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陕西省在中国哪里
陕西的省会是西安 而西安是个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好多皇帝都把西安作为都城 西安有文明世界的兵马俑和杨贵妃洗澡的地方 有大雁塔 小雁塔等等
陕西历史悠久, 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境内泾阳县。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支流泾河、渭河在在此注入黄河,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辖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汉中、延安、榆林、安康、商洛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7个县(含3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人口3735.05万,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
陕西的母亲河为渭河和汉水。秦岭为父亲山。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长江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② 陕西省的简称
1、辽宁省:辽
2、吉林省:吉
3、黑龙江省:黑
4、上海市:沪
5、江苏省:苏
6、浙江省:浙
7、安徽省:皖
8、福建省:闽
9、江西省:赣
10、山东省:鲁
简称顺口溜:
1、辽吉黑蒙,冀晋陕宁。
鲁皖苏浙,渝沪津京。
豫鄂湘赣,台闽滇琼。
川黔粤桂,甘新藏青。
港澳回归,举国欢庆。
2、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省份简称
③ 请问古时的关中,三秦各指的是哪里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三秦指山西.缘由: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④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也是西周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宝鸡发现了周朝时期大型古墓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西周青铜器。遗址研究发现,三千多年前,周朝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西周文化
陕西境内发现了一系列周朝时期的大型古城遗址,周原遗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代表。周原位于关中盆地西部,扶风岐山二县交界的京当等村,是西周居民的生活栖居地。3000多年前,周朝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3000多年前,周朝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直到西周末年政治经济中心东迁,大量大型宫殿、宗庙遗址及众多王室、贵族的祖茔才被埋入地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宝鸡市
⑤ 古都长安是现在的哪里
古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长安多次为都城,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⑥ 岐山是哪里
岐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在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北部,北和麟游县相接,南连太白县,东和扶风、眉县接壤,西和凤翔、陈仓区毗邻,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黄帝时期,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也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着《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巨着《周易》诞生的地方。
岐山的历史文化悠久,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岐山着名的景区有周公庙、诸葛亮庙、周原遗址、崛山森林公园、西岐民俗村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民俗区,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底蕴丰富。
岐山的特色美食有臊子面、锅盔、挂面、面皮等,还有民间工艺剪纸、版画、编织、刺绣等源远流长,社火、锣鼓、曲艺等民间艺术经久不衰,所以也被称为“转鼓之乡”和“陕菜之乡”。
岐山的特产有紫皮大蒜、大葱、红萝卜、大棚西瓜、辣椒、岐山挂面、岐山“三绝”,还有蜂蜜粽子、豆花、烧饼、夹面皮等美食。
⑦ 陕西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省会西安,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的中游,东边是山西省、河南省,西边是宁夏、甘肃省,南边是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北边是内蒙古,至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76.21万人,土地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在古代历史上,先后共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14个朝代在陕西建都。
陕西地区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
西汉时期,京师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西汉的郡、国在今陕西省境内的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上郡、汉中郡,以及弘农、武都、广汉、西河、北地等郡的部分县。属于司隶校尉部及朔方、益州、凉州三刺史部。
东汉时期,迁都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分别属于司隶校尉部和益州、凉州、并州等刺史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
西晋时期约与三国时期相同,今陕西省境内当时设有雍、梁2州及秦、司2州部分郡、县。
隋朝时期,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治所在今陕西省及辖地涉及今陕西省的共14个郡,99个县。隋文帝杨坚在汉长安城东南营造面积达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大兴城。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五代十国时期,今陕西省秦岭以北的大部地区,当时属于梁、唐、晋、汉、周;关中西部在唐末即被李茂贞占据,建立岐国,后被后唐灭掉;陕南初属前蜀,后归后蜀;北汉则占有今陕西省神府一带,
公元965年,北宋灭后蜀,控制陕西全境,设立关西道,后改为陕西路。
南宋时期,金国控制关中地区,陕南地区以秦岭屏蔽,归属南宋。
元朝初期,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后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和四川等处两个行中书省。
明朝时期,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时期,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省分置甘肃省(含宁夏)。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陕西省分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三道。
1949年12月,陕甘宁边区辖地约为今陕、甘、宁、青、新5省区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及套西地区。
截至2019年,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30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71个县。分别为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
⑧ 陕西为什么叫三秦
所谓三秦是指,秦朝灭亡后,项羽三分过去的秦国之地,故称三秦。到了近代,三秦泛指陕西所辖的关中,陕北,陕南地区。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14个王朝在此建都,包括中华文明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四个王朝!
三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湖南境内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湘江,湘江在汇入洞庭之前,在湖南省境内与三条支流相交汇,集体名字我忘了,分别都以湘*命名,(*表示支流的简称),由此在湖南境内有了三湘,又因为湘江养育了大部分的湖南人,湖南人对湘江的感情很深,所以,后来人们叫湖南就叫三湘大地。
如果说,广东是中国开放潮头的翘楚。那么陕西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如果说北京体现了汉民族文明陷落的历史,在这里建都的统治过全中国的三个王朝中,有两个都是异族朝廷,北京皇城的宏伟,包含着我们祖先臣服于两个游牧民族的耻辱,那么,在西安,你看到的则是中华文明的正宗,从半坡文明开始,这里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西周,西汉、隋、唐等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期都以这里为都城。在这里,你的思古之幽情才真正找到了寄托。在西北各省中,陕西也是文化最为发达的省份,西安高校林立,人才济济。陕西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都反映了陕西人的某些特点,但相比之下,陕北人在陕西人
中,显得更憨厚直爽,待人热情,而关中人则暗藏了几分心计,显得有些诡诈神秘,陕南人不象关中人那样诡,却又比陕北人更“精” ,在为人上比较由于传统悠久,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你也有可能遇到能“谝”善道的高人,陕西文人才情充沛,文坛上的“陕军”出手不凡,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人的作品虽非绝世佳作,却也颇有可观。传统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它使陕西人往往保守偏执,而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又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于是自恋又自卑,才有了贾平凹《废都》中庄之蝶那样牢骚满腹而又自以为天下女人都渴望为之献身的小文人;才有了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朱先生那样自以为得“天理”的真传而不屑于与南方文人为伍的“圣
人”。像白嘉轩之类的靠皮鞭和家法来维持风纪的“道德英雄”在陕西的乡间,在落后的黄土高原也不少见。在陕西,陕北似乎是出美女的地方,“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小伙子高鼻深目,即使土气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英俊,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功把丈夫控制得服服贴贴。要小心噢!
三秦文化的由来:
公元前206年,项羽统率各路诸侯西入关中灭秦。随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地置西楚国自属,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十八人为诸侯王。其中,他将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的原秦国疆土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这段历史记载在司马迁《史记》中。三位诸侯王都是秦降将,故人们称他们为三秦王。与之相应地,这三诸侯国之地称为三秦,沿袭下来,“三秦”也就成为了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
但是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粗犷、古朴的生活方式
在北宋以前,三秦地区一直是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区之一,民风以耿直、尚武着称。北宋以后,关陇地区不再是封建王朝经营的重点,同时也失去了交通中心的地位,使得原本在地域环境上就比较封闭的关陇地区更加封闭,逐渐造就了关陇子民朴实、本分的民风。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他们恪守祖规,安于贫穷与落后,生活十分简朴。
保守、落后成为明、清以来三秦文化的主流,但与封闭、保守相对的是,这一地区保存了许多久远历史上的和根植于黄土高原上的独特风俗,反而在现今愈加显得难能可贵。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经济发展缓慢,手工业比较落后。所以,陕北、陇中地区人民的生活一向艰苦,反映在衣物、被褥上以粗布、毛毡为主,非常简朴。除了简朴的着装习惯外,还有衣饰尚白的特点。譬如说,乡村婚俗里,新娘的头上要加一块白手帕作装饰,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在陕北,男人们用白色的毛巾在头上扎成英雄结的式样,也反映了衣饰尚白的特点。一般来讲,尚白是游牧民族的习俗。游牧民族以牧羊为业,习惯于羊群的颜色,因而很自然地偏爱白色或淡色。这一点在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中比较突出,而关陇地区虽然是农业或半农半牧地区,却深受游牧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血脉里占据更多是游牧民族的成分,一些习俗深深地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尚白习俗的保留,即是一种表现。如陕北农民称他们扎的头巾是“白羊肚毛巾”,也透露出些许微妙的渊源关系。
关陇地区人民不仅衣着简朴,食物相对也比较简单。日常饭菜多以杂粮为主,蔬菜种类少,而以咸菜辣椒来佐食。但是关中和陕北、陇东的饮食相互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关中是小麦产区,食物中小麦的比重较大,陕北、陇东则以玉米、谷子、黍类等为主食。
进入三秦地区的陕北和陇东,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即出现了——窑洞。一方面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另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也存在实际的困难,因而窑居是非常合适的选择。窑洞有三间为一个院落的,也有五间和七间的,冬暖夏凉,农民乐于修凿。
三秦民风淳朴、高亢,地方的戏剧和民歌也表现出这种民风特点
流行于关陇地区的戏剧,最有地方特色的有秦腔、郿鄠、皮影戏(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等;民歌以陕北的信天游和陇东的花儿最有代表性。陕北黄土高原上,山连着山,沟接着沟,农夫们赶着牲口走在沟壑里、山梁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见景生情,信口编唱信天游,高亢而悠长的曲调与黄土高坡上劳作的背景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说起关陇地区的戏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种鼓的舞蹈,尤其是豪迈粗犷的安塞腰鼓。腰鼓的起源,一说是最早驻守长城的戍边将士,身配腰鼓以激励斗志,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庆丰收、兆吉祥的腰鼓舞;另有人认为,古时的牧羊人将树根挖成筒状,绷上羊羔皮制成鼓以自娱自乐。总之,腰鼓一经出现,即受欢迎,逐渐发展成一种地方的民间艺术。
三秦地区,或称关陇地区,其区域内的民间文化生态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外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人文背景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产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
⑨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出土了诸多青铜器,而陕西宝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诸多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HomeofBronzeWare)。
其出土的文物在故宫、台北故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物重地均有所藏。
(9)陕西省哪里是西楚文化发祥地扩展阅读: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
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