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沈丘有多少乡镇
一共有22个乡镇。其中2个办事处,11个镇,9个乡。
2个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
11个镇:槐店回族镇、刘庄店镇、留福镇、老城镇、赵德营镇、付井镇、纸店镇、新安集镇、白集镇、刘湾镇 、莲池镇;
9个乡:范营乡、李老庄乡、大邢庄乡、冯营乡、周营乡、洪山乡、北杨集乡、卞路口乡。
(1)沈丘文化遗产在哪里扩展阅读:
沈丘县是属于河南周口市管辖下的一个县,也叫秣陵。全县面积1080.53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其户籍人口为129.31万、常住人口为95.41万。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方言主要是中原官话,商阜片。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和农业为主。
沈丘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城市,老城顾家馍,沈丘文狮子,沈丘清三彩,两仪拳都是非常出名的文化遗产。另外,据说着名的东汉末医学家华佗就是葬在这儿,而沈丘县革命委员会将此地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华佗冢的道路改名为华佗路。
B. 截图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最新一批为第四批(2014年7月16日)公布。共289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民间文学
(30项,涉及31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卢沟桥传说 北京市丰台区
2 鬼谷子传说 河北省临漳县
3 东海孝妇传说 江苏省连云港市
4 刘阮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5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徽省怀宁县
6 老子传说 安徽省涡阳县,河南省灵宝市
7 陈三五娘传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
8 胡峄阳传说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9 孟母教子传说 山东省邹城市
10 河图洛书传说 河南省洛阳市
11 杞人忧天传说 河南省杞县
12 三国传说 湖北省
13 尹吉甫传说 湖北省房县
14 伯牙子期传说 湖北省武汉市
15 苏仙传说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
16 壮族百鸟衣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
17 毕阿史拉则传说 四川省金阳县
18 仓颉传说 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
19 骆驼泉传说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20 回族民间故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
21 广禅侯故事 山西省阳城县
22 解缙故事 江西省吉水县
23 阿凡提故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24 广阳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南岸区
25 西王母神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
26 盘王大歌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27 玛牧特依 四川省喜德县
28 黑白战争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29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常山喝彩歌谣 浙江省常山县
传统音乐
(15项,涉及17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土家族民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2 渔歌(洞庭渔歌、汕尾渔歌) 湖南省岳阳市,广东省汕尾市
3 川西西岭山歌 四川省大邑县
4 旬阳民歌 陕西省旬阳县
5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6 锡伯族民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7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8 毕摩音乐 四川省美姑县
9 剑川白曲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0 阿斯尔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
11 莆仙十音八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
12 蒙古族汗廷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13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 湖南省浏阳市
14 潮尔(蒙古族弓弦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15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传统舞蹈
(20项,涉及20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太子务武吵子 北京市大兴区
2 左权小花戏 山西省左权县
3 博舞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4 洪泽湖渔鼓 江苏省泗洪县
5 龙岩采茶灯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
6 宜黄禾杠舞 江西省宜黄县
7 耍老虎 河南省焦作市
8 棕包脑 湖南省洞口县
9 瑶族金锣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
10 玩牛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 古蔺花灯 四川省古蔺县
12 登甘嘎诌(熊猫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 布依族转场舞 贵州省册亨县
14 阿妹戚托 贵州省晴隆县
15 耳子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6 怒族达比亚舞 云南省福贡县
17 铓鼓舞 云南省建水县
18 水鼓舞 云南省瑞丽市
19 锅哇(玉树武士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20 纳孜库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传统戏剧
(4项,涉及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线腔 山西省芮城县
2 平讲戏 福建省福安市
3 东河戏 江西省赣县
4 永修丫丫戏 江西省永修县
曲艺
(13项,涉及1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五、曲艺(13项,涉及1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数来宝 北京市东城区
2 梅花大鼓 天津市
3 弹唱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4 浦东宣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
5 丽水鼓词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6 客家古文 江西省于都县
7 永新小鼓 江西省永新县
8 山东花鼓 山东省菏泽市
9 跳三鼓 湖北省石首市
10 湖南渔鼓 湖南省
11 桂林渔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12 宁夏小曲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13 托勒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14项,涉及1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4项,涉及1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布鲁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2 蒙古族驼球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
3 意拳 北京市东城区
4 戳脚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5 绵拳 上海市杨浦区
6 精武武术 上海市虹口区
7 咏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8 井冈山全堂狮灯 江西省井冈山市
9 梁山武术 山东省梁山县
10 徐家拳 山东省新泰市
11 两仪拳 河南省沈丘县
12 梅山武术 湖南省新化县
13 武汉杂技 湖北省武汉市
14 幻术(傅氏幻术、周化一魔术) 北京市朝阳区,陕西省
传统美术
(12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七、传统美术(12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京绣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定兴县
2 布糊画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3 抽纱(汕头抽纱、潮州抽纱) 广东省汕头、潮州市
4 水陆画 河北省广平县
5 毕摩绘画 四川省美姑县
6 彩砂坛城绘制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7 琥珀雕刻 辽宁省抚顺市
8 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山东省郯城县
9 蒙古文书法 内蒙古自治区
10 满文书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11 刻铜(杜氏刻铜) 安徽省阜阳市
12 赏石艺术 中国观赏石协会
传统技艺
(28项,涉及29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八、传统技艺(28项,涉及29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河北省邢台市
2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3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江西省吉安市
4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登封市
5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焦作市
6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广东省潮州市
7 陶瓷微书 广东省汕头市
8 古陶瓷修复技艺 上海市长宁区
9 藏族鎏钴技艺 青海省
10 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11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故宫博物院
12 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广东省东莞市
13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
14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
15 辽菜传统烹饪技艺 辽宁省沈阳市
16 泡菜制作技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 吉林省延吉市
17 老汤精配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18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 上海市黄浦区
19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浙江省义乌市
20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安徽省淮南市
21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山东省德州市
22 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 山东省招远市
23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 云南省蒙自市
24 坎儿井开凿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25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26 古戏台营造技艺 江西省乐平市
27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江西省泰和县
28 古建筑修复技艺 甘肃省永靖县
传统医药
(2项,涉及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九、传统医药(2项,涉及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2 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定县
民俗
(13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十、民俗(13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望果节 西藏自治区
2 察干苏力德祭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
3 博格达乌拉祭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
4 稻作习俗 江西省万年县
5 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江西省会昌县
6 马仙信俗 福建省柘荣县
7 寮步香市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8 达斡尔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9 鄂温克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
10 彝族服饰 四川省昭觉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1 布依族服饰 贵州省
12 侗族服饰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3 柯尔克孜族服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C. 河南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哪几处
是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嵩山地区,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建筑群介绍
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56-87年)已经存在,现存建筑格局可上溯至金代,现存建筑多复建于明清,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左:启母阙(局部)。 右上:太室阙(局部)。 右下:少室阙上的浮雕石刻《蹴鞠图》
嵩岳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登封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观星台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它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 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 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少林寺塔林
位于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 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 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是中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群,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会善寺位于嵩山积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葱郁,正是这样一个纳嵩山之灵气的胜地,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着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为魏孝文帝(471~499年)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复建闲居寺。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钢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
少林寺初祖庵位于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此庵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 置身初祖庵山门前时,你会有置身世外、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三面临壑,背依五乳峰,建筑群虽不算大,却给人以深刻印象。除了这深藏群山之间的神奇环境外,那古老而精美的宝刹更是令人留连忘返
殷墟
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东西南北各延伸3公里,占地面积近36平方公里,气势恢宏的古代都城遗址。它受到保护的板块含纳了我们现在身处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河北岸,安放去世商王陵寝的位置,现在同时对外开放的殷墟王陵遗址;以及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东侧3公里处的洹北商城遗址。
这里做为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历史距今已经有3300多年。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商代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到了安阳小屯村,商代被称为殷的这片土地上。在这里定都255年,传位8代12王,此间商代历史皆被称之为殷。直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战乱所致,这里逐渐荒芜,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直到清末,当地的村民在耕地时,于田间发现了刻有商朝文字的甲骨。才以此为契机,逐渐发现了这座被尘封了3000余年的古城。
以殷墟的遗址形态来看,今天我们所处的只是古代国王居住、办公以及祭祀的场所,即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文化中有这样重要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甲骨文字、青铜文明、都城遗址。
石 碑
在前方的石碑上您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刻写的大字:甲骨文发现地。之所以伫立它,是因为我们想借此景观向您指出,现世中华文明最为重要的文化承载体系——汉字,它的早期形态甲骨文,便是诞生于今天咱们所处的洹河之滨的。
大 门
面前的这扇大门,便是根据甲骨文的“门”字仿建设计的。您看到的整扇大门就是根据3个甲骨文中的“门”字组成的。门两侧的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 放大仿制而成的。这是我们中华最早的龙的形象之一。
司 母 戊 鼎
正前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便是着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于1939年出土于武官村王陵遗址。原件通高一米三三,口长110厘米,重达875公斤。鼎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烹煮食物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夏商周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权力的象征。相传,夏朝的国王大禹在统治国家的时候便把天下分为九州。而每一个州都用一个鼎来表示。大禹拥有九鼎就代表他统治了九州方圆的领土。我们平常所说到的“一言九鼎”便是由此而得。象这个鼎的重量现在咱们的游客朋友问的话没关系。但在当时是没人敢问这个鼎有多重的。因为当时谁要是问这个鼎有多重的话表明这个人心存野心。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曾经专门从武汉来到中原,那个时候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洛阳。他到洛阳以后不问别的,只问洛阳的鼎有多重。在当时谁都能看的出来他问鼎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知道鼎的重量,而是心存野心,想得到中原。有一句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也。所以我们平时所用到的“问鼎中原”便是由此而得,另外象“三足鼎立”等等这些含有“鼎”的成语一般都跟权利有关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比照原件放大一倍的复制品。
大 殿 外 观
这个宫殿是在原址上复原的。商朝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以木头为主的。经过三千多年的变迁如今都已腐朽了,留到今天的只是地基。原来的地基东西总长51米,现在只复原了31米,我们看到房子的外形是四面坡,双重檐,这样的建筑结构在我们中国历代都是最高级别的象征。
殷墟发掘简史展厅
最早对殷墟科学发掘的时间是1928年,到今天为止已发掘出殷墟的范围是3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家族墓葬地以及洹北商城。今天我们修复的这座建筑是宫殿宗庙遗址内一座较重要的建筑之一。
清朝末年,附近的小屯村民在此地耕种劳作时,经常刨出一些带字的骨片,上面的文字便是商代的文字,也是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着名的学者夏鼐先生曾说,殷墟闻名世界有三大要素:甲骨文、青铜器、都市。
殷墟的发掘离不开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着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划,他对古文字考订造诣颇深,经过认真研究,他认为“龙骨”上刻的是商代的文字。王懿荣被人们称作是“甲骨文之父”。1900年7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以身殉国,他死后的第二年,其长子王翰甫为还债,把一千多片甲骨卖给了刘鹗。
刘鹗从自己一共收藏的五千多片刻辞甲骨中,挑选出一千多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着录甲骨文的第一部着作。刘氏在自序中指出,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笔文字”,甲骨文的拓片也在众多学者之间广为流传。
然而人们并不清楚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罗振玉经过细心探访,在1908年,他终于最先了解到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就是今天的安阳。
在甲骨文研究的初期阶段,成绩卓越的要算王国维,他在文字考释的基础上,用甲骨文来研究殷代历史。并把甲骨卜辞中发现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所载的殷代先公、先王的名称、世系相互对照,证明《殷本纪》基本上是正确的。
1928年——1937年6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发掘总面积为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出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数以万计的甲骨片、青铜器、玉石器、陶器。为研究殷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参与发掘的学者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他们是中国考古界的领军人物,首开先例在殷墟进行野外考古发掘。所以说,殷墟的考古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者的摇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野外考古工作者。
甲骨窖穴展厅
1936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坑甲骨,编号为YH127,它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坑,17096片,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被专家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发掘情况,这坑甲骨的坑底距地表6米深,考虑到天气的原因和安全的因素,考古学家决定把这坑甲骨整坑运到南京室内发掘,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当时拍摄的照片,它们先把甲骨层做成一个灰土柱,接下来做了一只特制的大木箱,套在甲骨层上,然后通过马道和绳索把这坑甲骨拉到地面上,由于这坑甲骨重达6吨,而1936年安阳没有汽车,也没有起重机,所以他们组织了64个人来抬这坑甲骨,把它送到了火车站,运往南京。在南京室内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分解出17096片。从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YH127刚出土的原貌,它是一个椭圆形的,直径长1.8米。
我们在2003年5月份揭示了这坑甲骨的原址,现在我们到这边来看一下,大家看到的这坑甲骨是按照原件复原的,我们可以看到甲骨层的旁边有一具尸骨,它是和这坑甲骨埋在一起的,是当时看管这坑甲骨的管理人员,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坑甲骨表层有很多完整的龟腹甲,其中最大的一版长44厘米,经过鉴定它是马来西亚进贡过来的。这坑甲骨所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现在我们大家到这边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商朝人对于当时很多自然的现象不能够解释,所以凡事依赖于鬼神,经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用的龟腹甲,他们在龟腹甲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甲片的正面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我们它称这上面的文字就为甲骨文。他们刻词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首先刻叙辞,就是交代一下占卜的时间和贞人名字;接下来命辞,就是说明占卜什么样的内容;紧接着刻占辞,就是商王根据裂纹所判断的吉凶。占卜过去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要刻上验辞,记录占卜的是否灵验。
车马坑展厅
在史书中记载,中国最早的马车是夏朝的奚仲发明的。可是我们至今没发现夏朝的马车。目前中国最早的马车就是1935年从殷墟发现的。我们看到的6辆马车和这段道路遗存是1999年和2000年从殷墟的孝民屯和刘家庄发掘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车的轮子和车厢等主体结构都是用木头作成的。这里是马的尸骨,商朝都是驾两匹马,到商朝晚期和周朝才出现了4匹马,随之也有了我们今天讲的成语:驷马难追。我们再来近距离的看一下这些车。它们是在国王和贵族的墓葬周围发现的。商朝的人非常迷信,他们认为生前荣华富贵,死后应该继续享用,所以要把生前用的马车陪葬了。他们不但要葬马和车,还要葬一个奴隶来伺候他们。
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商朝的马车有40多辆,他们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您看到的这张图是商朝马车的结构图。一辆完整的车是由一个车衡,两个车轭,一个车辕,一个车厢组成的。看过着张图后,我们再来看甲骨文的车字。最开始是这样写的,您看有车横、车轭、车厢,就象把这辆车画出来的一样。后来他们觉的这样写太麻烦了,就把他简化了,变成了这样的车字。最后变成了两个轮的车,直到今天变成了一个轮子的ju 字。
在古时候形容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有一个成语:万乘之国。比喻这个国家的战车达到了上万辆。商朝也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来看一辆战车清理的非常完好。您看它的车轭是用青铜铸的,另外您、看车轴两端突出的车wei 也是青铜的,这就象汽车前的保险杠一样,防止两辆车错车的时候把车轴撞断了。我们特意复制了两辆马车——
妇 好 墓
妇好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她是商朝武丁国王的妻子,这位国王有三个妻子,但是非常宠爱妇好,因为妇好能文能武,经常帅兵出征,在甲骨文里记载她帅兵最多的一次是13000人。由于她过度操劳国事,在中年就病故了,国王破例把她葬在了宫殿区中,由于很多人没有料想到宫殿区内有墓葬出现。所以这个墓葬没有被盗过,保存的非常完好。随葬品有1928件。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她墓中的随葬品。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司母辛铜觥,它是当时盛酒的用具。您看它的头部是马头,也有人说是牛头。前边的两条腿很明显是蹄类动物的腿,后边却是鸟的爪子。倒酒的地方叫做流,您看就在马的下巴。
我们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名叫zeng 形器。它是一种气锅。锅的中间有一个气柱,把食物放在气柱的周围,水蒸气从气柱喷出来,能把周围的食物蒸熟了,就象我们吃的云南的气锅鸡一样。
这件青铜器是孔斗当时舀酒用勺子。
这两件兵器名叫钺,是权利的象征,大的这一件重量是9公斤,另外这一件重8.5公斤,您看这一件上边有两只老虎在吃人头,这叫虎吃人头纹,在商是兵权的象征,另一件上边是一个龙头,两条龙的身子,这在商朝是王权的象征,说明这个女将军当时集军权、王权一身。
在妇好墓中出土的三件珍贵的象牙器,我们看到就是其中的两件象牙杯,您看到的这一件上边是绿色的,其实上面镶嵌的是绿松石,而一件虽然没有镶嵌宝石,但是花纹雕刻的非常精细,手柄雕刻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老虎,杯身上的花纹非常有立体感,采用了半浮雕的雕刻手法,完全可以和我们的电脑绘画相媲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妇好墓的最底层,墓葬的深度是7.5米,没有墓道,呈竖井形直上直下,我们看到正中间红色的就是妇好棺材的位置,由于挖掘到6.4米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水,而它的棺墓没有任何防水的措施,所以棺材和尸骨都腐烂掉了。相反我们看到二层平台上奴隶的尸骨反而保留了下来,这是因这它们都在水面之上,没有被水浸泡到,我们看到壁龛里陈列的是妇好生前的贴身侍从,她的右上方是一个婴儿,左过的尸骨是被腰斩和截肢的,在妇好死后一共有16个奴隶来为她殉葬,除此之外还殉葬了6条狗,我们来看一下她墓中出土的随葬品。正中间黄色的是海贝的化石,海贝是商朝的流通货币。是我们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贝币。今天和金钱有关的汉字一般都要加一个贝字旁,如“赏”“赐”贵贱等等。您看到这些是玉器,有755件。经过鉴定后大多数是新疆的和田玉。说明3000多年前从新疆的和田到安阳已经有了一条玉石之路了,比我们了解的丝绸之路还要早1200多年。四周的是一些青铜器,大部分是酒器和食器。您看到二层平台上的小圆坑,是三千多年千商人用木头夯土时留下的。您看周围的土层非常坚实。他们把土夯实后,在妇好的棺材周围的椁室中放置随葬品,这就是我们说的棺椁,然后把另外的随葬品摆在椁室的上边,回填一层土,再摆放一层随葬品,再填一层土。就这样一直到地面上有六层,算上最底层妇好棺木,一共是七层。
墓葬土层的切块。第一层的是一些陶器。第二层白色的是一只玉臼,用来研磨朱砂用的,我们还可以看到上面有红色的粉末。第三层是一只石磬,这是商朝的乐器。在一只石头上可以敲出五个音。我们今天的音乐学家可以在一只石头上完整的演奏出东方红的曲子。可以看出,妇好墓中的随葬品越往下越丰富和珍贵,您看到的象牙杯和她用的发簪,灰色的是陶埙,商朝的一种乐器。最外面这一层是铜觚,商人的酒杯。
龙门石窟
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着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潜溪寺
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宾阳三洞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着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
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
(万佛洞)
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在花洞
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奉先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
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D. 河南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哪里
河南6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长城、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
1、长城
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世界文化遗产
E. 沈丘顾家馍的简介
它不仅受到古代人的青睐,而且深受现代人的喜爱,曾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列为周口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沈丘县老城镇,有着“四五酒,顾家馍,周家麻花点着火”的说法。顾家馍分贡馍和小花馍两种,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手工揉、搓、捏、掀、挑、上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而制成的一种面食 。
“顾家馍”能存放年余,而不酸、不霉、不裂、不散、不变质,年余馏之,味仍如初蒸。“顾家馍”馍体浑圆,外型工整,无裂品裂纹,立而不斜,卧而不堆;外观洁白、光滑;在阳光下如瓷般迎光闪亮;馍底部呈阴阳八卦图形,构成了其独特的标志。
F. 2015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最新一批为第四批(2014年7月16日)公布。共289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民间文学
(30项,涉及31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卢沟桥传说 北京市丰台区
2 鬼谷子传说 河北省临漳县
3 东海孝妇传说 江苏省连云港市
4 刘阮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5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徽省怀宁县
6 老子传说 安徽省涡阳县,河南省灵宝市
7 陈三五娘传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
8 胡峄阳传说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9 孟母教子传说 山东省邹城市
10 河图洛书传说 河南省洛阳市
11 杞人忧天传说 河南省杞县
12 三国传说 湖北省
13 尹吉甫传说 湖北省房县
14 伯牙子期传说 湖北省武汉市
15 苏仙传说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
16 壮族百鸟衣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
17 毕阿史拉则传说 四川省金阳县
18 仓颉传说 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
19 骆驼泉传说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20 回族民间故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
21 广禅侯故事 山西省阳城县
22 解缙故事 江西省吉水县
23 阿凡提故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24 广阳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南岸区
25 西王母神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
26 盘王大歌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27 玛牧特依 四川省喜德县
28 黑白战争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29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常山喝彩歌谣 浙江省常山县
传统音乐
(15项,涉及17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土家族民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2 渔歌(洞庭渔歌、汕尾渔歌) 湖南省岳阳市,广东省汕尾市
3 川西西岭山歌 四川省大邑县
4 旬阳民歌 陕西省旬阳县
5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6 锡伯族民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7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8 毕摩音乐 四川省美姑县
9 剑川白曲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0 阿斯尔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
11 莆仙十音八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
12 蒙古族汗廷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13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 湖南省浏阳市
14 潮尔(蒙古族弓弦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15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传统舞蹈
(20项,涉及20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太子务武吵子 北京市大兴区
2 左权小花戏 山西省左权县
3 博舞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4 洪泽湖渔鼓 江苏省泗洪县
5 龙岩采茶灯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
6 宜黄禾杠舞 江西省宜黄县
7 耍老虎 河南省焦作市
8 棕包脑 湖南省洞口县
9 瑶族金锣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
10 玩牛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 古蔺花灯 四川省古蔺县
12 登甘嘎诌(熊猫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 布依族转场舞 贵州省册亨县
14 阿妹戚托 贵州省晴隆县
15 耳子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6 怒族达比亚舞 云南省福贡县
17 铓鼓舞 云南省建水县
18 水鼓舞 云南省瑞丽市
19 锅哇(玉树武士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20 纳孜库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传统戏剧
(4项,涉及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线腔 山西省芮城县
2 平讲戏 福建省福安市
3 东河戏 江西省赣县
4 永修丫丫戏 江西省永修县
曲艺
(13项,涉及1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五、曲艺(13项,涉及1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数来宝 北京市东城区
2 梅花大鼓 天津市
3 弹唱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4 浦东宣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
5 丽水鼓词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6 客家古文 江西省于都县
7 永新小鼓 江西省永新县
8 山东花鼓 山东省菏泽市
9 跳三鼓 湖北省石首市
10 湖南渔鼓 湖南省
11 桂林渔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12 宁夏小曲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13 托勒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14项,涉及1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4项,涉及1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布鲁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2 蒙古族驼球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
3 意拳 北京市东城区
4 戳脚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5 绵拳 上海市杨浦区
6 精武武术 上海市虹口区
7 咏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8 井冈山全堂狮灯 江西省井冈山市
9 梁山武术 山东省梁山县
10 徐家拳 山东省新泰市
11 两仪拳 河南省沈丘县
12 梅山武术 湖南省新化县
13 武汉杂技 湖北省武汉市
14 幻术(傅氏幻术、周化一魔术) 北京市朝阳区,陕西省
传统美术
(12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七、传统美术(12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京绣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定兴县
2 布糊画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3 抽纱(汕头抽纱、潮州抽纱) 广东省汕头、潮州市
4 水陆画 河北省广平县
5 毕摩绘画 四川省美姑县
6 彩砂坛城绘制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7 琥珀雕刻 辽宁省抚顺市
8 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山东省郯城县
9 蒙古文书法 内蒙古自治区
10 满文书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11 刻铜(杜氏刻铜) 安徽省阜阳市
12 赏石艺术 中国观赏石协会
传统技艺
(28项,涉及29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八、传统技艺(28项,涉及29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河北省邢台市
2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3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江西省吉安市
4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登封市
5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焦作市
6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广东省潮州市
7 陶瓷微书 广东省汕头市
8 古陶瓷修复技艺 上海市长宁区
9 藏族鎏钴技艺 青海省
10 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11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故宫博物院
12 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广东省东莞市
13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
14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
15 辽菜传统烹饪技艺 辽宁省沈阳市
16 泡菜制作技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 吉林省延吉市
17 老汤精配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18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 上海市黄浦区
19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浙江省义乌市
20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安徽省淮南市
21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山东省德州市
22 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 山东省招远市
23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 云南省蒙自市
24 坎儿井开凿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25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26 古戏台营造技艺 江西省乐平市
27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江西省泰和县
28 古建筑修复技艺 甘肃省永靖县
传统医药
(2项,涉及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九、传统医药(2项,涉及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2 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定县
民俗
(13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十、民俗(13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望果节 西藏自治区
2 察干苏力德祭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
3 博格达乌拉祭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
4 稻作习俗 江西省万年县
5 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江西省会昌县
6 马仙信俗 福建省柘荣县
7 寮步香市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8 达斡尔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9 鄂温克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
10 彝族服饰 四川省昭觉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1 布依族服饰 贵州省
12 侗族服饰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3 柯尔克孜族服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G. 沈丘顾家馍的获得荣誉
在1947年夏,刘邓大军行进大别山途经沈丘县老城镇时,由于部队粮草不足,老百姓闻讯后,纷纷拿出舍不得吃的“宝贝馍”慰问刘邓首长和子弟兵,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1983年顾家馍入选“河南民间艺术展”,先后在北京和广州展出;
1989年在河南省首届艺术节参展,令国内外民间艺术家赞叹不已;
1990年,在香港食品博览会上,顾家贡馍以特有的风味被评为金奖。
2008年由文化部在全世界举办的“春节品牌”活动中,顾家馍应邀参加澳门、新加坡“内地习俗展”;
2008年10月,顾家馍被列为周口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沈丘顾家馍”正式被确定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H.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一、民间文学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花木兰传说(虞城县)、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柳毅的传说(卫辉市)、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赵氏孤儿传说(温县)、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葛天氏传说(长葛市)、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帝舜传说(濮阳县)。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榜
I. 沈丘木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沈清木雕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