艺挂扇、旅游扇、广告扇等十多类品种,中、高档系列产品是:各式舞蹈绸扇、竹扇、金楠纸扇、竹节绸扇、雕刻绸扇、棕玉绸扇(含全棕)、壁挂宣纸装饰大扇、壁挂绸装饰大扇、壁挂雕刻装饰大扇(以上均含书画扇)等。其消费功能除具有折扇的普通功能外,还普遍用于广告载体、礼品赠送、纪念品发放、强身健体、文艺汇演、室内装饰、艺术收藏等消费领域。 折扇虽是日用小商品,但独具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折撒自如,携带方便的特点。荣昌折扇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园内方,明快流畅;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是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日用佳品。由于品种齐全,花色繁多,高、中、低档产品均有,可谓男女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9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荣昌折扇的竞争力,各厂家通过合并、资产重组、技术改进,规模逐渐壮大。荣昌折扇厂家的数量已从几十家减少到现在的十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重庆市荣昌折扇厂、重庆荣昌华一扇厂,成为荣昌折扇的中流砥柱。

㈡ 纸扇好还是绢布的扇子好

各有优缺点,纸扇容易断裂,开合比较容易;绢布扇不容易损坏,开合比较困难。

1、纸扇子是纸做的,绢扇子是绢做的,一般纸扇是折扇,绢扇是圆扇。材质上区分:宣纸扇子扇面是用宣纸制作而成。宣纸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主要以手工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书画用纸。

2、绢布扇子扇面是用绢布制作而成,绢布是丝麻织物。外观上区分:宣纸扇子,在转动扇面时,没有明显的光泽,光影变化不强烈。绢布扇子,在转动扇面时,有明显的光泽,光影变化强烈。

相关特点

扇子综合了雕刻、编织、编结、书法等多种艺术的技法。折扇两旁的2支扇柄,俗称大骨或大边,上面镌刻字画;中间众多的扇骨,俗称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装饰技法很多,有的螺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红漆为底,上洒银末,闪烁如星。

扇子下端的扇头式样有竹节、梅花、小花瓶、大钩如意、荸荠圆头等约 100多种。扇坠以玉石、桃核、橄榄核雕刻而成,或编结流苏,摇晃生姿。刺绣扇套,既美观,又耐磨、实用。

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贝壳扇的扇面上,镂空成精细的图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画,墨分浓淡,风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纳凉外,还是评弹、戏曲、舞蹈、曲艺等表演的道具。

㈢ 折扇起于何时,由哪个国家发明

折扇起源如下:

1、源于东晋说:

《扇子趣话》、《扇子的源与流》等书中认为扇子在东晋已经产生。

由于后来折扇又有“仁风”的雅称,所以有人认为此处谢安所赠即为折扇。但是,这从文中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此处所赠为折扇。

2、源于南北朝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折扇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王雪涛《画扇》一书写:“南齐时就有了折扇,而在折扇上进行书画创作始于南宋初期。”洛文《扇子昔谈》:“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但胡三省从“腰扇佩之于腰”,并判断“今谓之折叠扇。”这其间没有举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所以胡三省的说法存疑。

“腰扇”之名并非指其“佩之于腰”,而是言其形状中部较窄,两端宽阔,是一种中腰收缩的扇子。擅长考据的清代学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3、源于唐五代说:

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则说,川扇“五代时此地已尝制之”,《中国风俗辞典》则认为“折扇”起源于五代时期。《扇子趣话》中写“唐宋时,刚刚产生的折扇制作还很粗糙,很难普及。”认为“到了五代时期有了折扇”。

(3)折扇和道文化哪个好扩展阅读:

折扇历史:

扇子是多种多样的,从是否可以折叠的角度来看,扇子可以分为屏扇和折扇两种,前者在原始社会已经存在。 制作工艺相对而言复杂的折扇,在我国却不是很早就出现的。

宋时折扇使用最广的名称是“折叠扇”,当可理解不过是早期名称“叠扇”的引申、演变罢了。即使在宋代,折扇仍有许多名称,并未统一。

例如,《高丽图经》卷二十九称为“折扇”,《梦粱录》卷十三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还有的称为“聚头扇”、“聚骨扇”等等。

《在园杂志》记载,中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永乐皇帝喜欢这种扇卷舒方便。后来由宫中传出,很快就风行全国,普遍使用了。

《宋史》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日本国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桧扇二十二枚,蝙蝠扇二枚珍贵的礼物。此桧扇与蝙蝠扇是指就是折扇。

最初,明宫中也不过使用竹骨茧纸薄面折扇而已。后来朝廷定制,每年多造重金折扇进献御前。这种折扇,一面命待诏学士书写端楷诗词文句,另一面由画苑画师绘上工致画图。预定在每年农历5月1日进呈,以备皇上在5月5日端午节分赐给嫔妃宫女。

这种重金折扇,钉铰眼线,都用精金制作,每扇价值五金。这种习尚,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

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在清代,折扇之随处可见,简直登峰造极到有泛滥的嫌疑。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和氲氤的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而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

而且,扇业者都爱追赶时髦,在扇骨扇面雕刻字画,还爱从《红楼梦》一类小说女主人公中取名,以致正统文人觉得有失雅驯,受到一些人的指斥。

这已是清中叶的事。此外,《香祖笔记》还记载,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京制扇骨最精有李昭、李贽、蒋诚三人。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在引风纳凉方面的作用,远不如蒲扇直截了当,但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是在实用基础上的进步,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

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必然会遗忘折扇的时代,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曰文化的东西。在今天,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 ,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折扇早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文化的东西。

㈣ 和扇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亮点,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和扇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折扇”。在古代历史上,中国对日本曾产生过很多文化输出,这就容易让人觉得日本和扇也是中国传入的产物。但其实恰恰相反,中国的折扇才是被传入的那个。当然,和扇也不是日本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中国团扇的基础上重新改造出来的。

和扇的特点

早期的和扇叫桧扇,由薄片状的扇骨组成,但开合时不够完美,样式也不够好看,是经过一代代制扇师的改良精进,才有了如今精致又花样繁多的和扇样式。

而日本和扇的尺寸也颇为讲究,大小一般为九方或十一方,而且喜小不喜大,在他们眼里,小扇子才有精致得体的感觉。相比之下,我国的折扇就大很多了,一扇展开,颇有豪迈潇洒的气势。

㈤ 扇子的历史和文化

扇子历史: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而使用的。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

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

扇子文化: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秦汉以后,扇子主要用于宫中,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

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扇子文化不只是在中国,靠近中国的,韩国,日本,马来西亚 ,印度等国家都有了是扇子文化的发展,甚至欧洲皇室的贵夫人,视扇子为身份的象征,尤其以西班牙,法国,最为重视扇子文化。



(5)折扇和道文化哪个好扩展阅读

扇子功能:扇子一般是用来扇风祛热的,但仔细想来,扇子似乎不只是用来扇风祛热的,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诸葛亮喜欢手执鹅毛扇。羽扇纶巾,很儒雅。扇子轻轻一摇,就有了计谋。自打诸葛亮喜欢用扇子以来,许多谋士、幕僚也就喜欢用扇子了,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

清朝时,纪晓岚就经常摇着扇子吟诗做对子,好像扇子一摇就生出了妙语佳段。滑稽的是许多文人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节地拿扇子,这样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摇夏扇”的人。

㈥ 大家知道全中国最好的扇子出自哪里

中国老字号 杭州三绝之一的王星记扇子

1、 黑纸扇
黑纸扇是杭州王星记最负盛名的传统名牌产品,有"一把扇子半把扇"之称。扇骨采用毛竹的称"全毛本",用棕竹的称"全棕"。毛竹选用浙江安吉、临安产的,棕竹来自广州与贵州。扇面采用浙江富阳、瑞安等地的纯桑皮纸,涂刷数道诸暨高山柿漆而成。黑纸扇的制作要经过制骨、糊面、折面、上色、整形、砂磨、整理等 86道工序。扇面装饰极为讲究,其艺术加工有泥金、泥银、剪贴、绘画、书法等形式。

2、 白纸扇
白纸扇又名白纸折扇,是杭州王星记的又一个传统产品,。扇骨采用浙江吉安、临安产的冬竹为原料。选用竹青的扇骨称"头青",取自竹黄的称"二?quot;。又加工工艺和精度不同,亦分为头玉、二玉、头油、二油、漆骨、中细骨、水磨骨等数种,此外也可用檀香、乌木、湘妃竹等名贵材料制成高档扇骨,极具收藏价值。扇面的原料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采用浙江富阳等地手工制作的桑皮纸或安徽产的宣纸,经矾面处理,宜绘画书写;另一类采用单面胶版纸为原料。

3、檀香扇
檀香扇也是杭州王星记的传统产品之一。它是以产于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的名贵木材-----檀香木为原料之称的折扇。檀香木木质细腻、坚硬、香味浓,制作工艺要经过锯片、组装、裱糊、绘画等多道工序。拉花、烫花、雕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段。一把檀香扇保存十年八年之后,摇动扇子,依然满室生香。

4、 绢竹扇
绢竹扇又名女绢扇,是杭扇中的一个新扇种。扇骨以竹为原料,扇面采用杭州特产丝绸,也可用棉布、纸张等。扇面需经矾绸、折面处理,或绘画、或喷花、或网印。

5、 香木扇
香木扇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以弥补檀香扇原料不足的一个新扇种。其采用禾木、柏木、黄杨木等硬质木材代替檀香木,袭用制作檀香扇的工艺,喷上合成檀香精而成,几可与檀香扇媲美。

6、 宫团扇
宫团扇又名纨扇、合欢扇,其历史比折扇悠久。制作材料除边框及扇柄外,主要是制作扇面的丝绢。扇柄采用硬木或毛竹做材料,考究的还装有象牙秋角,下缀流苏。造型有圆形、曲线形、长方形数种,古色古香,清丽雅致。

7、 羽毛扇
羽毛扇的历史比宫扇还悠久。制作羽毛扇的原料主要是禽鸟的羽毛。杭扇中的羽毛扇类,主要有鹅毛扇、绒毛扇和孔雀毛扇。它制作复杂,工艺要求高,仅选羽就需要色泽一致,长短相仿,羽毛川排左右对称。

㈦ 请问中国折扇和日本折扇的区别

为了将外部事物聚合到自己身边来,日本人还热衷于移动事物。中国的诗人有很多擅长写明月的诗歌,用明月来寄托相思、显示孤单,但是诗人并不把明月招到自己身边来,而是自己离开凡世到月亮中去。但是在日本俳句中,诗人将月亮招致到自己身边的和歌不胜枚举。

日本被称为大和民族,带有日本特色的东西常常被冠以“和”字,比如日本的诗歌被称为“和歌”,日本风格的衣服被称为“和服”,日本口味的烤鸡被称为“和风烧鸟”。不过很多带有“和”的东西也并不是真正的日本土产,例如闻名世界的“和服”,实际上是源于中国唐代的服饰;“和食”则包含了印度人钟爱的咖喱饭。同样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亮点的和扇,日本人普遍认为它是比较地道的日本产物。

日本人的和扇,就是中国人眼里的折扇。关于扇子的发源地有两种说法,一是埃及,一是中国。中国早期的扇子一般都是由羽毛、绢制作的团扇,主要为贵族阶层使用,带有显示地位的意义,没有考虑到扇子折叠的功能。一些支持扇子是日本原产的人认为,日本早期的扇子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大约因为日本的空间狭小,善于精工巧饰,在平安时代出现了折叠的样式。从对历史事实的考察看,日本折扇最初发明是用做宫廷馈赠的物品,作为具有实用性的纳凉工具流行于中下层则是在江户时代以后。

日本折叠扇的发明也和宗教有很多联系,“风干草扇”、“风草扇”和“拍蚊扇”就是源于日本伊势神宫举行插秧仪式中用的扇子。早期的日本和扇从材质上分可以分为桧扇和纸扇两种,这两种折扇也是今天京都的一大特色。

“和扇”不仅是简单的纳凉工具,还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扇和腰带、提袋、木屐一样是正规和服的一部分,也是茶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茶道中,如果对方在你面前横放一柄折扇,代表的就是一扇屏风,提醒你茶还没好,不要伸手过屏风来取。在宗教中,将折扇作为礼物,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从中国的团扇到日本的折扇的发明,实际上可以看出是出于追求一种简便的实用主义,也表现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折扇能合能开,这一开一合就表现了扇子聚合的特点,世界和命运在这开合自如,尽在掌握,这赋予了折扇神秘的意味。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力求将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变为一种有形的东西来认识,所以茶道中的石州扇、葬礼中的花田扇、古代僧侣使用的枝扇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日本人的折扇拥有将世界和命运聚合、攥握在自己手中的象征意义。从日本人将团扇发展为具有聚合意义的折扇,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想象力并不是让自己面向外部世界,也不是面向超能的生灵,而是侧重于将外部世界的东西聚合到自己的世界中来。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中,风一般都是代表离去的意思,但是在日本,风代表的意思更趋向于靠近自我、包含自我的聚合之意。据统计,在《新古今集》中,表达风的聚合之意的和歌就有40多首。

从日本的折扇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善于挪动东西,并喜欢亲手掌握来认识事物的方法。日本人对事物的这种认知决定了以人为载体创造出的文化,就是一种“聚合文化”。就像日本人手中的饭团,将东西聚合在自己手中才能安心。日本人喜欢端着碗吃饭,对佛像不仅要叩拜,还主张用手去抚摸,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甚至是比较私密的许愿、祈祷等心理都要用手写到一块绘马匾额上。日本人对任何事物都要用手把握,包括感情,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用手表达意思的词汇,比如表达用手感觉意思的“手答”、表达难对付意思的“手强”、表达严厉之意的“手痛”等等。将团扇折叠起来就是为了能将它攥在手里,既方便又美观。日本人不仅用头脑思考问题,还喜欢用手去“看”问题,企图将大大的世界聚合在小小的手中,那些不能聚合在手中的东西,就是处理不了的东西,相对来说就失去了实用的意义。

折扇除了有纳凉、奖赏和表达日本人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等功用之外,还是移动的美术品。在扇子成为日常的生活用品之前,作为美术品就已经存在了。由于折扇精美、小巧,便于携带,在扇子上绘制图案、人物、书写诗赋格言开始流行起来。扇子上的图案和画在纸张上的画以及壁画是不同的,壁画和团扇画相同,均不方便随身携带,相同的文字和绘画也失去了向外展示的魅力。折扇却能将美丽的画面从墙上移动到自己的手中,随身携带,随时欣赏。所以,一进入盛夏,折扇就成为时髦货。镰仓时代日本男子的直衣、狩猎衣上的图案也以扇子为中心。

扇子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在绘画、歌舞、戏曲上的贡献也不小。扇子和日本能乐的词曲“谣曲”结合起来就称为谣扇,和舞蹈结合就成了扇舞,直接推动了能乐艺术的发展。歌舞伎用扇子的张合表示剧中角色的心情,如喝酒,可以不用酒杯,用扇子就可以形象地表示饮酒、酒醉。

在日本人眼中,小小的扇子将世界上所有的美聚合在一起,这种半月形的一开一合将日本人的审美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日本象征的富士山的形状看起来也像一把倒挂的扇子,有日本诗人还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的诗句赞美它。

扇子不仅体现了日本人的思想认识和审美,还代表了实用商品的原形。早在平安时代末期,京都就开始大量生产扇子。将日本商品推销至商业主义最高点的也可以说是扇商。日本扇商将折扇的带到了中国,很快被中国人接受,并将其传播到了欧洲。

日本学者认为英语中“扇子”一词的词源就是日本扇子的发音。事实上,早在折扇传入之前,欧洲就已经有了团扇。英语中的扇子来自拉丁语,本意是一种把谷物和尘土等杂物分开的工具簸箕。日本的折扇发明以后,就迅速成为受各国人们欢迎的世界产品,因为它比团扇更便于携带,让人们不得不感叹制造这个小扇子的日本人头脑的精明。

其实,从团扇到折扇的转变不仅是实用主义的体现,也是日本民族喜欢聚合的体现,是聚合文化的典型代表。日本人的聚合意识创造出了大量的以扇子为首的带有日本特色的东西。日本人看到任何东西都想到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甚至连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隔半也要折叠起来,制作出了世界上最节省空间的拉门。日本的灯笼也是折叠式的,可以伸缩,不用的时候,无论多大的灯笼都可以像扇子一样折叠起来。

日本人喜欢用聚合的意识思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喜好依然存在,并为日本商品占领市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除了折叠扇子,大正时期从德国传入日本的斯莱德式伞,1950年经过日本人的折叠,成了世界上第一把折叠伞。之后,日本将它大量生产,出口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并占领了世界市场。80年代,日本人又进一步将其压缩成了世界上最短、最便于携带、仅有18厘米长的三段折叠式新型折叠扇。伞和扇子一样,最终变成了怀中之物。

战后,日本人将聚合意识应用到开发新、奇、特、小商品领域,以晶体管为代表的日本“小”商品打开了世界市场。从平安时代的日本就能将中国传来的团扇折叠来看,那时的日本人已经发展了微型化的技术。在实用主义的西方,也刮起了日本扇子的旋风。日本的“小”商品给世界商界带来了日本式商品的狂潮,日本的家电产品、数码产品更以其精美、小巧、便于携带等优点占领了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

㈧ 日式 折扇

1.金银扇本身这就是一种女性仪式扇,一面是纯金色,一面是纯银色的,神道中这代表太阳和月亮
2.跳祭祀的舞蹈,神乐舞【大概】
3.巫女
4.应该不常用,代表祈福祭祀的神物一般不能随意使用吧大概

以上仅供参考妾身才疏学浅,望采纳

与折扇和道文化哪个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